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aya顏如玉
-
2 # 夢想如歌
我對父母的看法是,父母一生節儉,他們這一生把最好東西的留給了我們姐弟,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用無私的愛把我們撫養長大,培養成人。
父親不在了,母親就是我們姐弟的天,回到家裡只要看到母親,就能感覺到家中的溫暖,看見母親的笑容,就覺得非常開心,我們姐弟一有時間就回家去陪伴母親,希望母親健康快樂,因為有母親在,家就在,我們會用最真摯的愛讓母親晚年幸福快樂。
-
3 # 湘中雜貨郎李堅強
我的父母出身於50年代的株洲農村,經歷過大饑荒,也經歷了我們這輩人想像不到的苦難。含辛茹苦的把我們兄弟姊妹四人拉扯大。更令我們做兒女遺憾的是父親在50歲時得了眼疾後雙目失眠,那時我還未成年,哥哥姐姐們都已成家,母親為了這個家不挎,苦苦撐著這個家。欠父母最多的是我!以後我會加倍努力!回報這個家,回報父母!
-
4 # 大漠孤雁662
我對我的父母沒有什麼看法,因為父母永遠都是對的,父母寒心如苦把我們養大,我們以定要聽父母的話,這樣父母才不會寒心。
父是天,母是地,父母就是我們的天地。有父母在,你就有歲月可以回首;有父母在,你就有心靈的歸宿,有精神的家園。
我很尊敬我的父母,認為他們是比較優秀的父母。
我父親的個人經歷豐富多彩。
他十幾歲因為家裡窮,去當兵。那個年月,只要當過兵,復員軍人回到地方就有工作。我父親在部隊上當的是文藝兵。他喜歡打乒乓球,又能寫會畫,所以被編入文藝兵隊伍。當時,他在新疆當兵,晩上黑魆魆的,他們站崗,幾里路也看不見一個人,只聽見狼叫的聲音。他們習慣了,也從不感覺到害怕。正是那些當兵的經歷讓父親有了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他以後無論遇上什麼困難,都沒有退縮過!
父親復員後分配到工廠,不久之後就與母親結婚了。那個年月,我父親一個月四十幾元的工資,要養活我們姊妹四個,還要供他弟弟上學,還要孝敬爺爺奶奶。
那個年月,真是過得辛苦!
我母親也是個苦命人。我姥姥去世的時候,我母親才十歲,她要照顧我姨,還要種幾畝地,供我舅舅上學。
後來,嫁給我父親,也是一直在幹農活。
為了養活四個孩子、為了從爺爺奶奶家的半間房子裡搬出來,為了蓋新房子,他們開始做點小生意,給別人加工帆布手套。他們買了縫紉機,與同村的生意人學會了裁手套,從那一天開始,我們家的日子才一天天好起來。
後來,父親又停薪留職開始做生意——用靠裁帆布手套掙來的一點積蓄。
父親的生意涉足到許多領域:餐飲、遊樂、化工廠等。
我們家的曰子一天天好起來,母親也不用種地了,她跟隨父親一起到城裡開始做生意。
在這期間,教育孩子的重擔一直落在母親身上。
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日子一直持續著。
母親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對我們的教育卻十分上心。在我記憶中,從父母開始做生意,我們家蓋了新房子開始,我們姊妹每人一張書桌。一放學回家,母親再忙,也不讓我們幹農活,總是先讓我們寫作業。
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地裡幹活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書桌前寫作業。
所以,我們姊妹四個都是憑自己本事考上相應學校,脫離農村,有了工作。
跟父親一起做生意的好朋友都羨慕父親:你看,你家孩子都在城裡上班了,我呢,生意雖然做得比你大,比你有錢,但孩子都沒出息,以後可怎麼辦?都耗在農村,要麼吃我的、喝我的,愁死人了!
所以,父親生意做得不錯,母親把孩子管得好,兩不耽誤!
父母親很孝順,我奶奶有哮喘的老毛病,每年冬天,父親都要把她接到城裡休養,還要找最好的醫院的醫生給她治病。奶奶的哮喘病慢慢有了緩解。
奶奶過世後,爺爺跟三叔一起過日子。父親每個月給生活費,他做生意時還給三叔搭股份,希望他能好好孝順爺爺,伺候他的一日三餐。
現在,我們也有孩子了,他們也老了,該我們照顧他們了!他們也該享福了!
我父親還是個書畫愛好者,他利用業餘時間練字、畫畫,在這方面,也小有成就。
前年,他還與戰友回了一趟新疆,故地重遊,心情愉快!我們為他感到高興!
縱觀父母的一生,他們為人子女,盡孝;為人父母,盡心盡力,是天底下少有的好父母!
我為擁有這樣的父母而感到驕傲!
雖然,與所有的父母一樣,他們身上也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是,“人無完人”誰身上還沒有點毛病呢?
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三生石上,你我有幸,做一世的親人。
來生,我還要選你們!
敬天地,敬鬼神,不如先敬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