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風2008

    “無線電靜默”是一個專業術語,意思就是無線電臺關機,保持沉默。作用就是敵方不知道電臺的位置,不利的地方就是無法與外界聯絡。

    現代軍事行動中的飛機、軍艦、坦克等等戰鬥裝備,由於與外界隔離,只有透過無線電臺才能夠與外界聯絡,離開了無線電臺,基本就是一個聾子和啞巴。

    大家還記得日本鬼子在1941年12月8日偷襲美國夏威夷瓦胡島上的珍珠港海軍基地嗎?從日本國向東行駛到夏威夷路途遙遠,需要半個多月。為了突襲珍珠港成功,日本特混艦隊幾十艘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補給艦、潛水艇等等,都關閉了無線電臺發射裝置,保持了靜默。

    就這樣,日本鬼子龐大的艦隊在靠近夏威夷珍珠港遙遠的路途中,沒有一個無線電訊號發出,美華人也沒有發現日本人的偷襲企圖,最終導致突襲成功,美國海軍損失慘重。

    無線電靜默只能收到訊號,不能發射訊號,也就是說保持靜默的電臺能夠收到基地的訊號和指令,只是不能答覆。

  • 2 # 薩沙

    大家都知道中蘇鬧翻的長波電臺事件吧。

    這個長波電臺,就是用於中蘇潛艇通訊的。

    長波電臺,是當時潛艇接受地面指揮的重要通訊裝置,也是唯一安全的裝置。

    之前潛艇主要是上浮到潛望鏡高度釋放通訊浮標,甚至浮出海面,都進行無線電通訊。

    這種通訊是非常危險的。

    即便是二戰時期的技術,也可以探測無線電通訊的大概位置,很多潛艇就是這樣被擊沉的。

    為什麼要上浮到海面呢?因為無線電波無法穿透海水。

    而長波電臺可以發射長波,穿透到海水下一二百米,這就是潛艇水下航行的深度。

    自然長波電臺也有很大缺陷,第一是具有龐大的天線裝置,長波電臺的天線總長動輒幾十公里。蘇聯長波電臺的發射塔,都是高達數百米;長波電臺需要大量電力,需要有大型發電廠支援;長波電臺傳輸速率非常非常非常慢(美國一座位於威斯康星的超長波電臺,傳送三個字組組合的訊號就需要15分鐘)。

    雖然如此,然而長波電臺是能夠保證潛艇安全的。

    至於傳輸速率慢也沒有太大關係,可以潛艇和地面約定一些代號,解決通訊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又有很多種方法。

    比較先進的是鐳射。

    美國用小型飛機用綠光鐳射器,將資訊傳送給潛艇。

    因為鐳射可以穿透海水,潛艇接受沒有問題,可以躲藏在水下。

    但是目前鐳射通訊的安全性不夠,因為發射鐳射需要知道潛艇的位置,不能胡亂發射。

    這樣一來,只要追蹤鐳射發射飛機,就可以知道潛艇的位置。

  • 3 # 小約翰

    潛艇在問世之後就在軍事領域大顯身手,一戰和二戰期間德國的無限制(無差別)潛艇戰都令其它國家大傷腦筋,心驚膽戰。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潛艇研發技術突飛猛進,向前邁出一大步,戰略核潛艇橫空出世,,成為一個國家核威懾以及核反擊重要的組成部分。

    毫不誇張地說,潛艇是各國的定海神針和護身符,一個沿海國家如果沒有了核潛艇就寢食難安。

    潛艇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潛入水面以下不被敵人發現,就像潛伏的特工一樣,必須要隱蔽,一旦暴露那就死無葬身之地。

    但一個潛艇只有跟上級保持聯絡才能接受上級指令,向上級彙報工作,尤其是遇到自身安全受到危險等緊急情況,必須要跟外界也就是上級進行聯絡,不然它就成為了擺設。

    潛艇在平時儘量不跟外界聯絡,但是在執行軍事任務的時候,潛艇必須保證能跟外界隨時聯絡,無障礙地通訊。

    大家知道,潛艇通常潛伏在水下一百多米的深處,而短波訊號在水裡是有衰減的,到了一定的深度訊號就變得面目全非,基本上是不能使用的。

    為了無障礙進行通訊,有的潛艇只能採用浮標天線的手段,就是把天線放到水面以上,這樣就能接收到訊號了;不過這是最笨的辦法、也是最危險的辦法。

    這就好比模擬技術時代我們用手機打電話,在屋裡打電話沒有訊號,走在院子或者大街上打電話,通話內容全無秘密可言。

    不但如此,這樣就等於告訴對方說,我是敵方潛艇,我在這裡,這不純粹是找抽、自取滅亡嗎?

