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文化
近十幾二十年來,國內的動漫行業發展相對緩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動漫憑藉著優美的畫面質量,令人流連忘返的劇情,深深地吸引了廣大的中國朋友。許多中國的小孩子,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甚至是大學生,都是日本動漫的忠誠粉絲。《聖鬥士》、《名偵探柯南》、《海賊王》、《死神》、《火影忍者》等一部部優秀的動漫作品,憑藉著他們各自富有傳奇色彩的主人公形象,以及精彩的故事情節,在我們中國擁有數不勝數的動漫迷。那麼,日本的動漫文化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日本的動漫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呢?
首先,日本動畫已有七十年的歷史,其可分為六個階段: 一、戰前草創期,由1917年日本開始有動畫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二、戰後探索期,日本戰敗到1947年為止。
三、題材確定期,(第一次動畫熱爆發)自1974年《宇宙戰艦》上演至1982年為止。四、畫技突破期,(第二次動畫熱爆發)自1982年《超時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為止。
五、路線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六、風格創新期,風格創新期自1993年到現在。
其次,日本動漫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它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日本動漫的時代性可從幾個方面看出來:
一、從動漫題材上看時代性
二戰後動漫的發展來看,題材的變化比較明顯。戰後初期日本人急需精神重建渴望擺脫外國勢力干預的時代背景下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漫畫家手冢治虫。他的崛起預示著日本漫畫世界新時代的到來。他的代表作之一1952 年開始連載的鐵臂阿童木中,手冢治虫賦予了小機器人純真善良勇敢百折不撓的精神內涵。這正好滿足了當時戰後日本人精神需要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成功改變了日本國民認為漫畫“幼稚”的偏見。
從動畫技巧上看時代性:
畫技上重大的變革始於手冢治虫1952 年鐵臂阿童木問世轟動日本。手冢的漫畫大大超越二戰前的故事漫畫。其成功的秘密就在於他的漫畫畫面構成具有顯著的特徵,即運用電影的拍攝技巧。他製作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拍攝一樣有變焦廣角俯視變幻無窮,令讀者愛不釋手。手冢治虫追求的是漫畫與電影藝術的有機結合。
二、從動漫風格上看時代性
開創日式風格動漫的人依舊是手冢治虫。他在鐵臂阿童木中利用電影運鏡手法,使漫畫映像有了革命性的變革,同時也確立了以劇情為重點,不追求圖象效果,看重角色的塑造,這一獨特的日式創作動畫風格,從片中可以看到情感上主人公阿童木勇敢熱情。情節上阿童木是個領導人民革命的英雄,有害怕寂寞沒有歸屬感的漫漫尋找,也有“人與人生而平等”與見利忘義迷自我之間的對話。阿童木是“機器”,他的遭遇是每個孩子成長中都會經歷的理想化的幻想與現實的
“青春痘”,還有無奈的妥協作者與讀者平心靜氣地對話,像師生更像朋友整個動畫的風格,既簡樸又明快。
三、從漫畫型別上看時代性
日本有著完善的漫畫劃分制度,按照年齡劃分,主要包括:少年漫畫、少女漫畫等六類。早在昭和十年(1926-1936 年),少年漫畫就開始大放異彩,一直髮展至今。而少女漫畫相對較晚,二戰後才初露端倪。在少年漫畫肥沃的土壤上,少女漫畫迅速趕超上來。在後來的六十年中,十分活躍以少女漫畫為例,來看一下日本漫畫型別發展的時代變化。
日本動漫的民族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物哀情結,武士道精神,實用主義,以小勝大。
物哀情結:物哀是日本民族的審美意識。美是文化根源的本質對美的
日本動漫文化
近十幾二十年來,國內的動漫行業發展相對緩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動漫憑藉著優美的畫面質量,令人流連忘返的劇情,深深地吸引了廣大的中國朋友。許多中國的小孩子,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甚至是大學生,都是日本動漫的忠誠粉絲。《聖鬥士》、《名偵探柯南》、《海賊王》、《死神》、《火影忍者》等一部部優秀的動漫作品,憑藉著他們各自富有傳奇色彩的主人公形象,以及精彩的故事情節,在我們中國擁有數不勝數的動漫迷。那麼,日本的動漫文化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日本的動漫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呢?
首先,日本動畫已有七十年的歷史,其可分為六個階段: 一、戰前草創期,由1917年日本開始有動畫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二、戰後探索期,日本戰敗到1947年為止。
三、題材確定期,(第一次動畫熱爆發)自1974年《宇宙戰艦》上演至1982年為止。四、畫技突破期,(第二次動畫熱爆發)自1982年《超時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為止。
五、路線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六、風格創新期,風格創新期自1993年到現在。
其次,日本動漫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它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日本動漫的時代性可從幾個方面看出來:
一、從動漫題材上看時代性
二戰後動漫的發展來看,題材的變化比較明顯。戰後初期日本人急需精神重建渴望擺脫外國勢力干預的時代背景下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漫畫家手冢治虫。他的崛起預示著日本漫畫世界新時代的到來。他的代表作之一1952 年開始連載的鐵臂阿童木中,手冢治虫賦予了小機器人純真善良勇敢百折不撓的精神內涵。這正好滿足了當時戰後日本人精神需要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成功改變了日本國民認為漫畫“幼稚”的偏見。
從動畫技巧上看時代性:
畫技上重大的變革始於手冢治虫1952 年鐵臂阿童木問世轟動日本。手冢的漫畫大大超越二戰前的故事漫畫。其成功的秘密就在於他的漫畫畫面構成具有顯著的特徵,即運用電影的拍攝技巧。他製作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拍攝一樣有變焦廣角俯視變幻無窮,令讀者愛不釋手。手冢治虫追求的是漫畫與電影藝術的有機結合。
二、從動漫風格上看時代性
開創日式風格動漫的人依舊是手冢治虫。他在鐵臂阿童木中利用電影運鏡手法,使漫畫映像有了革命性的變革,同時也確立了以劇情為重點,不追求圖象效果,看重角色的塑造,這一獨特的日式創作動畫風格,從片中可以看到情感上主人公阿童木勇敢熱情。情節上阿童木是個領導人民革命的英雄,有害怕寂寞沒有歸屬感的漫漫尋找,也有“人與人生而平等”與見利忘義迷自我之間的對話。阿童木是“機器”,他的遭遇是每個孩子成長中都會經歷的理想化的幻想與現實的
“青春痘”,還有無奈的妥協作者與讀者平心靜氣地對話,像師生更像朋友整個動畫的風格,既簡樸又明快。
三、從漫畫型別上看時代性
日本有著完善的漫畫劃分制度,按照年齡劃分,主要包括:少年漫畫、少女漫畫等六類。早在昭和十年(1926-1936 年),少年漫畫就開始大放異彩,一直髮展至今。而少女漫畫相對較晚,二戰後才初露端倪。在少年漫畫肥沃的土壤上,少女漫畫迅速趕超上來。在後來的六十年中,十分活躍以少女漫畫為例,來看一下日本漫畫型別發展的時代變化。
日本動漫的民族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物哀情結,武士道精神,實用主義,以小勝大。
物哀情結:物哀是日本民族的審美意識。美是文化根源的本質對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