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政聰

    五千年傳統文明。但凡需要上墳的,一定都是非常隆重的儀式。清明節上墳,是對逝者的一種祭拜。祭祀祖先,也是我們的文明傳統,那麼說道上墳,就一定需要磕頭。磕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表達敬意的做法。那麼清明節上墳,需要磕頭。老祖宗都留下了民間民俗的規矩。

    首先,很多人搞不懂上墳到底是磕頭還是鞠躬,這裡告訴大家清明節上墳可以磕頭和鞠躬,一般都是三個為宜。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是一年一度華人對自己祖先表達敬意與感謝之意的節日!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不過在中國的大路上普遍的規矩有三種,“一跪一叩”,“三拜三叩”,“三跪九叩”。首先第一種,就是合而掌跪,並且後退半步,再進行叩首。只不過次數不太一樣罷了。這磕頭就是一種傳統的儀式,也是一種文明的傳承。

    除此之外,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繫結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中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中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不過提醒朋友們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裡進行類似活動。

  • 2 # 自在瞭然1

    其實你已經說出答案了。就是一種儀式,但很多人不一定就是真正緬懷先人。說個不忠聽的話,陽春三月風光好,清明時節正當時。一家人,一族人,邀邀約約聚一聚,互相勾通聯絡一下感情,祭祖,祭拜去世的先輩,親人,也不是千篇一律。各地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不一樣。一拜一叩也好,三拜九叩也好。現在很多年青人對清明的來歷都不一定搞得明白。更不用說跪拜姿勢,禮節。不少人父母在生時不聞不問,去世了風光大葬。每年過春節,清明節周吳鄭王磕頭作揖。如果父母親人健在時,兒女兒孫家人對老的好,去世了,每年都到墳墓去看看,祭拜,那麼這種就是一種緬懷,也中華文明的傳承。

    我也沒有怎麼看,首先,我們家族一直都有尊敬師長,尊老愛幼的家風家訓。我印象中,我父母親對我阿公阿婆就孝順,我們弟兄姊妹對父母也是孝順,到我兒女這一代,也對我們老兩口相當好。孫兒也可以。每年我們也一家人清明節去掃墓,下跪,磕頭,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這儀式還是我主持的。

    因為我就是道教正一派傳承弟子。對道家風水文化喜歡。

    不過今年武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形勢嚴峻,也給社會人群聚會敲了警鐘,同時,有些活動會陸續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大道自然,一切都會隨著社會的環境和要求去適應。

  • 3 # 龍虎山燕然居士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悠久的傳統。那就是有祭祀先祖的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宗族祭祀文化。

    流傳到現在的有黃帝陵的祭祖,這是中華兒女對軒轅黃帝祖先的尊敬、追思、憑弔。

    祭祀儀式中都會有一些必要的禮節,敬獻貢品,祭酒,上香,三拜九叩……

    現在說到家庭祭拜,我們可以上墳點香,獻貢品,燒紙,磕頭,如果墳地的條件不具備,就可以把磕頭改為鞠躬。這個是現代祭祀的禮儀。

    在最近剛剛舉行的王陽明祭祀大典上,也是採用的現代祭祀禮儀,獻花與鞠躬禮。

    配圖採用的是祭拜太歲神的道教禮儀圖片。

  • 4 # 古城正大大

    從古至今都有上墳燒香磕頭的習俗,不過在禮節方面,根據地域不同,信仰不同,風土人情不同,也是不盡相同的。一般在清明節、春節或大型傳統節日,或是操辦紅白喜事,都有上墳燒香磕頭的講究。

    現在一些地方也有上墳祭奠,鞠躬或是默哀的儀式,不管是哪一種方式,表達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是對先輩的一種緬懷敬仰之情!

    可以說上墳燒香磕頭是一種儀式,一種習俗,也是一種傳統文化!

  • 5 # 之雅齋

    你說得很對。

    對於對先人的緬懷,儀式感最強的是清明時節。已經是一種特色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

    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

    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經加速器質譜測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距今1萬多年前,嶺南古人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和禮俗觀念。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中心。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清明節本屬“祭祖節”,古時人們祭祖是為了表達孝道、感恩追始。

    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

    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方式。

    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

    清明祭祖,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拜清的方式或專案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裡,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係,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

    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清明是澳門的法定假期。

    清明掃墓祭袓是澳門居民很重視的習俗,澳門人把清明當天叫作“正清”,在清明當天掃墓叫作“行正清”。每逢清明節前後,“行正清”的人們除了自備香燭、冥紙以外,還攜帶了燒肉或是一整隻乳豬、水果、糕點、酒等來供奉祖先

