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樂小妖

    要說乾隆皇帝時期的和珅到底有多大的權勢,從嘉慶的身上最能體會得到,就在乾隆成為太上皇的三年時間裡,嘉慶不知道受到了多大的委屈,所以在乾隆剛死不久,直接就把和珅給斬殺了。但是就在和珅權勢最為滔天之時,卻依然被八旗的旗主給壓制,要知道此時的和珅可是軍機大臣呀,為何還幹不過一個小小的八旗旗主呢?

    也許是滿清本身就是個遊牧民族的原因吧,在他們入主中原之後,為了能更好的控制整個天下,就把規矩二字看的特別重。

    畢竟整個滿族一共才多少人,要管理整個天下這麼多的漢族,所以規矩才是他們的主要手段。

    這些所謂的規矩其實也就是奴性手段而已,當時的八旗可是入主中原的主力,為了讓這支主力一直壓制在所有人的身上。

    所以就規定了旗主屬於主子,而旗主手下的所有人都是奴才。

    當然了很多人的地位並非一成不變,很多所謂的奴才一步步的爬到了高位。

    比如說和珅就是如此,雖然在本旗旗主的下面,和珅只是相當於一個奴才的身份,可是人家被乾隆賞識呀,所以一路平步青雲成為了大清數一數二的實力派人物。

    在朝堂之上,哪怕嘉慶皇帝也要看和珅的臉色,畢竟此時的和珅相當於乾隆的傳聲筒,從某種方面來說代表了乾隆,只要乾隆一天不死,和珅的這張虎皮就能一直這麼撐下去。

    當然了和珅的權力再大,也要對嘉慶皇帝恭恭敬敬,因為和珅只是一個奴才而已,同樣的道理,當和珅遇到自己這一旗的旗主之時,也要對其鞠躬行禮。

    因為這就是規矩,就是大清朝能夠入主中原時的根本,雖說此時的滿族人已經比之前超出了數倍的人口,可是在以億為單位的漢人面前,只能算個渣渣。

    所以這個規矩依然要堅定的實行下去,只要滿族的人口數沒有超過漢族,這樣的規矩就會一直流傳到最後。

    可能這樣說大家不是很好的理解,如果用我們古代的家族制度來形容的話,或許就好理解了。

    比如說在古代家族當中,不論族裡的子弟們有多大的成就,哪怕在朝中達到了丞相的位置,可是你回到自己的家族當中,依然要給族長行禮,這就是所謂的禮數。

    別看和珅在朝中隻手遮天,可是當他回到家中的時候,自己依然只是自己這一旗的一員而已,在所謂的旗主制度當中,自己並非旗主,所以依然要給自己這一旗的旗主行禮。

    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就以為是旗主在壓制和珅,其實是大家誤會了而已,就好像身為兒子永遠要向自己的父親低頭一樣,因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

    只是滿清把這種傳統直接給整成了制度,就是為了防止滿清被漢族超越。

    其實這也是另一種所謂的虎皮而已,但凡旗主的腦子沒有被門給夾住,一般來說不會得罪朝中的重臣,畢竟裝一次還行,一直這麼裝的話,很容易被人打到連母親也不認識的地步。

    所以我們看到的被壓制,也只是普通的禮儀而已,如果不是為了大局觀,或許和珅連話都不帶給自己這一旗的旗說的,畢竟在真正的身份地位當中,所謂的旗主算個什麼,和珅分分鐘就能讓對方直接消失在自己的眼前。

  • 2 # 知識擁有者

    記住,旗主永遠是主子,旗奴永遠是奴才,就像雍親王和年羹堯一樣,就算年羹堯是總督,依舊是四爺府上的包衣奴才,變不了。

  • 3 # 嵐凌小生

    這很簡單啊。

    打個比方,清朝初期軍政權力體系全部歸於八旗,這八旗相當於八個幫派。皇帝親自掌握黃,鑲黃,正白三派,這是實力最強的幫派大哥,其他五旗屬於五個小弟分別統領,相當於五個分舵舵主了。大家有錢一起賺,有飯一起吃,有事一起商量著辦,沒有一個人可以獨立決定,皇帝也不行。也就是說,當時這幾個旗主跟皇帝是平起平坐的。

