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東奧繼續教育

    東奧中級會計職稱為您解答:

    在會計行業中級會計師證書的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所以難度與之相對應也不會低,視個人情況不同,難度也不同。

    比如說你是不是會計專業畢業的,是否一直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如果答案是YES,那恭喜你,我覺得你只要好一些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習,拿到中級會計證沒有問題,難度也不大,因為我去年考的,大概用了3、4個月的時間在職準備,雖然分數不高,但也一次就拿證了。具體的複習方法就是聽一些網課,然後做真題和模擬題,所以對於有一定專業基礎的考生而言,其實並不是特別難。去年考試難度比較大的科目是財務管理,備考的時候一定要多花精力,如果時間不夠用,建議分兩年報考,只要在連續兩年中考出全部三門就通過了。

    對於基礎薄弱的考生或者跨行業的考生而言,就難度比較高了,如果時間很充足,可以一次性報考三科,但要從基礎階段就開始報班,然後慢慢的夯實基礎,透過大量的習題進行強化訓練,不鬆懈堅持到最後,從網校的歷年資料來看,透過率也挺高;當然如果時間不充裕的話,可以分兩年參加考試,將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財務管理分開報考。

    無論是哪一類考生,想要透過考試,都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不能有拖延症,“今日事今日畢”,計劃制定了,就一定要執行,一直“明日復明日”對於備考中級會計而言,是病,得治。除此之外,拖延症還會對我們的備考心態造成消極影響,更進一步影響了我們的學習進度。

    二是不能有妄想症,妄想投機取巧,妄想不勞而獲,妄想考前買答案就能透過考試,這種僥倖心理一定不能有,不腳踏實地的付出時間與努力又怎麼能成功。

    三是不能浪費時間,不要認為你的學習時間有很多,距離考試還有半年甚至更久,事實上扣除工作與生活外,留給學習的時間真的很少,所以千萬不要浪費,同時,注意不要將時間過多的投入在人際交往中,你會在無意中被外界的一些消極因素所影響。

    四是要有計劃的進行學習,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良好的學習計劃能讓我們在備考過程中不至於手忙腳亂,完成任務的同時還能使得我們能夠時刻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最終順利透過考試。

    事實上,我們最終能不能透過考試,主觀因素佔了很大一部分。像彈簧一樣主要看你夠不夠用心,夠不夠努力,如果你強它就不難,但如果你弱它就很難。最後,希望題主可以順利透過明年的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加油!

  • 2 # 森科教育

    難度與否,取決於參照標準。

    中級職稱考試總計考試三門:會計實務,財管管理,經濟法。

    就普遍反映來看,中級考試難度屬於中等。

  • 3 # 小桃東來

    難不難在於你有沒有必過的信念~

    第一次寫長回答,年終,總結一番17年的考試。

    80後女生,13年理工科改行開始接觸財務會計類工作;只有從業一本證;16年報考初級,會計80經濟法56,沒過;17年中級,財管65經濟法76會計實務89,勤奮堅持萬歲,最拿手的財管險些沒過。

    出於單位領導嫌棄沒有職稱,逼著考(考過加薪,不過再見的意思)。可是錯過了17年初級的報名,鬱悶了很久。好在上天眷顧,剛好今年改革寬鬆報考條件,可以報考中級;

    3月底報名,5月買教材買課件開始複習,平均每天有效時間2-3個小時,每次領導批評完就怒加兩個小時(很想考個證來證明半路出家的實力)。

    5、6這兩個月大概就是會計和財管兩門輪流複習一輪,主要是看影片課件和輕一,沒怎麼看教材;聽課時候感覺很好懂,做題會發現那些聽懂的並不是自己的,必須要做題來鞏固。

    7月加上經濟法三門一起,經濟法主要是利用瑣碎的時間聽音訊檔案,囫圇吞棗地聽了一遍留了一個印象而已。當時自我感覺,財管70經濟法50會計70,這段時間,最難的就是經濟法,從小法律就不太好,大學法律差點掛科,考二建法律兩次才過,初級敗在法律……但其實,很難理解培訓機構的文章推送經濟法是最易過的一門。

