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坨咯嘰看電影

    《無名之輩》上映以來,口碑不俗,能讓觀影者笑著笑著便哭了……感受到那種成人世界的莫名心酸和心靈悸動,觸發每一位觀影者身為“無名之輩”的情感共鳴。

    其中我覺得最觸動我的一段,就是馬先勇與妹妹馬嘉祺的隔門對話。

    老馬並不知道妹妹是在向他告別,他聽到妹妹說的知心話感覺很不舒服,因為在他心裡,他一天也沒有原諒過自己,所以他只有聽到妹妹像往常一樣罵他,才感到安心。而當他轉身離開,去赴最後一場捨命之約時,妹妹的一句“我不怪他了”,將所有怨恨歸於釋然。可他們誰也不知道,門內門外隔開的,竟是兩場生死。

    除此之外,劇中還有幾處令我觸動的片段,下面簡單盤點一下:

    第一段:霞妹在警局受審時的那段獨白

    “他說城市太大了,找不到方向,他說回老家了就蓋一座房子,他說要和我結婚”,霞妹在講述的過程中,臉上洋溢著被愛的歡喜。為了保護那個愛自己的男人,毫無痕跡地向警察講出了另一個名字,“波仔”。

    第二段:馬嘉祺在大頭和眼鏡面前失禁的那一段

    嘉琪在此之前一直在三人當中佔據主導的地位,她的潑辣強勢會讓人忘記她是一個高位截癱的殘廢,好像她除了身體不便之外,還可以主導身邊的一切。但那一場失禁,打破了她外殼,把她最脆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外,讓我們意識到,她並不是生來毒舌強勢,她只是用暴躁用憤怒來發洩來吶喊命運對於她的不公。

    第三段:暴雨的天台上李大頭和眼鏡互相揭短爆黑的那段

    在給馬嘉祺拍完“臨終照片”後,二人先從玩笑互懟,後面逐漸升級為深度撕逼,互相撕裂對方在意的外表,好像各自口中要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的夢想,都原來是那麼的可笑而脆弱。

    將對方依賴或逃避,或吹牛的手段來維繫自身最後一點可憐自尊的遮羞布,毫不留情地一把扯下,讓彼此直面赤裸裸的現實。暴雨也如同兩人的心境,轟然而下,無情的擊打在兩人的臉上,轟擊在各自的心裡。

  • 2 # 強哥說劇

    電影不僅取得很高的的票房,也收穫了不錯的口碑。自從2006年《瘋狂的石頭》的大獲成功之後,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嘗試這種黑色喜劇電影,雖然每年都有幾部這種型別的電影上映,但大部分電影的票房和口碑都差強人意。

    從影片的名字就知道影片的主角是一群小人物,首先是兩個菜鳥劫匪眼鏡和大頭,他們一心想做大事,於是就去搶劫手機店,結果在逃跑的過程中把摩托車開到了樹上,後來還發現搶到的是一堆的手機模型。眼鏡和大頭分別是有章宇和潘斌龍主演,說起章宇大家可能有點陌生,因為他還算是個新人,沒演過幾部電影。讓人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我不是藥神》中飾演的黃毛。作為一個新人,章宇在《我不是藥神》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無名之輩》應該是他第一次擔當主演的電影,章宇在此片中有很大的突破,和《我不是藥神》中的黃毛有很大的不同,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是一位非常有潛力的演員。另一個劫匪大頭是由潘斌龍飾演,潘斌龍大家應該不陌生,經常出現在綜藝節目中,主要演一些小品,偶爾客串一下電影飾演一些搞笑角色,在很多大火電影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無名之輩》中也是搞笑擔當,影片一開始把摩托車開到樹上就是他的傑作。同時此片中他還是一個為朋友兩肋插刀,為愛情奮不顧身的人。尤其是他和眼鏡在樓頂上的那場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個男主馬先勇是由陳建斌飾演,是一個落魄的保安。之前一名協警,因酒駕發生了車禍,導致老婆死亡,妹妹高位截癱。後來因為一把槍,捲入到個整個事件中來。陳建斌也算是一個老戲骨,經常演一些電視劇,經常出演一些有頭有臉的角色。例如在《甄嬛傳》甄嬛傳中飾演雍正皇帝,這次的落差有點大,變成了一個命運不濟的保安。工作丟了,老婆死了,妹妹癱了。但老戲骨就是老戲骨,什麼角色都能駕馭。不管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普普通通的保安。據說在片場陳建斌每拍完一個鏡頭,都要跑回到監視器與導演一同觀看和討論。可以看出老一輩演員對工作的認真,效果可想而知。陳建斌把一個小人物對生活的不滿和無奈,以及對妹妹和女兒哪份愛,用一種含蓄的表達方式很好的詮釋出來。

