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智行合一

    應該是“般若波羅密”語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名 《心經》。譯者 玄奘(唐僧,唐三藏)

    《般若波羅蜜心經》,為《金剛經》降伏其心篇 簡稱《心經》。全經只有一卷,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

    經文 :(玄奘譯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釋義:

    這裡,"般若"(佛教中漢語讀音為波若), 為梵語Prajna音譯,本義為"智慧"。但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 它是一切眾生本心所具有的。 有色能見, 無色也能見; 有聲能聞, 無聲也能聞。 它能產生一切善法。 至於凡夫的"智慧", 則由外物所引生, 必須先有色與聲, 才會有能見和能聞。 若無色與聲, 即不能見不能聞, 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 因而我們說, 凡夫的"智慧", 在佛家看來, 也就成了愚痴, 成了妄想。 "般若"如燈, 能照亮一切, 能達一切,度化佛所指斥的那種有漏的"分別慧"。

    “波羅蜜多”, 梵文為Paramita,意為"度", "到彼岸"。 亦即意在說明"度生死苦海, 到涅盤彼岸"。 所謂"彼岸"是對於"此岸"而言的。 生死便喻"此岸"。 它指三界內的眾生由於妄念邪心而造業, 因而不得不輪迴於生生死死當中, 永住於煩惱苦海中。 只有修行才能擺脫輪迴, 永超生死地。

  • 2 # 8詠梅

    謝邀請,簡單答覆,未細敘述,菠蘿是一種矮化苗生,種植十分密佈,一般40至80公分,畝地可以種植幾千株,又名(番菠蘿,鳳梨)單果重2至5公斤。而菠蘿蜜是一種果樹,高達十幾米,樹身大的直徑50釐米,單果結果最重的有幾十公斤,兩種水果無論在某種角度都不是一樣型別。從體型型別兩者是不靠邊,吃法味道也完全不同,大概分析一下就是這種意思。

  • 3 # 如來藏4

    “般若波羅蜜” 「波羅蜜」智慧妙用到彼岸。那麼是什麼樣的智慧呢?就是用「般若」的真實義來懂得這個智慧!

