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F是英文Shit Hit the Fan的縮寫,本意是“糞便撞上風扇”,比喻出大事了、麻煩大了。同時SHTF也是生存主義者的術語,表示重大災難來臨,泛指各種因為秩序崩塌而導致的社會混亂狀況,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前南斯拉夫內戰期間的“薩拉熱窩圍城”。
藝術家繪製的薩拉熱窩圍城示意圖,紅色是被狙擊點。
“在戰爭之前,我們過著像美國那樣的生活:兩輛車、一個大公寓和金錢。現在,我們就像進入了時光機,回到了100年前。”——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企業主賈斯納·盧西奇(Jasna Lucic)
在波斯尼亞戰爭期間,薩拉熱窩被圍城1425天(1992年4月5日~1996年2月29日),時間跨度遠超二戰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與列寧格勒戰役。在此期間城內居民大多數情況下沒有供電、供水,食物與燃料匱乏,貨幣變為廢紙,醫院沒有藥物,法律和政府形同虛設,日常生活的一切規則都失去了。
被狂轟亂炸後的薩拉熱窩街道。
大約在圍城1-2個月後,匪幫開始橫行;到3個月時,餓死、凍死的傳言開始流傳,薩拉熱窩陷入空前的人道主義災難。
物資缺乏到了什麼程度呢?據倖存者回憶,為了一罐牛肉玉米罐頭,一些女人會任人擺佈幾小時,而且大部分都是絕望的母親(這是極其悲哀的,但卻是當時的實情)。而其實在戰爭爆發前,薩拉熱窩是很現代化的城市,甚至舉辦了1984年冬奧會。
這個旅遊點的裝置設計非常形象地說明了當時薩拉熱窩居民的感受。
“我是一個(男)護士,在那種情況下,我的知識就是我可以拿來與人交換物資的財富。”——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塞爾科(Selco)
在災難中囤積食品和必需品是正確的,但實際上在SHTF情況下,囤積的物品很快會被吃光或者被搶光。
全家上陣,伐樹取材。這些松樹是可以提料油料的。
上文那位男護士還表示,他的朋友透過製造燃油燈的油料來與人交換物資,並且從來不讓別人看到他是如何製造油料的,據推測,這些燃料可能是透過簡易乾餾裝置製造的松根油與少量柴油的混合物(二戰末期,日本由於缺乏燃料,也曾用過鬆根油)。
“當我走進公寓時,我能聞到肉湯和麵包的味道,而且我的肚子在咕咕叫,雖然我知道湯是用我的寵物兔身上的最後一塊肉熬製的,但是飢餓讓我忘了一切。”——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瑪婭(Maja)
在有水但缺少食物的時候,一般認為人少則可以生存一週,多則幾周,但強烈的飢餓感會成為強大的生存動力,任何難以下嚥的“食物”都會被拿來充飢。
在圍困中的薩拉熱窩,從動物類的老鼠、鴿子、寵物兔,到植物類的蕁麻、樹葉、蒲公英都成為災難時期的食物。
在挖野菜的居民。
一名薩拉熱窩婦女,激動地親吻援助機構派發的麵包。
“很多人死於疾病,大多是由於飲用髒水引起的。”——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塞爾科(Selco)
有了食物,人就可以生存幾周,但沒有水只能生存3天。薩拉熱窩被圍困期間沒有自來水,這意味著人們不得不收集雨水,並冒著被狙擊的危險從河裡打水。
薩拉熱窩居民排隊取水。
取水的工具主要是獨輪車與腳踏車。
淨化水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淨水片消毒,如果沒有可以用漂白劑(亞氯酸鹽)、食醋來代替。水比較渾濁的時候,可以按粗砂、細沙、毛巾的順序鋪列過濾層,以過濾雜質,之後再消毒。
