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大蘑菇

    中國是人力式的,其實歐洲也在用,配重式的,是歐洲人的一大改進

    中國還有個東西傳到了歐洲,就是那個用牛筋投石的那個什麼車。不是弩炮,是個投石車,也是傳自中國,但中國有了人力式投石機後,就不用那個東西了。

    其實,無論什麼城牆,想用石頭砸開,那基本和做夢差不多。投石機,主要作用還是攻擊城牆後的囤兵地、囤糧地,砸砸房子,偶爾砸砸人什麼的。使用的時候還要去四處找石頭,既麻煩威力也不大。還不如井欄 雲梯 撞城錘什麼的好用

  • 2 # 萬雪斌39

    這個武器外國叫投石機,中國一般很少見這名,中國叫砲,比如回回砲,其實就是大型配重投石機,三國曹丞相打官渡,用霹靂車,也是這個。

    由於地域和歷史階段的不同,各國和各階段的投石機的形制、射程和威力都非常的不一樣,我隨便說說,不準確的大家指正。

    投石機作為攻城方,主要作用是摧毀防禦物,例如射樓,城牆上面的垛口,也有說能擊毀城牆的,但是比較少見記載。

    大型的投石機,能把約150公斤的石彈投到約三百米遠。也有記載說,有的投石機能投半噸重的石塊,但是沒有記載製造方法和射程。

    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戰爭中,到處可以看到投石機使用的情況,從三國的霹靂車開始,幾乎各種戰爭中普遍使用這類武器,從大到小都有,但是一般大的就是投射一百公斤左右的石塊,投射的距離大約是270步。

    戰鬥中使用的方法是,在一個地段部署較多的砲,集中攻擊一小段城牆,首先投射繳大和較重的石塊,把城牆上面的城樓箭樓以及掩護士兵的垛口慢慢的擊毀,然後投射小的碎石大量殺傷守在城牆上的人員,打到城牆上防禦人員無法立足後就可以掩護自己方面計程車兵爬城。

    與很多朋友想象不同的是,一是這些砲的命中率並不低,射擊固定目標的準確率約為五分之一,二是它的射程和射角都能調,在砲擊組裡有一名專門的指揮人員叫定砲人,專門負責觀察命中情況和調整砲射角。三是中國的砲是個從大到小完整的作戰體系,從轟擊城牆城樓到轟擊單個士兵的各種砲都有。

    舉例吧:宋朝東京汴梁對金兵的戰鬥,金兵騎兵到時,宋軍將幾百座各種砲放在汴梁封丘門外,士兵們見到金兵一鬨而散,幾百座炮都被金兵繳獲,金兵利用這些炮轟擊宋軍,七梢、撒星、擂石砲齊發,城上石落如雨。宋軍在城牆的墩臺上和城牆下面列砲,同金軍砲戰,宋軍使用遠射程砲打擊金軍大型砲,據記載用射程275步的炮轟擊了幾百發,其中命中七十多發,擊毀一些金軍的砲,同時使用人力拽的單梢炮或者三梢砲,發射大約兩公斤的泥彈和石彈,專門打金軍的定砲人和炮手,打掩護的弓弩手以及攻城推拉雲梯計程車兵。這在現在看來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砲戰了。因為宋軍的定砲人可以站在城牆上觀察,視野遠,從而使得宋軍砲的命中較高。

  • 3 # 入睡不著一夜貓

    古代投石機原理是槓桿原理,是省力。

    投石機一端裝有重物,而另一端裝有待發射的石彈,發射前須先將放置彈藥的一端用絞盤、滑輪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放好石彈後放開或砍斷繩索,讓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彈也順勢丟擲,此種拋石機經由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國而被稱作“回回炮”。

    到了14世紀中期,有的拋石機能拋射將近1000磅(約454公斤)重的彈體,威力巨大。近代試驗表明,吊杆長50英尺(約15.2米),平衡重錘為10噸的拋石機能將200到300磅(約90-136公斤)的石彈拋射約300碼(約274米)的距離。

    可以投擲一個或多個物體,物體可以是巨石或火藥武器,甚至是毒藥、汙穢物、人或動物的屍體,達到心理戰的目的,那些汙穢物同時也是最早的生化武器。

    在拋石機長期的實踐經歷中,炮的射擊瞄準方法到宋代發生了轉折性的變革,由直接瞄準法變為間接瞄準法。宋代以前,炮手們操作拋石機時,都是先將炮座對準目標,由“定炮人”目測距離,判定方位決定方位角和炮梢的高低。

