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輕知識
-
2 # 文史新談
“漢高祖”劉邦,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王朝“漢朝”的開創者,享年61歲,在位8年,是中國“漢文化”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對華夏文明有重大形象。
大家都知道的是,劉邦出身農村,本來是秦國治下的一個亭長(相當於現在鄉鎮派出所長)。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劉邦也在沛縣組織起了幾千人的人馬,稱為“沛公”,當時漢朝著名的蕭何、曹參就在沛縣做官。再當時舉國上下都是農民起義的背景下,劉邦也順應大流“斬蛇起義”,期間有張良、韓信、英布等忠臣良將不斷加入其麾下,勢力不斷壯大。隨後滅秦國、亡楚國,建立大漢王朝,不可謂不英雄。
蘇轍評價其:“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
但是從另外角度來說,劉邦稱帝以後陸續除掉了開國功臣韓信等人,大肆整治異姓王。並與劉氏族人立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可見其上位之後也是並不信任當初那些共同創業之人,所有帝王都有的毛病。
在治國方面,劉邦雖然行伍出身,但是缺以文治國,重視儒家思想並作為治國主要思想,其次以法家思想為輔助。但是劉邦也廢除了秦國立下的殘酷嚴格的法律,並且繼承了郡縣制。
劉邦在治國方面也是很明智的,一直是以休養生息為主,包括他的後代更是有了“文景之治”,這直接為後面漢武帝滅匈奴、定鼎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之,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開國皇帝,我們最大的“漢族”就是源於此。 並且在數千年華夏文明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
3 # 大沙畫1
秦朝終結分封設立郡縣,以簡單粗暴的方式結束了舊制度,結果是根基不穩,以項羽為首的舊貴族想要走回老路上,最終想要將”天下“構建為緊密團結在以楚懷王為中心的分封國群。
一言以蔽之:舊貴族復辟。
在秦末大起義時期,這應當屬於主流思潮,各路起義軍多是打著舊王族的旗號。
而諷刺的是,根據《史記》的記載,這一場轟轟烈烈的”舊貴族復辟“運動,卻始於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但在這支隊伍之中卻出現了一個另類——甚至連名字都還沒有的劉季,也就是劉邦。這個庶民出身二手的漢中王對於舊貴族的運動並沒有什麼熱情。在各種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最終想要將”天下“構建為中央集權的新帝國。
一言以蔽之:建立新秩序。
從後來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漢在繼承秦法的同時也吸取了秦的教訓,從封王到削藩的一系列操作也正是新秩序的”軟著陸“。
劉邦要當的是秦始皇。項羽要當的是齊桓公。
由此觀之,勝負豈只在疆場之上?
這不僅僅是劉邦和項羽之間的勝負,更是舊貴族和新秩序之間的勝負。
其結果是新秩序的勝利,即是劉邦的成功。
項羽最後會落得四面楚歌兵敗垓下,按當時史家的說法,和其個人性格種種密不可分。但真的僅僅是這樣而已嗎?
項羽所憑據的舊制度從西周末年開始暴露的致命弊端是其政權缺乏向心力。
劉邦所代表的新秩序所追求的恰恰是中央集權。
統一戰爭的過程中,面對被分化之後的各國基本沒有遇到來自其他勢力的干擾,項羽瘋狂封王最終致使自己孤立無援,除了得益於外交手腕之外,各國只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有團結一致的意識,更沒有認清這是一場統一戰爭。
這一點,張良阻封的時候看得很明白。
這與秦滅六國的劇情何其相似哉?
-
4 # 河南正商律師事務所
“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
但是從另外角度來說,劉邦稱帝以後陸續除掉了開國功臣韓信等人,大肆整治異姓王。並與劉氏族人立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可見其上位之後也是並不信任當初那些共同創業之人,所有帝王都有的毛病。
在治國方面,劉邦雖然行伍出身,但是缺以文治國,重視儒家思想並作為治國主要思想,其次以法家思想為輔助。但是劉邦也廢除了秦國立下的殘酷嚴格的法律,並且繼承了郡縣制。
-
5 # 俺家滴韓大王
我來回答大師兄提出的這個問題;秦朝末年,二世無道,趙高亂政,天下大亂,各路義軍聯合反秦,其中以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主,歷經數年征戰,劉邦受降秦王子嬰、垓下十面埋伏打敗楚軍,項羽烏江自刎,終於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於滎陽汜水之陽君臨天下,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之所以成功,是善於用人。 即“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劉邦知道自己才能有限,與項羽相差甚遠,但是他能夠做到知人善用,禮賢下士,於是得到了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的誓死效忠,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而不絕糧道,;韓信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劉邦攻克城池後與老百姓的約法三章,也使他民心所向;漢高祖正確地總結了他取得戰爭勝利的成功經驗和項羽的失敗教訓,即“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項羽嗜殺成性剛愎自用,執意坑殺秦軍二十萬盡失民心,且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最終含恨而死也在情理之中。“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其中包含著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必須有人才,尤其是傑出人才。人才是科技的載體,戰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較量。人才質量的高低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因此現在的我們想要成功就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要善於借用他人的幫助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成功……劉邦建立漢朝,是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締造者之一。劉邦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出身平民的皇帝。毛主席老人家給劉邦的評價就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項羽打仗行,做政治家不合格……
