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間正道70
-
2 # 嘉小靖
應該說高歡把持的東魏集團更加正統一點。
南北朝時期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三百多年,可以說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我們很多人其實對這段歷史並不是很瞭解,中學歷史教科書上有關南北朝的歷史寫的也不多,第一個主要是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其中有三個成語典故: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第二個是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其實南北朝時期是東方中原文明與西方地中海文明非常相似的一個歷史程序,都是因為北方蠻族入侵,原有的大一統國家羅馬帝國與西晉帝國分裂解體,但是此後東西方的文明程序卻截然不同,西方國家林立,分裂成為主調,而東方進過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大戰亂,於公元589年,晉王楊廣率隋軍南下滅亡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南北朝時期,北方統治時間較久的是由拓拔圭建立的北魏。南方主要是東晉,宋,梁,齊,陳,五個朝代,雙方對峙多有互攻,但是總體上並列存在。
北北韓卑族政權北魏的分裂是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為了解決民族問題而採取的全盤漢化方案最終遺憾失敗的產物,鮮卑族政權北魏至孝文帝時提出了全盤漢化的方案,史稱孝文漢化,內容大體是:1.北魏都城從平成(今山西大同)遷移到漢民族文化較為繁盛的洛陽(今河南洛陽)。2.禁胡語,學漢語,三十歲以下的官員不會漢語則會被罷黜。3.鮮卑人全面改為漢族姓氏(例如:拓拔~元,獨孤~劉等)。
北魏經過孝文帝時期的漢化改革,貴族階級南遷並漢化,文化程度,物質生活等方面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鎮守邊境的北魏六鎮(軍鎮:一種軍事單位)的將士離漢文化聚集地帶比較遠,文化程度不高,經濟條件也差,漸漸遭到漢化族人的嫌棄,歧視與奴役,鮮卑內部發生分裂與文化仇視,北方未漢化的軍鎮與南方已經漢化的貴族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北方軍頭經過幾次武裝集體上訪不僅基本無果還遭到朝廷撤銷軍鎮的迴應,於是爆發了北魏六鎮兵變,北魏的政治框架崩潰。經過幾次激烈血腥的權利鬥爭和內戰之後,北魏大體分裂成兩個權臣把持的朝廷,東方是由胡化漢人高歡把持的東魏,建都鄴(河北邯鄲臨漳西南),西邊是由匈奴人宇文泰扶持的西魏,建都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兩邊以陝晉南北走向的黃河為界對峙並且各挾持一個北魏皇族作為傀儡皇帝,不久後便分別篡位,高歡的兒子高洋取代東魏成為北齊,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取代西魏成為北周。
北魏軍頭爾朱榮平定了北魏六鎮的叛亂,但也是北魏王朝的大殺星,他發動河陰之變,屠殺了很多北魏皇族和大臣,把持了北魏政權(他的麾下有侯景,高歡,宇文泰等歸降首領或者軍頭),漸漸爾朱榮與北魏皇帝的矛盾也逐漸增大,最後被北魏孝莊帝設計所殺。爾朱榮死後,其親信都督高歡收編六鎮餘部,徹底攻滅爾朱氏集團殘餘勢力,以大丞相把持北魏朝政,並擁立元修為皇帝(北魏孝武帝),但是隨後元修與高歡不睦,不願成為其傀儡,於是被高歡逼走入關投靠了宇文泰,隨後高歡另立元善見為皇帝(魏孝靜帝),並遷都鄴。雙方均以“魏”為國號,互稱違逆,後世人將其分為東西兩魏去稱呼。
雖然東魏和西魏都是由北魏分裂而來,但是東魏高歡佔據了北方六鎮中的五鎮(沃野、懷朔、撫冥、柔玄、懷荒鎮),西魏宇文泰只佔據了一鎮(武川鎮),西魏在戰略上處於劣勢。東西魏雙方經常發生戰爭,規模較大的一共有五場,分別為: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史稱“兩魏五戰”。
-
3 # 老林愛影視
從皇帝的角度來看,孝武帝直接跑到了西邊,孝靜帝當皇帝時,北魏皇帝孝武帝還活著,孝靜帝應看作僭位,西魏應該看作北魏正統。
但從政府的角度,東邊的政府,除了換了個皇帝,別的什麼都沒變,從這一角度來看東魏可看作北魏正統。
不過我更傾向於西魏,我的想法是,既然孝靜帝是僭位的皇帝,那麼這個皇帝領導下的國家也就不能看作是正統的了
