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檢查完幽門桿菌,如果確實有菌,那是隻需要殺菌就可以還是依舊要做胃鏡呢?胃鏡能檢查出幽門桿菌嗎?如果能的話,是否做了胃鏡就不需要查幽門桿菌了?
3
回覆列表
  • 1 # 娜依卿卿

    胃鏡要好一些,能更加直觀的檢查出胃,十二指腸處有無潰瘍、糜爛、結節、區域性變形等病變,還可以發現胃癌早期病灶。發現病灶後先做全面仔細的觀察,初步瞭解病變的性質,確定活檢部位,直接取病變組織,做出更準確的診斷,像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幽門螺桿菌檢查只能看是不是攜帶者,不能確診得的是什麼疾病。

  • 2 # 王教授談健康

    通常我們說的“胃病”大都指胃的良性病變,比如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胃潰瘍等等。

    如果我們平時覺得胃痛、反酸、燒心、上腹部飽脹不適等,估計是胃的問題,應該做胃鏡檢查和胃幽門螺旋桿菌檢查。這兩個檢查並不矛盾,而且能一起完成。

    胃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炎、胃潰瘍或胃癌的最危險因素,所以胃病應該常規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通常採用的C14尿素呼吸法可以作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普查的手段,但由於干擾因素太多,其準確率受到很大影響。

    而胃鏡檢查不但能觀察胃的病變,而且能對有病變的胃黏膜取活檢確定病變性質,同時能做胃黏膜的胃幽門螺旋桿菌檢測,透過對胃黏膜採取硝酸銀法檢測進一步明確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硝酸銀法的診斷準確率要比C14尿素呼吸法要高的多。

    做完胃鏡後我們關注的胃鏡檢查報告實際上有兩項最重要的內容,那就是胃黏膜活檢組織的病理組織學所見及胃幽門螺旋桿菌是陰性還是陽性。所以一塊組織兩種用途。

    醫生主要就是根據這兩項內容來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的,所以,胃鏡和胃幽門螺旋桿菌是同時都應該做的,缺一不可。

  • 3 # 全科馬醫生

    首先這個問題要考慮到所患胃病的嚴重程度,因為胃鏡有個適應症,有必要的需要做胃鏡,但是一些輕微的胃病不需要做胃鏡,但是主要還是測幽門螺旋桿菌,因為這才是胃病的主要元兇,不論是那種胃鏡幾乎都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首先胃鏡主要用於消化道出現的病因檢查及治療,還有就是觀察胃粘膜的哪個部位病變及病變的程度,比如胃潰瘍、糜爛性性胃炎、胃息肉、萎縮性胃炎等疾病的檢查,還可以用於食管癌及胃癌得檢查,可以觀察腫瘤位置及取活檢組織。但是胃鏡檢查也有禁忌症,如果患有嚴重心肺疾病、上消化道嚴重化學性損傷急性期、消化道穿孔急性期、主動脈瘤、腦梗死、體質極度衰弱、嚴重精神失常的患者。

    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這是無論那種胃病都要檢查的,沒有絕對禁忌症,而且使用快捷方便,幽門螺旋桿菌作為胃病的主要致病菌,對於胃粘膜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會出現上腹部隱痛不適、噁心嘔吐、反酸燒心、口臭、無食慾等症狀,而胃病的治療首先要將幽門螺旋桿菌趕盡殺絕,不然會容易導致胃病反覆發作。

    對於糜爛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早期等疾病,最早還是要檢測幽門螺旋桿菌,如果有感染需要服用四聯根除幽夢螺旋桿菌,然後服用一些抑制胃酸的藥物、保護胃粘膜的藥物、修復胃粘膜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幽門螺旋桿菌根除不乾淨治療胃病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 4 # 胃腸科吳青醫生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目前發現導致胃癌,比較明確的一種病因。做了胃鏡再做幽門螺桿菌實驗並不相矛盾,如果發現幽門螺桿菌檢查是陽性的話,積極治療,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預防胃癌的。

    胃病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各種胃病包括胃癌的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確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需要胃鏡檢查。胃鏡檢查能明確病變的部位,病情的輕重,病變的型別及分類,同時可以取組織活檢。1、胃鏡檢查,明確診斷,制定合理治療方案。2、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要積極治療,定期複查。3、糾正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戒菸酒,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飲食規律。

  • 5 # 薛有興醫生

    胃鏡能檢查出幽門桿菌嗎?如果能的話,是否做了胃鏡就不需要查幽門桿菌了?

