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頭小象媽媽

    剛出生的寶寶,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與照顧。

    他鬧情緒,

    可能是身體的需要,餓啦,渴啦,拉了,不舒服

    ……

    可能是情感的需要,要抱抱,要親親,要陪陪……

  • 2 # 我是琳兒呀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現在也在月子中,小寶二十多天了,我非常清楚一個人自己帶孩子的心酸。我的小寶貝也是不怎麼乖,一天要抱著睡,基本上不能放床上。我發現,小寶寶養成這種習慣都是我自己慣她的,剛從醫院回來,自己沒有事就抱著她,抱著她走來走去給她睡著,所以現在每天都要這樣子一天重複著做這件事,我想說真的好累。所以我覺得月子裡能讓寶寶寶寶躺著就千萬不要抱著她,寶寶的好多習慣其實都是我們慣的

  • 3 # 福星說育兒

    “聽話”是每個家長在孩子出生後就會對孩子反覆說的一句話,也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聽話的孩子在養育的過程中會讓父母感到很輕鬆,他們有禮貌,做事有規矩,不冒險,不惹事,不管他們在哪、做什麼事父母都是放心的,因為他們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父母的要求都是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和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所以,當孩子“聽話”時,父母是心安的,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是擔心焦慮的,不知道孩子會做出怎樣的不合理行為,傷害到自己或者帶來麻煩。

    可是孩子總是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當他有自主行為或者探索的意願強烈的時候,孩子就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也就是會“不聽話”。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行為,父母應該首先保持心態平和再詳細的認識這種“不聽話”的現象。

    我們經常說不聽話是不好的表現,但“聽話”是該聽誰的話,什麼時候聽?“聽話”真的比“不聽話”好嗎?大家有思考過這些問題嗎?

    “聽話”該聽誰的話?“當然是聽家長的話、聽老師的話、聽爺爺奶奶的話了”,很多家長可能都是這樣想的。

    作為成人,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成長的各個階段,我們遇到過困難、危險、迷茫,這些體驗對那個時候的我們來說是不愉快的,所以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更希望他們不要再經歷這些,我們將自己如何避開危險,如何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孩子,希望孩子按照我們的建議不再有這些不愉快的體驗,這就是我們讓孩子“聽話”的心理動機之一。

    但是,我們的成功經驗是絕對正確的嗎?答案應該是“不一定”。

    比如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會有一邊聽音樂一些寫作業的習慣,家長會要求孩子把音樂關掉,安安靜靜的寫,因為這樣可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保持安靜的學習環境是高效率學習的前提,但並不是絕對的。

    之所以聽音樂寫作業是因為這個孩子感到在家裡父母刻意保持安靜的學習環境,讓他產生焦慮,音樂的聲音緩解了他的焦慮,對他的注意力反而是有促進作用。

    所我們可以看出,有的時候成人的經驗並不適用於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遇到的問題不一樣,解決的方式也就不一樣,父母在要求孩子“聽話”時候是需要有所分別的,如果孩子年齡小,沒有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家長所說的話孩子是要聽的,如果孩子長大了,在孩子表現出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是要和孩子溝通一下,瞭解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孩子堅持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是合理的,家長就不用為孩子“不聽話”感到焦慮了。

    “聽話”是什麼時候聽呢?是孩子從小到大都要聽呢,還是小的時候聽,大的時候不聽?

    很多孩子上中學之後家長都會說“這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了”這是一個普遍現象,越長大,孩子的自我意識越強,他們越願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學習,這時候由於他們各項能力也在趨於成熟,但情緒不穩定,對事情的發展和後果預估能力不足,很容易做出衝動的事情。

    所以雖然孩子長大,家長還會希望孩子能像小時候一樣聽話。

    但對於上中學的孩子來說“聽話”是不太容易的,中學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更願意親近同齡人遠離父母,透過這種方式表現出自己已經成人,為未來獨立生活在做準備。

    聽父母的話在他們的心理會認為自己還沒有能力應對生活,還沒有成長起來,還是兒童,這種體驗是被他們的潛意識所排斥的。

    這時期的孩子排斥的不是父母所說的話的對錯,而是自己的心理沒有和生理同步成熟的狀態。

    另外他們還會想要自我實現,他們透過自主的行動實踐自己的想法來達到自我認同。

    如果都聽父母的話那就意味著很多事他們都不能嘗試,達不到自我認同,所以也會表現出不聽話。

    除了青春期的孩子,3-4歲左右的孩子也會表現出“不聽話”,這是由於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任務是要發展自主感來對抗羞怯感,孩子的自主感的發展會帶給孩子對自己有信信心和對自己能力的認識,自主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發展的危機,會產生自我懷疑與羞恥之感。

    也會形成消極的人格特徵,導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發展。

    這個時期的孩子就會表現出媽媽說“你不要端盤子,容易打破”,孩子心裡想“不行,我是有能力把盤子端過去的”直接端上盤子就走的行為方式。這些不聽話都是和孩子所處年齡段的心理發展任務相關的。

    所以“聽話”不是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要聽話,不聽話就不是好孩子,而是要看孩子處於那一個年齡段,有時候的不聽話是因為孩子的心理也長大了,想要更加了解自己、實現自己的能力。

    “聽話”真的比“不聽話”好嗎?

