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辣筆老李
-
2 # 江徐的自留地
作家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一書中,有對蘇東坡的評價和定義,我想是非常全面的:
我們可以說蘇東坡是無藥可救的樂天派,
偉大的人道主義者,
親民的官員,
大文豪,
新派畫家,
大書法家,
造酒實驗者,
工程師,
假道學的反對者,
靜坐冥想者,
佛教徒,
儒學政治家,
皇帝的秘書,
酒鬼,
厚道的法官,
堅持自己正見的人,
月夜遊蕩者,
詩人,
諧謔的人。
-
3 # 風雅正
如何評價蘇軾?問題太大,幾乎難以簡單作答,全面介紹又太難。那不如這樣,簡單對其各方面成就作一介紹,再推薦幾本書給你,這樣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一步瞭解蘇東坡了。
東坡是極為罕見的大才全才。他曾“遺憾”地說,自己平生有三不如人,即喝酒、下棋和唱曲。聽他這話,都想打人啊,他只有三方面比較差。言外之意,別的方面都還不錯,而蘇軾的不錯那就是真的不錯。跟我們普通人所謂的不錯,有本質的區別啊。
具體說來,詩詞文、書法、繪畫等都達到一流水準。他在飲食、園藝、服裝設計等方面,隨便一出手,都能成為一股清流啊。還懂醫學,會養生。學術水平極高,有《東坡易傳》《書傳》《論語說》等著作。只簡單評說下我相對熟悉的文學方面吧,別的方面,請有所研究的更為補充。
1.蘇詩成就極高,是宋詩傑出代表,好議論、喜用典、題材廣泛,涉筆成趣,現在存詩2700多首。與黃庭堅並稱“蘇黃”。2.蘇詞壯大了文人詞的隊伍,創作了“東坡正規化”,是豪放詞派的代表詞人之一,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存詞360多首。3.蘇文更是宋文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文如萬斛泉源,滔滔汩汩,隨物賦形,行於所當行。他繼承和發揚了歐陽修領導的古文運動,把古文的創作推到無以復加的高度。他的策論、文賦、亭記、人物論等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存文章近5000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並稱韓柳歐蘇,是唐宋散文成就最高的四大作家之一。
4.蘇軾的書法,如其詩詞文,博採眾長,濟之以其才學,渾然天成,可嘆可賞,但很難學。尤其擅長行書,他的《黃州寒食詩帖》,僅次於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尊為“天下第三行書”。
5.他的繪畫學習表兄文同,喜畫枯木怪石,是“湖州畫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6.學術方面,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是“蜀學”的重要人物。“蜀學”比較通達,推崇先王之道,重視道德品行,但是理解和尊重人,對人不過分求全責備。
書籍推薦蘇東坡的傳記中,名氣最大、最值得一讀的是林語堂《蘇東坡傳》。龍吟的蘇東坡傳記系列,屬於小說,但是作者對蘇軾有很深的研究,故而其書也值得一讀。
蘇東坡作品的選本中,王水照、朱剛的《蘇軾選集》,張志烈的《蘇軾選集》,選得都很好。
想要全面瞭解蘇東坡,則可以讀他的年譜——孔凡禮先生的《蘇軾年譜》《三蘇年譜》。他的全集有校注本——《蘇軾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的,非常好。只是年譜和全集校注,都是繁體字印刷的,對部分朋友來說,開始時可能有些難度。
-
4 # 青年小聖說
其實關於東坡先生的評價,林語堂先生的評價基本是非常全的了: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
東坡先生有豐富的人生,從仕途上說:雖然經歷過“烏臺詩案”,一生三次被貶,但也做過杭州知州,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等多個地方行政一把手,還做過翰林學士知制誥,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高階中央官員;
從文學上,東坡先生堪稱全才:
二十一歲進士及第,二十四歲制科第一,北宋第一人,少年成名;
其文如海,縱橫恣肆,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並列“唐宋八大家”;
其詩清新豪健,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書法肉豐骨勁, 跌宕自然,與黃庭堅、米芾和蔡襄並稱“宋四家”,而其在黃州所作的《寒食帖》更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上能夠承歐陽修、韓琦等當時文壇泰斗之學,下能夠培養黃庭堅、秦觀等“蘇門六君子”;
美食上,“東坡肉”如今享譽民間;
景觀上,“黃州”,“西子湖”更是揚名萬世;
率性,天真,坦蕩,他便是人見人愛的蘇東坡。
-
5 # 江天一色無纖橙
如何評價?說一些非官方的個人看法吧。
我從十三歲喜歡他,至今已有九年多【暴露年齡系列】
那個時候我對“喜歡”的表達方式是怎樣的呢?
