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莫小年說電影
-
2 # 雲中書翁講史
清朝白蓮教歷史背景:封建社會的中國,一旦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秘密宗教便會在民眾迅速傳播,從乾隆中期開始,社會矛盾日益增長,朝政奢靡腐敗,下層人民生活貧苦不堪,具有宗教色彩的白蓮教在大江南北活躍了起來。
為何清朝白蓮教起義會在川楚陝三省交界爆發,雲中書翁為大家仔細分析:川楚陝三省交界地處偏僻,由於官府鞭長莫及,因此這裡聚集了大量逃荒避稅的貧民,在此開墾就食,人物以“數百萬計”。這些人原本就是求生無路之人,此時呆在這裡生計任然艱難,加上人員良莠不齊,是不是有差役、地痞前來敲詐勒索。川楚陝交界的貧苦人民受到欺凌無處申訴,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悲慘的現實就成了白蓮教發展的豐厚土壤。
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外加教派首領的大肆鼓動,信教的活動也日益公開化,反抗當局壓迫的傾向也日益明顯,已形成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直接威脅清朝統治。
對於白蓮教的發展,清廷也感覺如鯁在喉,必欲除之而後快。乾隆五十九年夏,清廷在全國範圍內同時下手,採取嚴酷鎮壓措施逮捕各地白蓮教的組織者。一時間各地教首相繼被捕,許多教首家屬被關押、殺頭、流放。一些地方官吏衙役趁機從中中飽私囊,藉機大肆搜刮錢財,眾多百姓被殃及其中。鑑於這種情況,乾隆劉海粘,湖北各地倖免於難的白蓮教教首秘密商定以“官逼民反”為號召發動起義,幾日之內,義軍風起雲湧,數月之間,南至四川西陽、貴州青溪,北至河南鄧州、新野,以及湖北西部五府一州等廣大地區起義隊伍人數達四五十萬之眾。
此後清軍與白蓮教起義軍開始長達9年的戰爭。起初,起義軍主要活動於湖北各地,但隨著清軍的不斷打擊,起義軍拼死衝出包圍圈北走鄂豫陝交界地區;緊接著就是四川教徒對白蓮教起義的追隨,一個多月時間就恆掃川東北各地地主武裝;此時各路起義軍大部分活動於川、楚一帶,但隨著清軍的不斷圍剿,起義軍不斷被打壓,時不時就有起義軍領袖死亡,打仗也是敗多勝少,外加清軍實行堅壁清野之策,起義軍糧餉補給愈發困難,轟轟烈烈的白蓮教起義被清軍鎮壓了下去。
川、楚、陝白蓮教大起義,歷時9年,涉及5省,為鎮壓起義軍,清廷調集天下兵馬,自提督、副將一下將領軍官400餘人被殺,兵士傷亡更是難以計數,耗費國庫銀就高達2億兩之多。雖然起義軍被鎮壓下去,但清朝元氣大傷,延續了一個多世紀的康乾盛世結束了,清朝也由盛轉衰。
-
3 # 青年史學家
乾嘉之際,清王朝已經不復有“康乾盛世”的景象,因為乾隆皇帝晚年醉心於十全老人的身後評價,所以南征北伐,清王朝國庫的銀子基本上被耗盡,等到嘉慶皇帝繼位之處的時候,國庫裡面可用的銀子不超過300萬兩。而乾隆朝後期人口迅速增長,人地矛盾開始突出,白蓮教起義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發生的。
白蓮教實際上是異端佛教的一種,自元朝末年以來就一直存在於中國的中南部地區。白蓮教倡導“穿衣吃飯,不分爾我”,“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週行天下”,所以深受底層老百姓的信奉。乾隆末年,因為社會矛盾激化,白蓮教在四川、陝西、湖北三省交界的地方迅速發展。嘉慶元年(即1796年),白蓮教首領張正謨、聶傑人等在湖北宜賓舉事,清廷急忙阻止力量對白蓮教進行圍剿,同時還採取剿撫並用的策略對白蓮教進行分化離間,清廷曾經下詔,凡是白蓮教徒願意悔罪投降者,一概不予追究。但是,白蓮教因為腳徒甚廣,所以還是一發不可收拾,幾個省的白蓮教教徒在聞風後都發動了起義。
清政府鎮壓白蓮教起義一共花費了九年的時間。耗費軍餉近兩億兩,幾乎相當於當時清政府四年的財政收入。在鎮壓白蓮教起義的過程中,清政府中陣亡的一二品文武官員就多達二十多人。國庫存留的七千萬兩白銀很快就因為鎮壓起義而花光了,錢不夠,所以就開了捐納。而八旗兵綠營因為戰鬥力已經不行,所以開始招募團練。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認為清王朝的中衰實際上就是從白蓮教起義開始的。
實際上,清王朝的帝國體制在乾隆中後期就已經出現了很大問題,只是到了白蓮教起義的爆發,帝國體制的弊端才完全顯現出來,不過在嘉慶帝和道光帝的守成之治下,清王朝並沒有進行適時的調整。
-
4 # 小煒哥