    【般若】這個名相概念,分別從“實相般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這三個角度來理解,並且從“六根震動、六塵震動、六識震動”這三種震動來觀照這三種般若在我們修行過程中的妙用。 需要強調的是:這三種般若次第圓融,每一種般若同時就是三種般若。實相般若,它離開語言文字相,離開心意識,思維相如如不動,法爾如是。雖然如如不動,雖然法爾如是,那個觀照般若、文字般若,它當下具足不具足啊?所以這個實相般若當下是不是就是文字般若啊?是不是就是觀照般若啊?那麼在顯現為文字般若的時候,那個文字般若當下是不是就是實相般若啊?是不是當下就是觀照般若啊?那麼我們在進行觀照的時候,能不能甩開實相般若?能不能甩開文字般若啊?不能。所以這三種般若啊,當下次第圓融,是一。我們再舉這個茶杯為例,比如說這是孫悟空,是不是?這是實相般若。孫悟空搖身一變,變成了茶杯,這茶杯是不是文字般若啊?那麼我們看看這個文字般若——這個茶杯當下是不是就是孫悟空啊?那麼我們既然知道孫悟空能變現茶杯,他在沒有變現茶杯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他能變現茶杯,那麼這個孫悟空他當下是不是就是茶杯啊?那麼能變來變去的那個變,是不是就是觀照般若啊?那種變的能力,這個孫悟空當下有沒有變的能力啊?這個茶杯當下是不是就有變的能力啊? 大家注意聽啊,這三種般若是不是就是就講“阿彌陀佛”?是不是就是講“如是我聞”啊?所以記好,“百界千如”,沒有哪一法不是“如是”。《法華經》講了“十如是——如是體、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力、如是用、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我們現在想一想,能不能舉出哪一法用“如是”講不清楚啊,用這個實相般若也講不清楚啊?你能不能舉出來?你能舉出來,我當下用“如是”來解釋,用“般若”來解釋,好不好?研究心法必須一切通達,你把這個問題 通達了,宇宙萬法你都能達。為什麼在《法華經》《楞嚴經》,佛反反覆覆強調,反反覆覆強調啊!強調什麼?就是四個字,就是“華開蓮現”。怎麼華開蓮現呢?你把這個道理搞明白了,是不是就“華開”了?是不是就是智慧打開了?智慧開啟的同時,你即已解脫,叫“蓮現”。 自古以來唯有成佛最簡單,最簡單的事情變成了最複雜的事情,這就是由於我們的迷惑顛倒。你說這個法,很多人不相信,所以佛感慨萬分吶!講眾生可憐吶!他明明是佛,明明知道什麼了是佛,當下就是佛;但他不認可,不承認,他不敢相信。但是自古以來,狂呼亂叫的人並不多,除了佛,除了很個別很個別的祖師大德在狂呼亂叫,這個法呀,就是一步登天吶!就是不立階梯啊!就是無修無證吶!可是沒有幾個人這樣狂呼亂叫,有些人只是作為口頭禪而已,他口頭上這樣講講而已,一轉身:哦,還是要一步一步地要怎麼修怎麼證——講得神乎其神。佛在世時,教化眾生當下成就,歷史公案也是這樣記載。在2500年以後的今天,我們透過弘揚《法華經》《楞嚴經》,使得當年佛肉身住世度眾生當下成就的氣氛再現。所以大家都要發願,使“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的局面從現在開始畫一個句號,讓它永遠成為歷史,大家有沒有這個決心吶?有沒有啊?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是“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多如馬毛”,馬比牛還大嘛,是不是?就是這樣。為什麼這麼講啊?因為往往有些人身上還有許多神仙啊、鬼神附體啊,所以得道的是不是應該比求道的還要多啊?他一個人就度了兩個人吶?是不是?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講這個般若,這三種般若如果對照的話,實相般若是不是就跟“如”相對照啊?那個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是不是就跟“是”相對照啊?那麼觀照般若和文字般若當下是不是就是實相般若啊?所以這“是”當下是不是就是“如”啊?是不是“不空空”啊?“不空空”是不是“空不空”啊?“實相般若”當下就是那個“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這個空當下就是不空,是不是“空不空”啊?這是不是三個如來藏啊?沒有哪一法不是『一心三藏』。所以一個人當下是不是具足三種般若啊?你會吃飯、會穿衣、會講話,這是不是你的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啊?是不是有形有相啊?是不是?那麼在沒有吃飯、沒有穿衣、沒有講話之前,你這個東西存在不存在啊?那是不是就是實相般若啊?那麼這兩種般若中他互相具足,這就是我們的報身智慧之妙用。 所以如果把這個般若與三身功德相對照,那個實相般若是不是就是法身功德?那個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是不是就是我們的化身功德?那我們的報身功德是不是就包含在這兩種功德中? 如果與“阿彌陀”來對照,那個實相般若是不是就是“阿”?觀照般若和文字般若是不是就是“彌陀”?所以,那三個般若當下是不是就是一個“阿彌陀佛”啊? 我們要注意把已學的一些名相概念能夠圓融,圓通。我跟大家講啊,越是真理越簡單,千經萬論都是在講一個“阿彌陀佛”,都是在講一個“如是我聞”,都是在講一個般若,都是在講一個大,都是再講一個天——你還以為佛法裡有什麼東西啊!佛法最簡單,最簡單!簡單到就是一句話,就是一個字,就是一個點。你把它搞明白了,所有的東西都明白;簡單到你解脫以後,你抓住了當下這一個念,你可以隨心所欲,千變萬化。所以講《法華經》《楞嚴經》啊,就是來給我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首先破佛所講的三藏十二部經,這就是迷信。佛當年講三藏十二部經,是迫於無奈,是恆順眾生。那當下破除了這個迷信以後,這個迷信當下是什麼東西啊?它當下就是真理啊!當下就是『如來藏』啊!你能不能把它扔到心外去啊?所以從『如來藏』之法而言,連垃圾、臭狗屎都是釋迦牟尼,都是“般若”,何況是佛的三藏十二部經啊?大家明白嗎?我們真正明白一切萬法都是妄想、都是執著、都是狗屎的時候,它當下就是法寶,當下就是《法華經》《楞嚴經》,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嗎?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所以對於明白了『如來藏』道理的人,大家注意聽啊,他存在不存在謗佛、謗法的問題啊?你把佛說成是天仙,說成是泥巴瓦塊,泥巴瓦塊是不是就是我啊?就沒有什麼讚歎誹謗之說,這就是證到無分別法。但是我警告各位,一個沒有明白『如來藏』道理的人,他就信口開河,依樣畫葫蘆,看這個佛像:“哼,把這個東西給我毀掉”;看了一本經書:“拿出去,扔掉”,他下無間地獄。因為他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沒有開這個智慧;他這是惡作劇,必受果報。所以同樣一句話,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對於不同根機的人而言,他所起的果報天地之別。對於一個開大智慧的人來講,他處處自在,嬉笑怒罵、做好事、做壞事,他都是在行菩薩道。但是修那個小法啊,修得很苦很累呀!他提心吊膽,走路都生怕踩死一個螞蟻;眼睛都不敢往兩面瞟,超過前面第四步,你就是破戒犯戒;男人跟女人講到第五句話,就是破戒;男女相隔一百步才可以對話——看上去修得很認真,越修情執越重,不能成就。在《楞嚴經》講,叫“想升情墜”,思想負擔太重,他必然往下墜,你說冤枉不冤枉啊?那些小乘法有其名而無其實,是佛的方便引導之法。明白『如來藏心地法門』就知道:一切法都是我一個念變現;縱講第二義,也是我過去世的父母兒女。對這個法果真刻骨銘心、深信不疑的人,你叫他去破戒,他願意不願意啊?不願意!不需要你教,所以這個心戒叫“一戒一切戒”。現在有些人懂得了一點三皈五戒、什麼菩薩戒、比丘戒,就牛皮吹到天上去了;他自以為會持戒,還認為別人不會持戒,就誹謗大乘正法道場。在《楞嚴經》裡,文殊菩薩對優婆離的持戒是不是予以否定啊?但是也要防止歪門邪道,利用大乘佛法心戒,千萬不要錯用了心:哦,既然師父講持小乘戒不能成就,所以我就不持小乘戒。不可以這樣邏輯推理!我講小乘戒不能成就,並不是叫你不持小乘戒。持小乘戒,不能成佛,不能成就;如果不持小乘戒,你連人身都得不到,連畜生都得不到,明白嗎?所以我們現在有些人啊,他可會斷章取義,借題發揮了。這是不是在開我們的智慧啊?這叫慧共戒,也叫道共戒;開了智慧見到了道,我們自然一切的大戒小戒,能夠圓融、圓滿、圓通。不開智慧的人,你怎麼樣修,你都不能成就,所以這個般若智慧不可思議啊!我們看一看在《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佛怎麼講:一念信解《如來壽量品》——也就是開了一念的智慧,一念吶!這個一念,就是明白萬法唯我一人一念之所變現,這個我是無量的我,大家明白嗎?——你明白這個道理的功德比受持三皈五戒、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修無量法門的無量功德大無量倍,這就是一念的功德。對這個問題還有疑惑的人,你現在就可以把《法華經》開啟,你看佛是不是這樣講的?我們感到很奇怪,《法華經》為“諸經之王”,佛為諸法之王,法王在經王裡講的話我們怎麼敢輕慢,懷疑?你有一點點疑惑,你都要遭受果報——這是佛在《法華經譬喻品第三》所講,你對受持《法華經》的人皺一皺眉頭,乃至敢懷疑《法華經》,敢輕慢受持《法華經》的人,都要下無間地獄;地獄出來以後,做人,做畜生,渾身流膿流血、瞎眼、耳朵聾、歪鼻子、歪嘴巴。我們現在處於佛滅度後的第五個五百年,第五個五百年叫“鬥諍堅固”。這期間就是靠鬥諍,明白嗎?鬥,則生存;不鬥,佛法就要滅亡。我們現在不鬥,這個正法怎麼能起來啊?不能起來的!《法華經》和《楞嚴經》就是在鬥諍中產生——不僅鬥歪門邪道,還要鬥佛門內部的歪門邪道,還要鬥佛自己講的三藏十二部經,一斗到底,明白嗎?佛把自己講的三藏十二部經都鬥下去了,這個問題非常嚴峻啊!有些人聽了以後,可能毛骨悚然:“哎呀,佛那麼多經典,有的搞精包裝,精裝版,啊!怎麼都是戲論法呀?”你不要說你們吶,我心裡都過不去啊;可佛他老人家就是這麼講的,我們有什麼辦法呀?不是徒有虛表啊!所以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 4 # 林諾曹