就是躲在屋子內,喝上一大口水,然後不停地在本子上默寫他的詩詞,似懂非懂、似愁非愁的時期。
我家男神說,千萬不要因為一個人完美而且喜歡他,因為我們從小就知道,沒有人是完美的。
先生就是那個不夠完美但是卻很迷戀的人。
初時,覺得他是一個灑脫之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可是讀了他的《蝶戀花•春景》,我忽又覺得,豪放如先生,也有柔腸無處訴。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他也是一個直的有點傻氣的人。
初時變法集團得勢,他因反對變法而被貶謫;
後來保守集團得勢,他又因支援變法而被貶謫。
或許是有一些傻氣的吧,可我並不認為,這個對先生的情緒會有太大影響。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私以為,他是如同李白一樣的謫仙人,這凡俗之事,怎配得影響他?
當然,他偶爾也會嗟嘆,正如王朝雲所說,“大學士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有時候我會有些恍惚,如果和先生這樣的人生活在同一時代,那是怎樣的呢?
如今,我也只能透過先生留下的文字,去窺探他當年驚豔絕才的一角了。
那一角,是他大醉後,寫下水調歌頭,並附上一句:兼懷子由
那一角,是他看到三光日月星的上聯後,信手寫出下聯:四詩風雅頌
那一角,是他科舉之手隨手編造的字句
那一角,是被稱作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帖
那一角,是他對佛印的調笑
……
如今,也只能輕嘆一句:我恨君生早
-
6 # 虎紳士
不是有詞曰:多難興邦。這用在蘇東坡上比較貼切,蘇的很多經典作品是他被貶後有感而發,他後來的樂觀、大度以及放浪形骸,自嘲、自笑及自貶,恰恰說明他並不是真的自暴自棄,而是特別的熱愛人世間的一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是這福是除了東坡之外所有人的福!大不幸之萬幸。
-
7 # 胡林平a
林語堂對他的歸納是:“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這些評價並不是蘇東坡全部面貌。“一百個讀者心中,有一百個哈雷默特”說到蘇東坡,人們自然想到他與佛印的頑笑,蘇小妹的傳說,他彷彿就是鄰家大叔,倍感親切,又讓人忍俊不禁。在我眼中,他是文化崑崙,幽默的化身,藝術的全才,忠義的象徵,人格的高峰,可親可敬的男神。
天才加全才的蘇東坡,是中國藝術史上一座無與倫比的高峰。尤其是蘇東坡的詞,打破詞為豔科的潘蘺,以詩為詞,拓寬詞的題材,開豪放之先河。蘇詞結合人生際遇而生,豪邁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深情如悼亡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曠達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雨聲》,與南宋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泰山北斗,並稱“蘇辛”。蘇東坡的詩清新豪健,藝術手法豐富,題材廣泛,以富含理趣見長,如《題西林壁》;寫西湖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把西湖比作西子,堪稱絕唱。特別是《和子由澠池懷舊》,他把人生看作漫長的征途,人生在世,飄泊不定,“試問平生功業?黃州、惠州、澹州”,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麼?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下了腳印,曠達中也有對人生無常的思考。蘇詩獨具風格,汪洋恣肆,渾然天成,與“黃庭堅”並稱,藝術成就比肩李杜。蘇東坡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文如海,蘇文如潮”,散文與北宋一代文宗歐陽修齊名。蘇東坡的才藝過人,書法名列“宋四家”之首,枯竹怪石文人畫堪稱一絕,創造了“東坡肘子”等美食。
北宋繼歐陽修之後計程車林領袖。堅守本心,順乎天性,不被外界際遇所左右,正如清風流水般度過了一生。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糾結,到“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逃避,再到“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傷感,定格為“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的淡定。接二連三的貶謫,完成人生的超越,煉就了永恆的東坡。以蘇門四學士為主,他身邊聚集當時很多才華橫溢的文人騷客,引領著時代風尚。