    胃鏡可以檢查幽門桿菌,胃鏡查幽門螺旋桿菌是用活檢鉗在胃竇取一塊組織下來進行試驗。

    胃鏡和呼氣試驗是兩個獨立的檢查。胃鏡檢查比較全面,呼氣試驗只能查幽門螺旋桿菌。我們一般不會為了檢查幽門螺旋桿菌而去做胃鏡,通常都是做胃鏡的時候順帶查一下幽門螺旋桿菌

    可以單獨查幽門桿菌嗎?

    單獨檢查幽門螺旋桿菌,可以用“吹氣法”,測撥出的氣體,又名13C(14C)尿素呼氣試驗。 13C適用範圍比較廣,孕婦和兒童可用;14C檢測便宜一些,但有放射性,孕婦、懷孕和兒童不能用

    檢查完幽門桿菌,如果確實有菌,那是隻需要殺菌就可以還是依舊要做胃鏡呢?

    如果想徹底檢查胃部狀況,還是應該去做胃鏡。

    有不少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呈陽性的人,本身並沒有消化道的不適症狀。這種情況下,要做的不是立馬殺菌,而應該做一次胃鏡,然後根據胃鏡檢查的結果,再決定殺不殺。

  • 6 # 小克大夫

    按照醫生的角度來說,當患者胃部有不舒服和其他症狀出現的時候,肯定會建議患者進行胃鏡檢查,因為胃鏡可以更加全面,更加直觀的看到胃部疾病的變化,可以明確的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胃鏡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胃鏡不僅僅侷限於胃,而且還可以對食管和十二指腸部位的疾病進行診斷。

    小克覺得胃鏡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可以進行病理活檢,當胃鏡對某一部位的病變不明確時,可以夾取部分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不但可以明確是否由幽門螺桿菌或是其他原因引起,還可以明確是否為惡性和良性。對於後期的治療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而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檢查太過於片面,只是針對幽門螺桿菌一種病因,雖然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部疾病的一個重要病因,可是幽門螺桿菌檢查只能明確胃部疾病是否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無法判定胃部疾病的發展和程度,也無法判定病變是否良性和惡性。

    但是站在有些患者的角度,他們懼怕胃鏡,覺得胃鏡檢查太難受,所以更願意選擇檢測幽門螺桿菌這一無創檢查來明確疾病。如果幽門螺桿菌確實陽性,那麼就可以避免難受的胃鏡檢查了。

  • 7 # Dr趙

    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桿菌(HP)檢查之間既有密不可分的聯絡,又有一定的區別。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病人來問做了胃鏡是否就不用再查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檢查是否可以替代胃鏡?今天我就帶大家梳理一下二者的關係。

    二者聯絡

    簡單的說,胃鏡檢查過程中可以同時檢測幽門螺桿菌。在臨床上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手段包括兩大類:侵入性檢測和非侵入性檢測。前者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學檢測及培養等;後者包括C13或者C14尿素呼氣試驗(俗稱“吹氣”)、糞便HP抗原檢測以及血清學檢測。而所謂的侵入性檢測實際上就是在胃鏡下完成的,所以做過胃鏡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報告單,其中一項就是HP(+)或者HP(-)。目前在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就是快速尿素酶試驗和C13或者C14尿素呼氣試驗。

    二者區別

    一般來說,做了胃鏡並在胃鏡下行HP檢測後就不需要單獨再透過其他手段檢測HP了,但是單純檢測HP卻不能代替胃鏡檢查。因為檢測HP只能說明幽門螺桿菌是否存在以及數量的多少,卻不能直觀的觀察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情況,而做胃鏡的時候可以“順道”取一塊胃黏膜組織來檢測幽門螺桿菌。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呈包含和被包含的關係。

    無論是胃鏡下行的快速尿素酶試驗還是以C13或者C14尿素呼氣試驗為代表的非侵入性檢測手段,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測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均比較高,但非侵入性檢查手段基本沒有痛苦,可以作為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後複查的首選方法。

    總結

    透過上面的講解,相信大家對胃鏡和查幽門螺桿菌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定的瞭解,應用何種手段檢查需要靈活把握。

    如果反覆胃不適,為了檢查胃病變情況,優先選擇胃鏡檢查,一方面明確胃是否存在病變以及病變程度,同時又能檢測幽門螺桿菌,並根據胃病情況決定是否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即根除幽門螺桿菌有相應的指證,並不是只要又有幽門螺桿菌就需要除掉的)。

    如果已經做過胃鏡檢查了,並達到指證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在治療後複查時可以選擇沒有痛苦的“吹氣”來評價治療效果。

    希望大家關注並支援我,我會努力為大家分享最科學的健康知識!