對於華人來說,其實就更簡單了——水燒開了就成,而歐美人習慣上是喝涼水的(他們也喝熱飲,比如茶、咖啡),所以必須淨化後才能飲用。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歐洲人喝涼水的習慣,這裡講個去年在網路上流傳的小故事:有位中國赴德留學生,寄宿在一戶當地人家中,有一次她無意中跟房東表示要喝開水(服藥),房東大媽立刻兩眼放光,讓她稍等。片刻之後,房東一家人齊聚客廳,強勢圍觀該留學生喝熱水。
“從戰爭開始以來,他們(兩個孩子)就一直在(地下室)裡面,11個月來只到外面活動五次,每次大約10分鐘。”——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菲卡·薩爾基奇(Fika Salkic)
前段時間,因為新冠疫情,大家都被憋在家裡,刷手機、看電視成為生活必需品,那麼如果既沒有網路也沒有電視你能堅持幾天?薩拉熱窩圍城起始於1992,網際網路技術還處在萌芽階段,自然無網可用。
而且為了安全,被圍困的居民長期呆在地下室或公寓裡,基本不敢外出活動,無聊到極點的人們只能靠紙質書籍打發時間,也只有沉醉於文字才會讓他們獲得短暫的放鬆。
躲在地下室的薩拉熱窩居民在玩紙牌,這一大家子養活起來是不容易。
如果有的話,請保管好你的各種棋牌工具,打牌、玩色子是消磨時間、預防精神崩潰的好辦法。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待在加固的住所裡,既無聊也無光,夜晚也十分難熬,於是“造人”成為不多的娛樂專案之一,而且在戰爭期間確實有大量的婦女懷孕。你可以想象,這在一個沒有醫院的城市是多麼災難性的事情。所以在SHTF狀態下,避孕藥和安全套也是生存必備物資哦。
“如果我們要談論腳踏車,那麼就不得不說說戰爭。”——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伊爾凡·塞爾曼(Irfan Selman)
即使能搞到一些貴重的汽油,在圍城中的薩拉熱窩開車也是一個壞主意。當時的薩拉熱窩遭到持續多年的炮火洗禮,街道被毀壞,到處都是路障,汽車根本無法暢行,基本無人開車出門,而且荒涼的路面突然出現一輛走走停停的汽車,目標太顯眼,駕駛員會成為狙擊手的獵物。這時候,騎腳踏車是一種很好的出行方式,可以在佈滿路障的街頭巷尾快速靈活穿行,減少被狙擊的可能性。
由於缺乏燃料,連軍方都要用馬車運送糧食。
伊爾凡·塞爾曼向博物館捐贈腳踏車。
在“薩拉熱窩之圍”博物館中,陳列著一輛腳踏車。這輛腳踏車不僅幫助了車主免於被狙擊,還被用作收音機和其他電子裝置的發電機。
“無論儲存多少供應品,它們最終都會在SHTF情況下用完。”——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塞爾科(Selco)
除了有一門出色的手藝,選擇一處資源豐富的住所是很好的補充,並且這些資源最好是可重複利用的。比如水井或小溪、花圃、森林或樹林。
長時間的封鎖生活中,不光要喝水,上廁所也是一個大問題,由於汙水系統癱瘓,古老的旱廁成為必然選擇。廁紙是沒有的,即使有也是搶手貨,可以拿來換取更緊要的必需品,這時候水、樹葉是上廁所的良好替代品。
薩拉熱窩多布林加河圍城時期丟滿了廢棄物,河水汙染嚴重。
相應的,位置好、品相好的房屋也是暴徒們的首選目標,縱然你的房屋彈藥充足,也必須低調低調再低調,挖洞刨牆搞花它,以便融入周圍破爛不堪的住宅。在SHTF時期,你需要的是一處外表簡樸但內部堪比堡壘的房屋。
房屋必須低調,也就是華人說的財不外露。圖中房屋的窗戶基本都被封死的。
“圍城的第一年實際上是相當不錯的時間段,因為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瞭解鄰居,並且因為他們是‘瘋子’,儘管經歷了戲劇性的混亂,但我們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比比皆是!”——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尤卡