    因為短波通訊技術不好加密,敵人截獲後,當即就會獲取潛艇所在位置,那就是找死。而且露出海面的浮標也可以讓敵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發現,所以說潛艇潛入海底通訊是個難事。

    長波通訊加密性好,在水底幾乎沒有衰減,也可以輕鬆接收到,但是長波和超長波接收器體積碩大無比,面積有數平方千米,潛艇那麼大點地方,根本就沒有辦法攜帶安裝。

    況且長波和超長波通訊速度非常慢,因此用密碼的形式進行傳送接收,用在潛艇通訊依舊不現實。

    目前各國潛艇跟外界的聯絡方式可謂五花八門。

    一、通訊飛機

    比如美國的TACAMO(塔卡木)機載甚低頻通訊方案。它世界上是由2個飛行中隊組成,一個部署在太平洋,另一個則被部署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區

    飛機帶著高頻電臺,在高空不斷盤旋,將天線從吊艙裡放出去,完成通訊任務,這些飛機要全天候值班,能在必要時向飛機發出指令。

    二、潛艇衛星終端浮標

    現代新型潛艇一般都配備了衛星通訊裝置,人們可以把潛艇衛星終端裝在一個特殊的浮標內。

    同樣,外界也可以把資訊傳送給衛星,潛艇上的浮標可以接受到衛星中轉的資訊,然後再交給由潛艇的計算機進行資訊處理。

    這種通訊方式有速度快、容量大、方向性強、保密效能好的優點,潛艇行蹤也難以暴露。

    三、高速曳航浮標

    這種浮標也叫應急浮標,不但可以有效減小海水的阻力、同時還能增強潛艇的穩定性和隱蔽性。

    應急通訊浮標顧名思義是在潛艇遇到突發事件,比如潛艇預先,緊急發射報警訊號的通訊浮標,一旦完成了任務就會瞬間引爆並迅速下沉,整個過程只有0.03秒,根本不會被敵方發現

    四,中微子通訊技術。

    中微子通訊是利用中微子這個載體傳送資訊的一種通訊方式。

    中微子是一種質量非常小,而本身又不帶電的中性基本微粒。

    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能以近光速進行直線傳播,有強大的穿透能力,連銅牆鐵壁都可以穿透,海水更是不在話下。而且保密性非常好,在傳播中不會散射、折射。

    而且最叫稱道的是,它在穿越過程中,能量損失低得驚人;因此讓它來傳送資訊,再合適不過了。

    早在1956年,歐美學者透過複雜的核反應實驗,發現了中微子的存在。

    到了70年代以後,中微子通訊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美科學家能用中微子加速器產生的中微子束,傳送至遠隔千山萬水的另一端接收裝置中,取得了空前成功。

    2012年11月,美國科學家透過粒子加速器將一個相干中微子資訊傳過了780英尺厚的岩石,成功利用中微子進行了通訊。

    近兩年來,中國科學家也開始涉足中微子技術領域並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相信隨著中微子通訊技術的完善,未來的潛艇通訊量將更大,更保密、更安全。

  • 4 # 羅漢果

    能不能用一個小浮球做訊號接收天線,用高強度尼龍線和細光纜連線潛艇和浮球,浮球上的天線僅作訊號接收,發射訊號會被監聽定位,僅接收則不會有電磁波洩漏,接收到的訊號轉成光訊號透過光纖傳給潛艇,浮球可回收也斷尾丟棄,自沉滅跡。由於體積小很難被發現,甚至可以做成魚的外形,隱蔽自己。