  • 8 #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胃病是個籠統的概念,傳統所說的胃病主要是指胃炎、胃潰瘍等良性疾病、常見疾病。如果廣泛胃病應該包括雖有的良惡性疾病。

    再看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旋桿菌檢查是兩個不同的檢查手段,儘管有些醫療單位在做胃鏡檢查時會同時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查。

    兩種檢查基本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目前幽門螺旋桿菌檢查的常用方法就是吹氣試驗,比較簡單,並且沒有痛苦。但是這個檢查僅僅瞭解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但是不能瞭解整個胃部情況,比如有無胃炎及嚴重程度、有無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及程度、有無佔位等疾病。

    胃鏡檢查是診斷食管胃及十二指腸近端病變的可靠手段,但是相對來說比較痛苦。如果想了解全面的食管胃部情況,建議做胃鏡檢查。胃鏡檢查的好處就是全面瞭解食管、胃粘膜情況,有無炎症、潰瘍,有無腫瘤,包括惡性腫瘤或其它良性腫瘤,包括粘膜下的間質瘤瘤。如果在做胃鏡前給醫生說想了解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是可以同時檢查的。胃鏡檢查發現胃內有異物時,可以取活檢,明確病理性質,區分良惡性。為後續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

  • 9 # 家庭醫生名醫線上

    胃病,即許多與胃相關疾病的統稱,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複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黏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它們有一些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噁心、嘔吐等。那麼,得了胃病,是要做胃鏡還是查幽門桿菌?

    對於胃病的檢查,原則上應根據患者臨床症狀給予相關的檢查。胃鏡和幽門螺旋桿菌檢查是兩個獨立的檢查。

    一、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為了確定胃病型別,胃損傷部位和程度。用胃鏡進行胃檢查時,病變組織被放大, 醫生在視野非常清晰的情況下,可以對胃內疾病一覽無遺,檢查無死角、無損傷、診斷率高。檢查與治療安全、時間較短,患者檢查時一般沒有太過明顯的不適症狀,檢查後能較快恢復,檢查結果較為準確,有利於病情的判斷和治療,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

    胃鏡還可以進行取樣檢測:可在患者需做胃鏡檢查時“搭車” 取樣,在活檢取樣時一起作顯微鏡檢查.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桿菌。

    二、幽門螺桿菌檢查。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檢測目的是檢查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炎等,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一旦查出這一深藏於胃內的罪魁禍首,便可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案,予以根除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檢測有許多方法,如活組織鏡檢、幽門螺旋桿菌分離培養、快速尿素酶試驗、尿素呼氣試驗、尿氨排出試驗、血清學試驗以及多聚酶鏈反應等。也就是說如果單獨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沒必要做胃鏡。目前不同醫院採用的方法不同,但大多數醫院採用的方法都是有特異性的、快速的。

    綜上所述,一旦患了胃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遵醫囑做相關檢查,明確病因,早做治療。

  • 10 # 羋十四

    建議做胃鏡吧,現在的胃鏡是可以同時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

    我就在前段時間做了一次胃鏡,之前總是聽別人說覺得很可怕,事實上還是和聽說有很大區別的,以下就是我自己的經歷:大概前年(16年)冬天開始,我就有較高頻率的胃痛和腹脹,程度並不劇烈,而且大部分不適,都會在一小時之內漸漸緩和。但胃疼的頻率過高,使得我產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擔心。。。我先是陷入懷疑自己得了某種絕症的隱秘心情裡……然後自己胡亂上網查,又看到了據說50%的人都會有的“幽門螺旋桿菌”上,腹脹、消化不良等等,一看症狀,咦,我想,這不就是我?然鵝我沒有想到,在我掛完號衝到醫生面前,一口氣說完“大夫,我胃脹不舒服一年了,懷疑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要求做C12呼氣測試!”

