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集賢院居士
-
2 # 老霍家那小勇
以一敵百基本是很難的,甚至可以說,從古至今,這種情況,除了對霸王項羽有過類似記載之外,極少!
第一個原因,就是統軍大將,一般不會衝在在前面,而是要縱觀全域性。也就是說,在前線拼殺,一般不是大將該乾的事。
第二個原因,體力上很難完成和一百人交手。
第三個原因,武器很難完成一百個擊殺。刀劍也好,長矛也好,砍十個人,肯定捲刃了,再砍人都砍不死。不要說什麼寶刀寶劍,以當時的工藝,咱們家的菜刀,拿到古代都是寶刀!
-
3 # A股那些事
在真實的古代戰爭當中根本沒有這種說法,將領一般都是在前線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指揮作用,當然也有親自上陣與敵軍大戰,不過身邊還是會有很多的小兵保護著,因為一旦將領在戰爭當中死亡,那麼給整個軍隊帶來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就比如三國演義當中的趙括,他就是被敵方給殺死,隨之40萬大軍在不一會的時間內就選擇了投降,可見一個將領對軍隊起到了多麼重要的影響。
在春秋戰國時期不過還是真正存在將領出來單挑的情況,古人把這個叫做“致師”但是這種情況還是非常少見的,但是愛古代很多的戰爭當中一個將領面對地方多個小兵的情況還是經常出現的。
在這裡還要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身為將領首先在武器配備上是要比小兵“豪華”很多的,其次是個人的武力還是要比小兵高出很多的,因為很多的將領都是經過很多層的選拔才選出來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像是古代那些出名的將領都是有著一身“以一敵百”的高超武藝,但是他們真的就能以一敵百了嗎?先說一個真實歷史記載吧!《資治通鑑》當中層記載,劉裕曾經與上千農民兵發生過戰爭,他的部下在那場戰爭當中全部死亡,只剩下劉裕孤身一人與敵軍奮戰,當援兵趕到之時卻只見劉裕一人追著那上千的敵軍砍殺,這簡直就是以一敵千呀!
看重點我們可以分析出,劉裕的敵人都是農民出身,原本武藝就沒有得到很好的強化,見到劉裕一人砍殺了數十位農民後,誰能不害怕?那個時候的農民根本沒有那麼大的膽量,只能逃跑了。
還有楚漢相爭的那個時候,項羽也是上演了真實一幕的“以一敵百”的戰鬥畫面,在了數十百漢軍士兵,後來項羽棄馬徒步時又殺了數百人。
這裡還是有一個問題,那個時候的小兵雖然武力上不行,但是肯定不會一個個的排著隊上單殺項羽把?肯定是蜂擁而上,那麼我們用時間來算一下,項羽那個時候殺一個地方小兵至少需要20秒,這樣的按照兩百人計算下來差不多得有3個小時,連續3個小時肌肉大腦高強度的運轉!好吧,我只能承認項羽是“超人”了。
-
4 # 菸酒閣小學士