    再進一步,可以用超小型無人機做成水鳥外形,升空幾十米,替代潛望鏡,以觀察周圍水面,使用全景鏡頭,開機時間很短,很難被發現。

  • 5 # 星輝650

    接收軍方指令

    方法很多,優缺點各異,

    長波電臺,可以比較安全,但耗電量大,裝置大,傳輸資訊量小,速度慢,

    鐳射,綠鐳射可以較高速傳輸大量資訊,但幅面窄,必須先有確定位置,

    再用飛機,無人機發鐳射,

    還有深水炸彈,

    深水炸彈也是通迅手段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手段,

    由飛機或導彈投送深水炸彈,入水發出聲波,可以十分安全準確的將資訊傳達到世界任何海域,

    但這種資訊炸彈等同於廣播,在場的都能收到,敵方也能收到,

    所以需要約定密碼,

    俄羅斯的波賽冬就採用的這種方式,

    透過飛機,導彈,炸彈彈頭入水傳播聲學指令

  • 6 # 航空視界

    無線電靜默不代表不可以接受無線電訊號,目前與潛艇進行通訊會透過長波電臺的方式進行,長波電臺由於特殊的波長需要建設很大範圍的長波通訊天線,這也是一般國家不具備的能力。

    潛艇進行無線電靜默就是意味著要進行隱蔽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都是在水下航行。潛艇能夠接收遠端的訊號,但是卻無法用普通的方式傳遞資訊。

    隨著衛星技術的發展,利用部署在太空的衛星也可以向潛艇傳輸指令,當然這些指令都是進行加密的。潛艇在接收衛星訊號就需要與水面接近,或者釋放接收訊號的天線。

    通常只有核潛艇才會需要長時間在水下航行,而且有些戰略導彈核潛艇擔負的是二次核打擊任務,必須保證能夠收到指令,這是一個基本的功能。

  • 7 # 和風漫談

    良好的隱蔽性是潛艇最大的武器,所以潛艇在執行任務時總是保持靜默的。

    它們只“聽”不“說”,只有在約定的時間、地點,才會上浮到潛望鏡深度或放出通訊浮標向基地傳送資訊。這也是潛艇容易暴露的時候,一旦被發現,將面臨滅頂之災。

    如何與潛艇安全、快捷的通訊,一直是讓人頭痛的問題。即便現代海軍已進入網路時代,潛艇的通訊方式仍比較原始。

    無線電波是資訊的優秀載體,天上地上到處跑,但主流的高頻通訊卻不適合潛艇。因為海水導電能力好,高頻短波在其間穿行能量衰減很快,穿幾米深就跑不動了。

    長波就好多了,它傳播穩定,能量損耗少,能夠穿透很深的海水,所以對潛艇通訊多使用長波。

    長波通訊的波長在1000米以上,頻率在300kHz以下。又可細分為長波、甚長波、超長波和極長波。

    甚長波波長10~100千米,能穿透30米深的海水,超長波波長1000~10000千米,能穿透100~200米深的海水。潛艇不用上浮,也能安全的接收資訊。

    但甚長波、超長波通訊也有缺點:

    1、波長越長,頻率越低,頻寬越窄,攜帶的資訊就越少。用長波通訊,傳送幾個字母都要10多分鐘,更別說音訊、影片這樣的大流量資訊了。

    所以,長波通訊只能傳送簡單的內容,比如預先約定的程式碼等。更多通訊還是要上浮或放出通訊浮標才行。

    2、長波電臺耗資巨大,它是一座電子城堡,有數以萬計的零件,發射機功率高達2兆瓦,發射鐵塔高400多米,整個發射臺佔地幾平方公里。

    地面天線陣列更是不得了,1986年美國建設的甚長波地面天線陣列,長度達135公里!從威斯康星州一直拉到密歇根州。這樣的龐大工程,一般國家是做不了的。

    3、長波通訊臺生存能力差,戰時是敵人首先攻擊的目標。

    為了確保潛艇通訊不中斷,各國提出了許多備用方案。比如美國的TACAMO(塔卡木)機載甚低頻通訊方案。它由有2個飛行中隊組成,一個部署在太平洋,另一個部署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區。

    E-6A戰略通訊機,拖曳2根甚低頻天線,1根長10000米,1根長1500米。飛機在高空不斷盤旋,將天線從吊艙裡放出去。機上有甚高頻/特高頻電臺、高頻電臺,翼下吊艙還有衛星通訊天線,發射機功率250kW。

    “塔卡木”系統24小時值班,隨時向潛艇傳送緊急命令,並確保潛艇收到。

    短波不行,長波也不完善,怎麼辦?

