回覆列表
  • 1 # Yqcker

      一、合理的物質需求

      物質需求是生活永恆的主題,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表面上還是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實質的需求卻在悄然變化。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眾。從眾讓自己有安全,融入同學的圈子裡,不顯山顯水。隨著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瞭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地在群體裡比高低。這種比較有積極的意義,孩子獲得了經驗,給自己在群體中定了位。

      如果一個女孩子,初一時拒絕穿粉色的衣服,一兩年後,她又堅決要一條粉色圍巾,您真的別奇怪,這是孩子從要求長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絕粉色因為要拒絕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現自己再走向個性獨立,走向成熟。這時,孩子們在家長面前出奇地不聽話。男孩今天要一雙名牌鞋,明天回來對家長說某某同學有了新的手機。男孩、女孩的書包上掛滿了明星圖片,誰的生日請大家去吃飯……很多男孩會在群體裡學會抽菸、喝酒。女孩學會化妝、染髮。其實他們是想透過這些儀式,向成年人看齊,在小群體裡標榜自己、顯示自己。而成年人卻感覺他們是逞強。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

      我們的社會水平在提高,家長也有攀比心理,裝飾家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們打扮漂亮,給他們兜裡揣上錢。試想,當孩子兜裡裝著錢的時候,他們上課總是在想如何花錢,勢必影響學習。家長要防範孩子物質需求膨脹造成的惡果,但又不能不給予物質的滿足,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認為,家長要學會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標準主要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取同班同學物質需求的平均數或平均數的中下等。另一個標準是看家裡的經濟狀況。如果您家裡的經濟狀況中等或比較好,應該讓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較好。如果您的經濟狀況不太好,那麼,您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讓孩子去享受高消費,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自信起來,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慮家長的經濟能力而變得變本加厲。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進入青春期前後,又是初中生活的開始,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這是我們看得到的變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變化,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轉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裡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後期,轉移到異性朋友身上,最後,固定在異性身上,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進入一個新

      的迴圈,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開始交朋友,為了朋友,他們可以在學校門口等,可以和同學一起去逛街、去網咖。為朋友可以留在學校打籃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長的臉色,即使招來家長的打罵也依然如此。是什麼力量讓孩子們鋌而走險呢?這裡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問題。

      走出家庭,孩子的視野面寬了,接觸社會的面廣了,再不是家、學校兩點連成一線的行為方式,他們會出現在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會遇到從來沒有遇到的問題。這時,朋友是最直接的幫助者,可以取代家長的支援和幫助。

      孩子們思想不再單純,這連他們自己都感覺得到,他們有時浮想聯翩,有時憂心忡忡,有時大喜大悲。這些感情,不適合和家長分享,因為家長馬上會緊張和憂慮,批評教育必不可少,跟蹤監視接踵而至,所以,家長不是孩子吐露心聲的選擇,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邊的朋友。在這個時期,很多時候孩子們選擇老師做朋友,讓老師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在孩子心目中老師依然是神聖可信的。

      那麼,孩子們心裡需要家長嗎?從心底裡孩子們需要,而讓他們望而卻步的是家長的擔憂和不信任。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

      家長們因為擔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罵的方式。再有,家長片面聽從老師和他人的意見,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學壞,影響學習,浪費時間。有的家長給孩子制訂允許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們絕對不接受,自然對家長敬而遠之,更不與家長交流。

      家長怎麼辦呢?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說出他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就要求家長學會傾聽,不要急於批評和指正。聽孩子訴說,也是給孩子宣洩的機會,減輕了心理的負擔。家長聽後,找機會給孩子提出建議,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成為最值得相互信賴的朋友。

      家長支援孩子交友,同時提出具體而簡單的底線要求。比如,帶你做壞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們往往認為朋友是永恆的,要告訴孩子不一定是這樣,朋友之間的關係時常會發生變化,也有可能會斷交,要有心理準備。總之,您要成為孩子需要的朋友。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異性接觸時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悄悄地關注異性。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關注帥氣高大的男孩。女孩子們在一起去對他們評頭論足,有一些新鮮和刺激的感覺。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爾也會在一起用調侃的方式談論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種淡淡的喜歡,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會很拘謹,這只是孩子們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會認識異性的最初的學習階段。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越來越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異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開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鬧鬧,簡單的問答,還可以是以班級活動為主題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透過這樣簡單的交流,達到對異性的瞭解。很多孩子知道這不是什麼愛情,只是同學交往。他們認為自己憧憬的美好愛情沒有來臨,所以,更多人選擇了等待,等待自己長大。