    這在雍正王朝裡最後逼宮的那段戲就可以看出來,幾個旗主可以跟雍正面對面的指指點點,雍正還不敢說什麼。這五個人每一個人都是鐵帽子王爺,只要這家人沒死絕,大清朝還在,你家就是王爺。這是最初的滿清權利架構。

    和珅自己本身就是鑲紅旗裡面的一個小弟。儘管之後皇權的逐步加強,設立了軍機處等,不斷的削弱了各位分派老大在朝廷上的政治和軍事權利,架空了旗主手中的實權,但是在滿清皇族內部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畢竟大家當年是一個鍋裡吃飯混過來的,見到面了還是要論輩分。

    所以,即使和珅當時在朝廷是一手遮天,各種官職一大把,那也就是在政府裡面,看到了他自己隸屬的本旗旗主,還是要老老實實的跪下喊一聲大哥。好歹跟在手下吃過飯的,出門都是自曝我是哪個旗的,地位就高人一等。通俗點說,和珅這些旗人都是每個旗主的包衣奴才,從我這個門出去的,混的再好地位再高,終歸還是我手下的奴才,倒不是說壓制,面子上的禮節還是必須要給的。

  • 4 # 叨叨賤賤

    讓我想到了《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被金大煙袋整蠱的片段,綁在馬桶旁邊楚楚可憐的樣子還透露出那麼幾分可愛。

    那什麼是八旗制度呢?八旗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女真人的部隊編制,一共有八股部隊,每一股部隊用顏色來加以命名區分,分別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八旗兵勇戰時為兵,閒時為農,戰鬥力非常的強悍。八旗又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由皇帝統領,下五旗由親王貝勒擔任擔任。八旗的統領叫做旗主,旗主和旗人的關係其實就是主子和奴才的關係,旗主可以隨意處置一個旗人。身為一個旗人,不僅要效忠於皇帝,還要效忠於本旗的旗主。八旗兵勇為大清朝入關以及建立對整個中國的統治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旗主們握有實實在在的兵權,旗主位高權重,甚至對皇權都產生了一定的威脅。到康熙皇帝的時候,為了削弱旗主的權力,在各旗分別設定都統的職位,旗務慢慢的由這些都統們所掌握,而都統的任免權掌握在皇帝的手中,隨著時間的發展旗主的實權被都統瓜分,旗主處於位高而權不重的地位了。

    隨著旗主與皇室血緣關係的疏遠,一些旗主甚至混的還不如本旗的旗奴。和珅屬於正紅旗人,乾隆時期有名的權臣,身兼多職,但是見了本旗的旗主金大眼袋還是得乖乖地跪下來叫聲主子,旗主和旗奴的主子和奴才的關係仍然存在,所以不管旗主混得多落魄,本旗的旗奴見了也得跪下來喊聲奴才,這是祖宗之法,不可變呀!

  • 5 # 日小堯茗居

    首先,我們看一下清朝的八旗制度。明朝統治的末期,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起義,建立了著名的後金政權。面對龐大的明朝,由於雙方的力量懸殊,為了更好的作戰。努爾哈赤把部眾分為了黃白紅藍4個旗。後來,隨著勢力的擴大,逐步形成了八旗制度。分別是正紅旗、正白旗、正藍旗、正黃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每個旗都有旗主,這些旗主由於立下了赫赫戰功,基本上都是親王或者郡王。

    按照努爾哈赤事留下了的規矩,國家事務需要由大汗(皇帝)和八位旗主共同商議決定。這就是八王議政制度,這個制度讓後來的康熙、雍正等皇帝非常頭疼。 為了遏制旗主王爺議政的權力,雍正皇帝建立了軍機處,從而架空了八王議政制度。其實早在康熙皇帝時期,剛剛親政的康熙皇帝已經開始想辦法了。由於清朝入關時間不長,康熙皇帝不敢貿然廢黜旗主王爺。但康熙皇帝建立了都統制度,每個旗都有一位都統。都統由皇帝任命,屬於從一品的高官。從這個時候開始,皇帝已經開始逐步分割旗主的權力。