    人們嘗試各種辦法,然後藍綠鐳射走進視野。藍綠鐳射是波長在450~570毫米的可見光,介於藍色、綠色之間。它的波長很獨特,恰好與海水吸收光譜錯開,所以穿透海水時衰減小,能到達很深的地方。

    在實驗中,垂直射入海水2000米,能量衰減僅5%~10%!這個深度早已超過各國潛艇的最大潛深。不但衰減小,通訊頻寬還很寬,接收電報小意思,發個圖片、聊個語音、看個影片也沒問題,具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但藍綠鐳射也有問題:就是鐳射束太窄,指向性強。在不知道潛艇位置的情況下,沒法將鐳射束指向潛艇,也就沒法傳遞資訊了。

    那潛艇自報位置行不行?NO,那不就暴露了嘛!所以藍綠鐳射仍處於實驗室階段。

    人們只能在現有技術下升級,美國在“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上安裝了甚低頻拖拽天線,可在水下、冰層下100米內隱蔽通訊,並可與“塔卡木”系統互聯。

    美英還聯合研製了的一種可雙向通訊的“光纖繫留浮標(RTOF)”,它由通訊吊艙釋放,漂浮在海面上,透過光纖與潛艇相連。然後由衛星中轉,與指揮平臺聯通,成為作戰網路中的一員。英國在其“機敏”級核潛艇上裝備了這種浮標。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新型通訊裝置不斷出現,未來的潛艇終將在海面下實現更快捷、更安全、更隱蔽的通訊。

  • 8 # 赤焰噠噠噠

    二戰時期,德國的潛艇戰術出神入化,給盟軍造成了巨大損失。後來這種隱蔽性好,能夠做到突然襲擊的武器進入了各國視野。二戰後的冷戰時期,由於美蘇爭霸,潛艇發展進入黃金時期,特別是核潛艇作為戰略級武器,更是得到了雙方的極度重視,各種型號的先進核潛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看得世界其他各國口水橫流,羨慕不己。潛艇最大的戰鬥力就是因為其隱蔽性,而核潛艇長時間在在水下潛行,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隱蔽性,一般都會實行靜默。我們常說的靜默,並不是直接切斷了指揮系統和潛艇的聯絡,而且潛艇進入了一種只聽不說的狀態。保持靜默時,潛艇並不會傳送訊號,但是會一直接收來自指揮部的訊號,並根據其指令進行下一步動作。潛艇一旦和指揮系統失去聯絡是非常危險的。冷戰時期,前蘇聯一艘攜帶核魚雷的潛艇遭到美國多艘軍艦的圍獵,而這艘潛艇正好與指揮系統失去了聯絡。當時美國軍艦已經對其投放了深水炸彈,逼其上浮投降。驚慌的艇長已經下令要將艇上的核魚雷發射出去,幸好,但是艇上的大副比較理智,阻止了艇長下命令,最終避免了一場核戰的發生。如果當時前蘇聯潛艇的核魚雷發射了出去,很有可能直接引發世界大戰!現代潛艇的通訊一直是困擾著各個國家的難題。即便是電子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水面艦艇的通訊手段相當豐富,而潛艇通訊卻依然還在使用著最原始的通訊手段——長波通訊。無線電波能夠承載資訊完成通訊是現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讓千里傳音成為了可能。目前慣用的通訊是高頻短波通訊,能夠承載的資訊量大,非常方便。但因為水的導電性,波長短的無線電波穿透能力弱,基本上入水跑不了幾米就被水阻斷。而現代潛艇動輒下潛數百米,用不了這種高頻短波的通訊手段。潛艇使用相對原始的長波通訊。在岸上建立長波臺,透過長波臺發射波長在1000米以上,頻率在3000KHZ以下的無線電波。這種長波的傳播過程很穩定,而且能量充足,穿透力很強,可以穿透數百米的海水,將資訊傳播給正在水底航行的潛艇,使潛艇不用上浮也能接收指揮系統的指令。而且,隨著潛艇下潛的深度,需要的波長越長,現在已經有了甚長波通訊,波長可以達到10000千米,能穿透200深度左右的海水傳播到潛艇。長波臺的技術難度其實很高,而且是發展核潛艇必備的裝置。沒有長波臺,就算是發展了核潛艇也沒辦法用,因為根本聯絡不到在海底的核潛艇。當年中國發展核潛艇時分為幾個主要的部門,其中一個就是專門發展長波臺的。有一部叫做《滄海》的電視劇,對當年先輩們發展中國自己的長波臺的故事進行了部分刻畫,值得一看。因為波長越長,頻率就越低,頻寬不足,攜帶的資訊非常有限,長波通訊的效率其實非常低。低到什麼程度呢?隨著4G時代的來臨,平時咱們在家裡玩手機使用的是高頻短波通訊,傳輸影片,語音,文字相當輕鬆,那叫一個流暢。而長波通訊別說一串文字了,就是很簡單的幾個字母都要搞半天,效率奇低。所以目前各國,一直在致力於尋找新的通訊手段,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的量子通訊技術不知何時能夠突破,能不能用在將來的潛艇通訊上?