古代大將主要職責是排兵佈陣、指揮戰鬥以及隨軍突擊、撤退。有些朝代多用文官作為統帥,到這個層級多坐鎮中軍,確實不需要格鬥,而作為各軍主將,是需要和部隊一起衝鋒、廝殺的,以便及時掌握、指揮部隊,但絕少發生主將單挑的情況,除非像朱棣擁有皇帝的護身符。古代一般中軍為重灌騎兵和步兵,左右兩翼為輕騎兵和輕步兵,首先要明確的古代陣戰,戰場指揮絕不是靠主帥寶劍一指,喊一聲開戰來的,幾萬十幾萬大軍的進退,即使戰鼓金鑼都未必能傳達整個陣地。戰場指揮是依靠鼓樂、各類旗幟、傳令兵和約定訊號(火箭、號炮、狼煙)組合進行戰場指揮。 所以主將最重要的職責是掌控部隊,執行主帥下達的作戰指令。
古代陣戰需要下戰書,約定時間地點進行決戰,如果不想進行陣戰,可以掛免戰牌,不接受對方的挑戰(免戰不是避戰)。如是遭遇戰,一般是雙方前鋒和輕騎輕步兵,重灌部隊很少參與遭遇戰。本文述說陣戰一般佈陣。 如果雙方接受對陣方式的決戰,會在約定時間地點進入戰場。第一步是大軍集結:按照預設陣地,雙方三軍各自多路進入預設集結陣地,主帥(大將)攜各軍主將、參謀及旗牌官、傳令官進入指揮位置;第二步:大將根據對方陣型、兵力配置制定總體攻防部署,向部將特別是左右兩翼主將約定攻防次序和訊號及總體策略,如佯攻、詐敗、埋伏等等,然後各陣主將回歸本部方陣準備,主帥率參謀、棋牌官退回軍陣(一般主帥會在戰場最高點位置指揮戰鬥),如山丘或事先搭建的瞭望臺附近,由臺上士兵報告戰場事態。第三步,雙方大軍向預設主戰場靠攏,這時候雙方弓箭手靠前,向對方射箭以免敵軍過於靠前,在書籍中描述為“射住陣腳”,此時雙方處於一觸即發狀態。第四步是實戰指揮,此時部隊手持重型盾牌計程車兵位於前幾列,其後為阻斷敵方騎兵的長槍兵,再後為弓箭手、弩弓手,後面才是擔任廝殺任務的重灌騎兵和重步兵。
此時如果主帥決定進攻,由旗牌官揮舞戰旗下達命令,旗牌官會揮舞出戰部隊對應的軍旗,而出戰部隊要揮舞旗幟應答,表示收到帥令,同時傳令兵喊話再次傳達命令。如果是軍種出戰,如召喚弓弩手出戰,由軍種旗牌官向兩翼迅速奔跑,讓所有弓弩手看到出戰旗幟(大軍作戰主陣會長達幾公里),弩弓手看到出戰旗幟即越過盾牌兵,按號令向敵陣射擊,儘量擾亂敵方陣型,然後盾牌兵和弓箭手讓出進攻通道給重灌騎兵與步兵,本身是不進行衝鋒的;我軍進攻時,中軍揮舞出戰旗幟,並擂擊戰鼓或其他軍樂,收到訊號的部隊開始攻擊。如我軍防守和敗退,盾牌兵重新列陣,掩護部隊退入本陣,弓箭手射殺追趕的敵軍,而我方防守時,弓箭手完成遠距離射殺任務後,迅速後撤,把位置留給主力步兵。
古代戰場通訊不發達,主帥下達各軍作戰命令後,一旦開戰很難改變和調整,只能下達前進和後退(戰鼓和鳴金收兵),因此除中軍主帥外,各軍主將是和部隊一起進退的,以便掌握部隊和隨機應變、調整戰術和陣型。主將的安危非常重要,一旦陣亡則部隊群龍無首陷入混亂,那麼如何來保證大將的安全呢?那就是跟隨大將的親兵(也叫本部兵、衛士兵)的職責,親兵唯一任務是保護大將的安危,不加入戰場其他混戰。古代軍隊在作戰時,並不是如電影中所描述,漫山遍野計程車兵1對1找敵人廝殺,而是結成大小陣型接戰,以方便主將掌握和控制部隊,如果陣型被打散,雙方士兵才會尋找目標混戰,不能形成合力,而跟隨主將的親兵有明確的職責,他們陣型很難被打散,會不顧一切保持突擊隊形合力攻擊,從萬軍中殺開血路,殺傷力是最強的(古代軍法若大將戰亡,親兵是死罪),也是敵方士兵不會輕易招惹的作戰物件。此時大將才會親自戰鬥,衝鋒,大將多年在戰場上拼殺,靠的是強大武力與親兵隊的默契配合,哪怕戰敗多能全身而退。大將單槍匹馬突入敵陣基本只存在小說中,明末第一猛將曹文詔隻身殺入李自成軍中,幾進幾齣,後被義軍圍困戰死。
