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列昂尼德圖波列夫
-
2 # 濟南的冬天26
近距彈通常是紅外感應的,應對措施是邊機動邊散佈大量熱焰彈。中距和遠距彈通常是雷達制導,可以釋放箔條彈。但仍然很難躲避,能躲過去就躲,躲不過去就跳傘。通常熱焰彈和箔條彈都是一塊釋放,圖為AC130釋放干擾彈。
-
3 # 浩漢防務論壇
戰鬥機躲避導彈一般是兩種方法:機動躲導彈和干擾導彈。
機動躲導彈當然不是像電影裡面那樣,帶著導彈七繞八繞最後間不容髮的時候閃過去,現實裡的導彈通常是不會在戰機屁股後面跟著繞來繞去的,而是根據一定的引導方式接近,以前置法為例:雷達計算戰機的飛行速度和方向,預測其飛行軌跡,然後指引導彈飛向前方戰機必經的一個點。
現實中,導彈是一個能量體,達到最大速度之後燃料就燒完了,依靠慣性飛行,其最大過載也只能在最大速度時達到,明白這一點就知道機動躲導彈的基礎了。實際操作中,戰機只要在導彈速度不足時做出他跟不上的大過載機動就可以甩掉導彈,更加直接的還有掉頭跑,這時候就是一箇中學數學追擊問題了:導彈初速度為X,根據時間速度會衰減,問離導彈x千米處的飛機以什麼速度能逃掉。
干擾躲導彈則是大家最熟悉的方式,透過打出一片鋁箔或者熱焰彈使來襲導彈丟失真正的目標,在雙方高速運動中,只要導彈瞬間丟失目標,就很有可能跟不回來了。
C-130運輸機發射干擾彈時形成的“天使之翼”
目前,最新的AIM9X紅外格鬥彈採用凝視焦平面成像頭與影象處理技術的結合,使傳統紅外干擾彈效果大大下降。為了應對這類紅外彈,開發出了新型的面遮蔽式紅外干擾彈,典型的有MLU52/B型干擾彈,其投放之後會形成一片燃燒的氣團,將飛機的紅外特徵完全遮擋,這樣就算是AIM9X也沒有辦法了。
-
4 # 晏翔麟
電影上的軍機躲避導彈那就是電影,真正的情況,你能夠躲避掉? 飛機的設計是要考慮人的過載程度,導彈設計需要考慮人嗎?因此,一個是要考慮人的,一個是根本就不需要考慮人生命的,哪個更有戰鬥力? 答案已經出來了。
電影上的就是電影不要去信
當導彈接近到戰機的以公里範圍之內的時間,被擊落是以
“秒”來測算的!
如果說是俄羅斯的對空導彈
飛行員的生命是以“秒”來計算的。
-
5 # 深藍ME
應該是假目標誘導和飛機機動躲避。
隨著導彈效能的提高,以及預警機參與引導,飛機規避導彈攻擊越來越難。
現代飛機在實戰中成功規避導彈的戰例應該是在利比亞一分鐘空戰,利比亞軍機在視覺距離內突然先發制人發射導彈,美國兩架F14飛行員採取了緊急機動擺脫了利比亞飛機發射的蘇制導彈,機動產生的加速度之大使得飛行員瞬時失去知覺。恢復知覺的飛行員立即發射近距離導彈,兩架蘇制戰鬥機雙雙被擊落。(參戰的利比亞飛機是蘇22,可變後略翼,機動性極好)。
從一分鐘空戰的經驗可見,飛機和武器的效能固然重要,但是指戰員的素質和經驗更重要(訓練),還有飛機和武器裝備的實戰實用性也十分重要!