精神的偶像,人格的楷模,精神的貴族。東坡一生顛沛流離,家財散盡,幾乎一貧如洗,但世間真正的富裕,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是一個人靈魂的豐盛和精神的富足。物質之富終將化為過煙雲煙,唯精神之富,才能超越時空。走下神壇的東坡,眉山出發,名動京師,出任鳳翔,坐鎮杭州,泛舟赤壁,輾轉常州,流放海南,他留下浩如煙海的詩文典集,穿越千年歲月,以獨特的才情和人格魅力成為一道迷人的文化景觀,其精神品格宛如明星皓月,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光照古今。蘇東坡的"富”,體現為才氣能力之富和精神氣度之富。
-
8 # 塗之人995
“千年英雄“。這是《世界報》對東坡先生的評價。洋人組織的評選,全球一共十二位,蘇軾是唯一亞洲人。
華人的評判多半是:東坡夫子為人、為官、為文、為書、為畫、為詩、為美食,古今一人。
-
9 # 龍城書生
宋代蘇軾,文人士大夫書畫家,集中了宋代書家飽含深厚文化修養的灑脫。作禪詩、畫禪畫,書作亦如此。字型結構各盡其態,隨心為之,行筆中,側、臥、立、轉,十分隨意,但又不失法亦不失淳雅,沒有唐人那種奔放激越,一切波瀾皆化為澄碧,可稱為“尚意”書風。就東坡居士所書《心經》,撇捺開張,靈動飄逸,不拘一格,楷中兼行,但是不見草率,只道虔誠。 “本朝善書者,自當推為第一”
蘇軾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
黃庭堅將蘇軾書法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
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北韓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難怪黃庭堅為之折腰,嘆曰:“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黃州寒食詩跋》)董其昌也有跋語贊雲:“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
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其書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者,自當推為第一。”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
蘇軾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則用詩歌如是表達:“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
他說:“故僕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稍得意似楊風子,更放似言法華。”這說明不同的創作狀態、創作心境下,其書法風格和藝術成就也不一樣。《法華經》的要義是一切眾生皆能成佛,蘇軾藉此比喻自己放意寫字,字字都得正果,只有在放意的狀態下才能進入書境,真實地表現出個性和神采。氣韻生動,可以說是他的書法最大特點。董其昌更盛讚他“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故世稱蘇的書法之美乃“妙在藏鋒”“淳古道勁”“體度莊安,氣象雍裕”“藏巧於拙”,是“氣勢欹傾而神氣橫溢”的大家風度,而他的書論寓意之說則更加精闢,既為當世直視,又為後世楷模。
“自然”作為中國藝術美學中的重要範疇,體現為追求一種自然天成、無意追求、無目的而又合乎規律的神妙境界。從這種崇尚自然的美學追求出發,蘇軾在書論中多次闡明對自然天成的審美追求。
他說:“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然其為人儻蕩,本不求工,所以能工此,如沒人之操舟,無意於濟否,是以覆卻萬變,而舉止自若,其近於有道者耶?”在書法藝術的創作論上,蘇軾強調這種直接感受、“無意於佳”“無意於濟否”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心忘其手手忘筆,筆自落紙非我使”,信筆有之,“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
10 # 櫻桃莊園
我自小喜歡蘇東坡,對他的詩、詞、文、畫、書法、為人、處世都欣賞有加,他是一個多面能手,度過了多姿多彩的一生。但這個問題委實太大太籠統,我從一個側面來說說他的真性情吧。
話說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王安石,恰巧王安石不在家,只見他書桌上有一首詠菊的詩,還沒寫完,只有兩句:
西風昨夜過園林,
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一讀之下,覺得很不屑,認為王安石純粹是胡言亂語,西風是秋風,黃花是菊花,而菊花是有名的花中君子,敢與秋霜抗爭,有所謂的離菊勇鬥西風之說。秋天,不正是菊花開得最茂盛的時候嗎,怎麼可能“吹落黃花滿地金”?想著想著,他詩興勃發,於是提筆醮墨,續上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回來,看到自己的詩被人續作了,再一看,是蘇東坡的筆跡,他卻不滿那兩句續詩:怎麼能這樣自以為是呢?
