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南紅講堂

    《禮記·玉藻》裡就有記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子貢問孔子為什麼人們重玉而輕石時,孔子答道:“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guì音貴),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玉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玉乃是吉祥之飾物,玉是一種有靈氣的寶物,一塊上好的玉件能給人帶來好運,趨吉避凶,佩玉石可養生,身上佩玉可防疾病,佩玉則百邪不侵。

    中國有君子佩玉之說,喜歡佩玉的男人,排除掉財富的因素外,往往是精緻的男人。

    “君子如玉” 古人視玉如寶,“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徵。

    華人之愛玉,佩玉,玉的剛毅大氣是屬於男人的;玉的信實、達雅是屬於男人的;佩玉的男人是磊落的。

    玉的鏗鏘使佩玉的男人走起路來溫文爾雅,沒有邪念,來來去去光明正大。

    佩玉的男人是內斂的。

    玉的質樸使佩玉的男人出入進退俯仰之間不張不狂,懂得聚斂內在的品質。

    佩玉的男人是可依賴的。

    佩玉的男人不掩飾自己的瑕疵,是怎樣就怎樣。他溫潤有加,知道關心別人,並時時準備著為他人做些什麼;

    佩玉的男人是充滿朝氣的。

    佩玉的男人看上去精力充沛,樂觀開朗。玉的冰涼還可以養心,養神,所以,佩玉的男人顯得從容不迫,顯得勝券穩。

    玉墜懸於胸前,玉溫和與體溫一致的玉,它發著柔和光澤,那樣的純潔,那樣的可人。

    “人養玉,玉養人”,玉惜有緣人,人憐有心玉,面對這塊寄託情誼的玉,幻想著自己就是那淡淡白光,心中的鬱悶一點一點地被溫暖、撫平、復原。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玉能補氣,玉能辟邪,一個佩玉的人如果遇到不幸,玉會先碎,災禍也會減輕,這叫“玉碎人全”。

    有句古話說得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作為一個男人,應該脾氣好、度量大、胸襟廣,性情溫良,像玉石一樣潤澤。

    一個男人脾氣大,那他就是小人。愛發脾氣的人,一生都會一事無成,成了也會失敗。顯然,脾氣不是好東西。這就是為何過去中國的男人都喜歡佩戴玉石,他們是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樣溫潤,內斂,不張揚,不輕浮。

    玉石堅韌、溫和、細膩、含蓄,由內向外慢慢透射出一種魅力無窮的美,這些特點與人性有著極大的一致性。好的玉石冬天拿在手裡溫溫的,它不涼,不會凍著手的;而夏天相對炎熱的天氣又並不感到暖手,真是再好不過。

    當然,男人佩戴玉石,原因並不僅在於此。男性佩戴首飾,在中國古已有之,而且表現形式極富大漢文化色彩。

    《禮記·玉藻》雲“古之君子必佩玉”,因為“君子於玉比德焉”(孔子),又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詩經》裡也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即君子以玉象徵高潔的德行,玉是君子的象徵,古代男人帶玉,就是希望自己像君子一樣,或者自己本來就是君子。玉,總給人們帶來吉祥、美好、溫馨的回憶。

    玉石具有“體如凝脂,精光內蘊”的質地,它是大自然的精魂,是美石中的君子。東漢許慎釋玉,稱其有“五德”。

    《五經通義》亦說玉“溫潤而澤,有似於智;銳而不害,有似於仁;抑而不撓,有似於義;有瑕於內必見於外,有似於信;垂之如墜,有似於禮”。它表裡如一,瑕不掩瑜;光澤滋潤,剛柔相濟;寧斷不彎,不為瓦全;斷口鋒利,卻不傷人;聲音清越,卻不張揚。

     

     所以,中華古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卻有一萬年的玉文化。古人將玉精雕細琢、匠心巧妙,融入華夏文明以及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玉集石頭之精華與天地之靈氣,又被人們加工為各種各樣的佩飾品,譬如玉觀音、玉佛、玉麒麟、玉項鍊、玉鐲、玉墜、玉扳指等,當著吉祥物來佩戴,寄予人們許多美好的願望與夢想。