-
6 # 裝備空間
電影裡通常飛機躲導彈的橋段都是"左閃、右閃,突然在一個山頭拉高,空空導彈就撞山上了",或者諸如此類的情景設計。這種飛機躲導彈的把戲,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但現實情況遠沒有這麼簡單。就拿現代的空空導彈來說吧,機動速度和可用過載都遠超一般戰機,也就是機動性要比飛機好的多,況且導彈計算路徑、設計碰撞點也都是普通能力而已,所以現代飛機打空空彈,可不一定是追著你飛機尾巴飛的,空空導彈會繞道、抄近路提前飛到你的飛行路線前面去和你"撞"。具體操作模式如下面動圖所示,可以有助於理解:不過不管導彈如何先進,飛機也一直在進步。此外,作戰過程中飛機的飛行也是動態變化的,況且我們都知道一般空空導彈燃料有限、發動機工作時間很短,所以機動中引誘來襲導彈消耗能量,仍然是現代戰機規避導彈的重要手段。其實說到底,現代空戰中飛機與導彈的對決,還是各種能量的交織,也就是動能、勢能轉換、消耗。現代戰機上一般都有雷達告警裝置,透過分析探測到的無線電波,判斷本機是否被鎖定、鎖定方向、距離、型號以及雷達引導的導彈發射。當判斷了敵方發射導彈以後,而空空導彈雖然靈活、機動性強,但是能量有限,我們只要透過不斷做各種高機動動作,消耗降低導彈的能量,當其燃料耗盡,只能依靠慣性繼續飛行時,基本上就對戰機威脅不大了。對於紅外導引頭的導彈來說,戰機除了拋撒干擾箔條以外,還可以依靠機動動作將導彈引向太陽方向,令其喪失目標(如前面動圖)。這個辦法看著土,但是對於紅外製導的導彈也很有效,即使美軍最先進的AIM-9X空空導彈,也仍然沒有解決對準太陽時的失效問題。現代空空導彈都有不可逃逸區,在這個區域裡導彈保持著強於戰機的機動性,所以很難逃脫。但是,任何空空導彈的不可逃逸區都是很"小"的,有射程的20%就不錯了。前文我們也說了,現代導彈很少直接飛向目標,而是要走攔截路徑(前置包抄),那麼我們舉個例子:當導彈追蹤飛機向左飛行設定左側的包抄路徑後,飛機機頭突然右轉,那麼追蹤的導彈必須重新計算攔截路徑向右包抄,而導彈的飛行速度比飛機快,轉彎半徑就比飛機大,而急轉彎又會大量消耗導彈的能量,這樣左右急轉彎幾次,導彈的能量基本就消耗殆盡了。
-
7 # 一葉楓流
戰鬥機被導彈追蹤時,只能依靠大坡度盤旋。一方面是導彈本身過載達不到,脫離跟蹤瞄準線,另一方面是儘量脫離導引頭視場,讓導引頭丟失目標訊號。
因為飛機速度低於導彈速度,相同轉彎半徑時,過載相差幾十倍。
另外也不存在導彈越過飛機後掉轉頭攻擊的情況。導彈飛行需要目標的訊號操縱舵面。沒有訊號就沒有操縱指令,導彈就會沿著原來飛行繼續飛行。
退一萬步,即使能回頭,距離越來越遠了。
-
8 # 青汁帶你看歷史劇
小編在這裡跟大家一起討論下戰鬥機如何靠機動躲避導彈攻擊,通常 空空導彈受體積限制,發動機只工作幾秒鐘到十幾秒鐘,然後依靠存續的動能和勢能去接近目標。說白了,空空導彈本質上是個大號帶制導的子彈。 所以實戰中沒有飛行員會在最遠距離攻擊,比如aim120c,5型的射程超過110公里,但正常攻擊距離也就40多公里,太遠的話對方壓根不用躲,換個方向飛就行,導彈的存續能量和飛機沒法比。 太近了也不行,因為要先敵開火。
電影中,比如深入敵後裡那種跳桑巴躲導彈是胡扯,好看是很好看,你最大過載9g怎麼和導彈比?何況正常情況下,9g是拼了命也飛不出來的(看高度溫度和溼度,簡單說要看攻角和發動機)。
99年南斯拉夫戰爭南聯盟方mig29飛官的通話記錄都有(由一名匈牙利無線電愛好者擷取),可以說南聯盟方飛官執行的都是被鎖定後遠離的策略,但不是太成功,因為他們的雷達警告機故障率太高。