對於沒有經歷過SHTF情況的任何人來說,戰爭中的“美好時光”說法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是請記住,團隊的力量,鄰居與家人親戚會成為你活下去的絕佳幫手。
如果你在亂世中有個大家族,那存活率將大大高於小家庭。亂世中的一些薩拉熱窩居民,依靠家庭或者鄰里自發組織了很多巡邏隊,結成緊密的互助團隊,以保障所在小區的安全。
薩拉熱窩的小區民兵。
既然沒有明面的商店或市場,物資的流通就得靠黑市,且大多是以物易物。普通的物資主要靠鄰里之間互換,更為稀缺或緊俏的物資要去大一點的黑市,但黑市沒有管理人員,為躲避狙擊與炮轟,一般選擇晚上開市,進去的交易的人亦是多人一組,無人敢於單槍匹馬闖入,因為被搶劫的機率比換到物品的機率還高。
那些參與搶劫的匪徒,很多也都是普通人,他們在各自的家庭家庭是爺爺、爸爸、哥哥等角色,為了維持家庭,逼不得已落草為寇。這時候城市的黑與白已經混亂,更多的是灰色地帶。
“你是人的感覺可能很快就會消失。我無法告訴你我認識的人中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一點牙膏、胭脂、肥皂或香水而放棄一頓急需的食物,如果註定會失去人性,那麼戰鬥還有什麼意義?大家需要這些東西喚醒自己的人性。”——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無名居民
波斯尼亞戰爭中有很多令人驚奇的故事,圍城中的居民不只艱難地求生,而且他們居然還自己釀造了啤酒、組織了音樂會、成立了戲劇社,甚至舉辦了“Miss Besieged(圍城小姐)”選美大賽!
圖書館廢墟上的演奏。
1993年,在波斯尼亞戰爭期間,薩拉熱窩在一個地下室組織了選美大賽。
而一旦暫時恢復供電供水,理髮店就會擠滿做頭髮的女士……
這看起來很愚蠢,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看音樂會?或浪費物資來做頭髮?無它,這正是我們生存或生而為人的理由。
SHTF是英文Shit Hit the Fan的縮寫,本意是“糞便撞上風扇”,比喻出大事了、麻煩大了。同時SHTF也是生存主義者的術語,表示重大災難來臨,泛指各種因為秩序崩塌而導致的社會混亂狀況,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前南斯拉夫內戰期間的“薩拉熱窩圍城”。
藝術家繪製的薩拉熱窩圍城示意圖,紅色是被狙擊點。
薩拉熱窩圍城“在戰爭之前,我們過著像美國那樣的生活:兩輛車、一個大公寓和金錢。現在,我們就像進入了時光機,回到了100年前。”——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企業主賈斯納·盧西奇(Jasna Lucic)
在波斯尼亞戰爭期間,薩拉熱窩被圍城1425天(1992年4月5日~1996年2月29日),時間跨度遠超二戰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與列寧格勒戰役。在此期間城內居民大多數情況下沒有供電、供水,食物與燃料匱乏,貨幣變為廢紙,醫院沒有藥物,法律和政府形同虛設,日常生活的一切規則都失去了。
被狂轟亂炸後的薩拉熱窩街道。
大約在圍城1-2個月後,匪幫開始橫行;到3個月時,餓死、凍死的傳言開始流傳,薩拉熱窩陷入空前的人道主義災難。
物資缺乏到了什麼程度呢?據倖存者回憶,為了一罐牛肉玉米罐頭,一些女人會任人擺佈幾小時,而且大部分都是絕望的母親(這是極其悲哀的,但卻是當時的實情)。而其實在戰爭爆發前,薩拉熱窩是很現代化的城市,甚至舉辦了1984年冬奧會。
這個旅遊點的裝置設計非常形象地說明了當時薩拉熱窩居民的感受。
消耗品將會枯竭,但技能不會“我是一個(男)護士,在那種情況下,我的知識就是我可以拿來與人交換物資的財富。”——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塞爾科(Selco)