    臺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

    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

    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 6 # 有李便說

    我也同意您的看法。

    咱們華人,是最敬祖先、敬先人、敬親人的,中華民族是祖先崇拜,和很多國外的神崇拜完全不同。

    中國幾乎所有的神話故事,描述的都是人的力量,人與自然鬥爭的故事。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精衛填海...而國外的神話故事更多真的是神話。

    追憶先人、感恩先人,就是對祖先崇拜的一種現實表現。

    儀式感對於人的心靈衝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發現,在儀式感的營造上,在莊嚴肅穆的氛圍營造上,在虔誠嚴肅鄭重的氛圍營造上,西方人比我們強得多。華人的婚禮、葬禮都太不嚴肅了,凌亂熱鬧但缺乏儀式感,跟鬧著玩似的。而西方的婚禮、葬禮雖然簡潔但卻充滿了儀式感,讓參與者的心境自然進入到那個應該具有的情境中。

    我們的上墳燒香磕頭,其實就是外在簡單但有內涵,而且儀式感挺強的,既傳統又有嚴肅的氣氛,能做到良好的情感和信仰表達,所以應該被提倡、被髮揚。

  • 7 # 水口村夫

    上墳頭燒香磕頭是緬懷先人的一種形式,全國各地祭奠形式有所不同,各民族祭祀文化也會有一些差異,社會在進步,很多地方開始倡導文明祭祀,一束鮮花,栽一棵樹,網上祭掃,形式多種多樣。萬變不離其宗,每逢清明、冬至,有些地方七月半、春節,我們會透過各種各樣的禮儀來祭奠先人,緬懷先人,教育後人,傳承孝道文化,安慰我們自己的良心。

    經濟發達,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祭祀文化越來越興盛,清明時節,無論老少,不論窮富,不論東西南北,紛紛回家,祭掃墳墓,拜祭先人,蔚然成風。究其根源,有三個深層次含義。

    一、宗教層面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意識,屬於社會特殊的意識形態。是一種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

    在國家層面來說,統治集團藉助宗教信仰來凝聚人心,透過一系列緬懷先烈、弘揚民族精神來收攏人心,強化統治。

    在家庭、宗族層面來說,透過燒香磕頭祭奠先人,凝聚家族血緣親情,激勵後人。

    在個體的層面,透過燒香磕頭緬懷先人,慰藉自己的良心,透過一系列祭祀文化形式,精神上延續生命,尋求心靈安慰。

    二、文化傳承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國傳統文化以仁孝為本,忠君愛國,孝順父母長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祭祀文化也是孝道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透過燒香磕頭緬懷先人這一種形式來教育後市子孫,吃水勿忘挖井人,勿忘根本,弘揚祖德,敦親睦族,報效祖國。

    三、經濟發展

    祭祀文化的興盛,也會促進經濟發展。交通、餐飲、旅遊等相關產業都會受益,華人每年花在祭祀禮儀上的錢財,也可以拉動內需,這也是國家政策引導和鼓勵的動機。

    我認為上墳燒香磕頭不僅僅只是緬懷先人,這也是一種祭祀文化,是一種人文關懷,進一步上升到宗教禮儀,燒香拜佛,其實也是異曲同工的效果。

  • 8 # 使用者3846623741853

    有後的人,都應該上墳,人都在想先人為自己家所做的貢獻,有了先人才有你,至於用什麼方式,應跟據國家政第而為。

  • 9 # 葫蘆文化

    上墳掃墓的流程:修正墓地、上香、上祭品、敬酒、燒紙錢拜祭、磕頭、放炮送別。

    上墳適宜的時間:早上九點到中午十二點之間,因為按照古人說法這個時間段陽氣最重,也比較早。既對自己無害,也能早去表達自己的哀思之情。

    上墳的準備: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然後就是燒香,這一程式很關鍵,祭祀燒香的意義就在於它是神、人、鬼三者溝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中介。

    所以上香不只是傳遞紀念祖先之情,而是明顯地帶著向亡靈敬拜,祈求的意思。所以,建議你可以到無相銅爐一對一定製祈福香,

    這個香採用天然花木原料,如菊花,也是有對先人思念的含義,而有些化學香、香精香之類,就不宜用了。燃香本有禮敬神明之功用,用化學香,

    不僅失去香的本質,還破壞環境。

    祭祀,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

    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磕三個頭行禮祭拜。不過現代社會不能隨便進行這樣的祭祀活動。

