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好健康匯
-
2 # 中華醫學科普
如題,腹瀉作為疾病的一個訊號,可以僅僅是胃腸炎,也可以是腸癌的早期表現,或是一些腸道傳染病的表現,所以最嚴重並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症狀,係指排便次數多於平時,糞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時脂肪增多,帶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膿血。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個別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天2~3次,且糞便成形,不應稱為腹瀉。
根據病程長短,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種。 急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並呈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腸痙攣所致的腹痛,病程在兩個月以內者;臨床上,如腹瀉持續或反覆超過兩個月,可稱為慢性腹瀉。當然,這種區分是人為的,腹瀉病程超過兩個月固然可稱為慢性腹瀉,但病史短於兩個月者亦未必全為急性,其中一些病例可能是慢性腹瀉的初期,或臨床表現不明顯的慢性病例的初次發作,在實際診斷時,必須與急性腹瀉互相參照。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手術後的病人常常會發生直腸性便秘,此時由於糞便嵌塞於直腸腔內,刺激直腸粘膜,可有排便次數增加,且伴有裡急後重感,有時還會有粘液排出,也不應列為腹瀉,其實際上是嚴重的便秘,這種便秘需灌腸或用手挖幫助排便,醫學上稱之為假性腹瀉。
腹瀉主要是病毒、細菌、食物毒素或化學性毒物、藥物作用、腸過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腸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紊亂的結果。 我們知道,人體攝入的食物和其他物質,經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後,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由糞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攝入的飲食和從各種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等)及胃腸粘膜上皮細胞分泌到消化道的消化液和水分,總量約9L,並含有大量電解質,一般24小時內,空腸吸收水分3~5L,迴腸2~4L,進入結腸者只剩約1~2L,且大部分被結腸吸收,最終隨糞便排出的水分不過100~150ml,還有少量的電解質。由於腸道吸收水分的潛力強大,所以正常人糞便的含水量一般是穩定的,不會因飲水的多少受影響。在小腸上段腸腔內,由於食糜質和量的差異和電解質含量的多少,其滲透壓可呈高張或低張狀態,水分不斷由血漿滲入腸腔,或從腸腔吸收入血漿,使血漿與腸腔之間的滲透保持著動態平衡。 腹瀉的發病基礎是胃腸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發生障礙或紊亂,以致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減少和(或)動力加速等,最終導致糞便稀薄,可含滲液,大便次數增加而形成腹瀉。
若腹瀉時無裡急後重症狀,糞便色淡、量多、水樣、多泡沫或油膩狀、惡臭,無肉眼可見的血和膿,但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伴臍周圍或侷限於右下腹部間歇性絞痛,腸鳴音亢進,這種腹瀉病變位於小腸。 若24小時排便次數在10次以上,甚至達數十次的急性腹瀉,常見於急性感染引起的分泌性腹瀉,如霍亂和滲出性腹瀉如細菌性痢疾。而每天排便幾次的慢性腹瀉可見於許多疾病,如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腸病、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與結腸癌以及腸道激惹綜合徵等。
腹瀉常合併一些其他症狀出現,比如便秘、便血等又提示什麼呢?
若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可見於潰瘍性腸結核、結腸癌、不完全性腸梗阻、結腸憩室炎、便秘而有服瀉藥的習慣者和腸道激惹綜合徵,後者在便秘時,大便如“牛糞”樣,帶粘液而無膿血。 若腹瀉與進餐有關,禁食後可止瀉,這種腹瀉常見於腸內容物滲透壓升高、粘膜通透性異常和腸蠕動加速。 若在清晨或餐後發生腹瀉,常見於腸道激惹綜合徵;若夜間腹瀉,使患者從睡夢中驚醒,常提示由器質性疾病引起。
回覆列表
腹瀉的常見病因
功能紊亂:由腸易激、情緒等原因導致腸道功能暫時出現紊亂,蠕動過快,水分吸收不完全,導致腹瀉發生,通常有腹痛-腹瀉-緩解的典型表現。
器質性病變:有腹腔內臟器感染或炎症引起的胃腸道反射性蠕動過快,而發生腹瀉,也可因為腸道感染而分泌滲出增多引起腹瀉。
其他:例如甲亢、某些神經內分泌腫瘤等非消化系統疾病也能導致腹瀉的發生,腹瀉的診斷有時並不簡單。
如何對待腹瀉
腹瀉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困擾,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腹瀉是機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
從最常見的吃壞肚子腹瀉來說主要是因為攝入了不乾淨食物裡有繁殖的致病菌,被人體發現就啟動了防禦系統,加快蠕動儘量把這些有毒有害物質排出去。
不亂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殺死細菌或真菌等微生物,而日常生活中由致病菌導致的腹瀉並沒有那麼多。
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腹瀉,是什麼型別的腹瀉,在自己無法判斷時還是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擅自使用抗生素可能沒有效果、也浪費錢,是濫用抗生素,會帶來腸道菌群失調的危害。
哪些情況要警惕
一般來說腸易激或情緒、吃某些特定食物引起的腹瀉有自限性,無需特殊處理,而器質性病變導致的腹瀉則需要就醫。
腹瀉伴便血:如果腹瀉伴有紅色、暗紅血便或者柏油樣黑便時要特別警惕,這種腹瀉是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需要做的是排查出血原因。如果出血量比較大會引起頭暈眼花、甚至休克。
慢性腹瀉:腹瀉超過三月,需要警惕炎症性腸病和其他原因所致。
小兒腹瀉:小兒機體發育不完善,把握不好平衡,特別容易因頻繁腹瀉而導致脫水。一旦出現脫水就比腹瀉本身來得更嚴重了。劇烈而持久的腹瀉會導致體內失水。中到重度脫水應立即補液治療。
腹瀉伴嘔吐:典型的消化道症狀,胃腸道感知到了異常,企圖透過上吐下瀉的方式儘快清空胃腸道內可疑的有毒有害物質,這顯然不是一般的功能性腹瀉,需要就醫治療。
腹瀉伴發熱:發熱一般是炎症的表現之一,腹瀉伴發熱通常是繼發了感染的表現,如此時腹瀉可能是膽囊炎、闌尾炎發生時伴隨的胃腸道反應,需要及時治療。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腹瀉,是什麼型別的腹瀉,在自己無法判斷時還是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尤其是遷延不愈的情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