    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都統已經負責各個旗的大部分事務,旗主成了空架子,根本沒有多少實際權力。而且由於國家進入安寧時期,戰爭越來越少,一些旗主不一定是王爺,爵位開始慢慢下降。但是,旗主對本旗人的影響沒有立刻消失。 按照清朝的規矩,旗主和普通旗人都是世襲的。除非被開除旗籍,否則世世代代都是旗奴,見到旗主以後必須請安。哪怕旗主已經家道中落,而旗奴封侯拜相也必須請安。和珅是乾隆後期的第一權臣,兼任了40多個官職,可以說是權勢滔天,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和珅是鑲紅旗的旗奴,而金大煙袋是鑲紅旗的旗主。見到旗主,和珅不得不下跪請安:“奴才和珅叩見老主子。”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松筠是道光皇帝的寵臣,而且也是軍機大臣。松筠的旗主去世以後,旗主家裡人立刻給松筠送信,讓松筠穿上孝服在大門口迎接客人。松筠雖然非常生氣,但一點辦法都沒有。 所以說,進入清朝統治中期以後,旗主的實際權力並不大,但對旗奴仍有很大的印象力。但僅僅對自己的旗奴有用,例如阿桂,如果金大煙袋訓斥阿桂,阿桂可以立刻頂回去。因為阿桂是正藍旗的,鑲紅旗的旗主管不到。至於劉墉、紀曉嵐、王傑等漢臣高官,旗主們無權使用。

    其實進入清朝統治的末期,八旗制度也在逐步瓦解,旗主和旗奴的關係出現了變化。旗奴不再受制於旗主,旗主反而需要昔日旗奴的照顧。在影視劇中,屢屢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高階貴族以外,就連一般的貴族也和普通的富家翁沒有什麼區別。 我們總結一下旗主的歷史,在清朝入關的初期,旗主基本上都是王爺,而且戰功赫赫,擁有一定的實權。但從清朝中期開始,旗主不一定能擁有王爵,而且權力被逐步架空。

    進入清朝統治後期,旗主僅僅成了名義上的高階貴族。清朝滅亡以後,八旗制度徹底崩潰,旗主喪失了所有的影響力。按照一位軍閥的話說“現在,什麼王爺、貝勒都沒有槍桿子好使。”這句話反應了當時的真實情況,進入北洋軍閥時期以後,清朝貴族的權力陡轉之下,就連當年的王爺們也開始謹小慎微的過日子。有的王公貴族甚至開始變賣家當,因為自己沒有任何收入來源。

  • 6 # 黑夜實話實說

    而在八旗中,旗內最高官職為都統,品級為從一品,執掌一旗的戶口,教養,軍事訓練等,雖然都統有很大的權利,權勢和地位遠在六部之上,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和珅在蘭州城落了金爺的面子,被金爺狠狠的收拾了一番,其中金爺說了一句話,就算我當街要飯,和珅看到我也得下轎給我磕頭。

    要知道在當時和珅的權利很大,他的官職是內閣大學士,領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四庫全書》總篡官,領侍衛內大臣等數十個重要職位,封一等忠襄公,以上官職,凡人能做到其中一個就很了得,和珅這樣的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是萬人以上的存在,為當朝寵臣,這位金爺憑什麼說這樣的話,和珅出身滿清正紅旗,而這位金爺正是正紅旗的旗主,和珅見他下跪行李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見旗主的身份在當時是多麼的牛逼!

    滿族人按八旗制分隸各旗,平時生產,戰時從徵。八旗兵分為經營和駐防兩類,京營是守衛京師的八旗軍總稱,由郎衛和兵衛組成。侍衛皇室的人,稱郎衛,且必須是出身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內武門,東西華門、神武門由上三旗守衛。駐防是指駐防全國各要地的八旗。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是皇帝親領之一,旗內無主,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成為皇室的成員,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親領,是由諸王貝子貝勒所分統,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子和貝勒分統,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正黃旗為上三旗,上三旗無主,都歸皇帝所領親兵,侍衛皇帝的成員也從這三旗中挑選,正藍旗在順治前與正黃,鑲黃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袞將為下五旗,不在由皇帝所親領,而由諸王,貝勒,貝子分統,鑲藍旗是下五旗。

    到皇太極時,為牽制各方勢力,又組建漢八旗,蒙八旗,其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統治管理,是為上三旗,其餘為下五旗。

  • 7 # 劉永帥

    皇帝是董事長,軍機處和朝廷六部是公司。八個旗主是八個股東。軍機首輔是總經理。八個旗主股權超過百分之五十後可以跟董事長商議和建議並有一票否決的權利,順治前可以說是皇帝和八旗旗主各佔股百分之五十,順治登基後採取一系列措施皇權佔股百分之五十五,旗權佔股百分之四十五。到了康熙時候,皇權佔股已經達到百分之六十。旗股也就四十了,雖說沒前期厲害但是也夠皇帝頭疼的。八個旗主不報團還好點,報團也沒用。上三旗從多爾袞死後只聽皇帝的,下五旗宗室子弟駐守各地也沒時間報團。