    需要向高處仰射時,就將炮的前腳墊高;如向低處俯射時,便將炮後腳墊高。待瞄準定位完畢,把石彈放入炮杆後面的彈窠內。然後,根據目標遠近確定拽炮索人數,遠則人多,近則人少。

    每個拽炮人都握住炮索,依照統一口令,同時猛拽炮索,後面彈窠內的石彈騰空飛起,射向目標。這時“定炮人”觀察彈著點,修正偏向,再次瞄準射擊,直至擊中目標,這種與敵人面對面的瞄準射擊方法在古代算是方便易行的了。

    但有兩大缺點:一是容易暴露自己的炮位,被敵炮反擊;二是在守城戰鬥中,狹小的城牆上擺不開許多炮,況且一門炮要用數十人乃至上百人拽放,佔地很大,同時又妨礙其他兵士作戰。

    為改變這種狀況,1126年,中國古代著名的炮兵專家陳規在德安守備戰中,創立了戰炮間接瞄準法,即把炮架在城牆內,使城外敵人無法看到。各炮的“定炮人”站在城上,用口令指揮城下各炮施放。這種間接瞄準法是世界炮兵史上一項偉大的創舉。

  • 4 # 包班的鹿鹿老師

    歐洲古典的投石機也叫扭力投石機,杆子一般豎著,扭絞盤拉下來,松繩索彈出,不用太多人力,但是容易出毛病,製造起來耗時長,射速慢。

    中國古代的投石機也叫牽引投石機或人力投石機,起源於戰國時期,後來傳到了西方(西方製造投石機的靈感還是源於中國古代),牽引投石機故障率低,適合大批次生產,火力密集,在技術上是遠遠優於西方的投石機。

  • 5 # 五嶽掩赤城

    古代中國以牽引式投石機為主,在蒙古改良並傳播配重式投石機前一直領先於西方

    中國古代投石機技術不僅起點高,而且時間非常早。早在公元前4世紀,《墨子》一書中記載墨子與公輸盤進行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早的兵棋推演,就出現過使用拋石機去砸攻城器具,這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出現使用投石機的記載。並且中國古代投石機一直以人力的牽引式投石機為主,他是利用槓桿原理將石頭拋射出去。使用時一群人一起在一端發力拉動繩索,從而帶動另一端座圓周運動,利用離心力將石頭拋射出去。

    中國古代的投石機技術也是不斷經過改良發展的,曹操在官渡之戰時,就改良發石車,謂之霹靂車,用來摧毀袁紹的高臺。到宋代《武經總要》中已有旋風砲、臥虎砲等多種規格的投石車,最大的四足七臂投石車,需要250人一起拉動。

    相比較下,西方古代早期投石車,是以扭力投石機為主,最著名的是羅馬的“野驢”投石機。這種投石機依靠扭轉麻繩和絞筋來積蓄彈力,釋放時麻神等瞬間釋放彈力,驅動發射杆猛然回彈,打在橫樑上,而石彈依靠慣性向前發射。

    羅馬的扭力投石機

    扭力投石機制造複雜,發射速度慢,更坑的是這種方式效率低,射程和發射物重量也較低。現代學者認為,古羅馬時期未能掌握吊擺繩索的脫鉤釋放機制,所以沒有點出牽引式投石機。

    西方用扭力投石機一直用到公元6世紀,來自東方的鮮卑部落(阿瓦爾人)帶著東方的牽引式投石機遊牧到現在的匈牙利,將牽引式投石機技術傳到西方,此後扭力投石機迅速被淘汰。

    西方使用牽引式投石機的壁畫

    投石機的終極形態,配重式投石機最早是在12世紀左右出現在中東,隨後蒙古大軍西征時,穆斯林學者伊斯梅爾和艾爾丁帶到忽必烈大營,結合東方技術進行改良,最終發明了“回回炮”。襄陽之戰,回回炮一舉摧毀城牆,最終滅亡了南宋。

    蒙古軍用回回炮攻城圖

    而回回炮這種配重式投石機隨著蒙古大軍傳到歐洲,在當時歐洲中世紀戰爭頻發,城堡林立的背景下,得到迅速發展。體型也越建越大,誕生一系列超級怪獸。比如英王愛德華一世圍攻蘇格蘭斯特林城堡時建造的巨型投石車“戰狼”(因其執行時,發出類似狼嚎一樣的叫聲),這種巨型投石機還未建造完工,城堡守軍就出來投降,而愛德華一世拒絕對方投降,一定要見證這種投石機的威力,最終戰狼一舉摧毀城堡的一整面城牆。

    戰狼的等比例模型,這種是屬於轉輪式配重投石機

    丹麥復原的中世紀投石機,這種轉輪式投石機由人在轉輪裡轉動來驅動絞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薛之謙的《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