    直到8月,雖然大體有個印象,但知識點瑣碎繁多加劇了緊迫感,推掉約會,關閉手機提示音,單位工作,回家帶著娃看書,做家務聽音訊,吃飯都在App刷知識點,睡覺做夢都是借貸分錄,平均每天備考有效時間6小時,週末有時候12小時很耗體力的,體會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深刻含義。自我感覺超過半夜12點的效率不高,還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狀態。少熬夜~

    8月下半個月,每門課刷真題3套,中華2套,最後六套題3套,大概每門課8套;經濟法在APP上刷的,反覆刷,輕一反覆刷,硬是把客觀題的正確率提高到了60%。

    9月,考前自我感覺財管75經濟法70會計60;會計的客觀題對我而言很難,還有差錯更正,分錄總是丟三落四的。一會兒刷真題感覺很穩妥,一會兒換做模擬題就錯得一塌糊塗,信心就在真題和模擬題之間反覆切換,oh ye!~ shit!~

    再囉嗦幾句~

    會計實務:

    一直都很重視,據說是最難的實際上也是比較難的,只是17年考的比較基礎;

    最後一週反覆琢磨長投金融資產(合併非合併,同一非同一);

    第一輪複習覺得最難理解的合併報表,熟記那幾個應試備考分錄就可以,不需要深究;

    第二批考試,做完客觀題,瞄了一眼大題目,有種勝券在握的喜悅,不慌不忙的答題。

    財務管理:

    喜歡達江,從頭到尾只看他的學習資料,最後兩週用他的必備公式靈活拓展,考的很基礎,掌握書上的計算題。只是我輕敵了,考前沒有上機系統操作,考場上按一遍計算器,輸一遍公式,遇到的鍵盤有兩個數字按鍵不靈很費時間,正常考試是在慌亂中答完的,考完覺得過三門的希望破滅了,第二天對完答案估分64分也沒能讓自己高興起來,持續了一週。敲黑板,要強調充分重視機考練習。

    經濟法:

    零星時間拼湊的學習時間,騎車,做飯,做家務,跑步……8月能想起來的時間都在聽課。

    從一開始很想放棄到最後的信心十足進考場,要感謝提一下侯老師的考點串講,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反覆聽,講義列印了反覆背,背數字背口訣,他的總結很適合我的學習習慣。

    考試的攔路虎很多,工作、孩子、吃喝玩樂、手機……最大的手機,手機會影響專注力和身體健康。但凡考試,有個堅定的信念是極其重要的。同城身邊三個朋友備考,一個看完存貨就已經放棄了三門,另一個工作很忙放棄了財務管理……最後的一個月,工作,帶孩子,中暑發燒,我也想放棄其中一門,但咬咬牙還是堅持下來了,感謝沒有中途放棄。

    付出會有回報的,感謝備考中每一個給我鼓勵的人,希望正在備考的也能順利一次透過。

  • 4 # 註冊會計師

    透過一組調查資料,讓你對中級會計考試難度一目瞭然!

    據中華會計網校調查得知,中級會計職稱考試難度係數其實並不高。

    中級會計實務考試難度一般難度、比較簡單、非常簡單的佔比總和超過75%;

    財務管理考試難度一般難度、比較簡單、非常簡單的佔比總和超過60%;

    經濟法考題雖然偏,但是一般難度及以下也逼近50%。

    就是如此低難度的試題,仍然有大批次考生大喊太難,其實學到手了並不會難,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標,不能放鬆警惕!剩下兩個月,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難度肯定是有的,但只要下功夫,高效複習,上岸是沒問題的~

    中級會計備考經驗

    首先經濟法的知識點比較多、比較雜,記憶量比較大,但是絕對不可以死記硬背。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對知識點一定要理解透徹,然後理解性的記憶。其實經濟法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簡單的,大家平時只要多多的花功夫記就好了。

