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釣魚大大帥
-
2 # 珍惜272451014
查干湖有半年封凍期,從十月下旬到來年的五月中旬被厚厚的冰層覆蓋,很多魚活不到開湖,1993年五月中旬我去那裡,看到很多大姑娘小媳婦,還有老頭扛著三齒子去湖裡,我們幾個也跟了過去,看一個老頭在冰面上刨冰,他看到我們就喊不要過來,冰已經化的不到一尺厚,已經酥了,人多擠在一起就會把冰壓塌,人就會落進水裡,那就死定了,我們分開幾米遠看他幹活,一會就弄出一條大魚,不一會刨出十幾條,撿幾條大的裝一麻袋拖著回家了,十斤以下的根本就不要,我第一次見到半米長的噶牙子,一米多長的鯉魚,再說冬捕,查干湖湖面三百多平方公里,最大的時候超過四百,湖底高低不平,水最深十幾米,冬天冬捕時冰層超過半米,到過年時超過一米厚,可以跑幾十噸的卡車,冰層附近水溫接近零度,越往下溫度越高,魚群聚集到水溫相對好的地方,由於水溫低,魚處於半休眠狀態,湖裡哪水深水淺只有魚把頭知道,只要找到適合的深水區下網,一網十幾萬斤魚或更多都可能打到的,如果夏天用冬捕的網打魚是打不到多少的,第一是水的溫度低魚不活躍,第二有深水區,湖底坡度平緩,出網口水又比較淺,上面有冰層,四周有網,湖底平,魚進網就跑不出去了,這樣會把魚打光嗎?不會的,湖太大了
-
3 # 新文化報
在松原查干湖地區,從遼金時代就有皇帝設頭魚宴款待眾臣的古老習俗,獎賞眾臣的同時,也祈禱江山穩固、風調雨順。
千百年來,“頭魚”一直是吉祥、好運的象徵,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相信,吃頭魚能夠帶來好運,因此每年的“頭魚”都是當地人竟相爭搶的“彩頭”!
於是,一干人馬登場了,是真的有高頭大馬哦!
馬負責的工作有兩項,拉絞盤和爬犁。
人的工種就分得比較細了,一張網有總把頭、副把頭、跟網、扭矛、走鉤、小套、送旗、打更、車老闆等約50多人組成。這些沿襲了上百年的工種,技術含量非常高!
但是每天捕魚地點都不一樣,漁民們自己都很難能找到。人一般不認路,而馬卻能記得昨天把東西卸在哪裡,所謂老馬識途,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是馬大哥帶著大家找到的下網地點。
查干湖冬捕過程中,總把頭最具經驗,看一眼冰層就知道有沒有魚,這樣的神人必須是掌舵人。
而每個工種都是一道工序,打鑹、下網眼、扭矛、走鉤、絞網、下網,大家默契合作,讓長達2000多米的大網在冰下兩側慢慢形成網牆,最終將魚趕往後面一個大大的網兜,最終拽上岸。
從下網到出魚,足足需要一個上午的辛勞。但等待是值得的,最興奮的感覺莫過於出魚,冰湖騰魚,壯觀至極!
一張網有幾千米!冬捕期間每天有四個網,大小一樣,只是分佈在不同的地方,為了照顧遊客,還會岔開時間進行,有的網下得早收得早,有的網則下得晚一些,最晚的收網一定會在三點之前。
“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冰面上,鑿開一個長約2米、寬約1米的長方形下網眼。下好網後,幾匹馬在拼命地拉動絞盤轉動,拉出2000多米長的大網。”石寶柱介紹說。石寶柱15歲開始打魚,17歲就當上了主事的“魚把頭”,是查干湖冬捕“魚把頭”第十九代傳人。
冬捕的漁網是6寸的網眼,這樣稀疏的網眼,只能網到5年以上的大魚,這樣,未成年的小魚就被人為地漏掉了。郭爾羅斯蒙古族有一句話叫做“獵殺不絕”,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同時,也能保證第一網打上來的是最大,品質最優的頭魚。
漁民們開始忙著鑿冰洞,圍成一個長方形,依次鑿開無數個洞,最後連成完整的一片再下網!