在災難中囤積食品和必需品是正確的,但實際上在SHTF情況下,囤積的物品很快會被吃光或者被搶光。
全家上陣,伐樹取材。這些松樹是可以提料油料的。
上文那位男護士還表示,他的朋友透過製造燃油燈的油料來與人交換物資,並且從來不讓別人看到他是如何製造油料的,據推測,這些燃料可能是透過簡易乾餾裝置製造的松根油與少量柴油的混合物(二戰末期,日本由於缺乏燃料,也曾用過鬆根油)。
有啥吃啥“當我走進公寓時,我能聞到肉湯和麵包的味道,而且我的肚子在咕咕叫,雖然我知道湯是用我的寵物兔身上的最後一塊肉熬製的,但是飢餓讓我忘了一切。”——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瑪婭(Maja)
在有水但缺少食物的時候,一般認為人少則可以生存一週,多則幾周,但強烈的飢餓感會成為強大的生存動力,任何難以下嚥的“食物”都會被拿來充飢。
在圍困中的薩拉熱窩,從動物類的老鼠、鴿子、寵物兔,到植物類的蕁麻、樹葉、蒲公英都成為災難時期的食物。
在挖野菜的居民。
一名薩拉熱窩婦女,激動地親吻援助機構派發的麵包。
髒水殺人“很多人死於疾病,大多是由於飲用髒水引起的。”——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塞爾科(Selco)
有了食物,人就可以生存幾周,但沒有水只能生存3天。薩拉熱窩被圍困期間沒有自來水,這意味著人們不得不收集雨水,並冒著被狙擊的危險從河裡打水。
薩拉熱窩居民排隊取水。
取水的工具主要是獨輪車與腳踏車。
淨化水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淨水片消毒,如果沒有可以用漂白劑(亞氯酸鹽)、食醋來代替。水比較渾濁的時候,可以按粗砂、細沙、毛巾的順序鋪列過濾層,以過濾雜質,之後再消毒。
對於華人來說,其實就更簡單了——水燒開了就成,而歐美人習慣上是喝涼水的(他們也喝熱飲,比如茶、咖啡),所以必須淨化後才能飲用。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歐洲人喝涼水的習慣,這裡講個去年在網路上流傳的小故事:有位中國赴德留學生,寄宿在一戶當地人家中,有一次她無意中跟房東表示要喝開水(服藥),房東大媽立刻兩眼放光,讓她稍等。片刻之後,房東一家人齊聚客廳,強勢圍觀該留學生喝熱水。
無聊難耐“從戰爭開始以來,他們(兩個孩子)就一直在(地下室)裡面,11個月來只到外面活動五次,每次大約10分鐘。”——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菲卡·薩爾基奇(Fika Salkic)
前段時間,因為新冠疫情,大家都被憋在家裡,刷手機、看電視成為生活必需品,那麼如果既沒有網路也沒有電視你能堅持幾天?薩拉熱窩圍城起始於1992,網際網路技術還處在萌芽階段,自然無網可用。
而且為了安全,被圍困的居民長期呆在地下室或公寓裡,基本不敢外出活動,無聊到極點的人們只能靠紙質書籍打發時間,也只有沉醉於文字才會讓他們獲得短暫的放鬆。
躲在地下室的薩拉熱窩居民在玩紙牌,這一大家子養活起來是不容易。
如果有的話,請保管好你的各種棋牌工具,打牌、玩色子是消磨時間、預防精神崩潰的好辦法。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待在加固的住所裡,既無聊也無光,夜晚也十分難熬,於是“造人”成為不多的娛樂專案之一,而且在戰爭期間確實有大量的婦女懷孕。你可以想象,這在一個沒有醫院的城市是多麼災難性的事情。所以在SHTF狀態下,避孕藥和安全套也是生存必備物資哦。
騎腳踏車“如果我們要談論腳踏車,那麼就不得不說說戰爭。”——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伊爾凡·塞爾曼(Irfan Selman)
即使能搞到一些貴重的汽油,在圍城中的薩拉熱窩開車也是一個壞主意。當時的薩拉熱窩遭到持續多年的炮火洗禮,街道被毀壞,到處都是路障,汽車根本無法暢行,基本無人開車出門,而且荒涼的路面突然出現一輛走走停停的汽車,目標太顯眼,駕駛員會成為狙擊手的獵物。這時候,騎腳踏車是一種很好的出行方式,可以在佈滿路障的街頭巷尾快速靈活穿行,減少被狙擊的可能性。