-
5 # 三國深度談
其實古代對於大將武力的最高讚譽比以一敵百誇張得多,那就是“萬人敵”。
很明顯,萬人敵並非真的斬殺一萬敵軍,畢竟古代大將再變態也是人(魔神蚩尤不算),就是一萬人站著給他們砍,估計都要累得夠嗆。畢竟武將和戰馬的體力總有盡時。更何況敵軍也是人,也會還手,近身白刃戰,縱使猛如霸王項羽也只能斬殺數百漢軍,還身被數創,這已經是單人擊殺的最高記錄了。而這還是沒有算進弓箭的情況下,要知道萬箭齊發之下,你就是有通天徹地的武藝也難逃一死,羅通,楊再興就是例子,更別提殺人了。
但是萬人敵也不是完全的誇張,猛將在戰場上的作用不止於殺敵,還有帶動全軍氣勢和震懾敵軍的作用。主將大殺四方,怒斬敵酋,對於敵軍是巨大的打擊,甚至全軍崩潰。而對於麾下將士是一種莫大的激勵,能夠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歸屬感,極大的提升軍隊士氣,關鍵時刻還可以扭轉局勢,可以說這些猛將在戰場上不亞於一支萬人的軍隊,所以說是“萬人敵”
以一敵百,一騎當千,成萬人敵。其實都是講究氣勢,兵無戰心,數百數千都不過土雞瓦狗,古代大將有強大氣勢和暴力手段,敵百人可以說是輕而易舉了。
-
6 # 淨月暖陽
以一敵百,是有可能的,但不是在兩軍對壘之時,是在一種極不對稱的情況下。
我們在正史中經常看到以少量人馬,擊敗大量敵軍的真實戰例,比如白馬陳慶之,7000人擊敗30萬人,比如幾萬孫劉聯軍,擊潰曹操幾十萬部隊,再比如金國女真人以2萬人馬擊敗70萬遼軍。
白馬陳慶之(當然這是假的,陳慶之是文官)
這樣的戰例,並不鮮見,以前總是不太相信,怎麼可能,就是站在那兒不動,讓人少的一方砍,也要把手砍軟,刀砍斷,也不見得殺得完。沒武器代差,不是用機槍對長矛大刀,這種仗人多的一方怎麼可能輸。歷史書上也是在誇張吧,不總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嗎?
後面讀的歷史書籍多了,知道什麼是“信史”,信史是從多方文獻,實物,實境,實人相互驗證過的,可信的史集,古時候就有很多考古學者,會去驗證前朝,前幾朝的史書,去堪誤。所以,中國正史的二十四史,都是可信的,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是華夏文明得以延續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歷朝歷代的文人、史官良心。現在隨口就懷疑歷史的歷史虛無主義,是要不得的。
那這麼多看著懸差巨大的戰爭,多方是怎麼會敗的呢?後來無意中看了一個網路小說,叫《贅婿》,作者說了一個原因,我認為有理。在茫茫人海軍隊中的每一員,都認為對手很厲害,我們打不過,並且每個人都覺得,身邊的人會跑,結果只要一個人開始跑,幾十萬人會瞬間跟著跑,大多數人,連敵人都沒看見。這就叫兵無鬥志,無士氣。
如果是殺這種潰兵,是可能以一敵百的,因為潰兵完全放棄了抵抗,真是任人收割的韭菜。如果兵種上是以騎兵對潰散的步兵,一騎兵殺兩百人真不在話下。我們這時代是沒看過騎兵對步兵的優勢了,那真是天壤之別。步兵不結陣對騎兵,比羔羊都不如。這可以理解蒙古鐵騎為什麼能橫掃歐亞大路了吧?