    影片女主是由任素汐飾演的馬嘉旗,是馬先勇的妹妹,因為車禍導致高位截癱,整天做在一個輪椅上,但卻是一個性格剽悍的毒舌女。任素汐也是一個新人,在喜劇電影《驢得水》飾演張一曼一角,並憑藉該片獲騰訊影片星光大賞年度新銳電影演員獎,是一個實力派女演員。在《無名之輩》中的表現的也很出彩,雖然身體殘疾,但憑藉那張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吸引了觀眾的注意。

    影片的最大特點就是加入了川南謊言,給人一種親切接地氣的感覺。讓人感覺故事好像就發生在身邊,發生在生活中的一群無名之輩的身上。他們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性格,有著不同的夢想。但他們卻有著一個共同的東西,那就是尊嚴。大頭和眼鏡搶手機是為了想幹大事,找回自己的尊嚴。大頭想掙錢和他女朋友結婚,眼鏡想出人頭地當老大。馬先勇找槍是想立功當協警,證明自己找回自己的尊嚴。馬嘉旗讓眼鏡殺她也是為了尊嚴,寧願有尊嚴的死去,也不要苟且地活著。

    《無名之輩》主要講述了幾個小人物,透過他們身上發生的一些荒誕故事,讓我們看到了這些無名之輩的性格與特點,讓我們看到他們生活的艱辛與無奈,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有情有義,雖然他們只是一群無名之輩,但他們也有夢想和尊嚴。整體來看《無名之輩》是一部不錯的黑色喜劇,既有荒誕搞笑的劇情,也有令人深思的教育意義。

  • 3 # 乖乖猴HL

    真的強烈推薦,最感動我的是任素汐飾演的馬嘉祺讓眼鏡開煤氣殺死她,但是最後醒過來時,看到眼鏡給她留得圖畫,‘我想陪你走餘下的橋’

  • 4 # 海叔扒娛樂

    <無名之輩> 雖然未必當得起目前豆瓣8.4 的評分, 但仍然是一部質量不錯的電影. 它最優秀的地方在於三個技術領域: 演員演技, 市井氣渲染, 戲劇衝突設計. 然而除了這些技術優勢之外, <無名之輩>的劇本缺陷比較明顯, 人設也經不起深入推敲.

    論其原因, 我認為導演編劇為了寫出一處黑色喜劇, 找到了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矛盾, 但他們卻無法把握這種矛盾, 無法詮釋出這種矛盾背後的時代精神. 以至於劇情到後期變得拖沓渙散, 多有虎頭蛇尾之感.

    然而<無名之輩>目前的豆瓣評分如此之高, 甚至超過了甯浩的<無人區>, <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賽車>. 我個人理解, 這些溢美的分數是獻給任素汐, 章宇, 潘斌龍 三人異常精彩演技的. 這其實是一件大好事. 我們已經見過許多好電影被所謂 "流量明星" 給毀了, 最有代表性的是被楊冪一人毀掉的<繡春刀2>, 和被吳亦凡毀掉的<西遊 伏妖篇>. 觀眾衝著演員演技額外給高分, 可謂撥亂反正, 不得不過頭.