現實中怎麼躲導彈呢? 除了遠離,通常地面或者預警機會通知你導彈來了沒,有幾顆,在哪(前提是他們不忙,戰區沒什麼戰況),你就要提前改變航向,讓飛行向量和導彈軌跡呈90度,開啟jam(jam一般在飛機兩側,順著機翼方向向外輻射),把推力加到軍用或者直接開加力,然後拋撒金屬鉑條或者鎂球來製造假目標。 如果是毛子,他可能直接開個離子態這種黑科技,連jam都不用,當然我們知道毛子一向吹牛逼,早期賣兔雜的蘇式雷達只能正常工作40小時就要返廠重修,發動機工作300小時要大修,嘖嘖。以上為吐槽。 對付毛子貨,這麼套動作足夠用了,因為他們的貨垃圾。對付歐美貨是不夠的,要麼手動高頻率拋誘餌,要麼不要脫離sam的保護。
第二種方法是面對導彈做一個標準的側轉,根據多普勒雷達的原理,你的飛機會被當作地面雜波被刪除,91年沙漠風暴攻擊首夜一架米格25憑著一連串側轉突擊了第二攻擊梯隊,成功打下一架fa18,這架墜毀的大黃蜂好像11年才被找到。 不過側轉對相位陣雷達可能沒用了,所以這個動作只能欺負下第三世界的小破飛機。 總之,躲導彈是非常溫柔的動作,壓根不需要像狗鬥那樣。 以及,地面導彈基本都很難躲,如果不是反輻射部隊提前敲掉,就得繞著走。
-
9 # 鷹鴿分析
現代戰場空中威脅環境複雜多樣,戰鬥機通常面臨著來自空中和地面兩個方向的導彈威脅,因此,在空戰中如何擺脫敵方導彈的攻擊是每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必須要掌握的戰鬥技能,得到世界各國空軍發展的高度重視。
在現代空戰中,機載告警系統的發展對於提升戰鬥機生存能力產生重大現實影響,使得後續的機動規避以及電子干擾等手段成為可能,也就是提供了一定的預警反應時間。通常戰機上裝備的機載告警系統由雷達告警和導彈逼近告警兩個子系統組成,能夠較為及時的掌握敵方雷達、導彈攻擊的時機、方向以及距離,故而作為後續機動規避的主要判斷依據。
機載雷達告警系統主要是針對中遠距雷達制導導彈而出現的,飛行員可根據告警系統識別敵方雷達的工作狀態,從而判斷威脅程度作出相應的反應;例如,敵方雷達處於搜尋狀態,威脅等級較低;雷達處於跟蹤狀態,意味著隨時可以發射導彈,則屬於高等級威脅。當前國際發展水平大多集中在10公里水平,這也成為飛行員最大的機動規避反應距離。
將機載告警系統比作是眼睛,剩下的就是飛行員如何去做的事了。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機動規避方法或思路:
第一種,以消耗導彈能量為主。機載告警系統發出威脅報警後,飛行員首要做的就是根據反饋資料判斷來襲導彈型別,同時迅速展開類似於大過載變高度的S機動、大半徑橫滾等戰術動作展開規避;因為防空導彈或者可空空導彈的飛行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未來適應各種機動特性的目標採用的是比例導引法,戰鬥機在連續變過載機動過程中,使得導彈也在不斷的根據導引頭進行機動,這個過程會大幅度損耗導彈自身的燃料,最終實現機動規避導彈的目的。這種方法也是最常見的規避方法之一。
第二種,大過載機動和電子欺騙相結合。現代戰機都裝備有箔條幹擾彈、紅外干擾彈等電子防禦武器;通常在戰機受到攻擊時,飛行員在進行機動規避的同時會根據來襲導彈的制導特徵有針對性的釋放干擾彈。說白了這種方法將第一種消耗導彈能量與電子干擾相結合,屬於雙保險規避舉措。
第三種,超音速巡航加向量機動能力。這是當前國際上正在探索中的一種新興規避理念,防空導彈或空空導彈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機動過載和飛行速度上,有學者透過計算得出,只要戰機保持在1.4M巡航速度,基本上可以規避大部分對空彈藥追尾攻擊;現實當中也是有實戰例子的,比如中東戰爭中,前蘇聯的米格-25截擊機在發現以色列空軍的威脅後轉向開加力一騎絕塵迅速脫離戰場,一度震驚整個西方世界。超音速加向量技術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戰機被對空導彈的命中機率。因此,超音速巡航成為現代隱形戰機的四大核心指標之一。
