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哥阿官
-
2 # 巍風哥
葡萄常見病害有:葡萄穗軸褐枯病、灰黴病、白粉病、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日灼病等多種病害,為大家介紹葡萄穗軸褐枯病是如何防治的。
葡萄穗軸褐枯病主要危害幼嫩的花蕾、穗軸或幼果,使其萎縮、乾枯,造成大量落花落果。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40%以上。
高溼是葡萄穗軸褐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5月上旬至6月上中旬出現低溫多雨天氣有利於病菌侵染,開花期遇低溫多雨天氣有利於該病發生蔓延。地勢低窪、澆水過多、通風透光差、田間管理粗放、肥力不足和樹勢較弱的葡萄園發病較重。巨峰是易感病品種,新玫瑰、龍眼、玫瑰露等品種較抗病。當果粒長到黃豆大小時,病害停止侵染。
防治葡萄穗軸褐枯病,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及時清園。清除病枝、病果,集中銷燬,減少越冬菌源。
二是抹芽整梢。及時抹芽、摘心、修剪果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三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控制氮肥,增強植株抗病力。
四是清理溝系。開闢一套溝系,降低雨天田間溼度。
五是農藥防治。葡萄芽萌動後,用石硫合劑重點對結果母枝噴施,消滅越冬菌源。葡萄葉片充分展開後,選用25.5% 異菌脲葉面噴施稀釋800-1000倍液,或40%嘧黴百菌清葉面噴施稀釋800-1500倍液,每畝用量60-100毫升,或40%嘧黴百菌清葉面噴施稀釋800-1500倍液,每畝用量60-100毫升。
-
3 # 農村人阿東
東東在農村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葡萄穗軸褐枯病該病是一種兼性寄生菌侵染決定於寄主組織的幼嫩程度和抗病力。若早春花期低溫多雨,幼嫩組織(穗軸)持續時間長,木質化緩慢,植株瘦弱,病菌擴充套件蔓延快,穗軸老化,病情漸趨穩定。葡萄穗軸褐枯病發病症狀
葡萄穗軸褐枯病主要為害葡萄果穗幼嫩的穗軸組織。發病初期,先在幼穗的分枝穗軸上產生褐色水浸狀斑點,迅速擴充套件後導致穗軸變褐壞死,果粒失水萎蔫或脫落。有時病部表面生出黑色黴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該病一般很少向主穗軸擴充套件,發病後期乾枯的小穗軸容易在分枝處被風折斷脫落。幼小果粒染病僅在表皮上生出直徑為2mm圓形深褐色小斑,隨果粒不斷膨大,病斑表面呈瘡痂狀。果粒長到中等大小時,病痂脫落,果穗也萎縮乾枯。
葡萄穗軸褐枯病發病原因稱葡萄生鏈格孢黴,屬真菌界無性型子囊菌鏈格孢屬。分生孢子梗數根叢生,不分枝,褐色或暗褐色,端部色較淡。分生孢子單生或4~6個串生,個別9個串生在分生孢子梗頂端,鏈狀。分生孢子倒棍棒狀,外壁光滑,暗褐色或欖褐色,具1~7個橫隔膜、0~4個縱膜,大小(20~47.5)um✘(7.5~17.5)um。
葡萄穗軸褐枯病發病條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枝蔓表皮或幼芽鱗片內越冬,翌春幼芽萌動至開花期分生孢子侵入,形成病斑後,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人工接種,病害潛伏期為2~4天。
老齡樹一般比幼齡樹容易發病,肥料不足或氮磷配比失調病情較重;地勢低窪、通風透光差、環境鬱閉時發病重。品種間抗病性存有差異。
葡萄穗軸褐枯病農業以及藥劑防治措施農業防治措施
(1)選擇抗病品種。
(2)結合修剪。搞好清園工作,清除越冬菌源。葡萄幼芽萌動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45%石硫合劑結晶30倍液、或0.3%五氯酚鈉1~2次保護鱗芽。
(3)加強栽培管理。控制氮肥量,增施磷鉀肥,同時搞好果園通風透光、排澇降溼,有利於降低發病作用。