    偏難一點的就是在財務管理上的,因為這個地方主要運用到的都是計算。很多人對公式的運用不太牢固,也就導致了自己在計算上的失誤,因此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基礎打好了,平時每天把公式記熟記牢,我們可以依靠做題來不斷的提高自己這一模組的能力。

    會計實務考到的就是大家的一個整體思維。所以在學習的時候先是按照章節進行學習,最後再把每一模組進行串聯起來,在腦海中有一個完整的思路。這個也是需要自己平時多多的做筆記才可能達到的哦。比如利用一些思維導圖就很好哦。

  • 5 # 中青創新中心

    萬事開頭難,尤其是對非財務專業的人來說。

    大學時輔修過兩年財務管理(家裡人覺得好找工作),第一年上的基礎會計和電算化。剛接觸會計的時候簡直瘋狂,什麼借貸平衡、壞賬啊——感覺太難了!後來就去考了會計從業資格證——BUT 我剛剛拿到證、還沒畢業,這個證就沒得用了。所以之後就去考了初會,中會也有涉及,就都簡單談談過程吧。

    考試科目:一共三門——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中級經濟法

    是否報班:作為一名有過兩年財務基礎的人,在準備時依然很困難、尤其是財務管理這塊。所以建議報班,系統學習。(因人而異哈,也可能是我自己原因)

    輔導教材:教材就不推薦啦!若是報班,輔導班會有教材,自然選擇相信並報班了,就一併用到底吧!不過我刷題較多,可以多弄幾套題目。

    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各知識點息息相關,理解與記憶(財務管理公示太多)並重。我用刷題的方法的。

    經濟法——背書、總結、做提綱。

  • 6 # 網事觀察員

    關於中級會計師考試難度,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了。可能對比對於大家來說顯得更為直觀一些,即初級會計師考試<中級會計師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另外,大家不要被所謂的透過率所嚇怕,只要努力,只要我們能夠有正確的學習方法等,相信透過中級會計師考試並不是難題。但是想要透過考試,也需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中級會計師考試科目,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每個科目的難度如何呢?哪個科目比較難呢?高頓君根據多年來考生們的反映得出了結論:經濟法<財務管理<中級會計實務。 1、經濟法難度較小,只要能夠用心記憶,並且真正理解相關內容,那麼透過考試問題不大。但是大家也不要輕視,因為歷年來因為輕視導致沒有透過經濟法的考生也並不鮮見。   2、財務管理難度次之,涉及到的公式較多,並且部分公式甚至十分複雜,這給廣大考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建議廣大考生多做習題,結合習題加深理解。   3、中級會計實務毫無疑問,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科目。中級會計實務綜合性比較強,覆蓋面又十分廣,另外出題方式多樣,因此給大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建議廣大考生注意各個知識點、各個章節的內在聯絡,做到舉一反三,加強自身分析能力。   瞭解了中級會計師考試各個科目的難度之後,大家也需要規劃好各個科目的複習時間,比如可以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中級會計實務的複習上。

      另外,大家也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自身的薄弱點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合理分配學習時間,以透過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為根本。

    關於高頓:

      高頓聯合政府部門、財經組織、商學院,引入包括ACCA、USCPA、CICPA、CMA、CFA、CIMA、FRM、會計職稱等在內的全球含金量較高的財經職業資格認證,為學員提供認證考試培訓、行業前沿資訊、實務技能訓練、職業發展活動等教育服務。

  • 7 # wangjing56198019342

    我是2011年畢業於廊坊師範學院的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一晃畢業都第9個年頭了,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那些歲月,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感觸,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感悟。記得剛畢業那年在學校參加了會計初級職稱的考試,經濟法差兩分沒過,自己感覺也沒什麼,也不影響工作也不影響生活的,那時每天也不知道怎麼總也玩不夠。參加工作後呢對學習就更加懈怠了,加上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找個物件結婚好像才是正事。就按著大多數人的人生步驟一樣,努力找個好物件然後結婚生孩子,帶孩子,我同樣也不例外,這幾年就幹了這幾件事,工作不是很忙,應該是很閒,但是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感覺自己應該有所作為,不能天天這麼混日子了,於是就在去年我報考了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先是報考了兩科實物和經濟法,由於好多年沒有看書學習了,拿起課本真是很難啃,特別難受,看不下去,聽課件也聽不下去,好在我老公是學霸型的,每天督促我學習,硬著頭皮的每天看書學習,到了9月份考試時自己還是複習的一團糟!但是等到成績出來時竟然兩科都過了!心裡還是很高興的,今年我又報考了最後一科,今年看書的感覺就比去年舒服多了,能學進去了,還很享受學習的過程。我想告訴那些寶媽們,學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堅持!堅持下去一定會考過的!