另外,現代空戰越來越倚重體系作戰,作戰編組中通常會有專用電子戰等特種作戰飛機存在,必要的時候電子戰飛機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敵來襲導彈進行電磁干擾或者欺騙,從而保證己方戰鬥機的安全。
-
10 # 皇家橡樹1972
電影《深入敵後》當中:F–18“大黃蜂”戰鬥機被蘇制SA–8“壁虎”地空導彈追殺的這個橋段,相信軍迷們都會看得津津有味!大黃蜂飛行員使出渾身解數仍然沒有擺脫掉“壁虎”的跟蹤。
地空導彈和空–空導彈誕生以來就成為了各種戰機的剋星!由於導彈的飛行速度很快超過了大多數戰鬥機,機動能力普遍超過30G的過載 ,戰鬥機飛行員的身體承受能力最多9G,並且它們具備紅外跟蹤、雷達制導的功能,被它跟蹤之後不採取措施非常容易被擊落。那麼戰鬥機怎樣才能靠機動動作擺脫導彈的尾追呢?首先要做的就是丟掉副油箱,因為它裡面有燃油很重,再有就是它增加了飛行阻力,這就和人一樣,奔跑的過程中要輕裝前進,所以為了減輕自重和更加機動靈活就必須要將它甩掉,減輕負擔之後戰鬥機要迅速爬升到升限高度,通常來說中近程導彈的發動機燃燒時間只有幾秒最多十幾秒鐘,燃料燒盡後導彈是靠慣性向前飛行的,如果飛機爬的高,那麼導彈受地球引力作用越大...比如說:《深入敵後》當中“大黃蜂”戰鬥機的升限高度是16000~18000米,而“壁虎”導彈的最大射高只有6000米,“大黃蜂”爬升到9000米以上高度“壁虎”就夠不到它了,所以戰鬥機遇到導彈跟蹤時儘量要爬升。如果是發現來襲導彈較晚就要利用地形進行機動,導彈雖然機動能力很強,但是它需要由紅外尋的器或者雷達進行制導才能夠跟蹤飛機,而且跟蹤引導頭的是有“視角”限制的,飛機偏離的越多,引導頭接收的訊號越弱,同時飛機也要是否紅外/箔條幹擾彈,干擾導彈的引導頭。如果,爬升和利用地形都不管用,就要進行更復雜的機動動作,比如:突然拉機頭爬升又突然極速下降,這樣的動作雖然飛行員要承受很大的生理不適(對血壓和心臟都是很大的負擔),但會使導彈來不及反應而丟失目標,從擺脫了導彈的追蹤。
前面說的這些機動動作都需要飛行員在極短的時間內判斷和完成,並且要有優秀的飛行技術才能做得到,而導彈也不是說跟蹤到飛機之後就能一擊中的,科索沃戰爭期間南聯盟的米格–29應戰北約飛機的時候就躲過了十多枚導彈連續打擊,雖然最後仍然被擊落,但也證明了飛機並不是那麼好擊落的。據說: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能甩開導彈的尾追,不清楚真的如此。
總之,飛機與地空/空–空導彈的鬥法已經有60年了!從對抗效果來看飛機一方略佔上風,這倒不是說飛機躲過導彈的追蹤能力強,而是採用了各種各樣的電磁干擾、紅外干擾、軟硬殺傷...等手段,再配合高機動效能才稍佔優勢,僅是憑飛機的自身靠機動能力不行。
-
11 # 紙上的宣仔
一般來說,在導彈動力段射程內,戰鬥機靠規避是很難逃脫的,此時只能寄希望於干擾彈起作用或者導彈本身啞火。干擾彈中同時包含金屬箔條和熱焰彈,可以同時擾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的導彈。在導彈追擊一段距離後,由於燃料耗盡,此時只能依靠慣性繼續追擊,但由於空氣阻力,導彈越飛越慢,而且導彈的大角度轉彎的機動動作對動能消耗非常快,所以這個時候就有兩個思路。一個是依靠戰機本身的機動性做出高G的機動,一般是滾轉和大角度的瞬時盤旋的複合機動。在導彈面前做出較大的方位角變化,使導彈來不及調整,或者導彈調整後速度損失嚴重,無力追擊目標;第二個是直接開啟全加力透過達到極速直線逃逸。當然也可以把這兩種思路結合起來。
戰鬥機規避導彈的典型動作就是,一邊拋灑干擾彈一遍做高過載機動
F-15側身瞬時盤旋+開加力直線加速,這屬於典型的導彈規避動作