由於缺乏燃料,連軍方都要用馬車運送糧食。
伊爾凡·塞爾曼向博物館捐贈腳踏車。
在“薩拉熱窩之圍”博物館中,陳列著一輛腳踏車。這輛腳踏車不僅幫助了車主免於被狙擊,還被用作收音機和其他電子裝置的發電機。
近水樓臺“無論儲存多少供應品,它們最終都會在SHTF情況下用完。”——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塞爾科(Selco)
除了有一門出色的手藝,選擇一處資源豐富的住所是很好的補充,並且這些資源最好是可重複利用的。比如水井或小溪、花圃、森林或樹林。
長時間的封鎖生活中,不光要喝水,上廁所也是一個大問題,由於汙水系統癱瘓,古老的旱廁成為必然選擇。廁紙是沒有的,即使有也是搶手貨,可以拿來換取更緊要的必需品,這時候水、樹葉是上廁所的良好替代品。
薩拉熱窩多布林加河圍城時期丟滿了廢棄物,河水汙染嚴重。
相應的,位置好、品相好的房屋也是暴徒們的首選目標,縱然你的房屋彈藥充足,也必須低調低調再低調,挖洞刨牆搞花它,以便融入周圍破爛不堪的住宅。在SHTF時期,你需要的是一處外表簡樸但內部堪比堡壘的房屋。
房屋必須低調,也就是華人說的財不外露。圖中房屋的窗戶基本都被封死的。
抱團取暖“圍城的第一年實際上是相當不錯的時間段,因為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瞭解鄰居,並且因為他們是‘瘋子’,儘管經歷了戲劇性的混亂,但我們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比比皆是!”——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居民尤卡
對於沒有經歷過SHTF情況的任何人來說,戰爭中的“美好時光”說法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是請記住,團隊的力量,鄰居與家人親戚會成為你活下去的絕佳幫手。
如果你在亂世中有個大家族,那存活率將大大高於小家庭。亂世中的一些薩拉熱窩居民,依靠家庭或者鄰里自發組織了很多巡邏隊,結成緊密的互助團隊,以保障所在小區的安全。
薩拉熱窩的小區民兵。
既然沒有明面的商店或市場,物資的流通就得靠黑市,且大多是以物易物。普通的物資主要靠鄰里之間互換,更為稀缺或緊俏的物資要去大一點的黑市,但黑市沒有管理人員,為躲避狙擊與炮轟,一般選擇晚上開市,進去的交易的人亦是多人一組,無人敢於單槍匹馬闖入,因為被搶劫的機率比換到物品的機率還高。
那些參與搶劫的匪徒,很多也都是普通人,他們在各自的家庭家庭是爺爺、爸爸、哥哥等角色,為了維持家庭,逼不得已落草為寇。這時候城市的黑與白已經混亂,更多的是灰色地帶。
保持人性“你是人的感覺可能很快就會消失。我無法告訴你我認識的人中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一點牙膏、胭脂、肥皂或香水而放棄一頓急需的食物,如果註定會失去人性,那麼戰鬥還有什麼意義?大家需要這些東西喚醒自己的人性。”——薩拉熱窩圍城時期當地無名居民
波斯尼亞戰爭中有很多令人驚奇的故事,圍城中的居民不只艱難地求生,而且他們居然還自己釀造了啤酒、組織了音樂會、成立了戲劇社,甚至舉辦了“Miss Besieged(圍城小姐)”選美大賽!
圖書館廢墟上的演奏。
1993年,在波斯尼亞戰爭期間,薩拉熱窩在一個地下室組織了選美大賽。
而一旦暫時恢復供電供水,理髮店就會擠滿做頭髮的女士……
這看起來很愚蠢,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看音樂會?或浪費物資來做頭髮?無它,這正是我們生存或生而為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