  • 9 # supervisor8

    這個有很多種方法通訊,早期的潛艇可以上浮到水面通訊,後來又有半潛通訊,再有放浮標通訊,還有固定位置通訊,現在高階一點的有量子通訊,和各種各樣你猜想不到的通訊,禁止跨省我,我只是一個初中畢業的農民。

  • 10 # 軍機圖

    潛艇的對外通訊,屬於世界性的難題。由於潛艇往往潛航在數十乃至百米以下的深水區域,而自然水體對於會阻隔電磁波的傳播,因此地面/空中單位慣用的無線電通訊對於潛艇來說並不完全適用。在潛艇成為獨立的作戰力量之初,為解決潛艇的通訊問題,一些國家的海軍曾將為潛艇護航的水面戰艦作為中繼資訊站,由無線電將資訊傳送到水面戰艦後,再由戰艦透過敲擊等手段向水下發出音響,並透過潛艇上的聲吶進行接收。這種手段由於失真率高、且幾乎沒有保密性可言,因此在二戰後已經被棄用。冷戰時代至今,潛艇主要透過無線電浮標收發資訊。在使用無線電浮標時,潛艇需要在海洋中保持相對靜止,然後將透過導線與艇上通訊裝置連線的浮標傳送到海面,再透過浮標接收無線電訊號。這種裝置解決了潛艇與外部通訊的問題,但仍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潛艇需要在水下保持懸浮,因此比較容易被發現和攻擊,這降低了潛艇的生存能力。另外,無線電浮標較為脆弱,惡劣環境下可能會被損毀。上世紀60年代起,可穿透淺層水域的甚低頻電磁波通訊成為各國對潛通訊的新模式,但這種方式需要建造大量的甚低頻電臺,仍然不夠方便靈活。為解決戰略核潛艇在長航時航行下的通訊問題,美國於上世紀80年代研製了E-6通訊中繼機,該機將甚低頻電臺移植到波音707客機上,從而解決了甚低頻電臺部署不夠靈活的問題。到冷戰末期,更先進的藍綠鐳射通訊技術開始進行試驗,但迄今為止並未實用化。目前為止,甚低頻通訊仍然是潛艇接收指令的主要方式。

  • 11 # 優己

    這個主要是看潛艇的型別,不同的潛艇有不同的任務要求跟通訊方式。常規潛艇不存在無線電靜默這個問題,常規潛艇除非是碰到戰時狀況,否則幾乎都在水面活動,常規潛艇的最大水底自持力也不過72小時,否則電源就會耗盡,常規潛艇大部分時間是處於半浮潛狀態;

    第二種則是攻擊型核潛艇,這種潛艇水下速度會高於水面速度,而且也不需要考慮空氣問題。大部分時候這種潛艇都是潛伏在水底的,頂多會上升到潛望鏡高度。這種潛艇是透過兩種方式與指揮中心取得聯絡的,一個是潛望鏡天線,這種天線大約有15米左右,可以隨著潛望鏡一起上升,不過這種探查方式的話很容易被敵方反潛巡邏機探測到;另一個方式是浮標天線,這種天線的長度可達200米,一般潛艇會上浮到距離水面150米的地方接收資訊,這種潛艇需要不定期與指揮總部聯絡。