  • 8 # 會計職稱

    中級會計師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難度並不大,只要考生能夠科學的學習,足夠的努力,透過中級會計師考試不是問題。

    如果說和其他會計考試做個對比,那麼中級會計師難度是介於初級會計考試和註冊會計師考試之間的。即初級會計考試<中級會計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

    既然有難度,為什麼那多人在考?

    1、是專業水平的體現

    2、是升職加薪的利器  

    3、是跳槽找工作的籌碼  

  • 9 # 雅雅推文

    我是2020年剛剛考過的中級會計職稱,總結一下,有難度,但是可以克服。

    我是2020年從業年限剛剛夠就報名了,一開始就報了三門,我雖然一下報了三門,但是沒有覺得自己一下三門都可以考過,就是抱著試試水的心態,想著過了就非常開心,過不了就給自己一點經驗下次努力。

    我2020年年前就開始準備了,後來回老家過年,然後發生了疫情,學習的積極性就被玩手機的開心沖淡了,後來正式開始準備是2020年3月中旬,我選擇的是東奧的網課,實務一開始是聽的張志鳳老師的,後期張老師的課有點犯困,我換成了張敬富老師的就好很多,財管是閆華紅老師的,經濟法我聽的是郭守傑老師。

    我是把所有的這個三門課程的基礎精講的網課從頭到尾都聽了一邊,然後就做練習題,有不懂的就把那個章節的課程反覆聽,直到弄懂。

    總的來說,實務有的章節偏難,財管的公式容易混淆,經濟法難在記憶。我覺得只有自己肯下功夫,就一定可以透過。

    加油,考試人!

  • 10 # 浴火重生2010

    我也準備報考中級,2020年剛透過初級職稱考試,考完後心裡放鬆了,咋滴也緊張不起來了,提不起勁怎麼學的進去呢?

  • 11 # 80後寶媽阿君

    毫無疑問是有難度的,尤其年齡越大的人,想要考試一次性透過更不易,有時候看影片講解也未必懂,還涉及到一些計算問題。

    無論好考與否,如果想從事財務工作的人,都可以嘗試。有些人考了很多次都沒放棄,你又有什麼理由說不呢?中級會計職稱科目成績在兩年內有效,也就是說2年內透過3門學科即可,這也給想考中級的朋友們有緩衝時間。

  • 12 # 80後會計小王

    我2019年參加考試的時候三科一次性透過,當時得知一次性過了三科,覺得中級好考,後來拿證書的時候我們縣就6個人透過,然後我就又覺得不好考了

    總體來說考試也是有技巧的,我之所以能三科一次性過,不單單是背書 刷題 記公式……,還有最重要的答題技巧,我覺得我當時就是鑽了漏子,僥倖透過

  • 13 # 丫丫的超級奶爸

    只要找到對的方法,努力就會好考。

    我一個部隊的朋友本身不是會計專業,已經36歲了,但他為了考注會,每天比別人早起1小時,晚睡1.5小時,第一年通過了3個相對難的科目:《會計》、《審計》、《稅法》,第二年通過了《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及《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中級會計比注會簡單多了,苦心人,天不負,努力會成功的,相信自己。

  • 14 # 哈哈哈哈哈哈哈點

    從業近三十年,認為中級會計職稱是好考的,但也並不是不看資料不學就能過考。並且是越年輕越早考試更易過考。一旦到了一定年齡,進取心弱了,記憶力和理解力都下降了,有心也踏實不下來,簡單也變得很難。