查干湖魚富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氨基酸、高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 ,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常食用,可以起到健腦、保健作用,是當今消費者首選的綠色、有機食品,又是饋贈親朋好友的最佳禮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xtm)
-
4 # 春風化雨雨過無痕
每年12月末至春節前的一段時間,是漁民進行大規模冬季捕魚作業的黃金時間。據瞭解,這種漁獵文化源於史前,盛於遼金。另外,也因冬季捕魚易於儲存運輸,所以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千年不變。冬天的水面結冰後,冰下面的水還可以維持在四攝氏度左右,魚就在這相對溫暖的區域內冬眠。此時把魚網從入網口下水再牽引到數百上千米以外的出網口,然後起網,就能補到大量的魚。“冬捕”的神奇之處很多人並不瞭解:一次“冬捕”往往要動用的人力幾十甚至上百,經歷十多個小時,還有一套非常繁複的作業流程:先在一米左右的冰層上每隔八九米鑿一個冰眼,一網要鑿幾百個冰窟窿,然後穿杆引線。下網時,由於網太長,每隔一定的距離,他們都要使用馬拉絞盤拉動大網,才能將大網逐步下到位,僅下網的過程就需要八九個小時。收網時,幾匹高頭大馬拉動絞盤牽引著鋼絲繩轉動,四五米寬的大網裹著冰層下的魚兒從寬一米、長兩米的出魚口緩緩露出冰面,漁工們邊收網,邊將打上來的魚平攤在冰面上,等在兩側的人們拿著漁場準備的專用編制袋,將一二十斤的大魚收入囊中。這種大網,只適合於查干湖,並不適合通用。
魚兒能夠輕易的上網,說到底,就是此時的魚兒正聚在一起冬眠,毫無招架的能力。但魚兒也並非完全束手就擒,首先,你得大致判定出魚群在哪兒,密度如何,這一網的出魚量直接關係到漁民的收入,每年能下幾網是有嚴格規定的,不能濫捕,每一網必須出到一萬斤以上,才夠生產隊這幾天勞作的成本。因此從哪兒打眼是一門很有含金量的技術活,通常由冰上幾十年冬捕終經驗的老把頭來指揮,老把頭必須提前到現場去踩盤子,撥開積雪仔細尋找冰下的蛛絲馬跡,比如魚兒在冬眠期間吐出的細微氣泡,並憑多年的經驗判斷出魚群的大小及密度,水下是否平坦,是否有亂石堆和水底坑等等,還要辨別氣泡的真偽,是水底淤泥中冒出的“沼氣泡子”還是由魚群製造的“魚泡子”,因此冬捕也是經驗與賭運氣的結合,全隊人馬通力合作緊密配合的結果,既使是經驗十足的老把頭,也有空網的時候。正是因為它的神奇與操作性強,才成為了自遼金以來的傳統漁獵文化。不同的是,隨著網路的發展,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上定購,由於冬北的天氣正處零下十幾度,露天倉儲的漁獲,可以存放至過年都不會變質。快遞哥送來的大魚,也絕對的新鮮。
-
5 # 吉林新鮮事
位於吉林省松原市的查干湖冬捕活動每年都吸引著大批國內和國外的遊客們前來圍觀。據說查干湖冬捕活動是起源於遼金時代,即使隨著歲月的更迭、時代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進步這項古老卻又充滿活力的活動仍然每年都在查干湖上演!每年一到年底的十一二月份時候的吉林查干湖可謂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曾經潺潺流動的湖水也都結上了厚厚的冰層,天兒這麼冷,即使是水下溫度會比冰上溫度好一些,也還是讓那麼多湖裡的魚失去了不少活力。對於你提出的問題:“在查干湖冬捕中冰窟窿裡的魚為什麼會輕易上鉤?”。我覺得吧,剛剛我說的溫度問題是一方面原因。那麼另一方面原因我認為則是進行冬捕指揮的老把頭跟捕魚人員多年的經驗跟付出的超長時間勞動的原因!冬捕可不是簡單的把捕魚網扔到水裡等著往外撈魚就行的,而是需要有多年捕魚經驗的老把頭根據多年沉澱積累下來的經驗還有對這片區域的水域極其熟悉,據此推測哪裡有大的魚群,然後再下網。而且這個下網也是有很多講究的,甚至得砸出來一百多個窟窿把網進行穿冰引杆。捕一網魚下來少說也得七八個小時,所以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容易上網,人類的智慧再加上勞力的付出才能有所收穫。捕魚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