故事如果到此為止,也顯不出蘇東坡的性格了。且慢,繼續看下去,續詩之事不久,蘇東坡就因為政見不同,被貶去他鄉。王安石是宰相,有權決定蘇東坡的貶所,於是,王特意把蘇東坡貶到蘇州去。蘇東坡在蘇州住了快一年,這天重陽九月九,連日大風,蘇東坡邀請了他的好友陳季常到後花園賞菊。但是步入園中一看,他不禁大驚:此地的菊花,卻是禁不住西風的,西風一到,便紛紛落葉,滿地鋪金,正是王安石兩句詩中的意境。
蘇東坡不由深深歎服,併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而又自以為是的作風慚愧,從此越發用功地讀書。
蘇東坡就是這麼一個真性情的人,充滿自信,自視甚高,但一旦發現自己錯了,卻也能知錯則改,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從而使他的學識不斷精進,詩文更加絢爛。
-
11 # 靜話詩詞
呼呼,評價東坡有意思了。一諾掐指一算就知道說到東坡又是滿屏的捧臭腳。除了說他好就是說他好,難道東坡成神了麼?即使是神仙級別也大不過王母吧,王母還辦錯了牛郎織女的事,難道東坡無過?算東坡倒黴遇到我這兩天心情不爽,看誰都想黑幾句。閒言少敘,開黑!
東坡才大,能與之匹的縱觀歷史也找不出三五個,但是東坡又是敗類打破了多少規矩,讓後人好的地方沒繼承,壞的地方先把東坡拿出來說事。
黑東坡第一項,恃才傲物,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荊公三難蘇學士,雖然是個後人杜撰的東西,大致也反映出東坡狂傲的一面了,再厲害的學問也有你學不到的地方。做人還是虛心點好。
黑東坡第二項。高估自己。在遊廬山時曾經諷刺徐凝詩。這裡把徐凝的詩題出來。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今古 一作:千古)東坡言不夠超然物外。還寫了一首詩,也貼出來。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
對於一些高山仰止的人來說,會認為東坡說的八百里全是道理。而東坡,朱唇得酒紅應肉。一句不知比徐凝惡了幾百裡。只是古來人都懼東坡名大,不敢言而已。
黑東坡第三項,不懂尊重老人。張先85歲娶小妾,東坡都能譏笑他,一樹梨花壓海棠。東坡同學別忘了張先按年級是你爺爺輩的了,按級別又比你大。不至於如此黑人吧。就是普通人還要講究尊老愛幼的了。
黑東坡第四項。喜歡拿朋友開玩笑。不顧及朋友面子。最明顯的事就是,那首減字木蘭花了。
維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
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
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