古代名將,也的確很少有親自上陣提刀砍人的,殺潰兵,太掉價,會招史官恥笑的,並不光榮。只有突圍或打敗仗時,主將可能有機會對上敵方士兵。這時的心情和狀態,沒幾個會貪心以一敵百,跑掉是主要目的。
張遼 張文遠
史載比較明確的,也還是有極少數的將領,身先士卒的殺敵立功,比如逍遙津八百破十萬的張遼,小商河抗金名將楊再興。也沒具體說到這些將領個人殺了多少敵人。
只有項羽,在《史記》中有記載,垓下之戰至最後,項羽只餘二十餘騎被逼烏江邊,無路可退,反身殺入漢軍,項羽獨殺百餘人,還包括漢將。可見楚霸王之勇,威名之盛!
-
7 # 大秦鐵鷹劍士
以一敵百是誇大的說辭,古代善於格鬥的大將還有百人敵,千人敵,萬人敵的稱號!但是真能實現百人斬或者萬人敵,這是萬萬不可能的!正所謂兵過千,密如麻;兵過萬,不見邊。一人何能殺死上百士兵,累也累死他了,如果他拿一把衝鋒槍但是可以。
項羽是有史記載的百人斬猛將,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垓下突圍戰中,項羽一人斬殺數百名漢軍騎兵,威震漢軍,最後自刎而死!
項羽從小武藝高強,力能扛鼎,數百精銳秦軍不能殺之。鉅鹿之戰中,項羽一人九進九出,斬殺大秦帝國精銳長城軍團數百將士,生擒大將王離!可以說,項羽代表了冷兵器時代的武力值的巔峰!
後世的冉閔在與鮮卑燕國決戰中,也是一人斬殺數百精銳鮮卑騎士。陳慶之是最後一位冷兵器巔峰的代表,他也是有史記載的一位百人斬猛將。但是猛將歸猛將,當他們計程車兵都戰死後,他也免不了一死,至於死前斬殺數百敵軍,很可能是文人的想象!關羽兵敗如山倒,最後還是被東吳軍士斬殺,蒙毅將軍武功蓋世,還是免不了被一刀兩斷!
-
8 # 機甲Bro
單場戰鬥以一敵百實在太難。難在兩點
1:體力。名將當然是身體素質強於常人,但戰場廝殺,都也不是省油的燈。一個名將在武藝,體能,力量上會強於一般士兵。就按名將三大指標等於15名一般士兵。那大將可能達到25名一般士兵。千古一將賊牛逼那種,項羽呂布那種,等於50士兵。但在高強度的戰鬥中,體力消耗是十分大的。兩名拳擊手在擂臺上每回合打三分鐘,休息時候都呼哧帶喘,是因為格鬥時候不光用拳頭,身體的每個部位都要動用。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時候體能消耗是平時的數十倍。那在動輒喪命的戰場上,名將們面對一百敵軍,體能消耗和精神壓力會再放大數倍,在戰鬥未半時候就會力竭。
2:裝備。當名將手裡沒有兵器時候,他打不過三個有兵器計程車兵。因為沒有兵器,破壞力減少不止8成。馬戰的話,還會設計到攻擊範圍變小。純步戰的話,日本太刀做過實驗,對砍30下左右出現刃痕,80下左右開始捲刃。130斬之內會斷裂。在面對一百敵軍時候,名將的兵器很快會戰損。而遭受圍攻的名將,馬匹將是致命弱點。射人先射馬,馬戰中沒有了馬,那就20投吧。
綜合以上關鍵兩點,可以看出,以一敵百是個很難完成的課題。
回覆列表
《戰狼2》的累積票房已經打破了華語電影的票房記錄!這部令人熱血沸騰的主旋律電影,最大的看點無疑是吳京超強的單兵作戰能力,那麼在中國歷史上,有沒有這樣”戰狼“式的單兵作戰之王呢? 答案毫無疑問是有,而且很多。
西楚霸王項羽
霸王項羽的勇武世人皆知,他超強的單兵作戰能力,《史記》《漢書》記載很多。江東起兵的時候,他和叔父項梁兩個人獨闖龍潭去郡守府。項羽一人殺郡守,又獨自殺郡守府秦兵近百人,嚇得整個郡守府所有人趴在地上不敢抬頭,而最重要的項羽在這次戰鬥中沒有任何受傷的記錄。垓下之戰尾聲,項羽突圍只剩二十八騎追隨,被數千漢軍重重包圍。項羽依然神勇,在馬背上陣前殺漢將兩員,嚇退漢將楊喜,又殺漢軍近百人。後來又下馬步戰,一人又殺漢軍數百人!