    這是需要我們認真的進行分析的,當我們將這個問題一分為二地看待時,就會發現:孩子不聽話的行為具有兩面性,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著積極的一面。

    我們先來了解孩子不聽話的消極一面:

     

    孩子不聽話的消極面就是可能會導致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個性心理或者習慣。

    如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聽取他人的建議。嚴重時,更會滋生出為達到某種目的而不擇手段和自私自利的惡劣品質。

    不聽話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出現人際關係等問題。

    不聽話的孩子會有一個特點,不會考慮他人感受,人際關係會在不同方面出現問題。

    他們在考慮問題時,通常以自己的感受為主,不顧及其他人會怎麼想,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到人際關係的和諧,孩子就會有別人不理解他,不支援他的想法,從而產生自卑、孤獨、抑鬱等心理問題。

    這樣,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不聽話的孩子容易養成不聽他人建議的習慣。

    如果一個孩子連父母的建議、老師的教導都聽不進去。

    那麼,別人的意見他還能接受嗎?

    這樣長期下去,孩子就只會聽從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對於別人的建議或意見沒有思考和分辨,習慣性的迴避和否認,這會使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時沒有經驗參考,挫敗感增強,打擊孩子成長的積極性,成為孩子以後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礙。

    孩子不聽話會讓孩子沒有規則意識,未來發展受阻。

    每個孩子成年後都是要步入社會的,要想擁有自己的發展機遇首先就要遵守社會規則,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不聽話的習慣,做事我行我素勢必沒有規則意識,在步入社會後也會隨意行事,這樣極容易做出社會規則不容許的行為,也容易錯失發展機遇。

    孩子不聽話還會讓孩子結交不良的朋友,學習成績下滑,有錯誤的社會觀、人生觀等,我們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消極一面。現在來看看他積極一面:   

    不聽話的孩子會更加具有勇氣和意志力。

    歐美很多國家對兒童教育的研究顯示,頑皮、好反抗、不聽話的小孩。

    往往最具堅強的意志力,由於有堅強的意志力,才更有堅定的立場,能以自己的判斷力決定事情。

    由於孩子反抗父母時,一定要具有勇氣,因此,這些孩子往往就具有一定的勇氣和意志力。

    德國心理學家海瑟曾追蹤調查l00名具有強烈反抗意識及毫無反抗意識的孩童行為。

    追查至青年期,發現反抗力強的孩子有85%生長成意志堅強、深具判斷力的年輕人;沒有反抗意識的孩子發展成意志力強的只有24%,大多數為無判斷力而依賴他人生存的青年人。

    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更具有創造性。

    有時候孩子的不聽話行為,實際上是“跳出常規思維”的行為。

    而造成“跳出常規思維”的原因是孩子的頭腦沒有被“常規的成功經驗”所禁錮。

    不受約束的活躍的思維是創造力的必要條件。

    我的孩子小學美術課的老師沒有教孩子怎麼畫人物,怎麼畫雲彩。

    有一次孩子帶回來的畫畫滿了圈,有的是幾個在一起,有的是有幾個不同的弧度,我問孩子他畫的是什麼,他告訴我這個是人,這個是氣球,這個是小鳥.....不同的圈在他畫畫的時候有不同的意義。

    我問他,人不是應該右胳膊和腿嗎?他告訴我“老師說,發揮你們的想象力”。所以在孩子的作品裡畫滿了有具體意義的東西,只是孩子的表現手法是我們成人思維意識裡沒有的。 

    如果孩子“聽話”就沒有了自己的思考,也就沒了自己的創造,美術老師用“跳出常規思維”的教育方式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所以,父母給孩子一點“不聽話”的機會,就是對他們創造思維、創造慾望的保護。

    總之,教育孩子時,如果孩子表現出“不聽話”家長要區分考慮:先要想一想孩子這一次是為什麼不聽話,消極的一面是什麼,積極的一面又是什麼。

    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再面對孩子的行為。

    正確看待孩子的不聽話,拿捏好“消極”與 “積極”的管教分寸,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 4 # 樂樂媽育兒心靈島

    從小孩一出生就要求聽話,你直接把他培養成80歲老爺爺。試問,他安安靜靜的,怎麼表達,學習,成長?不學習孩子的成長規律,直接上崗操作當爸媽,真可怕!話糙理不糙,惟願你多學習,培養出強少年!

  • 5 # 胖媽冰育兒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教育無方的家長。寶寶在不會表達的時候哭鬧很正常,因為無論他哪裡不舒服都會也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任何的情緒都可以用哭鬧來發洩出來。那麼在寶寶有自我意識之後就要有家長來引導教育了,如果一味的嬌生慣養,那麼寶寶不聽話是必然的。不聽話有三種,1、家長髮出的指令孩子根本就聽不懂,在家長來看就是不聽話2、家長髮出的指令孩子能聽懂,他就是不按家長的套路出牌,當然在寶寶的叛逆期最為常見3、家長髮出的指令是錯誤的,孩子不聽話。那麼我們家長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哪種不聽話,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光是在嘴上說說,還要在孩子面前身體力行,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合適什麼不合適,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首先家長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人生取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碗蓮小盆換大盆,不想分株,必須埋土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