    只可惜目前<無名之輩> 叫好雖多, 仍然不夠賣座, 也沒形成<泰囧>, <藥神>, <紅海>, <戰狼2> 那樣的話題性. 我理解還是電影自身築基不牢, 後勁不足. 考慮到以任素汐為代表, 主要演員的精湛演技肯定已經有許多優秀賞析獻上讚美, 我也沒有錦上添花的才能, 乾脆不多談了. 這篇文章只談電影的不足之處, 也算是一份心意.

    電影名叫<無名之輩>, 而英文名叫 <a cool fish> (酷酷的菜鳥?) 其實這不像它的真名. "無名之輩" 這個文言詞在中文語境裡是陌生的 ( 往往是俠客謙稱 ), 只有還原到西方社會中才知道什麼意思.

    英文中有 "nobody" 和 "somebody" 的對比, 說一個人是 "somebody", 好比說他 "算個人物", "大人物"; 中國年輕人如果夢想一朝 "出人頭地", 那麼西方年輕人就希望未來能成為 "somebody". "some"其實是某種成就的謙指. 成為"somebody" 意味著能夠 "do something" ( 有所作為 ), 並且做的事情能夠 "mean something" ( 意義非凡 ).

    而 nobody 則代表了失意成年人心中的隱痛, 長大了發現自己並不能成為 "somebody", 混得 "庸庸碌碌", "籍籍無名", 只 "泯然眾人矣". 但從這個角度來看, "nobody" 可以翻譯成平凡, 凡人.

    然而, 如果一個人曾懷揣著 "somebody" 的夢想, 最終卻淪為了 "nobody", 那麼在一事無成的基礎上還多了一種含義, "loser", 失敗者. 這可是弱肉強食的西方社會里最看不起的一種存在了. 看過<Sunny小美女> , <gattaca> 這類電影, 就知道西方文化中, 有何等恐懼自己成為loser, 就有多麼歧視周圍的 loser.

    這種loser 的典型形象, 在發達國家往往是 "閒人", 比如無法工作的酗酒者 ( <毒液> 中給落魄艾迪的形象 ), 或者日本在租賃房裡遍地垃圾中沉迷動漫的啃老肥宅; 在中國則是盲流, 叫花子, 往往是在社會最邊緣處掙扎著生存著.

    <無名之輩> 之所以叫 無名之輩, 因為主創團隊挑選了一個西方市民社會中常見的主題, 精神核心是"nobody", 講的就是現代城市裡一群 失敗者 ( losers ) 的故事. 這些失敗者包括:

    - 馬先勇: 沒文化考不起協警, 酒駕害死妻子, 妹妹殘疾, 錢都付了首付, 又被女兒厭惡, 自己在工地上做保安的馬先勇.

    - 馬嘉祺: 因哥哥酒駕而殘廢

    - 眼鏡和大頭: 想要進城做劫匪出人頭地的兩個笨賊

    - 高明: 一邊移情別戀, 一邊行將破產的開發商

    - 高翔與馬依依 : 都因為父親是loser, 在學校也各種抬不起頭

    - 肇紅霞: 進城務工成為熟練 "技師"

    電影圍繞著這些loser 做多線敘事, 結構有些蓋裡奇風格, 放在國內來說, 有點像甯浩的<瘋狂的石頭> 和<瘋狂的賽車> .

    多線敘事電影通常必須做到兩點. 第一是主要角色要有共通性, 要麼參與共同的事情, 要麼有共同的特點. 否則轉場跳躍太大, 不僅觀眾覺得不連貫, 也會破壞故事的凝聚力. 第二點, 多線故事最終將收束, 因為一個共同的事件匯聚到一起. 這往往是為了把各條線索的衝突碰撞到一起, 從而迸發出能量, 用於闡釋主題.

    <無名之輩>的主創確實在設計上考慮了這兩點. 主要 loser 黑色幽默的行為背後, 其實有著相同的動機, 那就是"尊嚴" :

    - 馬先勇: 想破案, 當上協警, 被所有人看得起.