三國猛將文鴦
三國猛將如林,但是文鴦知道的人可能不多。文鴦是魏國後期將領,因為反對司馬氏專權起兵反叛。資治通鑑記載:司馬師曾讓大將司馬班率領八千精銳騎兵追文鴦,文鴦單槍匹馬殺入數千人軍陣中,又奮力殺出。和三國演義的趙子龍一樣,文鴦殺了個七進七出,殺傷百餘人!然後全身而退,沒有人再敢追趕。
”武悼天王“冉閔
十六國時期也是群雄並起猛將輩出。冉魏”武悼天王“冉閔的單兵作戰記錄更是驚人。《晉書》和《資治通鑑》都曾記載:冉閔胯下寶馬朱龍馬,可以日行千里。冉閔左手武器雙刃矛,右手持鉤戟,和如日中天的前燕鮮卑軍隊大戰,一人斬首三百餘級!冉天王戰狼級別堪稱霸王級。
隋朝第一猛將史萬歲
隋朝的第一猛將不是演義裡虛構的宇文成都,而是這位史萬歲。鄴城之戰,史萬歲征討反對楊堅的尉遲迥。官軍初戰不利,稍稍退卻,情勢十分危急,史萬歲大呼:“事情緊急了,我們應當攻破敵陣。”於是身先士卒,馳馬奮擊,接連殺死數十敵軍。在眾人的協助政,官軍士氣復振,迅速扭轉了戰局。
岳飛猛將楊再興
岳飛部下猛將楊再興,大家應該都知道。在北伐中原的一次戰鬥中,楊再興單槍匹馬殺入金軍千軍萬馬之中,想要生擒金兀朮,可惜找了很久沒有找到,只得殺數百人(有的史料說一百餘人)又殺回本營。
抗金名將姚興
這位姚興可不是十六國後秦那個姚興,而是南宋時期的一位將領。金國完顏亮大舉侵宋,姚興屬於劉錡麾下。在黃山附近的尉子橋,姚興僅有四百多騎兵抵禦十萬多如狼似虎的金兵。金軍以鐵騎進攻,姚興力戰,僅他自己就殺死金兵數百人。《宋史》和《三朝北盟會編》 兩本史書記載相似,應該不會有問題。
以下記載出自《資治通鑑》和《續資治通鑑》,這次主要盤點的是那些單槍匹馬衝入敵人千軍萬馬之中,取得赫赫戰功的中國古代”戰狼“級猛將們。
劉宋猛將薛安都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元嘉北伐”雖然像辛棄疾說的那樣草草收場,但是也是有亮點的。公元450年,劉宋軍圍攻北魏陝城(今河南三門峽)。陝城險峻堅固,劉宋軍圍攻沒有攻下。北魏洛州刺史張是連提率領二萬名士卒翻過崤山險要前去陝城增援,劉宋猛將薛安都(今山西萬榮縣人)等在陝城城南迎戰。北魏派出突擊騎兵,劉宋各路大軍抵擋不住,薛安都勃然大怒,脫去戰盔,解下鎧甲,只穿著紅色的無袖汗衫,他騎的戰馬也除掉了護甲(估計三國演義的張飛赤膊戰馬超的故事可能來源於此),怒目而視、手持長矛,單槍匹馬,大聲吶喊著直入北魏軍中,長矛所指,無人敢攔擋,北魏軍隊左右夾射也未能射中。薛安都這樣突入敵陣幾次,殺死殺傷北魏將士不可勝數。劉宋軍士氣大振,很快攻佔陝城。
北朝”八柱國“之一侯莫陳崇
公元530年,北魏派遣爾朱天光率軍隊征討在高平鎮(今寧夏固原)自稱皇帝反叛北魏的匈奴人万俟(mò qí)醜奴。北魏軍隊在平涼追上了万俟醜奴的軍隊。賊軍還未列成陣勢,剛剛十六歲的直閣(將軍官職名)代郡人(今山西大同附近)侯莫陳崇單騎闖入,從馬上直接生擒了万俟奴,並趁勢高呼,賊軍都望風披靡,沒有人敢阻擋侯莫陳崇,北魏的後續騎兵聚集得越來越多,賊軍全線崩潰,於是大破賊軍。爾朱天光又進逼高平,城中人抓住蕭寶寅將其送到北魏軍中請降。