    第三種是戰略導彈潛艇,這種潛艇是不受指揮中心控制的。像美國布什總統就曾說過俄亥俄級潛艇最大的威脅就是連我都不知道他在哪。戰略核潛艇的活動空間是水下200米的地方,在這個距離裡完全可以用浮標天線來接收資訊,但是指揮總部卻依然不願讓戰略核潛艇暴露目標。像美國潛艇指揮部會把作戰指令加密釋出到衛星中端,然後潛艇自動去不定期獲取。往往一週或者十幾天才能受到資訊。

  • 12 # 軍備解碼

    潛艇堪稱水中殺手,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隱蔽性,影響潛艇隱蔽性的因素很多,除了潛艇磁性、噪音、尾流之外,潛艇的通訊,尤其是潛艇主動發信行為是導致潛艇暴露的重要因素。

    由於海水是良好導體,對電磁波具有很強的吸收作用,因此常規通訊的電磁波無法穿透海水,但波長較長的電磁波,也能到達海水較深處,而且波長越長,電磁波的穿透力越強。甚長波(波長10萬米~100萬米)能夠穿透20多米的海水,超長波(波長100萬米~1000萬米)能夠穿透100米深的海水,這個深度也是多數潛艇戰備巡航的深度。

    幾十年來,這種甚長波、超長波通訊一直是潛艇對外通訊的主要方式。由於無線電測向技術能夠迅速探測到潛艇傳送訊號的位置,因此在長波無線電通訊方式下,潛艇之間、潛艇與外界之間的通訊有著嚴格的規定:與岸上指揮部不能進行雙向實時通訊,只能進行單向非實時通訊;潛艇對岸發信或收信(超長波除外)時,需經過艇指揮員批准並浮出水面或接近水面才能進行;潛艇發信力求短促,所發信息採用電報方式,以簡短的約定訊號或無線電訊號瞬間發出;潛艇收到岸上資訊後,條件允許時須儘快給予收據,使岸上指揮部確認已收到;潛艇與水面艦艇、飛機的雙向實時通訊,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能進行;潛艇之間利用音訊或超音訊機械波在水中傳遞資訊。

    實際上,潛艇在執行任務巡航時,需要嚴格執行無線電靜默的措施,也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和海區內,嚴禁無線電發信,只收信甚至不收信”。目的是防止敵方監測到已方潛艇的發信時間、功率、活動規律和移動速度、方向等,進而獲取潛艇所在海區、數量、航速、航向和行動企圖等情報。

    潛艇無線電靜默包括全面靜默和單方靜默,單方靜默就是隻接收不發信。潛艇多數情況下都是在這種單向靜默的狀態下,接受指揮部的指令。而且,一般也要在約定的時間或者海域,透過快速通訊完成指令接收。

    岸上指揮部對潛艇發信網是由多座無線電發射臺組成對潛發信體系,並按多點、縱深、疏散的原則組成發信網,以增加對潛通訊的覆蓋面。岸上指揮部對潛艇的命令、指示和通報等,均以長波和短波同時發出,從而不僅實現對潛的資訊傳送,也能實現網內各發射臺之間、各發射臺與對潛指揮部之間的資訊同步和統一排程。

    早期蘇聯曾建有9個大、中型甚長波發射臺,其中4個在西伯利亞,3個在歐洲地區,2個在黑海地區。1958年,蘇聯提出在中國華南地區合建一個大功率長波發信臺和遠端收信臺為其核潛艇服務,當時這一要求損害了中國主權,因此被斷然拒絕。美國也有9個甚長波發射臺,其中2個在亞洲,1個在澳洲,1個在中美洲,1個在歐洲,4個在本土和夏威夷,構成其全球對潛發信網。

    為保持潛艇活動的隱蔽性,岸上指揮部通常採用廣播的方式向潛艇單向發信。對常規潛艇,主要使用頻率為3~30千赫的甚長波和短波同時發信,潛艇按規定時間在水下10~15米處潛望鏡深度用環形天線、或在40~80米深度用拖曳浮標天線接收甚長波訊號。如果處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潛艇甚至可以浮上水面接收短波訊號。

    核動力潛艇由於通常在深海活動,甚長波穿透深層海水能力差,岸臺主要使用頻率為30~300赫的超長波發信。超長波穿透海水能力比甚長波強的多,潛艇可在距水面100米以內用600米長的拖曳浮力天線接收。超長波雖然穿透力大,但其傳輸速率較慢,尤其是穿透上百米的海水阻隔後,能量損耗導致訊號質量更差,傳送3個字母的訊號都需要15分鐘左右。