-
4 # 孤傲雪蓮
雄才大略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平城(山西大同)稱帝136年後,他的子孫已經衰弱無比,大權被權臣高歡獨攬,高歡立拓跋後嗣元善見做皇帝,建都鄴城(河北臨漳),史稱東魏;東魏成立的第二年,另一位權臣宇文泰又立拓跋氏的元寶炬為帝,建都長安,史稱西魏。
再過了15年,高歡的兒子高洋被東魏皇帝元善見“禪位”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齊;又過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接受西魏皇帝拓跋廓的“禪讓”,建立了北周。
皇帝的角度來看,北魏末代皇帝,魏孝武帝元修,直接跑到西邊投奔宇文泰。東邊的皇帝跑了,高歡又立了一個小皇帝即孝靜皇帝,可是此時,西逃的元修還沒有死,所以西邊應該算是正統。
但是再從另一方面看,東邊除了皇帝跑了,中央機構並沒有變化。所以正統問題說不明白,兩邊也都宣稱自己是正統。
傀儡皇帝不好做,權臣高歡死後,他的兒子高洋廢了孝靜皇帝,建立北齊,東魏滅亡。西逃的魏孝武帝就更慘了,沒兩年就被宇文泰給宰了。宇文泰死後,宇文護擁立宇文覺建立北周,西魏滅亡。
宇文泰和高歡在級別上差很多,高歡當刺史的時候,宇文泰還是步兵校尉,高歡當大丞相的時候,宇文泰跟著驃騎大將軍賀拔嶽“混事”呢。
再說經濟實力,高歡據有三晉之地,農業比較發達,人口也比西魏的關中地區更多。所以東魏在整體實力上要比西魏更強大。後來的北齊也比北周強大。
其實在高歡和宇文泰兩方的交鋒中,東魏也始終壓著西魏在打,邙山之戰,宇文泰幾乎賠光了老本,可惜高歡關鍵時刻罷兵,失去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北齊滅亡有根本原因就是“胡漢對立”的民族矛盾,而北齊的一家獨大也使得周圍的政權逐漸都靠向了相對較弱的北周。
反觀北周,自從宇文邕奪取政權後推行均田制,繼續發展府兵制,同時“鮮卑漢化”也緩和了民族矛盾,北周實力蒸蒸日上。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再次統一了北方。
-
5 # 善發歷史說
毫無疑問是西魏最為正統,因為北魏最後一位皇帝元修投奔了宇文泰,按照正統傳承的法理上看,西魏無疑是獲得了正統的地位。為什麼西魏會是正統
當時的北魏孝武帝元修,因為無法忍受權臣高歡都他的擺弄以及對朝權的把持,於是在公元534年5月爆發了討伐高歡的戰爭。公元534年7月,元修見大勢已去,只好放棄洛陽,率親騎入關投奔關中地區的宇文泰。
高歡進入洛陽之後,多次請求元修東歸未果,於是擁立清河王元亶之子元善見為帝,是為東魏孝靜帝,國家大權仍然是繼續掌握在高歡手裡。此時,高歡覺得洛陽實在是太靠近前線了,西邊有宇文泰,南邊有南朝,於是索性帶著洛陽官民四十萬戶遷都鄴城,洛陽被廢棄。
北魏孝武帝元修代表著北魏正統,他逃離洛陽之後,北魏的正統也隨之轉移到了宇文泰這一邊。從法理上來看,高歡屬於奸賊逆臣,竊據朝權,當初正是因為元修不甘心成為高歡傀儡,這才發起了對高歡的討伐。
不過,宇文泰其實也是一個野心家。
東西魏的並立元修到了長安之後,佔據關中的大軍閥宇文泰,其實一樣也想將元修當成傀儡,畢竟奇貨可居呀。宇文泰的野心一樣也不小,忽然自己跑來了一個正統皇帝投奔自己,自然是開心的不得了。
宇文泰處處都只是把元修當成橡皮圖章,元修本來就是不願意做傀儡皇帝,這才發動對高歡的戰爭,現在敗了才跑進長安,可他萬萬沒有想,自己是剛出狼窩又入虎口,元修和宇文泰兩人之間,很快也爆發出了激烈的矛盾。
公元534年冬末,宇文泰乾脆直接將元修毒死,並立京兆王元愉的兒子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文帝(元寶炬和元善見都出自孝文帝一系。)
因為鄴城在東邊,高歡佔據的地盤主要也是北魏東部的疆土,而長安在西邊,宇文泰佔據的地盤在北魏西部的疆土。至此,後世把在鄴城由高歡把持的“魏”政權稱為東魏,而以在長安由宇文泰把持的“魏”政權稱為西魏。實際上,兩個政權各自都自稱為“魏”,並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統,互相稱呼對方為“賊”、“偽”、“逆”等。
這樣一來,在當時的北方中國,就形成了東、西魏政權並立的情況。
其中,東魏傳一帝,立國17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於公元550年被高歡的兒子高洋廢除,高洋代魏建齊,史稱北齊,高家這才徹底扔掉了“魏”這一外衣。
而西魏則稍微比東魏好點,傳了三帝,立國24年,西魏最後一位皇帝——恭帝元廓,於公元557年被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逼迫讓位於宇文泰之子宇文覺,至此,西魏亡。