  • 10 # 黑色暱子外套

    作為山東人,我想說上墳燒香磕頭,是我們這地方必須的一種禮儀。可能很多地方的人,認為燒香磕頭是一種封建迷信,但是,就像是你題目中所說的,這是緬懷先人的一種儀式。社會不管如何發展變化,緬懷先人,我們不能省卻。

    我們要打破的封建迷信是大搞白公事,而不是不允許上墳燒香磕頭。

    1、燒香磕頭的儀式已經簡化。

    今年抖音短影片上,山東人磕頭下跪拜年的影片有不少。從網友的留言和反饋看,大部分都比較認同。這反映了我們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這在大家的內心深處應該是有共鳴的。何況現在上墳燒香的程式已經簡化,心意到了,就是心安。上墳燒香磕頭,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上墳的都是至親之人,不忘本,不忘祖宗,我們的根才會扎得深,人才能走的遠。

    2、我們需要儀式感。

    現在很多人會說過年不如以前有年味了。我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水平較以前豐富,精神生活也大大提高,很難被什麼東西能吸引或提起興致。第二是我們的儀式感越來越少。也就是程式化的東西少了。比如,原先我們過年要走街串巷,家族的一群人挨個給家族或村裡的老人拜年磕頭。現在家族能集聚起來的人數越來越少,能拜年的物件也越來越少,甚至近幾年基本不用出去拜年了。少了這些儀式,就少了年味。

    再以結婚為例,法律上講領取結婚證就是合法婚姻。為什麼還要舉行婚禮,跪拜天地、跪拜父母,進行這些儀式呢?這是為了增加婚姻的莊重感,讓結婚雙方都明白結婚是一件神聖、重要的事情。同樣,在緬懷先人上,我覺得也需要有儀式。

    山東是禮儀之鄉,我們國家是禮儀之邦。緬懷先人,我們都是認可的。那麼,在緬懷先人的時候,我們加上點簡單儀式或者程式,我認為更能顯示我們的鄭重和尊敬。

  • 11 # 魯筆

    我也贊成這種看法。

    為逝去的老人上墳燒紙錢磕頭,誰都說沒什麼用,但卻千秋萬代,流傳至今。應該也算一種中國傳統文化吧。

    我們這裡大年初三是鬼節日,家家戶戶集中在這一天上墳,祭拜祖先。凌晨三點就會聽到人們的放炮聲,聲響最大的是雙響炮,這可不是在慶祝什麼,而是在寄託一種哀思,一種思念之情,一種孝心。絡繹不絕的人們像趕大集一樣把通往集體墳墓的道路擠得"殘不忍堵",一直到中午12點,一般下午就沒人上墳了。另外還有每年的清明節(也叫寒食節),"七月十五","十月一","說的都是農曆",還有"春分上新墳之說,都是上墳燒紙的"鬼"節日。

    墳前只要一碗水,

    一根樹支做墓碑。

    這是元代戲劇作家關漢卿寫的名劇《竇娥冤》一劇中的幾句唱詞,千百年來,戲曲名家傳唱至今不衰。它是一種無奈的企盼,也是一種對逝去的人唯一能做的到的。

    上墳燒紙、燒香磕頭,雖然說"頂不了"什麼用,但卻是活人唯一對逝去的親人的寄託哀思的一種方法,是一種真正能夠"千秋萬代不變色"的"光榮"傳統。

  • 12 # QQ十年砍柴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狀態不一樣,意義肯定也大相徑庭!我從小在偏僻山區長大,輟學打工,創業成家!雖然沒有什麼大成就,但也在城市落腳!安定和諧生活,每每想到小時候的自己有時一種莫名其妙漂起來的感覺!忘記初心,沉迷於燈紅酒綠!有時又覺得生活來之不易!該辛勤工作,勤儉節約,陪伴孩子!於是乎,年終歲末或清明之際,都會放下一切,奔波一二百公里,回到鄉下,看看小時候生活的地方,緬懷祖宗,感謝他們在那個艱難困苦的年代繁衍生息一代代養育我們!我心靈深處都是一種巨大的震撼,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的擔子和自己該走的方向!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 13 # 聽風軒主

    是的,上墳燒香磕頭確實是一種緬懷先人的儀式。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對生死有許多隆重的儀式,燒香磕頭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緬懷已故先人的一種儀式,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提倡文明緬懷,帶一束菊花,或是一杯清酒,只要心裡帶著敬重,不要忘記先人盡情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你一個做王思聰的機會,你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