-
6 # 使用者70624690733
劉邦,大漢民族的開創者,古代中國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江蘇徐州沛縣人,也有說是徐州豐縣人,到底是沛縣人還是豐縣人,到現在這兩個縣還在爭著呢。現代社會,旅遊資源就是聚寶盆,人民安居樂業,幸福指數增加迅速,沒事的時候,都想出去領略美麗的風景,劉邦到底歸誰,意義非凡。劉邦生前知道,自己已經寫進了歷史,但他不會知道,他的出生地人們都在搶呢。諸君如有機會去沛縣看看,到處都是大漢氣息,到了沛縣,把樽沛公美酒,下筷樊噲狗肉,信步劉邦廣場,昂首張良大道。劉邦啊,你為後世華夏子孫留下了豐富的利益資源。
劉邦一生只寫了一首詩,但他的詩了不起啊,雖然只有短短23個字,但所表達的卻氣勢雄偉,稱得上是一個大家。詩是這樣寫的: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是劉邦榮歸故里時寫的一首詩,從詩中能讀出劉邦的遠大政治抱負和為國為民所擔憂的心情。劉邦從起兵之日起,短短6年就能平滅各路諸侯,做了大漢一統皇帝,這也是以後各代歷史上的起義軍所不能做到的,這也充分說明了劉邦不俗的本領。其實,以小編看來,劉邦最大的本領就是會用人,他本人的軍事水平並沒有多高,而是很好的吸收了各路人才,如經濟後勤專家蕭何,軍事一流專家韓信,高階謀略專家張良等,這些人都是當時一流的治華人才和謀略人才,或者是軍事天才。而他的對手項羽就比他差遠了,他身邊唯獨一個一流大幫手范增卻被他猜忌,劉邦手下大將王平使了一個離間計,逼得范增不得不棄官出走,他一走,劉邦大喜,知道自己的大業指日可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亡。項羽是當時一流的武將,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都給足了他,就在他要勝利的時候,卻被劉邦反轉,可惜了,項羽。項羽,你死在了黎明之前,後世人讀你的歷史的時候都為你感到惋惜。今天,我站在戲馬臺上,揣想你當年的無限風流和灑脫氣勢,看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但我還是要為我們大漢民族的奠基者劉邦,致敬!
-
7 # 使用者9450977780495
劉邦某些方面超過了秦始皇。他也主張大一統戰略,實行了政冶改革。但他不殘暴作事執中不偏不倚,性情寬厚(見三國志劉備傳評及)家鄉百姓造反他以情動之,而項羽來到後用的是殺戮,自己高高在上,逞兇殘。而劉邦心繫民眾,唯一的一首大風歌是回鄉與民同歡時作的。他主張節儉不蓋″阿房宮"不建″孔雀臺",從不擾民,使民眾得從戰亂中得己生存希望和過後生產發展。所以他的江山延續為最,人們以漢民為記。至於對功臣他以教育的方法為首選,釆取放逐,束縛二樣。他主因親手殺的王幾乎沒有,都是對方先反叛他派兵剿除,也從另一面體現了他對全域性的控制能力。造反的王侯可能像朱元璋一樣劉邦給予的少,表明他來自民間,休恤百姓。
-
8 # 該使用者因為太帥被封號
早期的劉邦是泗水亭的一個亭長,為人仗義,好結交各路人馬。既有樊噲等市井之徒,也有政府官員蕭何之類的。
前期劉邦起義成功,並且初具規模。可以說,大部分都是靠原先積攢的人脈資源發揮的作用,同時也得益於本身的人格魅力和遠大抱負。
後來與項羽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然劉邦先進入關中,但由於和項羽的軍事實力相差太遠,故而拱手將關中送於項羽同時聽從項羽的調配。對“鴻門宴”最好的評價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最後因項伯、張良、樊噲的多方推手,虎入深山。
最終項羽兵敗垓下,四面楚歌,烏江自刎。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朝。分封諸侯,鞏固皇權。因擔心諸侯叛變,遂將曾經出生入死的兄弟一一殺掉,只留下勢力最弱,無野心和能力的長沙王吳芮。
從上可以看到漢高祖劉邦,前期是個用人不疑、有野心、有謀略、善於尋找機會、審時度勢的人。後期奪取天下之後,心狠手辣、不顧舊情。
回覆列表
建立了漢朝,漢朝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是怎麼樣的,可以說是無可替代的
秦朝是第一個大統一的王朝,只經歷了兩世,時間太短。各諸侯國的人民並沒有融入進來。再加上秦朝的苛政,使得整個秦朝的人怨聲載道。
漢朝是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西東兩漢經歷400餘年,把各族真正的融合了進來。
如果當初劉邦被項羽打敗了,項羽仍然推行分封制,那將會又進入戰國時各諸侯國紛爭的年代。歷史是向前進的,項羽雖然是英雄,但他的政策卻使歷史倒退。
由此看見,他建立的漢朝對我們中國歷史是有多麼的重要。
知人善用,籠絡手段極為高明因為劉邦的個人魅力,吸引的漢初三傑等一大批人才到他手下做事,從而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漢朝。
遇事冷靜,喜用智不鬥力楚漢久相持未決,項羽曾對劉邦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鬥力。”以己之短敵彼之長,這樣的傻事,劉邦自然不會做。
總結起來,爭霸中的項羽與劉邦俱懷統一江山的大志,項羽稟賦優於劉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動輒怒、大怒,遇事率性而為,毫無剋制,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劉邦在起初表現平平,但他善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斷以高標準來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優秀品質,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絕不只是靠運氣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