從公元386年開始,由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所建立的“魏”政權,歷經北魏和東、西魏並立兩個時期之後,終於在公元557年壽終正寢。
西魏當然比東魏更具正統地位西魏比東魏更具正統地位,無論是從法理上,亦或者是傳承上,都比東魏具備正統地位:
1、西魏的法統來自於北魏最後一位皇帝元修,雖然元修最後被宇文泰殺死,但是元寶炬的帝位傳承來自於前一位皇帝元修,從法理上,元寶炬的帝位傳承於元修,西魏當然就是北魏的正統延續;
2、北魏最後一位大權臣、東魏實際建立者和操控者高歡,被當時的北魏皇帝元修視為“逆臣”,雖然元修出兵討伐失敗,但是元修討伐高歡的行為,無疑進一步說明高歡根本就被北魏正統皇帝元修視為的“叛逆”,而且這個“叛逆”在當朝皇帝都還在的情況之下,居然又另立皇帝元善見為帝,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的“僭偽”,更何況東魏皇帝根本就是高家的玩物,最終還是被拋棄了;
3、西魏之後的北周,於公元577年滅了竊奪東魏的北齊,北周的繼任者隋朝,於公元581年統一全國,東魏則更難被視為正統,北魏分裂之後,東、西魏的正統地位,至少在後世史家上看來,其中雖然多有爭議,但是還是主要以西魏被視為正統為主。
綜上所述:
毫無疑問是西魏最為正統,按照正統傳承的法理上看,北魏分裂之後,西魏無疑是獲得了正統的地位。
參考資料:
1、《北史》;
2、《魏書》。
-
6 # RaymondIT
正不正統的爭議,只是一種輿論而已。
比如三國演義把蜀漢政權看作正統,而實際上曹魏佔據中原,漢獻帝禪位給曹丕,曹魏最擁有實力,在政治、經濟、文化、人口、土地等各方面都擁有絕對優勢。在正史裡,被視為正統。
再說東晉南北朝時期。東晉一直被視為正統,而且北方中原漢人、少數民族也覺得東晉代表華夏文明正統。但是,到了南朝梁後期,經過侯景之亂,南朝走衰,北方胡族也進入南朝朝廷,南朝西梁臣服於西魏,原梁朝皇族和文人也被西魏擄走。南朝就失去了正統地位。北朝認為南朝各方面走衰,失去了文化、政治優勢。楊廣的老婆就來自於南朝荊州的西梁蕭氏,梁武帝蕭衍的後人。西魏掌握了更多領土和資源,其政治體制也成為中國隨後隋唐的發展方向,也逐漸開始成為正統,併為隨後的隋朝統一提供了條件。
侯景之亂是南北朝時期的重要轉折點。侯景本是北魏將軍,與高歡是同僚,為人兇殘。但是,好歹有高歡制約。等高歡一死,侯景就不再滿足,與高歡之子爭奪權力和地盤。侯景反覆無常,為了得到西魏幫助,就出賣東魏的土地給西魏。西魏當然也是坐山觀虎鬥。後來,侯景走投無路,又投降梁朝。梁武帝一世英明,宅心仁厚,收留了侯景。但是梁武帝專心佛事,任用奸臣,結果南梁衰落,侯景又造反,攻入建康,生靈塗炭。最後導致梁朝覆滅。利用侯景之亂,西魏又取得了南朝的四川和湖北等地,南朝領土大大縮小。此時,東魏和南朝都因為侯景之亂而走衰,而西魏卻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天平倒向了西魏。
-
7 # 學益精舍
西魏應該為正統
北魏皇帝透過宮廷政變,在皇宮裡殺了爾朱榮,高歡和爾朱兆反目,爾朱兆最後羞愧自殺,高歡掌權後先後廢了兩個皇帝,找到了孝文帝的一位孫子元修,但是元修和高歡之間的矛盾不斷爆發,元修作為皇帝開始討伐高歡,但是最後無奈逃跑。元修的部隊還沒等到高歡的部隊到來,就已經逃散,自己被逼無奈也只好逃跑,一路向西投奔了高歡的死對頭宇文泰。高歡沒有把握打敗宇文泰,就下令廢掉元修,把孝文帝的曾孫立為皇帝,史稱東魏。
宇文泰殺了元修,立了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稱為西魏。
回覆列表
其實若論起來,北魏分裂出來的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東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誰更正統,西魏應該更正統。
北魏末年,在各族起義的打擊下,北魏政權搖搖欲墜,統治階層內部展開激烈的權力爭奪。
公元534年,權臣高歡所立北魏孝武帝元修不願再做傀儡皇帝,投奔關隴軍閥宇文泰,高歡擁立元亶主持朝政,回京後又以輩分錯亂為由廢元亶,改擁立元亶的世子,年僅十一歲的元善見為帝,即魏孝靜帝,都鄴,東魏開始。
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殺北魏孝武帝元修,立北魏孝文帝孫子元寶炬為帝,都長安,西魏開始。
公元550年,孝靜帝禪位於高歡之子高洋,東魏覆滅。
公元557年,兩代三帝后,宇文泰死,其侄子宇文護迫魏恭帝禪位宇文覺,西魏覆滅,當年為周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