    大夫微微一笑說:“那你乾脆做個胃鏡唄,徹查一下好放心,反正學生可以報銷。”(北大校醫院是二甲醫院,有比較齊全的裝置,還可以走一折公費醫療)

    我:“啊?胃鏡也可以查幽門螺旋桿菌嗎?”

    醫生說:“對,我建議你還是做胃鏡吧。”

    我就懵了,點了點頭,醫生給我開了單子,讓我去預約胃鏡。

    做胃鏡的情況和上圖一樣。

    人躺在小床上,醫生拿著管子,讓你吞嚥進喉嚨裡,然後帶著胃鏡的管子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入了你的胃裡。

    我喝了麻藥,朦朧之中,根本分不清楚,到底哪裡是鼻子哪裡是嘴吧。醫生用管子在我胃裡遊蕩了一圈,就在我以為要結束的時候,醫生悠然地說:“接下來呢,我要進你的十二指腸看一看”護士姐姐對醫生說:“你看,那裡是不是有一顆小息肉”因為胃鏡和管子攪動,我開始嘔吐——

    醫生:“唉,你別嘔,我剛找到小息肉,又看不見了……”

    護士:“你看你看,在這!”

    我又嘔吐——護士:“你要配合我們呀,不然小息肉找不到,還得繼續找”

    我接著嘔——

    經過一番尋覓,醫生終於找到了小息肉,又用胃鏡邊上的小刀把息肉割了下來。

    割完小息肉之後,醫生把管子緩緩抽離胃部。

    就在我第二次以為快要結束的時候,醫生在喉嚨處進行了一個取樣:“你再忍忍,我順便檢測一下幽門螺旋桿菌。”

    胃鏡的大致流程就是這些,我的檢測結果是淺表性胃炎,醫生給我看了報告,囑咐了我一些注意事項。

    我也放下了隱秘的擔憂哈哈,希望大家在胃感到不舒服時及時去醫院檢查~

  • 11 # 雪飄飄4205

    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等壓力的增大,得胃病的人越來越多。常見表現是上腹部隱痛、返酸、噯氣甚至排黑便等等。這個時候就要做胃鏡,瞭解有無潰瘍、糜爛、息肉甚至腫瘤等等。做胃鏡時可順便做個碳13呼氣試驗,瞭解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陽性,就要加用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治療。

  • 12 # 消化內科葉醫生

    老規矩:先說答案,胃鏡是可以檢查出幽門螺旋桿菌的。胃有持續的難受透過好好保養還沒有好轉的話最好還是建議做個胃鏡。

    做胃鏡目的有三個:第一排除一下有沒有胃癌。第二;只要不是胃癌,一切都好說,反正短期之內是死不了的,做胃鏡也可以明確一下胃內大概情況,可以更針對性的治療。第三:做胃鏡還可以順便查一下幽門螺旋桿菌,根據胃鏡的結果來判斷指導是否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胃鏡下直接可以利用快速尿素酶實驗診斷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如下圖所示,紅色的就代表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

    還有查幽門螺旋桿菌和查胃鏡並不是兩個獨立的檢查,一般來說查胃鏡,胃鏡發現有問題,比如發現有胃糜爛、十二指腸潰瘍、胃萎縮再合併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那就治療胃病的同時一起把幽門螺旋桿菌根除。如果單純查幽門螺旋桿菌的話只是根除了幽門螺旋桿菌桿菌,但是胃裡面到底是什麼問題卻不知道,不同胃病吃藥的療程是不一樣的。如果單純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不做胃鏡的話把早期胃癌給漏了就不好玩了。

    配一張圖片,是胃內多發潰瘍伴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這種情況下最好就是建議把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掉。

    恩,祝開心。

  • 13 # 臭襪遇上追夢人

    我去年檢查是平坦糜爛胃炎醫生開了好多藥,吃了一個多月左右就一直停藥到現在,然後注意飲食養胃,前幾天再去複查現在變回紅斑滲出胃炎醫生開了十四的藥給我說吃這些藥完沒什麼事就別過來了浪費錢慢慢慢保養就好了