葡萄穗軸褐枯病藥劑防治措施葡萄開花前後噴灑30% 戍唑.多菌靈懸浮劑1000~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10%笨醚甲環唑微乳劑或懸浮劑2000倍液、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30%龍燈福連懸浮劑900倍液。在萌發18天向枝上噴灑50%單氰胺15倍液,可加強穗軸木質化,減少發病,提早開花。
-
4 # 農家閆妞
要判斷葡萄穗軸褐枯病的病症就要了解其發病特點。葡萄穗軸褐枯病發病時間一般較早,主要在開花前和開花後。其症狀表現為:在發病初期,葡萄幼嫩的穗軸表皮上產生淡褐色、水浸狀斑點,然後迅速向其他分支穗軸和主穗軸擴充套件,最後形成褐色病斑。溼度大時病斑上可見黑色黴層,病斑進一步擴充套件後,使整個穗軸變褐壞死,不久失水乾枯,果粒也隨之萎縮脫落,乾枯的花序軸易在分枝處被風折斷脫落;在病害發生嚴重時,整個穗軸及其果柄全部變褐壞死,花蕾或花幾乎全部落光,嚴重影響產量;幼果被害,在表皮形成黑褐色、圓形斑點,但一般不深入果肉組織中,對果實的生長髮育影響不大。
那麼該如何防治呢?如果是新栽種葡萄的話就要從選種開始,選用產量高、市場效益好、抗病性強的品種。一般來講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防治。一是清除菌源。 在防寒前,結合修剪,儘量剝除樹幹老皮,清掃枯枝落葉及雜草,將其集中燒燬或深埋。 待春季,葡萄出土後至萌芽前,可在結果枝上噴灑 石硫合劑,或混加 五氯酚鈉,必要時可噴灑所有枝蔓,可對防治病害具有良好的效果。二是做好田間管理。葡萄抽穗到幼果期前的管理十分重要,要特別注意及時綁蔓,清除多餘副梢,防止架面鬱閉,保持通風透光,有條件的地方可實施節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儘量控制園內溼度。三是藥劑防治。由於該病是葡萄生產前期發生的主要病害,只危害幼嫩穗軸、果梗和花冠。因此,噴藥防治的關鍵時期是從葡萄抽生出果穗到果實迅速膨大之前,全樹噴灑3%多抗黴素水劑500倍液+50%腐黴利福美雙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0%代森聯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1000倍液+40%嘧黴胺懸浮劑1000倍液+ 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另外在春季氣溫回升後,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也可有效防治葡萄穗軸褐枯病。
-
5 # 火鳳凰tt
葡萄開花時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存,對養分的需求量大,樹勢相對衰弱,會給許多病害以可乘之機,今天我們要談到的葡萄穗軸褐枯病就在其中。
果農常形象的稱穗軸褐枯病為“爛花”,感病後葡萄的花或幼果會大量乾枯掉落,若防治不力,措施不當,對產量和品質造成的影響極大。
為害症狀圖解
發病初期,幼穗的分枝、穗軸變為褐色,並逐漸枯死,不久即失水乾枯,變為黑褐色。在花朵開放時,也可侵染花冠。
天氣潮溼時,在病部表面產生灰黑色黴狀物,一般很少向主穗軸擴充套件,發病後期,乾枯的小穗軸易在分枝處被風折斷脫落。
幼果受害後在其表面形成圓形斑點,呈褐色,但病斑僅僅侷限在果實表皮,不深入果肉,隨著果實發育膨大,病斑擴大、開裂,呈瘡痂狀,影響果實外觀。
相似病害識別
除了穗軸褐枯病,還有一些病害同樣會為害葡萄的穗軸,如房枯病、灰黴病、霜黴病等,除房枯病外,其他兩種比較好辨識,下面簡要說明一下。
房枯病——葡萄房枯病主要為害果梗、穗軸、葉片和果粒。
發病初期,小果梗基部呈深紅黃色,邊緣具褐色暈圈的病斑,病斑逐漸擴大,色澤變褐。當病斑繞梗一週時,小果梗乾枯縊縮。
穗軸發病初期表現為褐色病斑,逐漸擴大變黑色而幹縮,上面長有小黑點。穗軸僵化後,果粒全部變為黑色僵果,掛在蔓上不易脫落。
果梗、穗軸褐變、乾燥枯死,長時間殘留樹上,這是葡萄房枯病的主要特徵。
左:葡萄霜黴病 右:葡萄灰黴病
▎發生規律探究
● 病菌的侵入與果穗組織的老嫩程度有關,穗軸木質化程度越高發病率越低。