    如果你是問水果,菠蘿就是鳳梨,市面上很常見,有些人吃菠蘿會過敏,所以一般要用鹽水泡一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酸甜可口,很好吃,下面借用網路上的一張圖給你看一下。

    菠蘿蜜是亞熱帶水果,到我們廣東這裡就很常見了,我們也叫它樹菠蘿,菠蘿蜜可以長很大個,幾十斤的很常見,口感是純甜的,切菠蘿蜜的時候會流出白色的粘液,沾到手上特別難洗,菠蘿蜜每顆果肉裡面都有一個果核,鹽水煮一下又是一道美食,口感同芸豆之類相似,拍一張大姨家的菠蘿蜜,很快可以吃了。

    如果你是問其他的意思,我知道是謝娜的一首歌。然後就是一種經文,不是很瞭解。

  • 5 # 淡顏芳華

    菠蘿是水果,菠蘿樹長出來的,是植物的果實。蜜是蜂蜜,蜜蜂採花釀造而成,味極甜,一般要溶於水裡稀釋後再喝。吃了菠蘿吃蜂蜜你重口味嘞!mmb。

  • 6 # 紅塵魚夫等你來

    謝邀,呵你陀佛,佛經所指,般若波蘿蜜,那是佛的心經!若世人皆懂,不都成佛了?佛的語言,心經,菠蘿菠蘿密。佛的智慧,凡人難懂,電影,大活西遊裡所敘眾生,神,佛一定知道,這心經是什麼意思?前面好多人都回答了,我確不知,南無呵彌陀佛,我佛慈悲,免了我的回答吧!阿彌陀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洲大陸到處都是日耳曼人的後裔,為何只有德國人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日耳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