    - 馬嘉祺: 因為殘廢, 失去了尊嚴想尋死

    - 眼鏡和大頭: 想靠打劫來贏得尊嚴 ( 辦大事 ), 因為鬼畜受辱而嚎啕大哭

    - 高明: 為了尊嚴, 不惜回到黑社會債主給他辦的追悼會現場

    - 高翔: 為了保衛父親的尊嚴, 偷槍打黑社會頭子.

    - 馬依依: 被動角色

    - 肇紅霞: 被動角色

    多線敘事最終匯聚到黑社會頭子給高明辦的那場追悼會上. 這種設計的確有蓋裡奇或說甯浩的風格. 但誠實地從觀影體驗上來講, 劇情到最後已經 "崩" 了. 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們先說淺一點, 可以說電影裡缺乏對 "反派" 的塑造, 導致劇情最後抓不成一團. 凝聚所有故事線的黑社會, 缺乏塑造, 看不出是什麼大奸大惡之徒. 黑社會大佬被抓鳥, 波仔各種被欺負, 誣陷, 兩人扮演的都是搞笑役. 壞的一面沒有文字, 只有設定. 所以 "肇紅霞" 為大頭誣陷波仔一節, 雖為了反轉而設計, 卻令人覺得頗不耿直.

    經得起考驗的蓋裡奇風格, 一定有令觀眾深惡痛絕的大反派, 而且花了大量筆墨來刻畫. 對比國內電影, <瘋狂的石頭>最後是笨賊, 黑心商人和 "高手" 之間的火併; <瘋狂的賽車> 與之類似. 另一部同是重慶題材, 口碑較好的<火鍋英雄>, 結尾也變成黑社會和劫匪的火併. 這種 "冥冥中自有天意" 的巧合敘事, 結合觀眾心中 "善惡終有報" 的價值觀, 形成了極佳的體驗.

    而<無名之輩>裡的結尾大場面就比較糟糕了. 令人印象最深的馬嘉祺, 脫離了主線. 大頭的對手, 與其說是波仔, 不如說是警察. 肇紅霞的妓女從良本就經不起細想, 眼鏡來一句白頭偕老, 更讓人覺得突兀. 高明高翔半途下線. 馬先勇先挨高翔一槍, 已經貢獻了一生一次的瞬移. 最後和眼鏡再次對上, 頗顯冗餘, 又在高潮之後, 觀眾情緒落下大半, 難以代入. 更不用說一直掉線的馬依依突然送上生物課本, 幾個特寫讓觀眾莫名其妙.

    一部蓋裡奇風格的電影, 在壓軸的場面崩了, 其實等於全盤皆崩. 從這個角度看<無名之輩>的創意失敗了. 然而 <無名之輩> 口碑仍然上佳, 其實都是靠第一流的技術要素. 首先有任素汐, 眼鏡和大頭 出類拔萃的演技, 加上創作團隊刻畫得非常豐滿的市井氣息 ( 超過了 <火鍋英雄> ), 以及精心設計的戲劇場面 ( 摩托上樹, b站鬼畜, 殘疾人排照等等 ), 給觀眾貢獻了非常愉悅的文字體驗. 再加上爛片橫行, 流量明星毀片不倦, 讓觀眾不那麼在意劇情上的硬傷了.

    那麼, 為什麼<無名之輩> 的多線敘事虎頭蛇尾, 最後崩盤呢? 我認為有兩個本質的原因: 第一是給演員湊戲太多, 不惜傷害結構. 第二則更本質, 主創們自己也把握不了真正的主題.

    湊戲這點很好理解. 想想王硯輝 ( 高明 ) 的角色, 愛上小三的劇情其實對推動主線邏輯可有可無, 也沒有前因後果, 憑空就設計了很激烈的衝突. 王硯輝憑著他一貫超群的演技, 硬是把一箇中年男人各種大喊 "愛上你" 的場景變得沒多少違和感, 可謂用心良苦. 但這段劇情對哪個角色產生了什麼轉變呢? 他即便不回去捱打, 高翔也會開槍, 大頭也會找肇紅霞. 若不是王硯輝來演, 這段劇情只是一場尬戲.