    因此,岸上指揮部如需傳送較長的資訊,會先用超長波傳送簡短的約定訊號,令潛艇上浮至能接收甚長波、短波或微波訊號的深度,再用高速短波將資訊傳送給潛艇。

    岸對潛通訊的另一方式是衛星中繼通訊,岸上指揮所將發給潛艇的資訊儲存在岸站裝置內,潛艇對岸上指揮所的資訊可隨時發出,並以主動取報方式自動接收岸上資訊。其傳輸速率高,通訊容量大,可靠性好,能在短時間內交換大量資訊,但潛艇須上浮至水面或潛望鏡深度,使其衛星天線露出水面指向衛星才能進行通訊,不利於保持潛艇的隱蔽性。

    為保證岸潛通訊的不間斷,美國還建立了機載對潛通訊系統。該系統通常由1 0餘架飛機組成對潛通訊機群,每架飛機安裝甚長波發信機和拖曳天線,飛機輪流升空對潛發信,潛艇則以慢速潛航在水下15米深度接收。

    比較前沿的對潛通訊是藍綠鐳射通訊,以鐳射作為資訊載體,這種波長為470-540毫微米的藍綠鐳射最大穿透海水進行通訊的深度可達到600米,且資料傳輸速率遠高於超長波,這對於潛艇隱蔽接受指令至為重要。

    鐳射對潛通訊有星載、機載和陸基三種工作方式,星載方式是鐳射發射機安裝在衛星上,地面站的資訊由衛星透過鐳射通道轉發給潛艇。機載方式則由飛機上的鐳射發射機將資訊轉發給潛艇。陸基方式需要地面鐳射發射機將鐳射束射向空載反射器,空載反射器再將鐳射束反射給水下潛艇。儘管藍綠鐳射對潛通訊具備資料傳輸率高、方向性和保密性好、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但也有裝置複雜、技術難度大的問題,目前仍處在探索試用階段。

    中國海軍經過幾十年努力,已經建立起健全的的對潛發信網,不但有健全的長波發射臺、衛星通訊網,而且在潛艇低頻通訊上已經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研製完成世界上最大功率、最高靈敏度的低頻通訊系統,創造了通訊距離最遠和通訊深度最深的世界之最。

  • 13 # 晨曦談兵

    潛艇尤其是核潛艇,能夠長期潛伏在大洋深處執行各種戰略戰術任務,憑藉良好的隱蔽能力給對手造成巨大的威脅。但是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潛艇在靜默待機的時候,一方面不容易被對手發現,另一方面也不容易跟己方進行溝通聯絡。為了保證己方的軍事指揮機構能夠隨時有效指揮調動潛艇部隊,同時與其他軍兵種進行協同一致的聯合作戰,主要軍事大國都不惜巨資地精心打造自己的遠端對潛通訊體系。

    遠端對潛通訊系統是潛艇作戰能力的基本保障

    目前主流的對潛通訊手段分為陸基平臺和空基平臺。首次最常用的是陸基平臺,包括甚低頻(VLF)對潛通訊基站(工作頻段為3—30 kHz)和超低頻(SLF)對潛通訊基站(工作頻段為30—300 Hz)。甚低頻(VLF)對潛通訊基站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很多中小國家都可以掌握,主要用於對常規潛艇的通訊。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通訊距離只有數百公里或者最多上千公里,當然常規潛艇的活動範圍有限,也算是基本足夠使用了。

    甚低頻(VLF)通訊系統和超低頻(SLF)通訊系統

    最要命的是甚低頻波段對海水的穿透能力只有十幾米,而且傳輸速度緩慢,潛艇接收訊號的時候必須長時間處於潛望鏡深度,容易暴露自身位置;基站佔地面積龐大,容易被敵方發現並摧毀。真正屬於大國重器的對潛通訊系統是更加高階的超低頻(SLF)對潛通訊基站,超低頻波段對海水的穿透能力高達上百米甚至數百米,通訊距離超過6000公里,傳輸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是專門為核潛艇配套的戰略級別對潛通訊技術。