  • 8 # 夏慈史

    導讀:和珅富可敵國,他和八旗王爺比起來誰權利更大?老龍帶您走進歷史品味歷史!《八旗》:滿清根基,國之柱石

    起源:八旗剛開始只是滿人的狩獵組織,隨著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他將八旗上升為一種軍事社會制度。由他和七位子侄各掌握一旗,實行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做到每個旗主掌管各旗行政、經濟及家族組織,以此作為和大明王朝爭奪天下資本。

    發展:在八旗制度下,清軍很好的集結優勢兵力,打開了山海關大門,進入中原地區。為了穩固政局,清朝統治者把八旗派到全國各地進行駐防,給與他們很大自主權,這雖然皇太極等人能夠把控中原地區,但也讓八旗旗主手中的軍事力量不斷強大。

    老龍:八旗王爺是皇室貴族,手握八旗子弟兵,和珅只是文臣之首,再厲害也是臣子!八旗旗主世襲傳承,與皇權關係越來越遠

    傳承:在八旗中,除了正黃、鑲黃兩旗由清皇帝直接統領外,其他都是世襲制的傳承下來,這六旗的旗主從開始與努爾哈赤的兄弟、叔侄關係,到乾隆之後血緣親疏關係已經遠了不少。但八旗參與朝政最終決策的制度,一直傳承下來,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清朝統治者皇權威嚴、執行力。

    制約:在這種情況下,從雍正開始設立軍機處,將朝廷中自己心腹納入國家軍事、政治決策體系中來,透過他們把政令頒發出去,從而規避八旗對皇權的干預。在這過程中,軍機處的權力越來越大,作為皇權的代言人,在其中任職的官員地位也是水漲創高。

    老龍:軍機大臣只能傳達主子的意見,而八旗王爺是皇帝都有忌憚的人,和珅和他們比起來沒有什麼優勢!和珅:出身八旗,遇父低一輩

    國之根本:雍正帝說過“八旗滿洲 ,乃我朝之根本,根本不可不固”,這就是說八旗制度在清朝相當於憲法,牢不可破。而和珅為滿洲正紅旗人,雖然和珅深受乾隆喜愛,任了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等數十個職務,自己的兒子還娶了乾隆的女兒,算得上皇親國戚,但這些一遇到正紅旗的旗主,那麼就把和珅打回了原形,作為旗奴他只有下跪請安的份了啊。

    老龍:不過根據八旗制度規定,和珅只是受制於正紅旗,對其他旗主卻不必在乎,不受他們的管轄限制。但八旗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和珅縱然是軍機大臣也要退舍三分。

  • 9 # 西府趙王爺

    這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劇情吧?金大煙袋憑藉著自己的八旗旗主身份好好整治了和珅一番。

    但是電視劇無法代表歷史,特別是《鐵齒銅牙紀曉嵐》這樣一部虛構歷史劇,其情節很多都經不起歷史的推敲。乾隆時期的旗主王爺雖然地位超然,但卻無法壓制軍機大臣和珅,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和珅的權力範圍

    雍正皇帝為了加強皇權而設立了統管軍政大事的“中樞權力機構”——軍機處。

    和珅身為乾隆朝的軍機大臣,有代君處理大清朝軍國政務的特權, 外省官員呈給皇帝的奏事摺子必須事先經過軍機處的處理才能被皇帝批閱,因此和珅的權力極大,有偷天換日,斗轉星移的權力。

    除此之外,和珅還曾兼任刑部尚書——管理大清刑法;吏部尚書——管理清朝大小官員;內閣學士——尚書房議事權;內務府總管——管理乾隆的金庫;理藩院尚書——管理蒙、藏、回等少數民族的事物;戶部尚書——管理大清朝的國庫以及各種稅務;九門提督——管理京畿的防務問題已經步軍衙門和豐臺大營。

    試問,除乾隆皇帝、孝聖憲皇后這娘倆之外,放眼當時大清朝還能找出任何一個比和珅實際權力大的人嗎? 電視劇裡紀曉嵐根本沒資格與和珅叫板。

    旗主王爺的沒落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統治時期,旗主王爺的權力、地位幾乎除皇帝之外無人可比。

