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海葛建強a修生閣

    紅釉瓷器中,祭紅的釉面蛤蜊光比較明顯,郎窯紅由於本身玻化度高,蛤蜊光不太明顯,其他如礬紅、珊瑚紅、釉裡紅等也不明顯,只是可以看到年久老化的跡象。釉面的蛤蜊光是一種啞光狀態,拿瓷器迎光側照,釉面無強烈刺眼反光,只有滋潤的瑩光微微閃爍,十分舒適養眼。

  • 2 # 老吳283884471

    由於釉料配方的不同,有的紅釉瓷上有蛤蜊光。真品蛤蜊光須在側光下調到某個角度,即可見到。請看本文附圖7。

    發上件近年破損的洪武末永樂初紅釉印五爪龍紋的圖片,請察識鑑別要點。之所以此盤定為洪武末,是因此盤胎體比我前發洪武盤薄,且燈草口不太完全。蛤蜊光也比較美,說明了釉料配方有異。

    請察識麻倉土二元胎的呈色,顆粒度。因慈片較薄,故氣孔不明顯。

    請察識露胎表層的性狀,火石紅,絲狀裂紋,支燒接觸點痕,圈足旁粘沙痕。

    請察識釉面呈色,瑩潤如玉的質感,釉面老光及蛤蜊光。

  • 3 # 以瓷惠友

    紅釉瓷器上有沒有蛤蜊光?如何鑑別?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紅釉瓷器上有沒有蛤蜊光?如何鑑別?

    要弄清楚“紅釉瓷器上有沒有蛤蜊光?”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弄清楚“蛤蜊光”形成的原因,在瓷器鑑定中,對一些古瓷彩釉上以及釉邊出現的類似蚌殼內側的珠光樣的光暈,稱做蛤蜊光。那麼,瓷器鑑定中的蛤蜊光是如何產生的呢?

    從物理光學角度來看是一種光的“薄膜干涉”現象。含可見光各種頻率的全色光(即白光)經厚薄漸變的透明體裡外兩層表面的反射後,發生光的干涉(不同頻率光波的疊加)出現五顏六色的光,這就是光的薄膜干涉現象。

    這種光的干涉現象,在水面上的汽油、肥皂泡、貝殼上都可以看到。瓷器上的釉上彩年久有氧化物析出形成薄膜,或在存放環境中外部物質在釉面結成透明薄膜,也會產生光的薄膜干涉現象,即出現“蛤蜊光”。

    但由於各種顏料的化學組成不同,“蛤蜊光”的強度也不同。通常以綠色較重,其餘次之。烏金釉、醤釉、紅釉的表面通常 也有“蛤蜊光”,甚至在白色瓷器釉面上也偶爾可觀察到“蛤蜊光”。

    形成“蛤蜊光”大概至少需幾十年。這種特有的迎光顯現,避光消退的光怪陸離的光暈,成了古瓷的特徵,因此也成了“宏觀特徵瓷器鑑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蛤蜊光”與“窯變”不同,“窯變”是在瓷窯中發生的,“蛤蜊光”是在使用或存世歲月中出現的;窯變是釉質色彩的變化,蛤蜊光只是釉表面的浮光,而且這種“薄膜干涉”的現象雖然有色相顯現差異,但並不嚴重,因此“紅釉瓷器上確實可以有蛤蜊光”,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至於說“如何鑑別?”,由於“蛤蜊光”不過是可以逆轉、可以複製、可以再生和可以取代的非本質、非規律、非普遍性的“宏觀淺表性外在特徵”,嚴格來講是不可以當成不可逆轉、不可複製、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本質規律特徵而當做鑑定的依據、尺度標準和規則來使用的,否則就會犯主觀主義、唯心主義、經驗主義的多重錯誤,因為有沒有“蛤蜊光”僅僅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已,何況也絕對不是所有的瓷器品種都有、全有和必有“蛤蜊光”!“蛤蜊光”僅僅是極其特殊、極其個別、極其獨特的遭遇和情況而已的呢?

    上幾件網上“紅釉瓷器”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 4 # 一介須翁

    紅釉瓷器上有蛤蜊光,從前面的問答提供的圖片上面都不是很清楚地看到。蛤蜊光的形成不是幾十年或上百年,而是更長的時間才能形成,蛤蜊光的形成還有一些是環境造成的,如埋藏於地下時間很長等……。由於手頭沒有紅釉瓷器形成蛤蜊光器物,可以看看藍釉瓷器的蛤蜊光

  • 5 # 夕出陽關無故人

    其實鑑別瓷器有很多種方法 可以看很多方面 不單單看光 都說好器如新 但是也有好東西時間長了 受各方因素的影響 是沒有亮度的 但也存在仿製的人故意做舊 做皮殼 做包漿

  • 6 # 瓷之以恆

    看了幾個踴躍參加答題朋友的解答,真是感覺這個世界上“狗攆摩托不懂科學”的人還不少。

    瓷器表面的蛤蜊光,一般出現下低溫釉上彩彩料與白釉瓷胎交接界線的周邊,從側面特定的角度觀察,彩料的周邊就呈現出五顏六色的光澤。

    蛤蜊光之所以出現的理化機理需要講明白以下幾點:

    1,正常情況下,鈉鈣矽系玻璃的燒成溫度在1300-1400攝氏度。罩在青花瓷表面以及用於後期加工的白釉瓷胎表面都是一層玻璃材質的釉層。它們的燒成溫度一般控制在1200-1300度。玻璃的理化穩定性極高,耐酸耐鹼,出窯後的瓷器表面在排除外力直接作用下受損的因素,很難再發生變化。

    2,釉上彩,嚴格說來叫低溫釉上彩,燒製溫度在800-900攝氏度。彩料在這個溫度環境中也能夠玻璃化。那是因為彩料的原料中加入了砷和硼的氧化物作為助熔劑。

    3、彩料中的砷和硼穩定性比較差,會隨著時間解析,這兩種元素也會從濃度高的地方轉移到濃度較低的地方。這樣在與彩料接近的瓷胎表面就會聚集起一層薄薄的“彩料”。

    4、這層薄薄的彩料,在光線的折射和衍射作用下,看上去就顯得五顏六色。這就是蛤蜊光的形成機理。

    回到題主的問題,現在就很明白了。單色釉也分低溫色釉和高溫色釉。祭紅釉、霽藍釉、青釉、醬釉等是高溫單色釉,還有低溫黃釉、低溫綠釉、礬紅釉、珊瑚紅釉等。

    祭紅釉是高溫色釉,本身是不可能有蛤蜊光產生的。但老的瓷器,不排除區域性受到汙染,正好附著一層薄薄的其他外來物質,這個時候就有可能在區域性形成“蛤蜊光”。但這是個別現象,不是共性。

    延伸問題:是不是有蛤蜊光的釉上彩瓷都是老的呢?答案是不一定。很多新仿品就是用其他化學物質如高錳酸鉀溶液,塗抹瓷器表面後,就容易形成蛤蜊光,但這個情況下,彩料本身的表面上也有蛤蜊光,而不是隻出現在彩料的周邊。

    老的瓷器的蛤蜊光十分自然,而且有的並不很明顯,特別是官窯瓷器。那是因為官窯瓷器工藝嚴格,用料講究,通俗的說就是質量太好。

    琺琅彩瓷極少出現蛤蜊光,粉彩瓷器較多出現,那是因為粉彩工藝中使用的打底的玻璃白中的一種主要成分就是三氧化二砷(砒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不講道理的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