    華人歷來以佩玉為美:帝王將相的冠冕上嵌著玉珠,達官貴人的腰帶上鑲著玉片,文人騷客的衣服上繫著美玉,宋徽宗嗜玉成癖,楊貴妃含玉鎮暑,就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時也不忘給他偏愛的主人公脖子上掛塊“通靈寶玉”。

    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古代男人留長髮,需束於頭頂用簪子別住。老杜所使用的簪子,也一定是玉製的。如果他頭上頂著黃燦燦的金簪,嘴裡卻吟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恐怕會讓人感到彆扭。

    當今社會也不乏喜佩玉飾的雅士。這類人多具書卷氣和文化內涵,他們之所以選擇玉飾,固然由於它別具一格的文化意蘊、優雅含蓄的東方韻味、美麗動人的外貌形象,還因為玉石本身的保健作用。

    在古代官方尚有一種說法:玉能辟邪。一個佩玉的人如果遇到危機,玉會先碎,劫難也會減輕。這叫“玉碎人全”。

    玉是吉祥之物,是一種有靈氣的珍寶,一塊上好的玉件能給人帶來好運,防身避禍,逢凶化吉,祛病延年。玉石行內有一句話“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

    玉徹底成為了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純潔之物,更是中國傳統美德的代名詞,材質溫膩、柔潤有光澤。佩戴玉石,就像有個具有仁愛之心,生性溫和的君子時刻陪在你的左右,感染著你,讓你的性情最終得以蛻變。

    從外表看就能看到玉的裡面,是否有雜質,這是玉的忠義,也是古時君子必備的一種品德之一。俗話說的好:“畫龍畫虎難話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義”字看似簡單,真正想要做到,卻實在並不容易。

    敲擊玉石,會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並且能傳到很遠的地方,說明玉是有智慧的,並且善於傳達給周圍的人。這是君子志在四方的表現。不屈不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玉的這一特點,代表著君子超人的勇氣! 當玉斷裂的時候邊緣會有很鋒利的斷口,但是我們用手來觸控的時候並不會傷害到我們, 這點與其他任何物質都不同,表明了君子潔身自好的特點。

    玉石最大的用途是用於印章,最著名的莫過於和氏璧,當然和氏璧屬於“硬玉”。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寶石產量更加稀少,無法大面積普及,而金銀因其後期的貨幣作用,受君子不言利的影響,玉相對來說更加容易被儒家文化圈所接受。

  • 2 # 老羊一隻

    別太著相,不是什麼人說的都是對的。更何況各地風俗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有部分地區,還有玉器不能帶進廁所的說法,那豈不是和玉不離身的說法相反了?所謂玉不離身的概念,正確的解讀,應該是儘量少拿上拿下,避免磕碰損傷,造成無謂的傷害。

  • 3 # 玉翠講堂

    玉文化在中國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了,為何華人對玉如此痴迷,有為何說“玉不離身”呢?

    空空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以下其中的奧秘。

    人們對玉如此痴迷不僅因為玉的外表溫潤美觀,更是因為人們賦予它有很高的人文價值。

    玉的溫潤內斂,代表智慧,人們常用玉形容君子,溫潤如玉是很高的一種評價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與玉比德焉。”可見華人對玉的情感與態度,華人是有多麼喜歡玉

    中國是產玉大國,同時是玉消費大國,人們對玉石的喜愛和追求從來沒有降低過。

    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的物質財富,也是精神財富。世界沒有任何一種石頭能在華人的心目中佔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

    《詩經》中“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個古老的愛情故事,便是以和田玉為信物,寄託了男女間執子之手玉子偕老的諾言。

    中庸,賢良,內斂是玉的高貴氣度,"潔身自好"是玉文化一種具體體現

    玉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不埋沒的文化體現,玉石是華人獨特人文價值的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鑑別注膠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