    更不用說九孔的角色設計了. 想讓九孔來耍賤搞笑倒是沒選錯人. 但為他設計的劇情都會崩人設. 九孔和肇紅霞的床戲, 不僅讓肇紅霞風塵氣更重, 還顯得駕輕就熟, 見錢眼開, 樂在其中. 對比和大頭牽手的妓女為屌絲從良戲, 反而更加說不通了. 九孔和陳建斌的交集又把馬先勇毀的差不多, 為了買房賤賣妹妹給個賤人, 確認不是個人渣嗎? 這些劇情漏洞都不敢細想.

    所以給角色湊戲的做法實在不可取. <一出好戲>裡孫紅雷的戲份刪到光, 不圖流量, 這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我重點想談的是最本質的一點, 主創們雖然選了一個 "為尊嚴掙扎的loser們" 這樣一個博眼球的命題, 卻無法駕馭其中的時代精神, 自然無法把戲劇衝突凝聚到一個主題上.

    先說馬先勇. 陳建斌演的這個角色其實有很好的對標, 那就是<尋槍>裡的姜文. 然而<尋槍>裡有一個極其鮮明的精神核心, 那就是姜文飾演主角的強烈的恥辱心和責任感. 最後擋槍一幕, 在不惜姓名地犧牲之後, 心裡卻是解脫, 因為姜文知道不會因為自己的過失導致傷害任何無辜的人了. 角色的刻畫昇華到一個很高的利他境界.

    馬先勇在劇情上的設計本可以參考責任心這個邏輯. 他是一個正義感和責任心爆棚的人, 只是因為沒文化被社會排斥, 所以志氣不得伸張, 卻仍然義無反顧.

    但導演編劇賦予馬先勇這個角色的動力, 卻始終是出人頭地的個人慾望與剛愎自用的魯莽相結合. 而且這種結合還造成了傷害親人的悲劇, 馬先勇因自己的剛愎自用害死了妻子, 讓妹妹殘廢. 他最合理的內驅力應該是 "內疚", 他能得到的救贖應該是一腔熱血不惜為人犧牲.

    而實際的劇情是, 馬先勇仍然是個只想著做大事證明自己, 剛愎自用的莽夫. 他對辦案沒有多少實質促進, 反而在夢巴黎被抓卻緘默不語, 或是綁架了波仔, 都隱瞞了對辦案有利的關鍵資訊. 最後瞬移擋槍, 與其說是為女兒犧牲, 不如說是塞鋼板抖機靈, 為博得警察一句可以做協警而策劃的詭計. 而最後與眼鏡陷入對決, 更像是過分自信導致的咎由自取, 還葬送了眼鏡自我救贖的機會. 細細分析, 這個角色的悲劇性格毫無成長.

    如果一個角色導致他悲劇的性格沒有成長, 那這部電影理應是講述這種帶來悲劇的性格. 於是另一個比較好的對標物件, 則是 <暴雪將至> . 段奕宏在<暴雪將至>中的角色性格和馬先勇高度相似, 同樣偏執魯莽, 一心想出人頭地證明自己, 忽略了身邊一切人, 最後釀成種種悲劇. 命運的悲劇直指性格的原罪, 給劇外的觀眾以自省的空間.

    按這種邏輯, 馬先勇最後得到的名利和親人態度的轉變, 都是支離破碎, 經不起推敲的.

    再說任素汐扮演的馬嘉祺. 她最大的悲劇是, 性格中擁有強烈的自尊, 而命運卻剝奪了她的尊嚴. 她想用自殺來保護自己的尊嚴. 這種剛烈氣質在任素汐的精湛表演下, 詮釋得非常好, 是角色最大的閃光點. 尤其是對馬先勇那段對話, 異常精彩, 可以看到她原諒了自己的哥哥, 也進一步的證明, 馬嘉祺這個角色並非因為憎恨世人不得解脫而尋死, 更強強調了她只是想保護自己的尊嚴. 這個劇情設計得很好.