    比如清朝歷史中著名的旗主王爺多爾袞、多鐸、代善等等,這一時期的旗主王爺有軍權、政權、議事權甚至有左右大清朝政局的權力,但在順治皇帝執政時期,為了避免旗主王爺的權力過大,順治皇帝將八旗旗主的權力大幅度削弱,上三旗加下一旗由皇帝統管,每一位八旗旗主手中的兵力幾乎不超過“兩旗”。

    康熙、雍正兩位雄主更是接連打壓滿八旗旗主手中的權力。滿八旗除了設立“旗主”之外,還另設立一位“副旗主”,而副旗主多為漢人。換言之“副旗主”便是皇帝安插在旗主王爺身邊的臥底。

    到了乾隆朝,八旗旗主們早已經不復當年的雄風,沒有乾隆的懿旨,旗主王爺甚至不能隨意出京,只能老老實實的蹲在北京城。舉個例子,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弟弟弘晝,手中掌握著正白、鑲黃二旗,算的上是乾隆朝中最為受寵的親王,但弘晝的權力依然受到和珅的限制。

    正白、鑲黃二旗的軍餉由戶部管理,戶部歸和珅管;正白、鑲黃二旗的人事安排由吏部管理,吏部歸和珅管;

    最關鍵的是,和珅身兼八旗都統和各省駐防將軍二職,有權利插手正白、鑲黃二旗的各項事物。

    試問旗主王爺如何壓制軍機大臣, 不同的朝代,其政治環境也有所不同,如果把軍機大臣和珅,放在皇太極執政時期,多爾袞和代善兩位旗主王爺能把和珅吊起來揍,但在乾隆執政時期,旗主王爺則無法起到壓制和珅的作用。

    當然了《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代善的後人“金大煙袋”讓和珅下跪的一幕,這個其實到沒什麼。

    金大煙袋是代善的後裔,代善在八旗入關時便是正紅旗的旗主,而和珅的祖上是正紅旗的兵丁。按照清朝的規矩來講,金大煙袋是和珅的老主子,清朝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便是旗下人見到老主子必須三跪九叩,哪怕老主子當街要飯,旗下人也要 行跪拜禮。所以和珅跪金大煙袋並不吃虧,但是並不代表金大煙袋的權力比和珅大。後面將和珅關到蘭州大牢守尿桶的情節,顯然有些過分了。

    不過話說回來,電視劇編劇也沒有太誇張,他還是給出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當時的和珅主要是沒有亮明身份,這才吃了個啞巴虧。如果當時和珅是以和中堂的身份出現,金大煙袋也沒法拿他怎樣。

  • 10 # 兩份回鍋肉

    首先,我們看一下清朝的八旗制度。

    別是正紅旗、正白旗、正藍旗、正黃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每個旗都有旗主,這些旗主由於立下了赫赫戰功,基本上都是親王或者郡王。按照努爾哈赤事留下了的規矩,國家事務需要由大汗(皇帝)和八位旗主共同商議決定。這就是八王議政制度,這個制度讓後來的康熙、雍正等皇帝非常頭疼。

    八旗分別掌握在皇帝和各旗旗主手中,旗主擁有很大的權力。後來清朝皇帝為了集中皇權,設定了都統這個職位,將原本旗主手中的大部分權力都劃歸到了都統名下,而都統受皇帝任命,所以八旗的權力實際上全部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和珅是在升任御前大臣後,補鑲藍旗滿洲都統。

    說白了,前期的八旗旗主不但是是王爺,是皇親國戚,同時是有實實在在的軍功,實實在在的權利的!

    雖說後期權利被剝奪了,但是身份在哪,即便和珅這種已經做到手握實權的八旗都統,但是在清制下,見到自家旗主,你還是奴才,你是要行禮的。

    和珅後期如此位高權重,但是祖宗的規矩,他是萬萬不敢違逆的,如此高高在上權臣,還要向一個已經沒落的沒有實權的名義上的主子行禮。

    真真的就像吃蒼蠅一樣,很噁心,可不就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 11 # 鴻涵先生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一集是和珅見到了金大煙袋,這個金大煙袋非常不給和珅面子,和珅也不敢和金大煙袋做對,而和珅當時擔任軍機大臣以及領侍衛內大臣等很多職位,權傾朝野,但是為什麼和珅見了金大煙袋就跟“孫子見了爺爺”一樣呢?