      確實也有孩子談戀愛,這些“愛情”往往以誤會開始,以壓力開始,以親情的失落開始。小愛是一個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愛有點變了,大家仔細觀察,終於發現了端倪,小愛身邊多了一個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課時峰峰就會坐到小愛的前邊,兩個人聊得熱火朝天。他們吃飯也要約在一起吃,放學也在一起走。於是班裡傳出了有關他們兩個的“桃色新聞”,終於有一天驚動了班主任張老師,老師把這件事通知了兩個孩子的家長。其實,家長也發現了。天天晚上小愛和峰峰都要電話聯絡,而且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節假日的時候一天還要聯絡個三四次。開始的時候家長都沒當回事,但是時間長了哪個家長能不起疑心。小愛的父母問小愛,小愛說:“你們別想得那麼複雜,我們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戀愛的前奏,是步入愛情的序曲,孩子們戀愛是必然,而我們家長希望孩子們晚一些,再晚一些,怎麼才能做到呢?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

      首先,我們家長不要促成孩子將錯就錯地從誤會、誤解開始“愛情”。家長捕風捉影的批評、不信任的盤查、偷偷地窺探孩子的隱私、憂心忡忡地嘮叨提醒,讓孩子煩躁,加重其逆反心理。有異性朋友接觸的孩子,會很小心,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為自己的一個小紙條、一次不期而遇的單獨接觸被家長髮現,使得對方受到傷害,會加緊通風報信和聯絡,結果,兩個人越走越近,越來越相互支援和信任,終於弄假成真。家長在這裡起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其次,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擔,而家長只會施壓,不會減壓,孩子就會對家長逆反。對孩子的不理解、不寬容,無休止的批評嘮叨,使得孩子去尋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談戀愛的緣由。再有,親情是孩子的避風港,如果家庭不能給予孩子親情,孩子很容易到異性身上尋找親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鬧離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裡缺乏安全感。家長常年奔波在外,無力管孩子,孩子看著別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獨,也會容易去找安慰。

      青春期的孩子,關注異性之初,會在家長面前提到某個異性。您千萬不要大驚小怪,責備孩子心思不放在學習上,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是要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然後詢問一下情況,再想辦法引導孩子,等想好了,有了辦法再說不遲。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孩子知道此類事是可以和家長講的,家長不會批評,以後遇到這方面的困惑,他就會向家長尋求幫助,這樣家長就對孩子有了瞭解和幫助的機會。二、孩子明白,從家長那裡討來的主意,總比向同學或者自己琢磨出來的辦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長不把孩子嚇跑,孩子還會來求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可以使上勁,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利的好事情。

      四、獲得幫助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性格也變得外向起來,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們獨立處理問題的時候越來越多,遇到的事情越來越複雜。初出茅廬的他們,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疑問和恐懼,他們真的希望自己身邊有保鏢,有“百事通”,有“機器貓”,當然,兜裡再有很多錢就好了。而這一切都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怎麼辦?孩子們需要幫助。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讓他們覺得難辦。孩子不知道如何與新同學、新老師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老師、同學時常發生衝突;被批評了,卻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如何和老師溝通。他們需要幫助。

      孩子們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會遇到不順心、被冤枉、被欺負的事情。事情就突然發生了,然後就那樣結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惱、不平、羞辱,卻沒有機會還擊、發洩、甚至沒有地方講理去,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時候,孩子們需要幫助。

      比如到了考試的時候,孩子一定要在學習成績上和同學分出高低勝負來。很多時候,他們要接受大人的批評,接受命運的安排。他們如何提高成績呢?他們需要幫助。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我要面對現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麼辦?什麼是人生觀?什麼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裡?……孩子們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幫助他們撥開迷霧,揭開謎團。他們仍然需要幫助。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

      應該說孩子需要的幫助是方方面面的,是從物質上更多的滿足到精神上的引領,他們都需要。這樣,孩子們才能逐步擺脫幼稚,建立現實的、客觀的思想意識,真正走出充滿幻想、無拘束、無責任、無憂慮、超現實的青少年時代,步入青年和成年。

      家長往往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認為關心照顧孩子就是幫助,而不知道過度的關心、照顧,使得孩子動手能力差,在同學間顯得很笨拙。很多家長認為批評就是幫助,結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心理的成長。

