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甩尾魚

    脫口秀一般表現的形勢是一個人說,相聲一般以兩個人搭檔居多。那麼相聲能不能說是中國的脫口秀呢?相聲裡有單口相聲,和脫口秀一對比就能感覺的出兩者的不同。相聲和脫口秀的不同在於表演形式的不同,脫口秀一個人就可以是一個舞臺,相聲是一門講究的藝術,上臺一般都需要有個桌子,有時候還需要摺扇,醒目等。傳統相聲的觀眾以老一輩居多,德雲社興起之後,許多年輕的朋友也可以越來越愛聽相聲。相聲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很有可取之處。工作繁忙生活壓力之餘帶來一樂,何其快哉。脫口秀興起於國外,目前在國內也有了一定的觀眾群體,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相聲在國內的影響力。這一點在吳君如和劉儀偉在歡樂喜劇人比賽場上鎩羽而歸就可見一斑。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相聲還是脫口秀,我們聽眾聽過之後有收穫就是好的。兩者並無衝突,魚和熊掌一起打包帶走可好。

  • 2 # 田鼠叨叨叨

    當然不能這麼說了。

    脫口秀只是一個人以輕鬆幽默的主持風格去講述一些事情和嘉賓聊聊相應的話題,而相聲是由很多種形式組合在一起,正所謂的說學逗唱而且這是一種傳承,脫口秀是主持類的娛樂表演形式同時也是一個訪談,相聲是透過很多種方式帶來幽默和歡樂,這裡面含著很多的文化差異,歐美國家樂衷於脫口秀,因為他們的幽默直接沒有任何含蓄的內容,笑話都是很直接的。而相聲是在笑點之前都有一些小的鋪墊,還有就是形式都不一樣,一個是主持的節目另外一個是表演,這就是最大的差異化。

  • 3 # 小杰笑侃娛樂

    相聲一詞,古作象聲,原指模擬別人,又稱隔壁相聲。經華北地區民間說唱曲藝進一步演化發展,並融入了由摹擬口技等曲藝形式而形成,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

    脫口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咖啡吧集會,在集會上人們討論各種社會問題。然而,脫口秀得到真正的發展是在美國。20世紀,隨著廣播的產生以及人們對公共集會的熱衷,越來越多人將興趣投諸於透過廣播這一新媒介進行討論,這也催化了脫口秀的誕生。

    相較於兩者者而言,現在脫口秀越來越多的受到大眾的歡迎,因為相聲小品的表演模式已經趨近於固化,一層不便的表達方式,變換的只是題材,逐漸的無法吸引大眾的眼光,但脫口秀不拘細節的表演方式,可以無視環境,無視舞臺效果,無視觀眾群體,任何時間地點,只要有足夠的槽點,就能帶動觀眾互動和共鳴,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

  • 4 # 相當旺德福

    這不巧了麼這不是?這不巧了麼這不是?

    前兩天剛湊了些文字,正好和題主的問題搭上屆。於是貼了過來。

    以下是回答:

    什麼是笑話兒?

    笑話自打有了相聲以來,就有著密不可分得關係。 通常把篇幅較短,只有一兩個包袱的單口叫做笑話,或者小段兒。

    茂老的《扔靴子》,開頭直接就說:"我說一個小笑話兒……"

    馬老晚年的《逗你玩兒》、《八十一層樓》以及《祖傳秘方》也都是笑話兒。

    什麼是單口相聲

    如果把一些相關的小笑話連線起來,加上一些生動的細節,使內容更加豐富,就形成了單口相聲。

    但是,連線的方式不同,節目的性質就出現了變化。

    打個比方,假設包袱像燈泡,節目的主線像是電線:

    略懂電工的都知道,將燈泡正負極依次首尾相接,叫做串聯。

    單口相聲也是如此,笑料和包袱必須串成一條線,前後呼應。

    故事一定要清晰、明瞭,《黃半仙》、《化蠟扦》、《鬥法》無不如此。

    什麼是“說段子”

    如果把這些看似相關的笑料和包袱,用並聯的方式連線在一起,就像這樣:

    您看,線多了好幾條,所有的燈泡都一樣亮,沒有主次之分。

    放在節目中來說,這些小包袱處於並聯的狀態。包袱的順序可以互相調換,先使哪個後使哪個,都不會影響到後面的表演。這類節目,往往一遍靈,不會有什麼回味。

    現在許多單口節目,就出現了上面的問題。

    什麼是脫口秀

    這種將看起來好像相似的幾個小笑話擱在一個節目裡,沒有順序、沒有主次、沒有主線的節目,徹底淪為了"中國的脫口秀"。

    注意,是"中國的脫口秀"。

    天橋的大兵黃"罵街",天津的楊瞎話"講報",應該可以算中國最早的脫口秀,可惜已經失傳。

    所以,不能叫做脫口秀,更不能叫做相聲。

    叫 "段子集錦"挺好。

    以上……

  • 5 # 錯不了的媛媛

    相聲要麼是有頭有尾的故事,要麼是學一類的,可脫口秀是一名演員去講述一些自己世界觀,價值觀,對時事的看法之類的

  • 6 # REV的湯同學

    通俗的來說,兩者是有共同點的,比如都以演員講為主,都有跟觀眾的互動等等;