F-16戰鬥機飛行員甩導彈第一視角,這次任務中成功甩掉了6枚蘇制薩姆地空導彈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的空空導彈地空導彈的過載能力越來越強。因為根據經驗公式是,導彈要想擊中戰鬥機,那麼要做到導彈本身的最大過載>戰機過載X2+10G。由於三代機以來戰鬥機的最大實用過載普遍超過9個G,試飛階段往往拉出11個G都沒問題。要想擊中這樣的飛機,導彈本身的過載要達到28G,這只是個最低門檻,實際上目前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最大過載已經做到了40G,而格鬥彈則超過50G,而導彈的最大速度超過4馬赫。可以說在動力段射程內被盯上的話基本就沒活路了,但是導彈的真實的有效射程僅相當於拋物線最大射程的1/4,所以被導彈盯上了也不用太慌,如果對面是個菜鳥飛行員,沒有算好距離就發射導彈了,那麼還是有很大機會甩脫的。
-
12 # 安德烈聊軍事
現代戰鬥機躲避導彈的過程一般都是這樣的:
“只見這位大英雄拱襠一撞鐵弧梁,催飛機上了天。這個飛機,就飛上去了!然後兩架飛機在空中一錯蹬,大英雄左腳領蹬蹬帶繃蹬繩馬走上手,回身一擰這個機關槍的槍攥,使了一個倒鞍回馬槍,這一個動作是當年老飛行員姜松姜永年流傳下來的,姜家飛機的要訣。只見對面敵將手按豹皮囊,從裡面取出來一發空對空導彈,猛回身喊了一聲‘著’!原來這對面飛機上的飛行員不是別人,正是駐守潼關,靠山王楊林手下大將軍,七寶大將尚司徒……”
好了,評書說完了,請打賞。
要想理解戰鬥機如何躲避導彈,先得明白導彈怎麼打著戰鬥機的。這個導彈那都是一尺多長一個精鋼打造的竹節鋼鞭,後面有一根豹筋,七尺多長,豹筋後面是一個兩丈多的紅絨繩……不對,這是佘賽花的父親佘表用的豹尾鞭。
導彈打戰鬥機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鎖定,中段和末制導三個階段,不過許多紅外製導導彈沒有中段。在不同的階段,針對不同的制導方式,戰鬥機對抗的手段是不同的。
先說鎖定。總體而言,導彈技術的發展相對於戰鬥機技術的發展要快一些,“發現即摧毀”對今天的導彈而言並不是一句空話。換言之,一旦被鎖定,擺脫的機會本身就不大。所以最好的對抗導彈的方法就是不被發現,不被鎖定。隱形戰鬥機的發展由此應運而生。
此外,還可以透過地形遮蔽和電子戰壓制的方法,躲避或壓制敵方雷達,讓其無法發現我方戰鬥機。當然,最好的方式是使用反雷達導彈,摧毀敵方導彈,讓我放戰機暢通無阻飛行
低空攻擊機和直升機在面對肩扛式紅外導彈時,通常使用仍干擾彈的方式,比如熱焰彈,讓導彈無法追蹤。但由於肩扛式導彈可以大量裝備,所以當地人大量發射這類導彈時,熱焰彈的作用就有限了。
中段
中段的時候,己方飛機已經被鎖定。現代戰鬥機上都會有一個雷達警告接收裝置,你可以知道自己被鎖定。這時候的選擇通常有以下幾種:
1.大喝一聲:“我乃燕人張飛張翼德是也,誰來與我大戰三百回合,哇呀呀呀呀呀呀~!!”不過先得把氧氣罩摘下來。
2.發射反雷達導彈,如果有的話。擊毀地方雷達,還是可以讓導彈斷鎖,成為瞎子,自然就無法威脅戰機。
3.如果地面地形複雜,可緊急俯衝低空飛行,藉助地形阻擋雷達波,造成導彈斷鎖。
4.如果上述條件都不具備的話,就要抱定與敵人拼到底的決心,積攢速度和能量,在末制導階段與敵導彈周旋到底。
5.如果你開的是米格-25狐蝠或者SR-71黑鳥的話,可以先朝敵人方向豎箇中指,然後掉頭往回飛,不帶走一片雲彩。
末制導:
嚴格來說,在末制導階段,飛行員在和導彈的周旋中總體上是處於弱勢的。隨著制導技術的發展,干擾在末制導階段的作用越來越小,無論是飽和式干擾(扔箔條)還是採用拖拽式誘餌,都很難真正解決地方導彈。更多要靠機動來擺脫。