    一、簡述“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女真族人(滿族)創造的一種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政治組織形式。八旗人在戰時為兵,閒時務農,八旗一共分為八個旗,分別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同時八旗還分為,滿洲八旗、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每一個旗都是相對獨立的一種政治體制,八旗中各有自己的旗主、大臣、軍隊、屬民以及土地財產。

    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這三旗的旗主是清朝皇帝,下五旗為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這五旗的旗主均為皇室宗親來擔任旗主,而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不在皇帝和宗室管轄範圍(隨著時間的發展,皇帝有時也會任命宗室同時管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也可以說“三旗合一”)。

    二、旗主和所轄旗人之間的關係是“主子”和“奴才”

    八旗作為滿洲最基本的政治軍事制度,在清朝前期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這其中旗主是所在旗的最高長官,旗內所有的大臣以及旗人都是旗主的奴僕。

    (旗人老照片)

    旗人也分屬人和包衣,屬人指的就是“正身旗人”,一般來說就是自由民身份,包含宗室和功臣,這些人是八旗的主要組成部分,包衣指的就是奴僕,有滿洲平民犯罪後,屬人身份改為包衣,或者是之前滿洲人俘虜的其他民族的人,而包衣是專門服務旗主以及旗下各首領的人的一種稱謂,雖然在旗裡包衣的地位很低,但是包衣一樣可以做官,甚至可以位列三公。

    上三旗的旗主是皇帝,他的包衣身份也高,因為封建社會,皇帝是天下人的主子,可是在下五旗就不是這樣了,儘管有包衣做了大官,位列三公,可是見到了旗主或者在籍的主子也得三叩九拜,這是規矩,所以很多包衣終其一生最大的榮譽並非封侯拜相,而是解除包衣籍,能夠堂堂正正的做人。

    旗主和屬人、包衣的關係就是“主子”和“奴才”,他們之間是有著絕對的尊卑之分的。

    三、八旗旗主的權力很大嗎?八旗都統又是幹什麼的?

    在早期的清朝,八旗旗主的權力很大,他們參與議政,並且是作為滿洲主要的軍事力量的而存在,八旗在清早期就是政權的支柱,所以旗主都是功勳顯著的宗室人員,他們有著對本旗所有人的支配權和生殺大權,所有旗下人口、財產等都是旗主的私產,這也是皇帝為了拉攏各旗而賦予各旗旗主的極高權力。

    可是隨著清朝入關之後,皇帝和八旗旗主的親密關係也就逐漸宣告結束了,皇帝考慮到八旗制度已經不再適合統治,為了加強和集中皇權,就設立了“八旗都統衙門”,八旗中每一旗的旗務、軍事訓練以及民務都由八旗都統管理,八旗都統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官職是從一品,同時在雍正年間還成立了軍機處,專門處理軍務大事,這樣八旗旗主參與議政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總結:

    任命八旗都統說明清朝皇帝已經不再僅僅管理上三旗,而是宣佈對八旗進行直接管理,此後的旗主,雖然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已經沒有了實權。

    電視劇是作為文學作品而對歷史進行演繹的,所以並不可信以為真,和珅的身份應該是屬人,屬於正身旗人,他見到了金大煙袋,規矩是要有的,那就是三叩九拜,但是要論權力,八旗旗主可不能和和珅相比,換句話說,在朝堂之上八旗旗主要對和珅絕對的尊敬,這是出於公,如果換做是朝堂之下,那麼和珅作為旗內人,見到旗主是必須要行禮的。

    旗主也不傻,筆者認為真實地歷史情況是旗主絕對不可能讓和珅當街下跪行禮的,雖說旗內有老規矩,但是和珅位極人臣,手握大權,旗主也不想得罪他,反而還要求和珅辦事,怎麼可能讓他下跪呢。

    說句題外話,紀曉嵐根本就沒有和和珅進行過鬥爭,第一、乾隆朝跨度61年,二人歲數相差很大,紀曉嵐年長和珅25歲;第二、紀曉嵐根本不具備同和珅鬥爭的資本。真正歷史上同和珅進行過鬥爭的大臣阿桂、王傑,而並非紀曉嵐。