      家長很願意幫助孩子。孩子卻不是什麼人的幫助都接受,這裡包括家長。孩子獲得幫助有前提條件,必須是他信任的人。在學習上,孩子們需要懂得自己學科知識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幫助。在人生觀上,他們需要有才華、信服的人的幫助。在需要鼓勵支援的時候,他們也要是自己喜歡、需要的人。

      獲得家長的幫助,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據我們瞭解,孩子的年齡越大,拒絕家長幫助的越多。經驗告訴他們,成人是不可靠的。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在長大,他們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決問題的)、具體(不是空話)的幫助。

      家長要選擇時機。當您不能夠給孩子幫助的時候,請您請教老師,或者求助於專家,這樣孩子容易接受。

  • 2 # 三思而後雲

    要想了解青春期孩子有什麼需求,首先要清楚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一、青春期孩子很容易產生矛盾心理

    1、身心失衡的矛盾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發育期間,面對自己的外形變化,生殖器官的變化等等,特別容易出現焦慮和不安,既為自己的長大成人而欣喜,又不知道如何應對眼前的情況,從而走進身心失衡的矛盾中。如果不進行適當的心理調節,非常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2、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長大成人了,並開始從“聽話道德”向“平等道德”過度,有了獨立自主的慾望,在生活上不願受父母、老師過多的照顧或干預,要求從大人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可以說他們的獨立意識,主體意識是十分強烈的。然而,由於青春期孩子社會經驗、生活經驗不足,所以經常碰壁,不得不從父母那裡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不能獨立,從而又充滿依賴性。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使孩子對自己的身份地位經常會感到迷惑,自己更自己“較勁”。

    3、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絕多大數青春期的孩子都非常希望同朋友、父母平等交往,並且非常渴望他人對自己敞開心扉,推心置腹。但是,現實情況並不如孩子們所願,朋友之間由於性格,想法的不同,孩子可能得不到想要的迴應,親子關係之間,能夠對孩子敞開心扉的家長亦不多。因此,面對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只好選擇另一種方式來訴苦,比如寫日記,畫畫,自言自語等,同時,自己的所說、所寫,孩子們又不願意被他人知道,從而形成了既想讓人瞭解自己,又害怕他人瞭解自己的矛盾心理。

    4、自制性與衝動型的矛盾

    幾乎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強烈的求知慾、自尊心和好勝心。在生活中,他們希望自己能夠遵守規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經常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比如有時片面的堅持己見,對老師、家長的要求合乎自己意的就去辦,不合己意的就盲目拒絕或頂牛,不能控制自己,憑衝動行事,事過之後又非常後悔等等。這說明了他們意志品質的發展還不成熟,自制力還不強,形成了自制性與衝動性的矛盾。

    5、成才慾望與厭學心理的矛盾

    大多數青春期孩子對自己的未來都有著非常美好的憧憬,比如希望成為科學家、企業家、音樂家等等,將來幹出一番大事業,不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但是,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孩子又感到有心無力,學習太苦,太累,要出人頭地談何容易?於是很多孩子又出現厭學心理,形成了想學與厭學的心理矛盾。

    6、對異性的矛盾心理

    青春期是異性交往的敏感時期。由於性的發育和成熟,孩子會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同時,孩子由於都懂得早戀不好,所以會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從而出現矛盾心理。家長要深入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時為孩子做好心理疏導,不要讓孩子的這種矛盾心理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青春期孩子個性發展具有明顯的傾向性

    1、需要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在精神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更想得到家長、老師的認可和尊重,對未來充滿渴望;在物質方面,他們不再像小時候滿足吃飽穿暖,而是開始講究時髦、攀比,害怕落於人後。

    2、動機

    由於青春期是一個過渡的時期,發展時期,變化時期,負重時期,反抗時期,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所以 孩子的動機也變得複雜起來。以學習動機為例,許多孩子在小時候經過父母的教育,會很自然的認為好好學習是自己應當做的事情,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步入了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許多自己的想法,他們開始質疑最初的觀念,內在的學習動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動機只是青春期孩子動機發生變化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社交動機,成就動機等方面,孩子也會出現許多不同的變化,家長必須多關注孩子,瞭解孩子的變化,及時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

    3、興趣

    良好的興趣能夠促使孩子的能力發展,但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學習之外的興趣——即使是良好的興趣,也往往會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讓人不知道如何對待。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及時進行有效、正確的干預,既要讓孩子保持良好的課外興趣,又不能讓孩子本末倒置。

    4、世界觀

    青春期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萌芽時期,他們開始瞭解、接納、掌握更多的行為規範、價值標準、社會角色、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家庭、社會、學校各種環境,都影響著孩子世界觀的形成、孩子們會開始思考“這個世界為什麼不公平”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家長在這個時候要注意孩子觀念的正確性、不要讓孩子踏入誤區。

