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痴
-
2 # 大明朱家自媒體
火箭也不是不可能像流水線,就像導彈也是屬於流水作業批次生產的。但是升空宇宙的火箭主要原因還是專案保密需要。不能提前透露火箭生產單位。如果固定單一生產就達不到專案要求。所以製造火箭不能單一模式。
-
3 # 機器人觀察
造火箭不可能跟流水線一樣。因為沒有那麼多的人需要火箭,流水線本身的價值是滿足效率和產出,在平衡:速度快,產量高,良品率高這三個優勢後,才逐步發展起來了流水線生產。
一、流水線不等於良品率高
你可曾聽說過:流水線的良品率是100%的?我們用汽車行業的案例來介紹一下:為什麼要拿汽車做比較?中國市場每年度生產汽車2500萬量左右。以為汽車整個系統包含了:動力系統——電子控制系統——機械結構,這幾大塊。如果從宏觀原理上講,汽車除了不是飛天的,不需要速度太快,不需要超高精度的導航之外,汽車的內在原理跟火箭沒啥兩樣:“都是將一對金屬,透過各種方式加工,組裝成為一個非自然的動力體”。
神奇吧,一堆鐵上天了!一堆鐵天天在路上跑。
中國每年造了2500萬輛汽車,出場就有故障的多不多?按照百分比來計算,並不高,可能只有1%-2%之間。但是按照基數來計算整個數量很龐大25萬輛左右。但是他們的故障可能是多重多樣的,有時候不影響汽車的行駛。
要知道,創造流水線的就是福特汽車,流水線在汽車行業的發展也最完善。在流水線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系統PLM,以及執行生產系統MES,這些成熟的管理軟體以及所謂的豐田6S(稻盛和夫)管理等等,這些無數的理論和實踐,都在幹一個事情:透過技術手段,管理手段提高良品率。
汽車才多少個零部件?大約為1萬多個,其中有4000多個是車身結構的衝壓件,此外還有汽車電子,發動機結構件,傳動結構等。
這才1萬多個,火箭零部件數量可比這多了2-3倍。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火箭的總裝會是多麼複雜的過程。
我們來看看汽車製造環節中,是什麼會影響質量?1、零部件的標準化生產:數字化
一臺汽車,每一個零部件,都有生產標準,這個標準,從材料,加工尺寸,甚至加工裝置,以及最後的測試都是有一個成文的報告。這才能夠保障產品的合格性。
由於汽車市場非常龐大,所以在零部件加工領域,汽車市場可以做到標準化生產,也就是可以專門做一條生產線,定製專門的機床為了生產這一個零部件,例如發動機傳動軸,發動機殼體打磨等等。
標準化產線的好處就是:可以不斷的透過改善裝置,或者加工工藝,乃至是檢測方式,來提高良品率。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汽車市場不斷地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在車的焊裝線上面進行汽車生產。
因為,產品需求量大,所以生產企業,會專門的針對性研發設計一條自動化產線,來實現標準化的生產。這一點火箭領域做不了,不是火箭領域沒有錢,而是沒有火箭需求量小。並且保密性要求高,所以整個零部件的加工,是一種極為零散的專有的非標定製。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我們看到很多被評選出來的“大國工匠”都是國企出來的,或者是軍工出來的。不少是進行焊接,測量,機床操作的人。這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在一些非標準化的高精尖領域,我們是沒有形成產業鏈的。沒有產業鏈的狀態下,我們需要造火箭,航母都是需要在一個非常小範圍的軍工圈子裡進行尋找供應商。這種情況就造成了全非標,以及努力的依靠人工技術來不斷的實驗,以便完成整個專案。
所以,要滿足這幾萬個零件標準化生產,是火箭生產的第一步。
根據當前製造業的精益生產的模式,是怎麼去保證零部件的標準化生產的呢?
在零部件領域,大型的製造業博世,西門子,通用電氣採用的是以資訊科技來實現提高良品率。
其實就是:從設計模擬,到加工,以及測試都實現數字化的監控。用這種方式來實現整個生產的良品率可控。這也是工業生產資訊化的主要目的。
因此在元器件的設計中,想要實現高良品率,高技術的實力在於,機械結構上面進行最佳化。例如減少總體零部件數量,加強零部件應力結構的設計和使用壽命的設計。也就是說大牛,是從設計端就開始考慮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以此來減少問題。這種技術是需要長達10年-20年的經驗積累出來的,不是單純的學術研究,或者學歷夠高就能夠明白的。
2、汽車的總裝也在不斷地重複這檢測的工作
汽車總裝環節就是一個測試,測試,測試再測試的過程。你可以看到在13個主要的總裝環節中各類測試佔了7項。同樣的情況在更為精密的火箭等裝置的組裝中,還是一樣的測試。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測試系統及測試方案的指定。
大部分的測試報告,都是數字化出現的,也就是放到你面前的一個曲線,或者一個波形圖。這個時候,真的就是看經驗的。本身對於各種裝置比較熟悉的工程師,能夠讀懂這些圖形代表的含義。甚至能夠不斷最佳化檢測的方式,以便更多的覆蓋檢測範圍。
同時總裝線的繁瑣步驟,不單單是流水線的管理就能夠解決良品率的問題。
這裡來說一下,北邊的戰鬥民族俄羅斯。在研究“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這是一款安裝在“北風之神A”級戰略核潛艇的洲際核導彈,目前掌握的國家也只有美國,俄羅斯。但是“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在2004年-2006年,多次測試中都失敗了,莫斯科熱力研究所原負責人尤里·索洛莫諾夫是這個專案的主要負責人,在他的不斷測試中,發現是:導彈的質量出的問題。對的,你沒有看錯,不是導彈設計的問題,是質量的問題。
這款“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是在"白楊-M",一款上世紀90年代就非常成熟的陸基彈道導彈為技術上線發展起來的。同"白楊-M"有50%的零部件是相同的。
但是在連續多年測試了數十次,並且2006年達到在射出後10多米就直接扎進海里,你可以想象一下這是多麼的驚險。
最後俄羅斯採用的是什麼策略:“一名少校管一顆螺絲釘”,極其嚴格的質量監督和管控。這才讓這個導彈成功。
但是我們返回頭來說:一名少校管一顆螺絲釘,固然是一種畢其功於一役的方式。但這不是一種可持續性,以及健康,良性的生產方式。
所以,歐美採用的以數字化和資訊化的方式做好質量管控的方式,確實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最後說一下:火箭目前是醉不到流水線生產的。目前主要還是人工組裝,有興趣的可以可以去看看spaceX的火箭生產影片。
-
4 # 世界之窗
火箭是依靠動力助力發射的。而動力又是依靠燃料形成的量化轉換的動力因子。而燃料又是化學的原子和分子形成的。其中有一環出錯就會發射失敗。所以火箭無法保證向流水線一樣運轉。
回覆列表
工廠的流水線也並不是100%的成功率,不管是線上的機器還是人都有故障的時候。
如何不讓你的牙齒咬到舌頭,你只需要控制你的舌頭不要越過牙齒就行了
但你要成功發射火箭,質量,空氣,燃料等等等...這裡面各種變化量太大了,不可控因素過多,只能儘量的提升成功率,要做到100%,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