    美國的超低頻(SLF)對潛通訊基站

    在全世界範圍內,美國、俄羅斯最先掌握超低頻(SLF)對潛通訊技術,為了滿足規模龐大的核潛艇部隊的作戰需求,分別在1989年和1991年建成了首個超低頻(SLF)對潛通訊基站。中國則是在該領域奮起直追的後起之秀,透過學習借鑑美俄的成功經驗和問題缺陷,攻克了同時接收不同頻段訊號的重大技術難關,在通訊距離、通訊深度、發射功率、傳輸靈敏度等核心技術指標上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2010年中國首個超低頻(SLF)對潛通訊基站正式投入部署。

    美國E6通訊中繼飛機

    其次空基平臺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知名度不高的對潛通訊中繼飛機,其最大優點是部署機動靈活、生存能力強。美國先後研製裝備了EC130、E6兩代對潛通訊中繼飛機,最大最先進的E6跟E3預警機一樣,都是採用波音707為載機平臺,機身採用嚴格的抗電磁輻射設計,能夠承受核爆炸級別的電磁輻射衝擊;搭載了功能強大的通訊中繼系統,可以將來自任何方向的通訊訊號進行加密壓縮,再透過長約8000米的拖曳式天線傳送給遊弋在海底上百米深處的核潛艇。

    中國高新3號通訊中繼飛機

    美軍總共裝備了15架E6,以確保對全球各主要海域全天候的無縫覆蓋。鑑於對潛通訊中繼飛機的實用性和多用途性(不僅可以用於對潛通訊,同樣也可以用於指揮排程各種地面或者海上目標,便捷程度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其他國家也陸續推出了類似的裝備,比如俄羅斯的圖142MR、圖214SUS對潛通訊中繼飛機,中國也有以運8飛機為平臺的高新3號對潛通訊中繼飛機,隨著中國產大飛機的投入使用,還將進一步發展更加大型的新一代對潛通訊中繼飛機。

  • 14 # 氣吞萬里如猴

    無線電靜默是指不發射電磁波,但可以接收電磁波。也就是說,只“聽”不“說”敵人是發現不了的。因此,上級的指令暢行無阻!

  • 15 # 四十五度說

    對軍事有稍微瞭解的人應該都知道,潛艇是海上很重要、很常用的作戰武器。它能夠在不被敵人發現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攻擊。為了讓它這種特效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其隱蔽性也就顯得十分重要。很多時候在一場戰爭中,因為隱蔽性的欠缺,潛艇就失去了攻擊的先機。而能夠影響潛艇隱蔽性的,除了在設計建造時的疏漏,本身具有的噪音外,還有其主動的對外通訊行為。

    首先,在部隊中,命令的及時傳達和遵守都是十分重要的。而海上作業要求的就更加嚴謹,所以通訊設施都是必不可少的。為了保持必要的隱蔽,又不影響資訊的接受,潛艇的各方面通訊一直有很嚴格的規定:如與岸上交流不能使用雙向通訊,超長波長的通訊需要經過上級的批准才可以傳送,每一次傳送訊號都以簡短為主要要求。

    除了上述要求外,潛艇在巡航的時候,需要保持絕對的靜默,以避免敵方瞭解到我方的潛艇的具體情況,在戰爭中更好的取得先機。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疑惑,潛艇是如何接收外界訊息的呢?要知道,潛艇的靜默分為全面靜默和單方面的靜默兩種,一般潛艇都處於單方靜默的狀態,也就是對於外界的資訊,只進行接受而不傳送。這樣既能保持行為一致,也能降低被敵軍監測到的風險。

    因此,為了讓潛艇能夠較好的接受岸上的資訊,會建造多個發射臺,最好的是各個波長都具備且適用的,早期的蘇聯就有這樣的發射臺9個,以便各個方面及時進行交流溝通。而且就算是發射訊號,軍方內部也會對波長的長短進行事先的安排,這樣潛艇就算處於靜默的狀態,但是接受到了訊號,也依舊能知道上級的命令。還能有效的避免被敵軍竊聽資訊。

    隨著各方面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潛艇除了用不同波長的訊號進行通訊外,鐳射通訊也是很常見的方式。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也十分健全,各種各樣的發射臺、通訊網都裝備完善,更是在低頻通訊上取得了創新突破。率先研製出世界上功率最大、靈敏度最高的低頻率的通訊系統。至於未來還會有怎樣的突破,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龜腳爛了會自己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