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如果單看這首詞應該沒啥問題。詞前還有一段小序,看起來就有意思了。東坡自提曰,引秘閣古笑林說,晉元帝生子宴百官,賜束帛,殷羨謝曰,臣等無功受賞。帝曰,此事豈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為笑。 餘過吳興,而李公擇生子,三日會客,求歌辭,乃作此詞戲之,舉座皆絕倒。我們且不說東坡與李公擇關係疏密,別人恭恭敬敬求你寫個東西,寫就寫了沒必要拿這事開玩笑。舉座絕倒。我想李公擇應該很沒面子。如果有些朋友讀不懂,那就慢慢領會,反正一諾第一次讀到這篇時,直接笑趴了。
黑東坡第五項。誤人子弟千百年。自東坡而始,開豪放一派。本來詩詞是兩個極端的東西,詩莊詞媚。到了東坡不屑聲律,已經夠誤人子弟了,在把詞媚寫成了詩莊,少遊把詩莊寫成了詞媚。自此詩詞混為一談。東坡才大,少遊情真。而後人沒有二人境界,卻非要學東坡少遊。雖然說每個人自己都有很大責任,但是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東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黑東坡第六項。嘴不饒人。這也是東坡最吃虧的一項。不僅因為這個,王安石收拾他,司馬光收拾他。就連年少時章惇收拾他。王安石,司馬光是君子。只是因為政見問題。章沒那麼大方了。後來的烏臺詩案,東坡出獄,還繼續嘴不饒人,詩曰,城東不鬥少年雞。或許有人認為東坡不為強權所迫是優點,別忘了,東坡是一個以報國為己任的人,鋒芒露出的太早了,不夠沉穩。
東坡以為,自己文才獨步天下,繪畫精彩絕倫,書法狂放不羈,智慧才思敏捷。政治強項無匹。殊不知,文采荊公高出東坡,繪畫張擇端當仁不讓,書法黃山谷與匹不輸,不過是為蘇門四士,難把名號排在蘇前。才思劉貢父只出其右。東坡者得眾家之長集於一身而已。
補充一點,迴文詩詞,自東坡而始。後漸變藏頭,藏腰。各種格式。至明清而大,歷代論家均未言此事,非不知乃不屑耳。迴文,藏頭,藏腰詩不過是文字遊戲,賣弄之資。於真詩家去之甚遠。東坡不過以為遊戲之事,而被後人尊為壓卷。《幾天前見一文章此論》純屬胡說八道。幾年前有位詩友,拿一回文給我看,後問我如何。我回,沒看,不足一看。友氣急。說,思十於日方成,你不看。我謂,藏頭藏腰迴文。乃至遊戲至極的,正倒七律,正倒虞美人,不過還是文字遊戲,賣弄他人可以。我獨鄙視。後友不語。所以有大,因東坡而始,不可不察。
一諾以為東坡才固然大,然不可為神。荊公敦所論最為精確,不知幾百年方有此類人物。如果再吹再擂,未免太過了。
-
12 # 漢周讀書
看看他的風趣~
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91年)的某一天,蘇東坡與歐陽修聊天,兩人談及醫生“以意用藥”的話題。
歐陽修說:“某醫生向患者詢問生病的原因,患者說自己乘船時遭遇了風浪,受到驚嚇後而生病,於是醫生就從船舵上,刮下一些船老大長年手握留下的汗漬粉末,與丹砂、茯苓等藥物相配,給患者服用,竟藥到病除……”
蘇東坡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歐陽修,歐陽修毫不在意,繼續說道:“《本草注別藥性論》一書上記載:‘止汗,用麻黃根節和用舊的竹扇的粉末,服下’,這說明‘醫者意也’貌似兒戲,實則多有應驗,不應該受到人們的指責。”