6 # 蘇乞兒7
謝友邀約,查干湖冬捕,為什這麼輕易上網,哪是因為魚多,一網下來上千斤,上萬斤。
冬天,魚一般在水底處於休眠狀態,缺氧,魚不會游來游去,所以更容易捕獲。
-
7 # 在雲端漫步
冬捕是個技術活,魚把頭要有豐富經驗,定點準確,出魚量才會多。夏天捕魚,選準魚群的話,量也很大的。
冰下溫度恆溫四度,魚基本在休眠期,沒那麼活躍了,估計是稀裡糊塗被捕了上來。
有的冬捕如果沒有設計好,也會出現捕魚量不多的情況。找準魚群更關鍵。
-
8 # 萌寵可愛秀
查干湖湖面三百多平方公里,最大的時候超過四百,湖底高低不平,水最深十幾米,冬天冬捕時冰層超過半米,到過年時超過一米厚,可以跑幾十噸的卡車,冰層附近水溫接近零度,越往下溫度越高,魚群聚集到水溫相對好的地方,由於水溫低,魚處於半休眠狀態,湖裡哪水深水淺只有魚把頭知道,只要找到適合的深水區下網,一網十幾萬斤魚或更多都可能打到的,如果夏天用冬捕的網打魚是打不到多少的,第一是水的溫度低魚不活躍,第二有深水區,湖底坡度平緩,出網口水又比較淺,上面有冰層,四周有網,湖底平,魚進網就跑不出去了
-
9 # 客友釣魚
查干湖地處北方,冬季寒冷,湖面被完全冰封,水下含氧量逐步降低,冬捕時鑿開冰面,窟窿處容氧量提升,魚群追逐氧氣至此,魚密度大,所以容易上網!另外冬捕是有經驗的老把頭在根據經驗挑選的魚群聚集處來洞,此處本就是魚群聚集之處,密度遠大於其他地方,故而魚群容易上網!
-
10 # EIPM
有魚把頭的,先要確定魚群的大致位置,冬天魚群會聚集在一起過冬,同時也不是每一網都能網很多,判斷失誤,操作失誤都會影響上魚的數量
-
11 # 涅磐de風
這種網夏天也能用,上綱泡末浮標,下面鉛墜加兜,冬網要求對水域非常熟悉,深淺,有沒有障礙物非常關鍵,得根據水深決定使用多高的網,碰見水裡有木樁或者其他障礙物就麻煩了。冬天的魚都喜歡聚集並且不喜歡遊動,找準了窩子,幾公里長的網一網打到10幾萬斤很正常的,96年大慶市泰康東湖,一網打出14萬斤魚,四個人一班輪流撈魚,撈了接近倆天才把網出冰。
-
12 # 吃了喝了吃了
說全部是外地買來的魚,這是不負責任的。東北氣溫和咱們全國南方大多數地方是不一樣的。魚越大,對氣候的適應越難。即便是洗澡魚,也需要在天氣比較溫暖的時候放入。經過幾個月的而環境洗禮也基本上和野生魚沒有什麼區別。之所以大魚多很容易上網,是因為冬天水裡面氧氣含量較低,當人們鑿開冰窟窿下網的時候,鑿開的地方含氧量較高,所以魚群,都聚集上來。所以都容易粘在網上。
-
13 # 咫尺71793406
撒魚苗是正常的,但是你撒那麼大的就是你的不是了,還用網攔著,到時候就在王攔著的範圍打網,能沒魚嗎?再說多大個湖啊?那來那麼多魚,都是作假,零八年奧運會查干湖的魚在北京就沒有檢測合格。後來都用的月亮湖的!就是炒作宣傳給力!騙遠地方的人!
-
14 # 小魚慢搖
大魚都是好幾年以上的,去年我吃了三四條,胖頭魚要會做,要放豬肉提鮮,放清醬,放蔥薑蒜 白糖 醋,不會做,給你啥魚也吃不出好吃來!
我也聽說放魚的事,但是冬天結冰了也沒法餵食,餓兩月 有一個識別標準,就是純野生的超級腥,吃起來肉不面,有咬勁,反正我吃過正宗的,然後再吃別的,一下就能吃出來!
-
15 # 隨遇而安zhang
夏天去的查干湖。這是晚餐
回覆列表
1、氣溫低魚活躍度低,魚群比較集中。
2、網上來的大多數是上中層,拉網比較容易網住魚。
3、魚的密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