    然而馬嘉祺最後因為眼鏡流露的愛意, 而放棄自殺, 找回了生的希望這點, 其實也把角色給寫下乘了. 馬嘉祺其實不是因為殘廢本身失去了尊嚴, 而是因為殘廢, 導致她沒有能力改變任何事, 因為這種無能而失去尊嚴. 如果這個角色要得到救贖, 最好的結果是變得 "有能", 而在整個故事中唯一變得 "有能" 的機會, 就是馬嘉祺的存在能最終感化 "眼鏡", 讓他沒有一錯到底. 這樣馬嘉祺雖然身體仍然是 "殘廢" 的, 但心靈的力量可以給這個角色 "生" 的意義. 要對標的話, <功夫> 裡賣棒棒糖的啞女就很合適.

    然而馬嘉祺僅僅因為終於有了個喜歡 ( 也就一份緣分 ) 她, 給她帶來感動的人 ( 而且是loser ) 存在, 就找到了活的意義, 難道說她一直尋死只是因為沒個人樣的真心關心她嗎? 剛烈的形象一下子和 "怨婦" 重疊在一起了. 馬嘉祺仍然是一個無用的廢人, 而且還因為有個loser 真心喜歡她, 從而放棄自尊接受了這個廢人的命運. 這麼看起來, 馬嘉祺是墮落了, 而不是救贖了. 我對編劇的設計是很不滿的.

    大頭和肇紅霞的故事細細講起來, 就更加爛糟. 一個糊弄鬼的真情屌絲 + 妓女從良戲. 只是潘斌龍先抑後揚, 把這個角色塑造的如此豐滿, 讓觀眾不知覺代入了角色. 不然這個故事在網上得被罵死. 這個故事的破綻不在於大頭, 而在於肇紅霞. 要寫好妓女從良的故事, 需要至少三個內驅力, 第一是為什麼做妓女, 第二是為什麼不想做妓女, 第三是為了從良付出怎樣的代價. 那麼對標的角色最典型的是<喜劇之王>裡的柳飄飄了. 有了源自角色自身的內驅力之後, 才讓嫁一個loser 這個事, 變得合情合理.

    問題是, 肇紅霞進城務工, 為什麼一定要做妓女呢? 這裡面若無一個合理的交待, 只能從當事人愛慕虛榮賺快錢上找理由了. <無名之輩> 可以在波仔身上給肇紅霞做文章, 也可以俗套一些在肇紅霞的家庭悲劇中做文章. 然而電影為主演們湊戲太多, 根本沒有篇幅著力於此. 更糟糕的是, 肇紅霞和九孔那段床戲把笑點集中於 "嫖娼" 這個行為本身, 反而讓這位 "霞妹" 出爾反爾的風塵氣爆棚. 當代妓女為屌絲從良, 好比古代小說妓女為窮酸書生從良一樣, 確定不是一種劣質的洗腦, 對我們屌絲的智商侮辱嗎?

    最後說說貫穿全劇, 著墨最多的角色 "眼鏡". 這個角色的設計點在於反差萌, 自詡為悍匪, 其實內心善良幹不了什麼壞事, 屬於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 因為自尊過強, 反而誤入歧途. 這種角色在 以小市民為主角的都市電影裡再常見不過. 就算你長得像劉德華, 周潤發, 古天樂, 周星馳一樣帥, 都可以設計出類似能引發共鳴的好故事. 更何況 章宇 還長得更凡俗, 染個發就像極了鄉鎮大街上可見的叼黃毛, 塑造這種誤入歧途的小市民沒有違和感.

    "眼鏡" 是 <無名之輩> 裡各種荒誕情節的根源之一. 他誤入歧途的悲劇, 來源於強烈的自尊, 和卑微的社會身份兩者的強烈碰撞. 最擅長設計和塑造這類角色的毫無疑問是周星馳. 但周能夠把握住這種角色最關鍵的內驅力, "自強" 和 "善良". 但<無名之輩> 的主創們卻把兩者都丟了.