現代導彈有一個概念,叫無法逃逸區“No Escape Zone”,NEZ,在NEZ內,導彈的過載非常大,可以做非常劇烈的動作。通常導彈在設計時會有一個標準,就是其最大過載是目標飛機的兩倍,這樣才可保證讓飛機無法擺脫。所以在NEZ內,如果你沒有學會姜松姜永年的倒鞍回馬槍,是很大機率要被擊中的;如果學會了倒鞍回馬槍,可以將機率有效降低萬分之一,原則上。NEZ的範圍通常是標註的最大射程的30%左右,但實際上可能要短很多,不過即便按照只有10%算,這個距離也相當可觀。通常都有幾公里的範圍。所以電影上那種飛行員一回頭,看見敵人的導彈一道白煙高速飛來的情況下,基本上是很難躲開導彈的。
當然,NEZ內並不是百分之百會被擊中,但要躲避導彈,最好在NEZ以外的區域先及時發現導彈,然後採取大幅度機動,消耗導彈的動能,消耗動能也就是消耗燃料,一旦導彈燃料消耗到一定程度速度就會降下來,飛機就可以擺脫它了。
如果是在高空飛行的話,低空的空氣密度比高空要大,所以飛行員也經常採取高速俯衝的方式,將導彈引入高密度空域,消耗其動能,為擺脫導彈創造機會。
此外,隨著鐳射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嘗試將鐳射武器裝上飛機,對來襲的導彈進行硬殺傷。
回覆列表
戰機躲避導彈可以透過很多方式,包括電子干擾吊艙進行主動干擾,拋灑干擾彈,主動擊毀來襲導彈等。如果只考慮以飛機機動躲避導彈的話,就要看導彈距離飛機有多近了。
首先說明一下空空導彈的射程與不可逃逸區。一般提及一枚空空導彈時,說到射程一般是指其最大射程,不過導彈在該射程附近時基本很難擊中敵機,因為到這個距離的時候導彈的動力幾乎所剩無幾很容易就被目標戰機甩開。
AIM-120系列空空導彈,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中距彈之一,很難擺脫
空空導彈有另一個更加靠譜的射程,就是其不可逃逸區。在不可逃逸區內發射的導彈,目標戰機從機動層面已經很難很難躲避,只能依靠其他手段來解決。不可逃逸區一般是空空導彈最大射程的25%到30%之間。所以,戰機面對不同距離的來襲導彈,處理方式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當雷達告警接收機或對空雷達探測到遠處的來襲導彈(尤其是半主動雷達制導的),即在最大射程邊沿的敵方導彈時,通過幾種常見的機動方式能夠將導彈所剩不多的動力與機動性消耗掉,從容的將來襲導彈甩開:
大角度俯衝:以較大角度儘快俯衝至低空,在低空有著更大的空氣阻力,將極大地縮短導彈的射程,巨大的空氣阻力,也會使失去動力的導彈更快減速。當然,這個過程中,能讓主動彈脫鎖最好。
蛇形機動:操作飛機進行水平轉向以及翻轉,在飛機蛇形機動時,導彈也會跟著飛機進行轉向,以較大幅度消耗導彈的能量。這時候配合干擾彈有很好效果。
桶滾:就是飛機利用旋轉和速度,畫以螺旋的機動動作。但是,桶滾在對面導彈由足夠能量時,不標準的桶滾可能造成在上半球過載空擋被導彈輕易擊中。
當面對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時,就慘了。一般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的引導頭開機距離十分的近,一般只有十幾公里的距離。面對這種距離在不可逃逸區的敵方導彈,靠機動,你可以選擇加力飛出不可逃逸區域,或轉出離軸角度。
如果面對紅外製導的導彈,持續拋灑紅外誘餌干擾彈,並維持一定的機動,來干擾掉已經發射或即將發射的紅外導彈。一般來說並不能在對方發射後才拋射紅外干擾彈,預防性地拋射紅外干擾彈的效果要比發現導彈才拋射的效果要好。
不過面對不可逃逸區的導彈,運氣才是主要成分,畢竟戰機能做的,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