  • 15 # M麥麥

    我是15年考的中級會計師,當時報名也是報了三門,問了些考過的人感覺好像不是很好考,反正還是要認真準備的。當時也是很巧剛好懷孕了不能對著電腦怕有輻射,所以就沒有聽網課。買了東奧的輕鬆過關一,會計實務。經濟法,財務管理。

    本身自己大學學的是會計專業有一定的會計基礎,所以看會計實務有些比較熟悉的內容就會簡單瀏覽下,難的知識點像長投,金融資產,合併這些會多看幾遍把分錄多寫幾遍然後結合課後的練習多做幾遍。

    經濟法我就老老實實的一章一章看,由於經濟法有些發條需要多記所以這個就需要背一些知識點,然後結合案例,不是說每條一字不差的背下來抓住關鍵字會好背很多。多練多背吧。

    財管在我的印象裡是比較難啃的,上大學的時候財管也是學得雲裡霧裡,可能是計算得比較多,我這個人對計算又不太感興趣就感覺好難。財管我就看一章然後把要記得公式抄在紙上有點比較關鍵的比率得反覆的自己在紙上默寫好幾遍不關要在大腦裡記。最重要的就是多做題,尤其是計算題,一定要多練幾遍。

    其實三科複習時間也很緊張,當時報名後面也一直工作沒時間看後來到考前一個月才意識到時間是相當緊張了,加上懷孕不敢讓自己太累所以一天也沒很多時間花在上面,但是好在學習的效率高。

    總的來說我感覺中級會計師不難,只要把最最基礎的知識點打紮實了,該背的背下,該做的練習尤其是財管多做題,做熟悉了考場上的難度跟輕一的差不多。當年我考的那次我感覺做起來比較簡單點,個人感覺哈。

    基礎比較差的看書有點費勁的建議聽聽課件,事半功倍

  • 16 # 財稅學習園地

    中級與其他執業資格如註冊會計師、評估師、稅務師等來比,相對簡單多了。一個財務工作者,中級是必需要有的。基礎好的,做些習題就能考出。

  • 17 # 書馨FLY

    個人覺得不是很難!

    我是2015年透過的中級!因為當時還要帶孩子,還要上班,工作還挺忙,根本沒有時間看書!

    沒有報網課,之前看了網課的時長,按我的時間,根本沒有時間把網課一遍聽下來。就買了套教材,買了套輔導書,多做題,多看題!買輔導書的時候送了套以前年度的網課影片,就把自已看的不懂得地方再看下影片!

    暑假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就每週一到週五的晚上認真看書、做題,工作時間有空閒了也趕快看書!週末還要回家看孩子!就這樣好好看了兩個月書,竟然考試通過了!

    如果是做會計工作的,中級職稱無論你覺得難還是不難,都是必須要考的!

  • 18 # 呢噠喏

    中級職稱是一個財務人員必要的證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自己時間充足的,可以考慮一年過三科,時間有難度的,不妨2年過三科。

    我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工作也繁忙,每天回家後,輔導作業,搞衛生,雜七雜八的事情挺多,但幸好,我堅持下來了,堅持每天安排2個小時學習,以不錯的分數透過。

    現在常常聽到有人說,自己年齡比較大了,記憶力不太好了,精力也不太充沛了,沒有了原先學習的激情和動力,加上家裡的事比較多了,自己可用的時間比較少,所以考證這條路,慢慢地也就放棄了。但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這些都是藉口,就我自己而言,只要時間和精力投入,就一個字,“幹!”

    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人多處於人生的轉折期,有的人堅持下來了,攀至頂峰,有的人選擇放棄,在路上徘徊。半山腰太擠了,未來我們要在山頂,一起眺望這個世界。夢想和現實之間從來都不遙遠,它只是隔了一條叫努力的道路,我們的人生,沒有重複,只有不斷進步,同樣努力的終點也是沒有盡頭,只有自我滿足,願我們未來,在萬山之巔相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比十多年前,有哪些小眾愛好正在變成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