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波煙雨
-
2 # 賢在江湖
臺釣就是臺灣釣法,鉛墜懸於水中,而鉤在底,又指懸墜底釣術。是由中國臺灣省的垂釣高手經過長期實踐,不斷探索而總結歸納出的一種裝備齊全、動作規範、上魚率高、集娛樂性和競技性於一體的、既舒適又科學的釣魚方法。在臺灣稱之為“懸錘底釣”,主要適用於池釣。由於不斷髮展,磯釣、船釣、溪釣也都有人使用。
《臺釣秘訣》中對“臺釣”的特色歸納為:
1、竿細短、線細、鉤小無倒刺,浮漂細長均勻靈敏度高,穩定性好。
2、垂釣者坐在美觀的晴雨傘下和輕巧的折傘式*背椅上,有舒適感。
3、釣竿擱放在竿架上,手不離竿,眼不離漂。
4、魚餌上乘,誘魚力強,能迅速聚魚並使萁爭先吞鉤。
以池釣為例,臺灣池邊劃定的釣位只一米寬,釣客多時只能是一個挨一個並排坐。故臺灣釣友傳入大陸的規範式的釣鯽方法及釣具裝備,完全是由於臺灣池釣場那種嚴格的場地和垂釣環境養成的,他們竿長線長一般只需3.5~4.5米,拋鉤、揚竿、起魚這些動作,及坐姿都必須是垂直的,否則,會干擾和妨礙釣友。
-
3 # 一路天涯t
釣魚中的臺灣釣法,簡稱臺釣。
與傳統釣法的鉛墜到底不同,臺釣是懸墜釣法,也就是鉛墜不到底,基本屬於靈敏釣魚。
臺釣最早是流行調四釣二,漂相主要為下頓,多快好省,現在演變出了很多方式,比如調低釣高,調高釣低,調三釣三,等等。傳統釣主要是調平水釣一到三目,這樣出來的漂相主要是上頂和黑漂。
不管什麼釣法,百變不離其中,當你把各種釣法融合在一起,融匯貫通,就離爆護不遠了。
八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各種異域文明的引入中國的社會文明也隨之不斷提高。其中傳統文化中的釣魚活動也隨之慢慢滲入大陸,其中各種釣法也相應傳入國內。臺釣最初模版取自日本淡水釣的多種釣法後由臺灣釣魚名人廖心陽蕭春平等人在不斷的總結和實踐中得出的垂釣方式,隨後臺灣釣手在與大陸釣手交流的同時又傳入大陸。如最早一批的國內釣魚大師黃適之,李維新,叢傑,王永貴等無不從中得益,在臺釣的基礎上演發出現在的國內競技釣法,使釣魚又上了一個新的高度。臺釣只是做為一種過渡的方式流行了十五年左右,後期被現在的競技釣逐漸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