● 開花期遇低溫多雨天氣有利於該病的發生蔓延,高溼是葡萄穗軸褐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 地勢低窪、澆水過多、偏施氮肥、通風透光不良、管理不善的果園以及老樹、弱樹發病重。
● 當果粒達到黃豆粒大小時,病害則停止蔓延。
▎主要防治方法
● 加強栽培管理
冬季修剪後徹底清潔田園,將病殘枝、葉、果集中燒燬或深埋。並把果園周圍的雜草、枯枝落葉清除乾淨,減少越冬菌源。
科學合理水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重視有機肥與菌肥的施入,加強水分管理,避免大水漫灌。
搞好果園通風透光、排澇降溼。適時摘心、摘須、整枝、控梢生長,使養分迴流,提高樹勢,增強抗病能力。
● 藥劑防治
針對葡萄穗軸褐枯病,一定要注意“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一旦發病,感染病害部分的危害是無論如何都挽救不回來了。花序分離至開花前後是葡萄穗軸褐枯病入侵的主要時期,也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期。
常用的保護性防治藥劑:嘧菌酯、唑醚·甲硫靈、唑醚.代森聯、絡合態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等。
內吸治療性藥劑:苯醚甲環唑、氟矽唑、甲硫·己唑醇、甲基硫菌靈等。但要注意三唑類藥劑雖然防效好,但有一定的生長抑制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藥劑的選擇和使用濃度的掌握。
-
6 # 牧蟲者說
葡萄穗軸褐枯病主要發生在花期至幼果期,危害部位也如其名,重點在穗軸上。
題主問葡萄穗軸褐枯病如何看懂病症?應採取哪些防治措施?下面我們來分別說明。
葡萄穗軸褐枯病的辨識花序分離至開花前後是葡萄穗軸褐枯病入侵的主要時期,同期還有一個病害(灰黴病),無論從發生條件、發生節點及症狀上,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穗軸褐枯病(上) 灰黴病(下)相似點:均有枯穗、落花、落果的病症,溼度大時都可產生灰黑色黴狀物。
不同點:率先發病的部位不同,穗軸褐枯病主要是發生在果梗、穗軸上,而灰黴病是花器率先感病,特別是花帽未脫的。
關於穗軸褐枯病的防控做好冬春清園工作,減少越冬菌源。注意保持果園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陰雨天多時應排澇降溼。
葡萄開花前7天至開花期為病菌的主要侵染時期,所以花前的保護很關鍵,藥劑可選擇嘧菌酯、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等,發生初期可用贏極(75%肟菌·戊唑醇幹懸浮劑)、戊唑·異菌脲、霜脲·錳鋅等。
此外,該病的發生與樹勢水平、寄主組織的幼嫩程度及抗病能力有關,葡萄新梢生長期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葉面型,花期、謝花後、幼果期,應依次補充硼源庫、鋅源庫、鈣源庫等,可減輕其發生。
-
7 # 三農參謀
葡萄穗軸褐枯病是由一種交鏈孢菌引起的病害,於1986年首次在中國報道發病,現已成為中國葡萄種植中一種常見的病害,該病可給葡萄生產帶來嚴重的減產,在實際生產中果農朋友們應給予充分的重視。下面就為大家總結一下葡萄穗軸褐枯病的症狀識別診斷及病害的防治方法,以供果農朋友們田間診斷參考。一、病害的症狀識別診斷
病害初期,首先幼嫩穗軸上會出現水浸狀的小病斑,然後迅速擴散到周邊,病斑擴大呈片狀且形狀不規則。幼嫩穗軸在3-5天變褐軟腐,再經過 2-4天,當病斑環穗軸一週時,穗軸維管束組織壞死,以下部位水分、營養停止供應,停止生長,然後萎蔫成褐色,並迅速乾枯至深褐色。潮溼時,在患病部位可以看到黑色黴菌,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在病害發生的後期,果穗容易脫落,落花後3-10天可脫落70%左右。病穗因病害程度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受害形態。
大致有以下幾種:
(1)受害果穗整個脫落,在新梢上留下大而圓的木栓化的疤底。(2)整個主穗從與副穗的分支處脫落,在分支上留下很長的幹疤。(3)主穗的一部分從某一區段的側分支處脫落,留下一部分正常的無病小穗,並且脫落處有狹長的幹疤。(4)於主穗軸上著生的小穗脫落,在主穗軸上留下小而圓的疤痕。(5)小穗軸上的一部分小穗從某個區段側分枝處脫落,在小穗軸上留下狹長的幹疤。在這些乾枯的病穗上,可以看到從花蕾到幼果的不同生長階段的形態。特別是,在患穗上可以看到花冠呈帽狀脫落的整個過程以及花朵開放時的形態。病穗上乾枯的果粒最大的縱經7毫米,橫徑5毫米。整穗脫落的乾果穗最長20釐米左右,最短12釐米左右。穗軸扁平,上有縱向條紋,受微潮後乾枯穗軸有彈性,不易折斷。乾枯病穗上的副穗和小穗以及僵花和僵果都不易脫落。
二、病害發生特點發病早,病程進展迅速。在花序迅速伸長期和開花前後,如遇陰雨天氣則很適合病菌的侵染和傳播。從病斑出現到果穗乾枯僅需10天左右。當果粒普遍長至黃豆粒大小時,隨著穗軸組織的老化,此病也隨之停止發生。
患病部位僅限於幼穗。該病只為害幼嫩穗軸,不破壞老化穗軸、花冠、果梗、果粒及新梢和葉片。
品種之間感病差異極顯著。巨峰為害最重,紅富士和白香蕉次之,玫瑰香和龍眼較抗病。尤其是龍眼抗病能力較強。
三、病害的防治方法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特別是在葡萄病害為害較重的地區。
加強管理,適當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重施有機肥。
做好園區植株之間的通風透光,減輕鬱閉。
出土後的葡萄幼苗,在冬芽鱗片鬆動時,噴施波美5°石硫合劑。
發病時,於開花前後各噴施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另外,在開花期適當施用速效磷鉀肥可以提高葡萄植株的抗病能力。
於落花後蒐集乾枯病穗並集中燒燬,可以有效減輕病害的發生。
回覆列表
為害症狀:
發病初期,幼穗的分枝、穗軸變為褐色,並逐漸枯死,不久即失水乾枯,變為黑褐色。在花朵開放時,也可侵染花冠。天氣潮溼時,在病部表面產生灰黑色黴狀物,一般很少向主穗軸擴充套件,發病後期,乾枯的小穗軸易在分枝處被風折斷脫落。
幼果受害後在其表面形成圓形斑點,呈褐色,但病斑僅僅侷限在果實表皮,不深入果肉,隨著果實發育膨大,病斑擴大、開裂,呈瘡痂狀,影響果實外觀。
發生規律:
病菌的侵入與果穗組織的老嫩程度有關,穗軸木質化程度越高發病率越低。
開花期遇低溫多雨天氣有利於該病的發生蔓延,高溼是葡萄穗軸褐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地勢低窪、澆水過多、偏施氮肥、通風透光不良、管理不善的果園以及老樹、弱樹發病重。當果粒達到黃豆粒大小時,病害則停止蔓延。
主要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
冬季修剪後徹底清潔田園,將病殘枝、葉、果集中燒燬或深埋。並把果園周圍的雜草、枯枝落葉清除乾淨,減少越冬菌源。
科學合理水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重視有機肥與菌肥的施入,加強水分管理,避免大水漫灌。
搞好果園通風透光、排澇降溼。適時摘心、摘須、整枝、控梢生長,使養分迴流,提高樹勢,增強抗病能力。
2.藥劑防治
針對葡萄穗軸褐枯病,一定要注意“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一旦發病,感染病害部分的危害是無論如何都挽救不回來了。花序分離至開花前後是葡萄穗軸褐枯病入侵的主要時期,也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期。
常用的保護性防治藥劑:嘧菌酯、唑醚·甲硫靈、唑醚.代森聯、絡合態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等。
內吸治療性藥劑:苯醚甲環唑、氟矽唑、甲硫·己唑醇、甲基硫菌靈等。但要注意三唑類藥劑雖然防效好,但有一定的生長抑制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藥劑的選擇和使用濃度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