    但是,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相聲看似隨意,實際上非常死板,捧哏逗哏一板一眼的,臺詞都是定死的,語氣都不能改;

    而脫口秀則更為自由,演員完全可以根據現場情況自己插入一些即興的梗,而這些梗基本上只有當晚在現場的聽眾能聽懂;

    這是表面的區別,深層次的區別,還有好幾點:

    首先,脫口秀的笑點是密集的,語速也是快的,優秀的脫口秀演員,國外的如Russell Peters,Jerry Seinfeld,國內如黃子華等等,看他們的一場秀,基本上可以說是全程都在笑得停不下來的,同時他們的梗又會根據時事等來變化。這些都是脫口秀的特點和優點,因為脫口秀的本質就是透過比較快的語速和幽默的言辭,來讓你接受演員的臺本裡面所包含的價值觀,也就是說,脫口秀的價值觀輸出,是顯性的,同時是主動的;

    反觀相聲,一個相聲一共11分鐘,可能只講了一個故事,而且前10分鐘都是在各種背景介紹和鋪墊,錯過了一點點的話,最後那一分鐘的笑點可能你根本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而且,相聲並沒有明顯的價值觀輸出,更多的只是展現出社會現實,或者是加入反諷而已。

    總體來說,脫口秀是用10分鐘來給你放一場走馬燈,讓你看盡世間百態;而相聲,則是用9分鐘來給你搭好一個完整的小宇宙,最後1分鐘,再在宇宙中心放一個太陽,讓那個太陽發光。

    兩種形式沒有高低,喜歡誰純粹是個人喜好。

  • 7 # 鄭捕頭

    相聲和脫口秀區別非常大。

    從表演人數上看,相聲有一個人說,兩個人說,三個或三個以上人說,而脫口秀只有一個人表演。

    從表演形式上看,相聲比脫口秀具有更多的程式化痕跡。相聲具有比較悠久的歷史,表演上也有一定的規矩,一般來說分為墊話、正活等多個組成部分,而脫口秀更像是和觀眾聊天兒,形式上要自由得多。

    從人稱來看,相聲既可以說別人的事兒,也可以說自己的事兒,但這裡的自己並不是真正的自己,往往也是在塑造角色;脫口秀只以第一人稱來表演,儘管很難說那個“我”就是演員自己,但在很大程度上是這樣,或者觀眾願意相信演員就是那樣的性格。

    從創作手法看,相聲講究的是抖包袱兒,很多相聲作品並不以笑料密集著稱,尤其是單口相聲,可能整段下來只有最後一個包袱兒,但這並不說明是失敗——比如蘇文茂先生的《扔靴子》。而脫口秀是連續講出一個個小段子,非常講求笑料的密集。有些相聲可能整個作品都在講一個完整故事,而脫口秀裡一個個段子往往關聯不大——儘管表演者以一定的邏輯把它們串聯起來,而且其中有些笑料還會技術性地反覆出現——但總體來說並不講究嚴格的關聯。

    總體來說,相聲是一種帶有程式化痕跡的表演,而脫口秀更像是一個人個性的展示,他可以貌似隨口地點評新聞,暴露糗事,和觀眾現場互動,儘管表演者事先也要做很精心的準備,但在觀眾看來他在臺上是自由的,話題都是隨機的。脫口秀的終極意義,就是表演者闡發自己的價值觀,他能看到這個世界的荒謬之處並把它們指出來。

    當然相聲和脫口秀也有很大的關聯,比如一些笑料的創作思路。製造笑料是有規律的,大陸相聲的表演者和國外脫口秀的表演者,很早就發現了其中的規律,並把它們運用到創作和表演當中。

  • 8 # 非衣pei

    我理解的脫口秀可能是演員把一些幽默好笑的或者有哲理的段子串成一個有邏輯連貫的節目,但是每個段子可能是跳躍性的,過程中讓觀眾哈哈一笑,或從中體會一些感悟,需要演員的敏捷的思維和很好的臨場發揮及表達能力。而相聲綜合了“說學逗唱”四門功課,需要演員紮實的功底和長時間的學習鑽研。除了抖包袱逗大家一樂外,還有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技藝,比如太平歌詞,比如貫口等,讓觀眾看後紛紛叫好,這個過程不只是讓我們一樂而已,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體會各種技藝的精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力強的員工就一定能升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