    想想看周星馳在<功夫>裡塑造的角色, 從小因為孱弱被壞人欺負, 為了不被欺負自己也要做壞人, 把打人殺人放在嘴巴上, 行為荒誕無稽引人發笑. 這一部分, 和 "眼鏡" 在馬嘉祺家裡的演出是有一致性的. "眼鏡" 自詡為要做大事的悍匪, 卻只敢搶個銀行旁邊的手機店, 把自己搞的各種狼狽不堪, 還對一個殘廢的女人無可奈何, 恰恰是內心 "善良" 的一面讓他做不出真正悍匪該做的壞事. 一切荒誕發笑的邏輯背後, 就是悍匪這條"歧途" 和內心"善良" 碰撞產生的矛盾.

    "眼鏡"最關鍵的轉折點, 在於他暴露出自己 loser 的一面後, 和馬嘉祺內心中的孤獨痛苦 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他不忍心給馬嘉祺開煤氣自殺, 卻也沒有一走了之, 還想承擔起馬嘉祺的未來. 這是一個設計得很好的 "救贖", 非常適合眼鏡這個角色.

    然而在電影末尾, 眼鏡陷入與馬先勇的對峙中, 最終因為禮花響聲, 他還是開槍了. 這一槍把 "眼鏡" 的救贖徹底崩飛. 他本來只是個沒做過什麼壞事的憨批, 但在逃亡還是被捕的對峙中, 他情急之下開槍了. 會開這一槍, 打傷無辜的人, 作為一個角色, 他就沒有資格去控訴命運的不公, 而是他內心中本來就有為自保傷害無辜的這一面, 一切無法怨天尤人.

    對比周星馳在<功夫> 裡塑造的角色. 因為被壞人欺負而嘴巴上說要做一個壞人, 但實際上從沒有傷害過任何人, 而到了被火雲邪神威脅的關頭, 他卻仗義出手, 用最關鍵的抉擇證明了角色 "善良" 的一面 ; 尤其是被火雲邪神打爆頭了, 還伸手拿個小木頭敲他頭那段, 更是把角色 自尊的一面, 從 "不自量力" 昇華為 "自強不息, 寧死不屈" . 刻畫得太精彩.

    而 "眼鏡" 在本該得到救贖之後, 卻因窘迫開槍傷人, 束手就擒. 再讓我們來琢磨這個人設, 稍微一想, 就更糟糕了. 世上那麼多平凡的人進城務工, 踏踏實實兢兢業業. 而你眼鏡並沒有什麼像樣的屈辱, 沒有什麼糟糕的經歷, 偏偏要選擇搶劫出道呢? 只能說這個人本來就恬不知恥, 遊手好閒, 所以咎由自取.

    綜上所述, 其實到了<無名之輩> 的末尾, 每一個角色的命運都沒有本質改變, 都沒有得到真正救贖. 最後的和平結局其實是千瘡百孔的.

    但我仍然覺得, 主創們未必僅僅因為能力不足, 導致劇情到最後崩壞. 因為每個角色都沒有救贖的話, 那<無名之輩> 本可以擁有一個更高立意的結局: 徹底黑暗的悲劇.

    一切遭受不公的角色, 雖然拼命努力贏得了轉機, 但仍然逃不過命運的泥沼, 最後沉淪下去. 馬嘉祺可以最後仍然深陷絕望, 自殺不得; 肇紅霞幻想破滅, 回去做妓女; 眼鏡和大頭入獄, 前途無望; 而馬先勇, 乾脆死了, 而且算是自找的. 當結局如此黑暗的時候, 電影的主題反而有機會往更高的方向昇華.

    當一個 loser 的一切正向努力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難道還能用雞湯那套怪他不夠努力? 那真正的問題, 一定在於殘酷的社會秩序本身.