蘇東坡對中醫藥也很有研究,他對醫生“以意用藥”所謂的一些偏方頗不以為然,於是對歐陽大師反唇相譏:“按照您這種說法,把筆墨燒成灰給學子喝下去,就可以治療懶惰了;喝下伯夷的洗手水,就能治癒貪婪了……”
歐陽修很委屈地看著蘇東坡,蘇東坡的繼續以荒誕的邏輯進行推理:“以此類推——吃了比干的剩飯,就可以令國無佞臣了;舔一舔樊噲的盾牌,就可以治療膽怯了;聞一聞西施的耳環,就可以治療怪病了……”
歐陽修大笑,他想以此掩飾自己思維不夠嚴謹,反遭到蘇東坡歸謬法的怒懟,不過他心裡對蘇東坡是非常敬服的。
蘇東坡的詼諧風趣源自於他淵博的學識,就連判處罪犯死刑,都能搞得很文藝。
《北窗瑣語》記載:宋哲宗天佑年間,杭州靈隱寺有一個叫了然的和尚,迷戀妓女李秀奴,“往來日久,衣缽蕩盡”
——為了湊足嫖資,這位痴情的和尚把化緣的缽盂、禦寒的衣服都典當一空。
瞭然沒錢了,李秀奴就開始拒絕他。某一天夜裡,瞭然醉酒後,藉著酒勁兒去糾纏李秀奴,結果依然被拒絕。
瞭然惱羞成怒,就出手把李秀奴活活打死了。
杭州太守蘇東坡接手處理此案,他發現瞭然和尚面板上有兩行刺青“但願生同極樂國,免教今世苦相思。”靈感大發。
於是模仿《踏莎行》寫下判詞:“這個禿奴,修行忒煞,靈山頂上空持戒,一從迷戀玉樓人,鶉衣百結渾無奈。毒手傷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間刺道空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
隨即將瞭然押赴刑場,斬首示眾。
-
13 # 自在光影
只要說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誰不知此乃詩詞文章、音律歌賦、美食民政無一不曉通精的蘇東坡代表作。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可感他的至情;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可窺他的至真;經“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可悟他的至性。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如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
這首七絕可見蘇軾之達觀,正是他人生歷程不斷感悟的總結,也是他心路思想幾經轉變的精華。“荷盡已無擎雨蓋”明寫晚秋,實顯其持才自負,社稷非我輩誰是棟樑?大則大矣不免流露蒼涼失意之撼;“菊殘猶有傲霜枝”雖政治上失意,飽受打擊遠貶於海南窮困之所,但精神垂天、傲氣貫雲,剛則剛爾卻也帶著獨孤悲憫之殤;‘’世事一場春夢,人生幾度秋涼‘’,得失成敗煙消去,榮辱悲歡酒一盅,因此“一年如景君須記”的應該“最是橙黃橘綠時”那樣明亮歡快的豐收色彩,內心的其樂融融才是人生圓滿之所在。同是秋景,“擎雨”、“傲霜”皆為痴執,不及“橙黃橘綠”的率真來得自然,三種景物三個狀態。都雲蘇子愛禪,我看於老莊尤勝,榮耀與顛沛相隨終不拘泥神馬浮雲,壯哉!