  • 14 # 生命召集令

    胃作為人體消化食物的重要場所,每天都要接受外來食物,所以難免會受到侵襲導致發病。胃病發生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胃鏡或者幽門螺桿菌檢查,這兩種檢查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檢查手段的原理。胃鏡是透過一根黑色塑膠包裹的光纖維的細長管子,其頭部裝有攝像頭,由口腔進入食管、胃、十二指腸,透過攝像頭攝取的影像圖來直觀的觀察上消化道的情況,並且還能提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上消化道檢查方法。幽門螺桿菌檢查是患者服用碳14標記的尿素,如果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話,幽門螺桿菌產生的尿素酶分解碳14標記的尿素產生氨和二氧化碳,透過收集從口中撥出的二氧化碳即可測出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其具體數值。雖然胃鏡透過活檢也能檢測幽門螺桿菌,但是精準度上相較於14碳呼氣試驗還是差一些。

    一般情況下,來就診的患者如果是青年或者少年並且伴有間斷胃痛、胃脹、口中異味或者噯氣等症狀,我們一般都建議先做一個14碳呼氣試驗以排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青年或者少年人群由於上學或者工作的原因經常在外就餐,而餐具是傳播幽門螺桿菌的一個重要媒介。

    青中年人群來就診的話,如果胃病時間較短,症狀比較輕的話一般建議先做14碳呼氣試驗;如果是胃部疾病多年遷延不愈或者症狀較重的話,一般建議先做胃鏡,已排除一些惡性疾病。對於這個年齡段的人群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有時候會根據患者症狀建議他兩種檢查都做。

    幾日前,在門診碰到一中年女性,腹痛劇烈呈針扎樣疼痛,以前沒有胃病史,綜合考慮後建議她做胃鏡。檢查結果出來以後讓人哭笑不得,原來是一枚棗核卡在了幽門口附近,幸虧做胃鏡檢查及時發現並取出。如果棗核不幸進入腸道內卡在某處的話,那有可能需要手術才能取出,那樣的話痛苦不說,花錢也多。

    最後,具體要做何種檢查要在消化科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檢查,切不可自己胡亂決定。

    本期答主:宋豔琦,醫學碩士

  • 15 # 營養百事通

    首先可以在這裡很明確的告訴你,如果是你得了胃病,一定要去醫院專科檢查,根據醫生告訴你的在做,並不是根據某個人說做什麼就做什麼。

    你之所以會想到胃部有疾病,做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查,無非是因為現如今幽門螺旋桿菌患病率特別高,13億華人口能有2億到3億人都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患病者以及攜帶者,所以,不要被大趨勢所誤導,應該有自己的見解,對自己身體的瞭解,其實最好的醫生還是自己。如果出現了胃病,你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檢查,就應該去醫院,把自己的症狀跟醫生說一下,醫生會判斷,你應該檢查幽門螺旋桿菌,還是,做膠囊胃鏡或者是插管胃鏡。

    都說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後天之本的胃更是需要養護的,平日裡少食辛辣刺激的,寒涼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更不要,總餓著胃,胃是可以餓出病的。

    作者簡介:高爽

    醫院門診營養師

    國家註冊營養技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國家三級健康管理師

  • 16 # 骨傷的楊張張揚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院的檢查裝置,也是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有時候為了診斷一個疾病需要很多項檢查專案來輔助,比如問題中說的胃病,就有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查以及鋇餐造影檢查等等。

    那麼胃不舒服了是要做胃鏡還是查幽門桿菌呢?

    其實做什麼檢查主要還是看目的是什麼?

    說到胃鏡,做過胃鏡的人,估計一提到“胃鏡”兩個字就有一種作嘔的感覺,那麼胃鏡既然這麼讓人難受,為什麼還要做胃鏡呢,做胃鏡能查出哪些問題呢?

    胃鏡是一根細長的管子,前端裝有攝像頭,透過嘴伸入受檢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腸,醫生可以在外部的螢幕上直接清楚的看到上消化道內各部位的健康狀況,如消化道內是否有潰瘍、包塊隆起及曲張血管形成等,另外在必要時還可以透過胃鏡夾取胃內組織,進一步檢查。

    因此胃鏡是觀察胃內有無器質性病變,無可替代的檢查!

    既然是無可替代的檢查,那麼能不能在做胃鏡的的時候搭個便車順道查一下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呢?

    這個真的還就可以!