  • 12 # 三顧驚鴻毛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清朝時期,所有的滿人都是旗人。源於早期女真人在圍獵時候,以旗幟為標誌作導引而不使方位錯亂。久而久之,旗就成了圍獵或指揮的最大單位。

    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部落,分封八旗,分別是

    正黃旗:努爾哈赤鑲黃旗:努爾哈赤正紅旗:努爾哈赤次子代善鑲紅旗:代善長子嶽託鑲藍旗:努爾哈赤同母弟舒爾哈齊次子阿敏正藍旗: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正白旗: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

    鑲白旗:努爾哈赤長子褚英長子杜度

    本來所謂的旗主只是領主的意思,不知是不是學會了腐儒的那一套,清朝搞起了奴才思想那一套,每一旗中,只有旗主是主人,其他都是奴才。不要誤會,漢人不是奴才,按照清朝的理解,漢人不能做奴才,因為不是一家人,你要理解成地位不夠,我也不說啥。你可以看到,紀曉嵐從來見皇帝都說是臣,和珅才能說是奴才。

    八旗制度有六個主子,皇帝掌管兩黃旗及正白旗,即所謂的上三旗,其他屬於下五旗。要說旗主的權利,說大也大,說不大也不大。因為除了早期領兵作戰,順治以後的八旗,以下五旗為主都在削弱,連繼承都是皇帝指定的,不是世襲,沒有實職官位。和珅遇到的那個旗主自己都說了,不管政務,只有吃喝玩樂。也是和珅倒黴,遇到的正好是正紅旗旗主,要是其他旗的旗主,和珅不鳥他,他也沒辦法。

    其實這很像宗族的制度,族長不當官,一樣有權威管理族人,出了這個家族,他的話就沒啥用了。就像你當了大官,回家一樣要給家族長輩磕頭一個道理,見到另外一個家族的族長,完全可以不鳥他。你說他權力大,也僅限於此。頂多再加個皇親國戚的名頭,和珅搞死的皇親國戚也不少了,起碼是不害怕的。

  • 13 # 大V說電影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滿洲(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努爾哈赤於1615年將紅白黑三旗及所領牛錄析設為八個旗: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原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正四旗旗幟為純色四方形,龍首朝後;鑲四旗旗幟為五邊形,黃、白、藍三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龍首朝前。當時各旗的旗主分別是:正黃旗主和鑲黃旗主努爾哈赤、正紅旗主和鑲紅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極、鑲白旗主杜度、正藍旗主莽古爾泰、鑲藍旗主阿敏。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為滿洲八旗的源起。  八旗中的最高領導人是旗主。早年每旗都有各自的旗主,後來隨著皇權的擴大,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都劃歸皇帝親自統領,因此,八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格局。上三旗是皇帝的親兵,下五旗則由各自的旗主掌管。   清朝初期,旗主的權力很大,國家的小事皇帝可以直接做主,但遇到大事就必須要和幾位旗主一同商議。後來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旗主的權力基本都被削光,所以到了清朝中後期,就沒有什麼旗主的說法了。 八旗旗主的下一級是參領(正三品)。八旗滿洲和八旗漢軍每旗之下均有五個參領,八旗蒙古每旗之下只有兩個參領。   參領的下一級是佐領(正四品)。佐領在滿語中稱為牛錄章京,也就是牛錄領導人的意思。牛錄是八旗的最基本建制,最初一個牛錄為300人,到了嘉慶年間改為了150人。佐領在戰時為領兵官,平時為行政官,掌管所屬牛錄的戶口、田宅、兵籍、訴訟諸事。   大體上,每一旗的結構就如上面所述,由上至下依次為:旗主、參領、佐領和旗下兵丁。   許多人下意識的會認為,在八旗之中,肯定是上三旗中的正黃旗地位最高。不過,實際上八旗中排名第一的卻是鑲黃旗。因為早在清朝入關之前,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鑲黃旗的旗主,所以鑲黃旗也被稱為頭旗,並在此後一直保持了八旗之首的地位。  八旗雖然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但對於普通旗人來說,待遇相差不大。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皇帝挑選宮廷侍衛以上三旗子弟為主,兼收下五旗子弟。   不過,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包衣,差別卻非常大。包衣也稱包衣奴才,是專門為皇室和宗室王公提供服務的人,相當於家庭傭人的角色,地位比普通旗人要低很多。   上三旗包衣為皇室提供服務,因此就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在整個清朝,有不少上三旗包衣出身後來成為封疆大吏的例子。而下五旗包衣隸屬於王公,他們的職業生涯有一層不可逾越的“天花板”,所以地位很難有大的變化。