    <鋼的琴>就有與之相近的顏色. 在大下崗時代一大群灰頭土臉的loser, 經歷了各種不如意, 卻用他們卓越的工業技能真的做出了一架 "鋼的琴" . 當女兒真的把鋼的琴敲響那一刻, 你不僅和主角們一樣的想到, 做出了這架琴, 又有什麼卵用呢?

    這時才能看明白, 與其說底層loser 的奮鬥是為了改變命運, 不如說, 是為了在改變命運的過程中找回奮鬥的動力和人的自尊. 而真正的不公, 真正的黑暗, 在於這個踐行叢林法則, 殘酷無情的時代.

    我認為<無名之輩>的導演編劇們, 其實隱隱中是有這一層立意的. 在別的角色身上體現不到, 但對 "眼鏡" 這個角色是有這層立意的. 所以眼鏡才會在最後一幕, 因為這個城市的慶典禮花的驚嚇, 而開槍葬送了自己的救贖機會. 城市的慶典, 和個人命運的悲劇,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電影中所有的 loser 本質上都是因為脫離時代, 被這座城市漠視, 遺棄的一群邊緣人. 他們沒有正經的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無法融入現代城市的秩序, 一個個走向歧途, 深陷泥潭. 最後城市用它固有的秩序, 把這些格格不入的棄兒們踏在腳底, 還用美麗的禮花, 進一步的嘲弄這些 loser 無用的掙扎.

    這一層立意即便拍出來, 估計也不可能過審吧.

    文章就到此寫完了. 為一部倍受好評的電影, 寫一個全篇挑刺的影評, 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是我為任素汐, 章宇, 潘斌龍三位演員精湛演出送去的一份敬意. 他們的表演讓我也獲得了不少感動. 希望真正演技好的演員終能贏得這個舞臺, 為我們留下能夠銘刻時代精神的佳作.

  • 5 # 呆貓看電影

    《無名之輩》這部被周圍人都在安利的電影,豆瓣評分8.2分(目前)也是被很觀眾很高期待的電影。

    影片用多線敘述的手法,用幾個小人的故事,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主角保安馬先勇,“悍匪”李海根和胡廣生兩兄弟,半身癱瘓“悍婦”馬嘉旗等鮮明的角色。並以黑色幽默正片開場“摩托上樹”讓人捧腹大笑。

    影片最感動的片段,應該是馬嘉祺在失去生的慾望時,最後和她哥馬先勇隔門對話。

    她一改前面“彪悍”的口氣,為哥著想要他好好照顧自己等知心話。而不知情的哥哥也不知道她在告別。最後還是裝回原來的口氣說了幾句讓哥放心。也最後說出原諒哥的話,最終一句“我不怪他了”,之前所有的都釋然放下。

    雖然釋然但不代表要走下去,反而是更安心的離去。最終馬嘉旗還是選擇了離開。

  • 6 # 袋兒哥影視

    剛剛看了豆瓣的評分是8.2分,足以看出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喜歡和肯定,票房和口碑也證明這部電影的成功。單單從片名來看就可以大概看出這是一部關於小人物的故事,近幾年的關於小人物電影還是很容易獲得成功的,無論是在票房還是口碑。 就《無名之輩》來說,也是一些普通大眾一樣的小人物,因為自身的一些經歷(電影中有的提到有的沒提到)而導致自己的行為讓別人看來是滑稽可笑的,但是仔細推敲過後又那麼的合乎邏輯。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首先肯定是覺得是喜劇,搞笑,但在這之餘有沒有覺得這其中某些情節或者某一句對白對自己有些觸動的呢?也不知道為什麼在看到馬先勇跟他女兒的感情和好的時候我竟然淚目了,也許他讓我想到了我和父親的關係吧,基本零交流,說不了兩句話就是爭吵然後就是沉默,殊不知天下的父母有哪個不是愛自己的兒女的呢。

    所以說好電影總會多多少少在心靈上給予一些觸動或是重擊,讓我們反思我們的行為和以後要做的事情的方向,毫無疑問《無名之輩》做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安家》中房似錦和徐文昌,你覺得誰更適合做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