    在做胃鏡時如果要檢查幽門螺桿菌,可以透過胃鏡取出小塊的胃粘膜組織,透過快速尿素酶試驗、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以及細菌培養等方式檢查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

    但是這裡快速尿素酶試驗、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有個很大的缺點,醫生取出的一塊小黏膜它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所以容易出現假陰性;另外細菌培養,十分的複雜、耗時,而且費用高,對醫院的試驗條件要求也較高,所以開展此項檢查的醫院有限。

    最後如果透過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結果是陽性,那麼基本可以確定確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是陰性,此時我們要考慮到是不是假陰性的可能,為了進一步確定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有時候醫生會建議透過呼氣試驗來進一步檢查!

    所以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桿菌檢查它兩之間是一個交集的關係,但是在胃病檢查時又是不可替代的關係!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 17 # 左撇子說醫

    “十人九胃病”,隨著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胃病。如果胃病不及時治療的話,不僅會影響到食物的消化,甚至還有可能發展成為胃癌。

    而對於胃病,最重要的就是查明什麼原因引起的胃病,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那麼,得了胃病,是做胃鏡還是查幽門螺桿菌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一、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這個胃病到底是指什麼?

    胃病,顧名思義就是指胃出現了問題,胃感覺到不舒服,而這個胃病有功能性的胃病以及器質性的胃病。

    功能性胃腸病一般就是指胃功能發生紊亂、胃酸過多、胃酸分泌不足、氣滯性胃病等,從而出現腹痛、腹瀉、腹脹、反酸、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的症狀,但是胃並沒有出現一些出現一些實質性的損傷,而檢查結果顯示是正常的一種疾病;而器質性的胃病,就是胃發生了一些實質性的損傷,比如胃部發生炎症,表現為慢性胃炎、慢性胃潰瘍、胃息肉、胃癌等疾病,從而出現飯後飽脹、反酸、噯氣、無規律性的腹痛、燒心等不適症狀。

    二、那麼得了胃病,是做胃鏡還是查幽門螺桿菌呢?

    其實,胃鏡以及幽門螺桿菌檢查都屬於胃部檢查的一種檢查,但是他們卻有不同的側重點。

    首先,透過胃鏡檢查,可以直觀觀察到胃部裡面是否發生器質性病變,甚至還可以確定病變發生的部位以及病變的性質,比如是胃炎還是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等。而且透過胃鏡,還可以取一些病變部位的活體組織進行檢查,從而協助診斷胃部惡性腫瘤、慢性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等疾病。

    其次,幽門螺桿菌檢查主要是檢查胃裡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因為幽門螺桿菌是唯一一個可以在胃裡生存繁殖的細菌,而且這個幽門螺桿菌會不斷侵襲胃部的黏膜組織,從而造成胃部發生炎症,再慢慢發展成為胃潰瘍,甚至到最後會誘發癌症的發生。所以,幽門螺桿菌也是造成胃病的一個主要元兇。如果在檢查時發現幽門螺桿菌,並且出現了一些不適的臨床症狀,那麼就要進行積極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那麼這兩個檢查到底應該選擇哪個呢?

    可能許多人認為,當出現胃病時,最好就是現在做一個胃鏡檢查。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首先胃鏡檢查屬於一個侵入性的檢查,許多人都難以接受。另外,對於一些功能性的胃病,做胃鏡是檢查不出什麼問題,結果大多數是正常的,這就等於白白做了一個胃鏡檢查卻查不出問題來。

    所以,一般來說,如果是發生胃病時,可先檢查幽門螺桿菌,透過非侵入性血清PG和Hp檢測,就可以將Hp感染、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篩查出來。如果發現存在幽門螺桿菌,那麼再進行胃鏡檢查。

    因為有研究發現,如果檢查出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

    所以,如果出現胃病時,可以先做幽門螺桿菌檢查,如果幽門螺桿菌是陽性的話,再進行胃鏡檢查,這樣就可以避免一些不需要的麻煩。

    當然了,如果是胃病,不單單隻有上面這兩個檢查,還有X線鋇餐、血常規檢查、便常規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胃液分析、胃蛋白酶原測定、血清胃泌素測定、免疫學檢查等檢查,可以根據病情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檢查專案。

    三、題後話

    總的來說,患上胃病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因為透過適當的檢查,可以提前發現癌前疾病以及癌前病變,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那麼就可以有效避免胃癌的發生,做到防止病變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出現咬人行為背後有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