南陳少年”戰狼“蕭摩訶
公元550年,陳霸先起兵討伐侯景,援救建康(今江蘇南京)。蔡路養統率兩萬人駐紮在南野抵抗陳霸先。蔡路養的妻侄蘭陵人(又是山東蘭陵蕭氏)蕭摩訶,年方十三,單騎出戰,沒人敢抵擋他。十三歲就這樣勇猛,這樣的少年“戰狼”還真是少見。
後來蕭摩訶歸順陳霸先,公元573年,陳軍北伐北齊,蕭摩訶跟隨另兩位南朝名將吳明徹和侯安都一起出徵。北齊前鋒軍中有“蒼頭”、“犀角”、“大力”等軍,都是身長八尺,體力超群的勇士,還有一個精於射箭西域胡人,陳軍都非常害怕。蕭摩訶飲完壯行酒後,單馬衝入齊軍陣中。胡人出陣,尚未把弓拉開,便被蕭摩訶投擲的銑鋧(xǐ xiàn古代一種形似小鑿的短兵器)砸死。大力軍有十幾人出戰,也被蕭摩訶斬殺。侯安都不慎從馬上摔下來了,北齊將士圍了上來,蕭摩訶單槍匹馬,大呼猛進,直向北齊軍士衝來,北齊士兵紛紛避開,侯安都這才保住了生命。這次戰役南陳大敗北齊。
出身名將之家的薛萬備
公元643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進軍白巖城(今遼寧遼陽市東北)下。烏骨城(今遼寧本溪市南)派一萬多士兵增援白巖的高麗兵,將軍契何力派八百名精銳騎兵阻擊,何力奮力挺身衝鋒陷陣,腰上被長矛刺中,薛萬備(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單槍匹馬前去救護,在萬人叢中救出何力回到唐軍賬內。何力情緒更為激憤,包紮上傷口又去拼殺,跟從的騎兵們奮勇出擊,於是大敗高麗兵,乘勝追擊幾十裡,殺死一千多人,直到天黑才收兵。薛萬備是名將薛萬徹的弟弟。
安史之亂功臣馬璘
公元761年,唐朝軍隊在洛陽和史朝義的叛軍舉行會戰。史朝義率領他所有的精銳部隊十萬人前來,在昭覺寺佈陣,官軍急速衝擊敵陣,殺傷很多敵軍,但賊軍陳勢仍然沒有動搖。魚朝恩派遣射生軍五百人奮力衝殺,雖然叛軍死者眾多,但陣勢仍如當初。鎮西節度使馬璘(今陝西寶雞人)說:“事情急迫了!”於是單槍匹馬奮力衝擊,奪得叛軍兩塊盾牌,突入千軍萬馬之中。叛軍紛紛倒下,大部隊乘機突入敵陣,叛軍終於大敗。唐軍不久收復東都洛陽。
大明開國猛將常遇春
公元1368年,徐達和常遇春的北伐明軍等自虎牢關入洛陽,託音特穆爾率元軍五萬在洛水以北列陣迎戰,常遇春(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單槍匹馬殺入敵軍陣中,元軍精銳騎兵二十多人一起用槊刺常遇春,遇春一箭射死最前面的前鋒,大喊著奮勇向前,明軍一擁而上,託音特穆爾大敗,河南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