    青春期孩子的個性發展具有他們特有的傾向性。家長作為與孩子最親近的人,在孩子傾向性的發展中起著不見而忽略的指導作用。針對孩子的需要,動機、興趣和世界觀的形成,家長要隨水關心,及時干預,讓孩子形成正向的人格與個性。

    三、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不斷成熟

    1、自我意識的覺醒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狀態的鉅變從而推動了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這從孩子們經常說的“我又不是小孩子"中就能窺知一二。孩子在這個時期似乎一下子從一個兒童變成了一個成人,對自我出現了空前的關注,他們不再願意被動地做一個適應著、服從者、模仿者以及執行者,而是開始力求成為一個探索者、發現者與選擇者。

    2、自我意識開始分化

    自我意識的分化促使孩子更多地觀察自己,更深刻的剖析自己,努力跳出“我”的束縛,用客觀標準來衡量自己。主體我和客體我相互觀察,相互評價,從而使孩子更加關注自我。只有到了這個時候,孩子們才彷彿第一次發現了自己,開始認識自己並試圖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自己,統一自己。因此,心理學家把青春期稱為“自我的第二次誕生”

    3、自我認識不斷深化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認識的強度和深度不斷增加,促使他們逐漸成熟,這主要表現在:第一,評價的獨立性日益增強;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對自己獨立的評價,會逐漸變得不盲目地聽從他人的看法,這是孩子自我認識不斷增強的結果。第二,自我評價逐漸從片面走向全面。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那種片面性的自我評價會逐漸減少,他們會學會總結,分析,把對自己的評價變得穩定和客觀。第三,對自己的評價從身體特徵和具體行為向個性品質方面轉化。比如是否勇敢、城市、善於交際、幽默、有無理想、願望等等,青春期的孩子不僅僅開始認識自己是怎樣一個人,而且會開始考慮自己將要成為怎樣一個人。

    總之,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逐漸趨於成熟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發展又充滿矛盾和衝突,這就需要家長從中知道,幫助孩子向更深、更高層次的意識領域發展。

    四、青春期孩子強烈希望掙脫父母的束縛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心理上的斷乳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明顯加強,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嘗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 面對擁有強烈自主願望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給孩子空間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作為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不要硬性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想法做事,他們又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出世方式、這個時候,家長最好給孩子空間,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心平靜氣和孩子一起商量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2、給孩子權利

    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吧,青春期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的自主性也萌發了,父母為什麼不趁此機會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呢?要知道孩子們必須學著自己長大,誰也不可以代替!

    面對充滿自主性的青春期孩子,家長要懂得適時的放手,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權利,這才是家長明智的選擇。

    五、青春期孩子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們感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更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比如,有的孩子由於受自尊心的驅使,對自我形象很關心,既注意自己的儀表,又注意同學們的評價,經常向別人打聽同學們對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最怕老師讓回答問題,擔心答不上來丟面子,抬不起頭,有的孩子受班級的委託辦一件事情,沒有辦好,後來用種種藉口來掩飾自己的弱點和缺點,說自己這次失敗是客觀造成的等等,這些都是自尊心的表現。

    1、自尊心過強

    自尊心過強的表現為:一切以“我”為中心,只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服從自己,唯我獨尊,不懂得如何尊重別人,愛面子,炫耀自己的長處,常常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掩飾自己的弱點,缺點,許多青春期孩子對學校,社會必要的紀律約束存在逆反心理,對社會的看法偏激甚至極端,自尊心過強也是原因之一

    在面對批評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會有一些的羞恥心,克服這種心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是正確的選擇。而自尊心過強的孩子則會走上極端,認為是別人故意找茬,從而令自己受到傷害。面對自尊心太強的孩子,家長要懂得使用合適的方法及時疏導,不要讓孩子走進極端。

    2、自卑感過重

    自尊心過強的孩子非常容易轉向自卑,順利時得意忘形,受挫時垂頭喪氣,情緒反應強度大,變化激烈。

    青春期孩子內心中最敏感的地方就是自尊心,他們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但是又容易陷進自尊心過強和自卑心過重的泥淖,家長要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自尊心理。

    六、青春期孩子更喜歡和“同類”交往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與自己的父母溝通,而更願意與自己的好朋友相處。其實,這是許多青春期孩子都具備的“求同性”在作怪。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害怕被孤立,希望有知心朋友,並且他們覺得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彼此更加了解,是“同類”,不像父母,動不動就處在對立面。因此,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求同性,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