白蓮教在宋元明時期曾被農民多次利用反抗當時的統治者,在清朝中葉嘉慶元年,又被川、楚、陝農民利用來進行反抗清政府的活動,由於白蓮教多次被農民利用反對剝削和壓迫,因而在史學界被一些史學家稱為“大農民宗教”。當時的白蓮教能把千千萬萬貧苦的民眾團結在一起,並發動他們進行大規模的抗清運動,表明了白蓮教的確能夠反映過代表了很多勞動民眾的利益和要求。但是白蓮教義軍被起義口號麻醉,消失了積極性和鬥爭性,併產生了嚴重的內部宗派紛爭。白蓮教本身作為一個宗教集團組織,自身無法克服宗派主義。
從歷史程序來看,白蓮教暴露和激化了官僚地主階級與農民之間的矛盾,白蓮教之後清朝又發生了多次不同職業的民眾起義,甚至影響了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
-
5 # 樹聽月夜1
清朝白蓮教起義(1796——1804),發生在嘉慶年間的川陝豫鄂境內,以王三槐、王聰兒為首,是清朝中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
歷代以宗教為號召的農民起義不少,像黃巾起義,紅巾起義等,白蓮教發跡於宋朝,盛行於元朝,紅巾起義就是白蓮教教徒發動的起義。清朝這次白蓮教起義因乾隆末年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導致民不聊生而發動,持續八年,轉戰數省,於清軍以沉重打擊,最後在清軍聯合進剿下失敗。
這次白蓮教起義首先揭開了“康乾盛世”的真面目,隨著人口增加,人地矛盾越來越突出,統治者的醉生夢死,貪汙腐化導致民不聊生,最後清廷費了好大力好不容易才鎮壓了這次起義,揭示了清軍的無能。清朝國力更加衰退,為以後鴉片戰爭的慘敗埋下伏筆。
另外,這次白蓮教起義以宗教為號召,席捲數省,雖然最終失敗但啟發了後來的太平天國起義,面對腐朽無能的清政府,底層的人民日益覺醒,再加上以後列強的入侵,清政府的統治癒加風雨飄搖。
-
6 # 坐古談今
“白蓮教起義”是底層民眾為了反抗乾隆後期各項錯誤制度的一次民眾大爆發,“白蓮教”只是人們藉以“團結”“反抗”的一種手段。和晚清的“義和團運動”經常被現代一些人“汙衊”一樣,我看了看大部分回答,可以看出“白蓮教起義”本身已經被人汙名話了。
“白蓮教起義”在歷史上,推翻了元朝、打擊過明朝並掀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可以說,“白蓮教起義”是當時的民眾,因為生活乃至生存所迫,而進行的反抗。對“白蓮教起義”的汙名本身就是對農民起義、對民眾生存需求的蔑視。
提問者所說的“白蓮教起義”應該是指“川楚白蓮教大起義”,發生於嘉慶元年(1796年)到九年(1804年)。其實,白蓮教起義從乾隆時期就經常爆發了,它的影響不小,限於篇幅我只說兩點。
第一:促使嘉慶皇帝注重民生,將民憤極大的和珅處以極刑,在嘉慶時期加大了對吏治懲處、加大除了懶官庸官的力度
川楚白蓮教大起義是遍佈整個中國的一次大起義,主要中心點就是四川、陝西、河南、湖北等,其根本原因是清朝的官場腐敗、流民與遷入地民眾衝突。在大起義中,起義口號之一和作為反對官府的靶子就是和珅。處理完和珅的事情後,嘉慶對庸官、懶官加大了處理。百姓的生活以及官場風氣都要好於乾隆後期。封建社會的老百姓本來就是被人“吃的”,只不過有時候優雅一下,嘉慶時期就是比乾隆後期優雅一些吧。
第二:“白蓮教起義”是“清朝滅亡”的第一劇,“太平軍和各地民族起義”是第二劇。
“白蓮教起義”是清朝漢人武裝崛起的第一次,“團勇”第一次遍佈全國。由此,為“太平天國”時期,“團勇”建立起了示範作用。可以說,沒有這次起義半個世紀後的湘軍崛起過程會更復雜
“太平天國運動”和“白蓮教大起義”本質上類似,它們都是流民(太平天國是客家人)與當地人衝突引發(我說的是引發)。然而,如果沒有長時期的怨恨,沒有清朝政府對“流民問題”處理的錯誤,老百姓也根本不會造反,中國的老百姓是最老實的百姓。
同樣,作為流民、農民、草根的對立面,白蓮教起義和太平軍起義都不乏漢族地主武裝的反對。因此,“白蓮教起義”中,因為八旗軍、綠營兵的腐敗和戰鬥力薄弱,漢族武裝也就崛起。
可以說,“白蓮教起義”是“清朝滅亡”的第一劇,“太平軍和各地民族起義”是第二劇。
回覆列表
白蓮教起義最大的意義是引發一系列後續的農民起義,而最為著名的是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天京(今南京)建都直接對抗者清政府,衝擊著清朝的腐朽統治,讓清朝開始重用漢臣,開始不閉關鎖國,當然權力過分集中在幾個大臣手裡,加重了幫派紛爭以及政府人員的腐化,派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先進的技術與文化,也間接的為埋葬其統治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