  • 14 # 遊歷往事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在蘭州城內閒逛,遇到了一個金大煙袋,並且發生了衝突。起初,和珅沒有屈服,惡狠狠的說“我提醒你,我可是朝廷命官。”但是金大煙袋一點也不急,讓和珅看了皇族才能擁有的腰帶,並且表示自己是鑲紅旗的旗主。和珅聽了以後立刻認慫,那麼,八旗旗主的權力到底有多大,為何能夠壓制軍機大臣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清朝的八旗制度。明朝統治的末期,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起義,建立了著名的後金政權。面對龐大的明朝,由於雙方的力量懸殊,為了更好的作戰。努爾哈赤把部眾分為了黃白紅藍4個旗。後來,隨著勢力的擴大,逐步形成了八旗制度。分別是正紅旗、正白旗、正藍旗、正黃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每個旗都有旗主,這些旗主由於立下了赫赫戰功,基本上都是親王或者郡王。按照努爾哈赤事留下了的規矩,國家事務需要由大汗(皇帝)和八位旗主共同商議決定。這就是八王議政制度,這個制度讓後來的康熙、雍正等皇帝非常頭疼。

    為了遏制旗主王爺議政的權力,雍正皇帝建立了軍機處,從而架空了八王議政制度。其實早在康熙皇帝時期,剛剛親政的康熙皇帝已經開始想辦法了。由於清朝入關時間不長,康熙皇帝不敢貿然廢黜旗主王爺。但康熙皇帝建立了都統制度,每個旗都有一位都統。都統由皇帝任命,屬於從一品的高官。從這個時候開始,皇帝已經開始逐步分割旗主的權力。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都統已經負責各個旗的大部分事務,旗主成了空架子,根本沒有多少實際權力。而且由於國家進入安寧時期,戰爭越來越少,一些旗主不一定是王爺,爵位開始慢慢下降。但是,旗主對本旗人的影響沒有立刻消失。

    按照清朝的規矩,旗主和普通旗人都是世襲的。除非被開除旗籍,否則世世代代都是旗奴,見到旗主以後必須請安。哪怕旗主已經家道中落,而旗奴封侯拜相也必須請安。和珅是乾隆後期的第一權臣,兼任了40多個官職,可以說是權勢滔天,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和珅是鑲紅旗的旗奴,而金大煙袋是鑲紅旗的旗主。見到旗主,和珅不得不下跪請安:“奴才和珅叩見老主子。”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松筠是道光皇帝的寵臣,而且也是軍機大臣。松筠的旗主去世以後,旗主家裡人立刻給松筠送信,讓松筠穿上孝服在大門口迎接客人。松筠雖然非常生氣,但一點辦法都沒有。

    所以說,進入清朝統治中期以後,旗主的實際權力並不大,但對旗奴仍有很大的印象力。但僅僅對自己的旗奴有用,例如阿桂,如果金大煙袋訓斥阿桂,阿桂可以立刻頂回去。因為阿桂是正藍旗的,鑲紅旗的旗主管不到。至於劉墉、紀曉嵐、王傑等漢臣高官,旗主們無權使用。其實進入清朝統治的末期,八旗制度也在逐步瓦解,旗主和旗奴的關係出現了變化。旗奴不再受制於旗主,旗主反而需要昔日旗奴的照顧。在影視劇中,屢屢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高階貴族以外,就連一般的貴族也和普通的富家翁沒有什麼區別。

    我們總結一下旗主的歷史,在清朝入關的初期,旗主基本上都是王爺,而且戰功赫赫,擁有一定的實權。但從清朝中期開始,旗主不一定能擁有王爵,而且權力被逐步架空。進入清朝統治後期,旗主僅僅成了名義上的高階貴族。清朝滅亡以後,八旗制度徹底崩潰,旗主喪失了所有的影響力。按照一位軍閥的話說“現在,什麼王爺、貝勒都沒有槍桿子好使。”這句話反應了當時的真實情況,進入北洋軍閥時期以後,清朝貴族的權力陡轉之下,就連當年的王爺們也開始謹小慎微的過日子。有的王公貴族甚至開始變賣家當,因為自己沒有任何收入來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績比同學高,想學醫他們都上了211我進了了雙非醫學院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