    1、正視孩子交往的需要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青春期一個重要的心理需求是擁有關係密切的朋友,一同分享內心的情感,一起分擔成長的煩惱。青春期的孩子畢竟還不是成年人,還保留小孩子的一些心態,還需要共同玩耍的夥伴,他們需要一個知心的同路人,一起來確認自己的身份特徵,一起去了解將要走進的成人世界。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交友是心靈成長的需要。

    2、不要認為孩子“應該”什麼都對家長說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的確較多的向家庭尋求支援,更願意向父母坦露自己的情感,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發生了變化,對於生活,他們更重視親身體驗,而非間接經驗。他們也會向家長和老師請教,向書本請教,但是,間接的學習代替不了自己的探索,作為一道探索的同伴,同輩群體的一些功能是父母無法替代的。

    3、多尋找和孩子的共同語言

    家長如果不想自己的地位完全被孩子的同學,朋友所替代,那麼可以從生活點滴的細節做起:當喜歡唱歌的孩子閒暇時想看“超級女聲”:時,不要因為看新聞和她搶頻道;當孩子津津樂道她學習中的一次小小成功時,不要忘給她一個及時鼓勵;在孩子受到委屈時,為他鼓勵加油。。。。同時,切記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總是“學習,學習!”地嘮叨個沒完。 值得一提的是,做家長的也不能停留在傳統的角色裡止步不前,有時不妨做個與時俱進的時尚家長,當孩子網上開部落格,寫日誌時,自己也開部落格,寫東西,有新的影片上映,要和孩子一起去觀賞,有時也買來一本書一起讀並交流感想。

    另外,如果孩子是單親家庭,或者家長曾經在身心上傷害過孩子,一定要注意在生活點滴中國,少些對孩子的干預,多些對他們的欣賞,縮小與孩子代溝的距離,和他們做心無芥蒂的朋友。

    4、進行適當的干預

    如果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無傷大雅,家長不妨調整心態,坦然對待,但如果孩子的行為超越了底線,就要適當干預。

    七、青春期孩子更容易出現極端行為

    1、自虐

    青春期的特定心理特點,讓有些孩子在遭遇挫折、冤枉的時候,會出現自虐這種極端行為,他們有的拔頭髮,有的不吃飯,有的讓自己挨凍,有的用扳子抽打自己,有的用刀子自傷,嚴重者則了結生命。家長一但發現 孩子有自虐的傾向時,一低昂要加以重視,一方面要努力尋找並消除孩子生活中的壓抑源,另一方面則要幫助孩子學會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2、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是青春期叛逆的一種反應,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極端性。他們思想活躍,性格敏感,控制力差;易走極端卻又不善於自我調節,敢作敢為又盲目衝動,一旦受挫就無法承受。這些心理特點都易使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極大,他們既渴望被人理解又不願意敞開心扉,種種煩惱無處傾訴,只好選擇離家出走。

    家長要如何避免孩子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呢?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極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經常與孩子談心,從側面多關心孩子,多觀察孩子,讓孩子遠離不良誘惑,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悄悄給孩子介紹心理醫生或者心理類書籍,幫助孩子調節內心的極端心態。

    3、幻想症

    青春期的孩子也容易得幻想症,其主要原因是自己做不到想做的事情,於是思想上走了極端。一般20歲以下的孩子首次發病約佔14%,女性與男性之比約為8:1.幻想症是家長應重視的問題,不可忽視。在生活中,家長要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當孩子遇到問題和挫折時,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心理分析,避免孩子走向極端。