記得人間詞話中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說的不正是求索抱負時的迷茫與彷徨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尹消得人憔悴”,道盡了為追求理想實現而承受的百般煎熬和堅貞執念;“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及至經歷情懷豐滿而後現實骨感終得大悟,人生不全是功榜麒麟閣,名載春秋冊!魚忘水,鳥忘風,道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往往會在前行中迷失本來的初衷。南懷瑾先生雲‘’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儒家先賢們用“金榜題名、洞房花燭、錦衣還鄉”導演了一出學業、家業、事業的完美人生三幕樣板戲,讓無數讀書人前赴後繼、義無反顧的投身以成仁,而在中華文明的千年劇中這樣的明星角色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也毫不為過,但其結果也往往陷於清流與循吏的漩渦中譭譽參半。而能象東坡先生這樣勘破真諦、瀟灑直面的更少之又少,所以他終成大家,為代代士子景仰,世世百姓喜愛。
-
14 # 菊姐歷史說
承蒙自願回答:
如題:如何評價蘇東坡?有的時候我們要看一個人,每天大家都是在吃飯睡覺,所以就看不到這個人他真正的情操,他真正的修養,他直正的人格是什麼。
一個人只有在憂患艱危之中,オ夠看到他的真正的品格及操守。
總結起來,蘇東坡有兩點做人的態度非常值得稱讚:1,對於自己的苦難,是能夠以一種超然的態度來處理的,但是他對於國家,對於人民的忠愛之心,他是始終執著而沒有改變的;
2,以無生的覺悟,無生者,忘記自己個人的得失利祿,才能夠成就更偉大的有生的事業。
所以蘇東坡正是有這樣兩面的結合,才造就了他在詩裡的一種特殊的風格。
中國古代詩人的寫作風格中國古典詩歌,那真是蘊含著我們的偉大的民族文化,中國古代的很多詩人他們把平生的一切,他們的修養品格,在憂患觀危之中看到的修養品格,都反映在他們所寫的詩歌中。
在整個世界文學史中,中國的詩歌是帶著這種感發的生命——最強大的(生命力)的詩歌,而且中國的偉大詩人們都不僅只是寫詩的詩人而已,他們都以他們的平生、以他們的行為,實踐了他們的人格,不只是作品之中流露出了他們的人格,而且是在生活之中實踐了他們的人格的。
蘇東坡當他受到挫折的時候,當他受到苦難的時候,他留給我們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呢?
他的《念奴嬌》大江東去是在哪裡寫的?——九死一生以後在黃州所寫的,他說: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哪裡寫的? 黃州寫的。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宵,哪裡寫的?黃州寫的。
經過憂思苦難,蘇東坡還能寫出來這樣飛場、這樣瀟灑、這樣開闊、這樣博大、這樣超曠的風格的作品來,這就是蘇東坡的修養。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一切的苦難都不在我的心中,苦難過去了,就像一場風雨過去了一樣,雲散月明,那月華還是絞潔光明,天容海色,我本來就是這樣清白的,而且我也不需點綴,我也不需要別人的瞭解和讚美的,要無待於外而有得於內。
前人關於東坡詞的評語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 :
人賞東坡粗豪,吾賞東坡韶秀。韶秀是東坡佳處,粗豪則病也。蘇東坡的詞有一般人欣賞的他豪放的一面,但也有他韶秀的一面。
王灼《碧雞漫志》:
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
15 # 龍安安
蘇東坡是中國⽂⼈⼼⽬中最受⼈敬仰的⼈物。他的⼀⽣,完全是像神⼀樣的存在。
蘇軾,公元1037年⽣,1101年去世,字⼦瞻,⼜字和仲,號“東坡居⼠”,世稱“蘇東坡”。蘇東坡出⽣於眉州眉⼭(今四川眉⼭,北宋時為眉⼭城)⼈,祖籍欒城。北宋著名的官員、散⽂家、書畫家、詞⼈。他被稱為是中國豪放詞派的代表。
蘇東坡的⼀⽣名聲顯赫,但官運卻並不佳,由於他堅持真理,所以不管是主張變法的王安⽯,還是堅持保守的司馬光,都和他格格不⼊。蘇東坡也⼀貶再貶,在官場上經歷坎坷。但這⼀切,⼜在⽆意之中,將這位才華橫溢之⼈,塑造成了中國⽂⼈的代表。
在北宋詞壇上,蘇軾有突出的成就和地位。他的《念奴嬌·⾚壁懷古》唱出了“⼤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物”俯仰古今的豪情。
宋朝的詩也有突出成就,蘇東坡⼜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寫的西湖詩,《飲湖上初晴後⾬》,被公認為是西湖詩的最⾼代表。
蘇東坡⼜是唐宋⼋⼤散⽂家之⼀,⼋位散⽂⼤家,他們⼀家就佔了三位。
北宋後期,書法趨向成熟,在書壇上出現了蘇、黃、⽶、蔡四⼤書法家。這⾥的蘇正是蘇東坡。宋代的書法繼承前代的風格,⼜有重⼤的突破。唐⼈的書法莊重肅穆,⽽宋⼈的書法流暢放達,這在中國的書法史上是⼀次重⼤的突破。蘇軾擅長⾏書和楷書,⽤筆豐潤,以韻取勝。
百度文庫VIP已幫您省0元現在恢復最低僅需0.3元/天
立即續費
如何評價蘇東坡?
