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球樂趣

    首先這個問題是每個自媒體人都要經歷過的一些問題,而我感覺並不是一定要透過自身的體驗。

    第一、像《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大名著都是能打動人心的書,像《青年文摘》《意林》等這些裡面有的文章都並不一定是透過自身的體驗,但是也有很好的效果,會讓人有一種代入進去的感覺。

    第二、像一些旅遊的人,或者喜歡吃的一些人,他們可以把自身的經歷事情,所寫成文章,也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下面我借鑑一下簡書裡作者Only怡歡 的一些觀點,你寫完文章之後一定要認真修改,讓別人和你有共鳴。

    第二是通讀全文,大聲朗讀出自己的文章。

    我有個朋友比較文靜、文藝,我每次把自己的簡書文章推給她,她都覺得太過隨意,像寫日常日記一樣。這是認知上的誤區,我們寫出來的文章就跟說的話一樣,應該是寫話不是寫作,不要寫的文縐縐的。這篇文章能夠用話語通讀出來,通順流暢,便是一篇不錯的文章。大聲朗讀文章的時候,還可以發現文章中的錯別字,以及不通順句子,有助於我們修改文章。

    第三是豐富文章的素材。

    收集素材很重要,長期寫文章的人一定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素材庫,長期積累,以後自己需要寫什麼題材的文章,便能快速從素材庫裡提取素材。我們可以透過去知乎搜關鍵詞,或在微博、百度等平臺搜尋素材也可以。

    第四是調整邏輯。

    我們的文章要做到邏輯通順,可以以點或以部分划來寫文章。比如第一點、第二點…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調整邏輯,我們可以透過:“時間順序法、並列法+故事+雞湯+乾貨”的方式去寫。也可以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等提問方式來劃分文章段落。

    第五是修改文章的標題 。

    如今是資訊洪流時代,要做到脫穎而出,標題很重要,讀者透過標題篩選文章,同樣作者也會透過標題篩選了讀者。

    標題要儘量吸引眼球,有趣,吸引力強。舉例:不要在該約炮的年紀談修行。標題帶有“數字”較為吸引眼球,比如彭小六的文章標題:一晚上掙10W的六神憋了大招,你來不來?又或者是:20小時讓你get到一項技能等這種型別的文章標題,人對數字比較敏感。

    文章標題用“如何”,比如如何透過寫作月入上萬、如何在一個月內讀完100本書、職場三年,我如何從月薪三千到月薪三萬等等。文章的標題本身就是一個問句,很容易吸引別人去找到答案,或者有的人根本不敢興趣,他就是想看看你是怎麼樣對這個話題進行闡述的。文章標題用“為什麼”,比如為什麼妓女不喜歡和嫖客做朋友?用“為什麼”和“如何”的作用以及技巧性都是同理的。當然,我們要根據自己文章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標題修改,不是所有的文章標題都適用,我們的標題不能千篇一律。就比如我目前這篇文章改成:如何寫好一篇文章?這時候文章的題目就會與我的內容不相符了,我的重點是在“改”這個字上面,而並非寫,可能你會說那就換成:如何改好一篇文章?但是你想想,這個標題夠吸引嗎?

    寫作小技巧:寫句子儘量寫短句子,少寫長句,節奏感分明。

    來自一個自媒體新手亂語。

  • 2 # 劉樹成

    自身的體驗很重要,但是想象也是很重要的成分。比如這次我寫的抗疫小說《武漢愛情》,裡面的情感經歷就是自己在疫情期的親身經歷感受,但是主人翁的情感,就是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想象而來。所以說自身體驗和想象都很重要。

  • 3 # 步蘭香407

    《紅樓夢》中一句精典句子“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很富生活哲理。那麼用在寫作中也很有道理。作品的素材來源於社會生活,來源於大自然。是作者平時觀察體驗蒐集來的。是知識的積累沉澱。這些材料雖然來源於社會生活,但是又要高於社會去活,經過作者的藝術創造,展現其典型性特徵,來反映社會生活。絕不是作者的憑空臆造。如果脫離了社會生活,作品就沒有生命力。空洞無物,無病呻吟,這樣的作品怎麼能感染讀者,打動讀者呢?所以,作品必須以情節感人,以意境動人,以真情實感誘人,以鮮明的主題激勵人,鼓舞人。

    淺見,見諒!

    淺見,

  • 4 # 風過藍花楹

    想要寫出能夠打動人心的文章,不一定要透過自身體驗,但是缺少想象力的文章一定很難打動人心。

    自身體驗是有侷限性的,如果作者每篇文章都是自身體驗才寫出來的,那作者能夠寫的東西也太受限了。其實,自身體驗不應該只限於自己個人的經歷,還應該包括所見所聞,經過再創作的藝術過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想象力是任何創作不可或缺的,是從事寫作的基本功之一。它需要作者本人長期的培養和修煉。豐富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博覽群書和對生活敏銳的感知上,也是作者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它具有非凡的洞穿力,能夠透過塵世的迷霧直抵真相,也能刺穿堅硬的盔甲直擊內心。它抒發的往往是作者悲天憫人的胸懷,展示的是作者別具一格的人生視角。

    餘華在《活著》的結尾展現了他作為小說大家的想象力——

    我知道黃昏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她們的子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如果說餘華的想象力穿透了塵世的迷霧抵達到了人與土地的真相,那麼下面這首詩的想象力直擊的是人心——

    如果要給你寄一本書,我不要寄給你詩歌

    我要寄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書

    告訴你關於稻子和俾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顆俾子提心吊膽的春天。

    她藉助一顆長在稻田裡的俾子,抒發了自己同時也激發了讀者無限的想象——不幸生為俾子, 不但春天活得提心吊膽,隨時有可能被農民斬草除根,即使僥倖逃過春天,到了秋天也沒有果實和收穫的悲哀。

    何況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呢?身為異類,人生百味。這絕妙的想象力直抵每一個人的內心,令靈魂戰慄,警醒。

    朋友,你讀過這首詩嗎?你知道作者是誰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喜歡迪麗熱巴還是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