  • 3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請您注意,您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 一、合理的物質需求 如果一個女孩子,小學一直穿粉紅色的衣服,到了中學就拒絕穿粉紅色,您真的別奇怪,這是孩子從要求長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絕粉色因為要拒絕幼稚,如果有一天再接受粉色,是表現自己再走向個性獨立,走向成熟。 男孩子們今天要一雙名牌鞋,明天回來對家長說某某同學有了新的手機,男孩子、女孩的書包上掛滿了明星圖片,誰過生日都在請大家去吃飯……甚至有的男孩子會在群體裡學會了抽菸、喝酒。女孩學會化妝、染髮。其實他們想透過這些形式,向成年人看齊,在小群體裡標榜,自己,顯示自己,而成年人卻感覺他們是越來越不聽話了。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家長要學會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標準主要從兩個方面:一個是取同班同學物質需求的平均數或平均數的中下等。另一個標準是看家裡的經濟狀況,如果您家裡的經濟狀況中等,那麼,您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讓孩子去享受高消費,不但不會讓孩子自信起來,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慮家長的經濟能力而變本加厲。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們思想不再單純,這連他們自己都感覺得到,他們有時浮想聯翩,有時憂心忡忡,有時大喜大悲,這些感情,不適合和家長分享,因為家長馬上會緊張和憂慮,批評教育必不可少,跟蹤監視接踵而至,所以,家長不是孩子吐露心聲的選擇,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邊的朋友。 那麼,孩子們心裡需要家長嗎?從心底裡孩子們需要,而讓他們望而卻步的是家長的擔憂和不信任。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家長怎麼辦呢?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說出他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就要求家長學會傾聽,不要急於批評和指正,聽孩子訴說,也是給孩子宣洩的機會,減輕了心理的負擔。其次,給孩子以成人般的尊重,更不能再打罵孩子,要找合適的機會談,並且是建議式的,否則孩子會有無能感。 最後,轉變角色定位,如果小學的時候,家長是管理者,中學要從管理者的角色慢慢調適到協助者的角色,這樣孩子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並願意和您交流。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異性接觸時有了微妙和變化,他們開始悄悄地關注異性,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關注帥氣高大的男孩子,女孩子們在一起對他們評頭論足,有一些新鮮和刺激的感覺,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偶爾也會在一起用調侃的方式談論某些女生。 但確實也有孩子談戀愛,這些愛情往往以誤會開始,以壓力開始,以親情的失落開始。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首先,我們家長不要促成孩子將錯就錯地從誤會、誤解開始“愛情”。家長捕風捉影的批評、不信任的盤查、偷偷地窺探孩子的隱私、憂心忡忡地嘮叨提醒,讓孩子煩躁,加重其逆反心理。結果,反而使兩個人越走越近,越來越相互支援和信任,終於弄假成真。家長在這裡起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自己並沒有意識到。 其次,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擔,而家長只會施壓,不會減壓,孩子就會對家長逆反。如果家長對孩子的不理解、不寬容、無休止的批評嘮叨,使得孩子去尋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談戀愛的緣由。 再有親情是孩子的避風港,如果家庭不能給予孩子親情,孩子很容易到異性身上尋找親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鬧離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裡缺乏安全感。家長常年奔波在外,無力管孩子,孩子看到別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獨,也會容易去尋求異性安慰。 青春期的孩子,關注異性之初,會在家長面前提到某個異性。您千萬不要大驚小怪,責備孩子心思不放在學習上,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是要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然後詢問一下情況,再想辦法引導孩子,等想好了,有了辦法再說不遲,這樣做的好處是:1.孩子知道此類事是可以和家長講的,家長不會批評,以後遇到這方面的困惑,他就會向家長尋求幫助,這樣家長就對孩子有了瞭解和幫助的機會。2.孩子明白,從家長那裡討來的主意,總比向同學或者自己琢磨出來的辦法要好一些,只要家長不把孩子嚇跑,孩子還會來求助。 四、獲得幫助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讓他們覺得難辦,孩子不知道如何與新同學、新老師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提高成績。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我要面對現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麼辦,什麼是人生觀,什麼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裡……孩子們有很多的迷茫,其實孩子很希望有人陪伴他們尋找答案。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家長很願意幫助孩子,孩子卻不是什麼人的幫助都接受,這裡包括家長。 孩子獲得幫助有前提條件,必須是他信任的人。在學習上,孩子們需要懂得自己學科知識的、值得信任的人幫助。在人生觀上,他們要有才華、信服的人的幫助。在需要鼓勵支援的時候,他們也要是自己喜歡、需要的人。獲得家長的幫助,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 但是,孩子的年齡越大,可能拒絕家長幫助的越多,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在長大,他們需要的是平等、有效、具體的幫助,最好別講大道理。家長要選擇時機。當您不能夠給孩子幫助的時候,請您請教老師,或者求助專家,這樣孩子容易接受。

  • 4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的青春期而頭疼,感覺無所適從,到底青春期的特點是什麼?