如何評價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中最受⼈敬仰的⼈物。他的⼀⽣,完全是像神⼀樣的存在。
蘇軾,公元1037年⽣,1101年去世,字⼦瞻,⼜字和仲,號“東坡居⼠”,世稱“蘇東坡”。蘇東坡出⽣於眉州眉⼭(今四川眉⼭,北宋時為眉⼭城)⼈,祖籍欒城。北宋著名的官員、散⽂家、書畫家、詞⼈。他被稱為是中國豪放詞派的代表。
第 1 頁
蘇東坡的⼀⽣名聲顯赫,但官運卻並不佳,由於他堅持真理,所以不管是主張變法的王安⽯,還是堅持保守的司馬光,都和他格格不⼊。蘇東坡也⼀貶再貶,在官場上經歷坎坷。但這⼀切,⼜在⽆意之中,將這位才華橫溢之⼈,塑造成了中國⽂⼈的代表。
在北宋詞壇上,蘇軾有突出的成就和地位。他的《念奴嬌·⾚壁懷古》唱出了“⼤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物”俯仰古今的豪情。
宋朝的詩也有突出成就,蘇東坡⼜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寫的西湖詩,《飲湖上初晴後⾬》,被公認為是西湖詩的最⾼代表。
蘇東坡⼜是唐宋⼋⼤散⽂家之⼀,⼋位散⽂⼤家,他們⼀家就佔了三位。
北宋後期,書法趨向成熟,在書壇上出現了蘇、黃、⽶、蔡四⼤書法家。這⾥的蘇正是蘇東坡。宋代的書法繼承前代的風格,⼜有重⼤的突破。唐⼈的書法莊重肅穆,⽽宋⼈的書法流暢放達,這在中國的書法史上是⼀次重⼤的突破。蘇軾擅長⾏書和楷書,⽤筆豐潤,以韻取勝。——摘自百度
-
16 # 翰墨野叟
無法評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人丶其才丶其德丶其全很難用文字及語言概達,就是中國乃至世界地球村之珠穆朗瑪峰吧!
-
17 # 鴻鵠堂主
對蘇東坡的文學成就以及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非我等凡夫俗子可以置喙。但對蘇東坡在美食上的成就或許可以談一談。
1992年到眉山辦事,時近中午,飢腸轆轆,同行4人就在路旁找了一家店面不大,但四周被竹青環抱,非常清雅的小店坐下,老闆是個40出頭的中年男子,打扮得非常利索,他熱情的先捧上幾杯湯色碧綠的清茶,就問我們要吃點什麼?朋友就問:店家有什麼特色菜?店老闆滿臉含笑的說:小店地處眉山,當家就數,東坡肘子,東坡肘子可是我們眉山的大文豪蘇東坡發明的。外地人來到眉山,不點東坡肘子,那就是一個遺憾。
聽著老闆的介紹,我們又點了其他兩個菜,老闆娘下廚,老闆就繼續陪著我們聊了起來,先講了三蘇的傳聞趣事,又講了蘇東坡如何發明的東坡肘子,不多一會兒,老闆娘就端上了東坡肘子請大家品嚐,肘子皮色紅亮晶瑩剔透,香氣撲鼻,吃到嘴裡特別軟糯,同時肘子上面澆的薑汁非常好的化解了肘子的肥膩和羶味,真如東坡先生的詞,不僅有形式的美,更有無窮的回味,不愧是大師的菜。幾位同行朋友也紛紛讚不絕口,直道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蘇東坡。
回覆列表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