    一、生理方面。

    青春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生理發育迅速。首先身體迅速增高,很多青春期男女很在意自己的身高發育。

    第二是兩性系統發育成熟:男孩長出鬍鬚、聲音變粗、出現遺精、生殖系統發育成熟。女孩聲音變得細柔、乳房發育、月經來潮等女性生殖系統發育成熟。

    二、心理方面。心理發育處於半成熟狀態,常常出現叛逆心理。挑戰權威、關注夥伴同學關係。最關注的問題是“我是誰?”。曾經在兒童期之前沒有完善的部分可以在青春期有彌補。這個階段順利發展可以培養“誠實”的人格品質。

    三、面臨的問題。

    1.人際關係問題: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夥伴關係。其中最重視的是同學夥伴關係。同伴的評價對心理的影響是很大的。

    2.學業問題:現代社會重視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開始焦慮“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小學階段的孩子都在上各種補習班,奧數、作文、口才主持人、藝術等。學業的壓力可想而知。家長期望、學校壓力並進,讓一些學生有焦慮學業問題,甚至會出現厭學、休學情況。遇到類似問題,家長要理解孩子、多溝通可以緩解壓力、疏導情緒。

    3.對社會的不瞭解,在接待的中學生心理諮詢案例中,他們關心的問題涉及到:死亡、社會規則、職業等。

    4.戀愛情感。青春期是兩性發育迅速發展期。這個階段有了對異性的好奇、對異性懵懂的情感等都是正常現象。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類似情況發生,要疏導而非控制和干涉。

  • 5 # 心夥伴

    一般來說,青春期是指11到17歲的少年與少女,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孩剛剛走出童年,即將邁入未知的成年,在這個心理轉變過程中,他們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對成年後的人格產生巨大的改變。

    一方面,他們還是孩子,是幼稚的,另一方面,網際網路使得他們瞭解了太多,生理上的成熟也讓他們日漸成熟,半幼稚半成熟的青少年需要家長與學校共同的心理輔導,否則人格可能會逐漸扭曲,甚至變質,產生不可估量的後果。

    1、爭強好勝

    這不僅指的是男孩子,女孩子也在其中,青春期孩子慢慢的擁有了自尊心,而誰損害到了他們的自尊,就會產生矛盾,這種矛盾可能引起打架鬥毆,此外,青春期孩子為了追求別人對自己的崇拜,會具備攀比心理,過度的攀比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讓他們擁有錯誤的價值觀,

    2、性與戀愛

    青春期是個體性發育的黃金時期,而中國缺少性教育工作除了容易讓個體對異性產生不正確的戀愛,同時也因個體對性通常是不瞭解的,而生理上的發育又使得個體對異性的身體產生極大的好奇心,在這樣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產生性衝動,從而造成不可預知的後果。

    3、叛逆與自卑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對事物理解有誤,卻無法得到家長與老師灌輸正確三觀產生的,成年後可能誤入歧途,對自己、他人甚至社會造成危害;自卑心理則是青少年對自己的一種自我否定,通常是因為自己天生有某些地方不如別人,比如家境、長相等等,他們無法看到自己的閃光點,而一味認為自己比不上他人,長此以往後,自卑心理會反覆增強,從而對青少年的人際關係造成較大影響,在成年後,甚至可能發展成人格缺陷。

  • 6 # 迷彩黃金

    最?

    根據青春期的特點,

    選擇一個“最”可能有失偏頗,

    如果一定要選擇,

    那就將就選擇“被認可、被理解”。

  • 7 # 滷蛋聚樂部

    如果你是青春期,那麼你其實已經知道需要什麼了。如果你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那麼我告訴你,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認可和支援。

  • 8 # 使用者2699167303404

    青少年青春期是人生的其中一個轉折點,要與孩子溝通好,輔導其如何面對青春期的生理問題,控制好生理上所需要的不成熟欲,將這最旺盛的精力放在學習上。若控制不好將會學業產生不良的後果。

  • 9 # 手機使用者木子lxy

    青春期也是,孩子從幼稚變的成熟的一個過渡期。這時候是他們的智力,社交,情感能力的一個發展階段。處在這時候的孩子對事物都非常的敏感,愛激動、易爭吵。脾氣異常、容易情緒化、焦慮、有時候有的孩子還會出現抑鬱等。家長透過平和溫暖的態度與孩子多溝通,多鼓勵孩子,多教他和同學們接觸,保持友好的往來,培養他們之間的興趣和愛好。有利於孩子健康、積極、向上、的發展。

    家長儘量給予孩子一個溫暖的環境,多給予孩子理解。我們有義務,陪伴孩子渡過這個蛻變的痛苦過程。也是處在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也是作為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

  • 10 # 惠雲

    個人認為他們最需要疏導,引領,理解,信任,關懷。

    (一)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身高突增。男孩女孩的體形也開始發生奇妙的變化,同時不論男女還會出現一些“羞於啟齒”的生理現象。(二)除此之外,他們的心理變化也最明顯,常常把這個時期稱為“心理的斷乳期”。他們一邊覺得自已長大了,一邊又有很強的依賴性,一邊叛逆,一邊渴望關注關懷,,,,(三)所以,他們最需要的除了營養平衡,鍛鍊身體,就正確的疏導,引領,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平等柔和寬容的心態,多溝通,聽他們的傾訴,理解他們不著調的奇思怪行,必要時創造一些條件讓他們發洩一下情緒,信任,關懷他們的成長,塑造美好的心靈,讓他們健康的度過金色年華。

  • 11 # 琅琊秋水

    第一,關注學習成績問題。這是青少年在青春期最受家長和老師關注的問題,也是青少年最容易和家長、老師起衝突的問題,也是最易引起青少年逆反的原因。這個階段的青少年需要家長和老師不僅關心他們的學業,更能關心他們的思想、生活、交友等等!

    第二、關注生理問題。青春期的孩子生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男孩子開始長出喉結、鬍鬚,出現遺精等生理現象,而女孩子的乳房開始發育,出現月經等。任何一些微笑的生理變化,對於經歷過的成年人來說覺得習以為常,但對於很多孩子而言是第一次。家長應該提前告知孩子可能會發生的生理變化,讓孩子瞭解這一切,就不至於會產生什麼負面影響。

    第三、關注心理問題。青春期的孩子對於性,對於異性會產生出異乎尋常的興趣,課堂上學來的僅有的一點生理心理衛生知識完全滿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如果有能力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和孩子仔細交流一下這個問題,家長如果覺得很難引導,不妨到書店去買一些相關書籍給孩子。在對待性和異性這個問題上切不可諱莫如深。

    第四、關注交友問題。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平等意識、被尊重的意識,有些心理話他們更願意和朋友交流。在孩子交友問題上,家長和老師也應該適當的進行引導,關注孩子和什麼樣的同學、朋友相處,關心什麼樣的話題、事情,不過分關注但也決定不可放任自流。

    教育是個長期而又複雜的過程,用心、細心地處理好以上一些問題,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自己的青春期,慢慢走向成熟!

  • 12 # 心新視角

    首先,青春期的情緒行為主要特徵是:高度敏感性、情緒易波動、衝動性行為、行為抑制。從這個角度看成人自身的情緒管理非常重要,我們的用語需適度謹慎,更多持平等、尊重的態度進行溝通,充分考慮這個階段情緒行為特點,採取合適的溝通或引導方式。

    他們需要尊重、平等,需要被重視和認同,需要我們接納這期間的半成熟狀態。

    第二,青春期另一個心理困擾是體像障礙。對自己外貌特徵擔憂、敏感和不滿,所以需要成人為他們提供此階段生理特徵(如高、矮、胖、瘦等的一般性標準)資訊資料,引導他們用發展的眼光看等成長階段的問題。如果方便可以讓他接觸發展心理學,讓他們在更大框架下理解和發現自己。

    第三,青春期更是性生理和心理問題突顯階段,所以要用適當方式給他們進行性別意識和性別角色的輔導,樹立正確的自我態度,塑造健康的性別形象;此外,引導青春期孩子們珍惜性、善待性、欣賞性、讚美性,建立正確的兩性關係基本認知和行為模式。

    總體來說,他們既需要不被當成孩子來看,也需要成人不完全把他們當作成人看待,所以需要成人有成長、發展的視角和格局。

  • 13 # 疼痛診療劉醫生

    青少年青春期最需要什麼?

    這個問題讓我回想起自己剛開始參加工作那年經歷過的一件事情。

    2006年,我在一家縣級中醫院上班,有一天坐門診,來了一個揹著書包的大男孩,十多歲吧,不知道是讀初中還是高中。他來看病的主訴就是胸部的咪咪變大,脹疼。自己有點擔心,都已經好幾個月了不見好轉。這種事情既不好意思和爸媽講,也不好和同學講,畢竟男的乳房變大確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我那時候剛畢業沒多久,臨床經驗也不豐富,碰到這種情況也有點蒙圈。後來找到醫院一個老醫生幫著看了一下,他說這個是正常生理發育,就這樣把他打發回去了。

    後面自己回想了一下,以前自己這個年齡的時候好像也經歷過這個問題,乳房脹痛,小小硬塊,持續了一兩年左右。

    原來乳房發育也不是女生的專利,男的也會啊。

    所以青春期最需要的是生理知識的普及,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自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