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玖石子
-
2 # 2020詩與遠方
據《尚書·武成》中記載:“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這裡的“王”指的是周朝的國君周武王,“豐”指周朝都城豐鎬,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華山之陽”,山南水北為陽,即指華山之南。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領諸侯聯軍,討伐荒淫無道的商紂王。在商朝都城朝歌西南的牧野之地,雙方軍隊進行了最後的大決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戰爭的結果是周武王領導的聯軍大勝,並乘勝追擊攻克商朝都城,商紂王鹿臺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取而代之,成為天下共主。
周朝伊始,周武王以禮治國、仁政愛民,國泰民安、天下一片祥和。周武王認為四海鹹服、天下太平,已經高枕無憂,不需要再用兵了,遂把兵器都收繳入庫,戰馬也都解放了,放到華山腳下。這就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來歷。
其實,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王朝初建,人民早已經厭倦了戰爭帶來的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痛苦,周武王施行仁政,注重休養生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無疑是立足周初,順應民心,順應天意的善舉。
-
3 # 偷聽制筆
關於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中的南山,是具體指哪座山?
我的回答是:華山。
一,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含義。
意思是天下已經太平,用不著刀槍劍戟了,收繳入倉庫,戰馬也用不上了,放歸山林。
二,馬放南山典故的來歷。
這個典故來自於商周更替時期,周武王伐紂後,建立了周朝。周朝伊始,周武王以禮治國、仁政愛民,國泰民安、天下一片祥和。周武王認為天下太平,不需要再用兵了,遂把兵器都收繳入庫,戰馬也都解放了,放到華山腳下。這就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來歷。
三,《尚書》有具體記載
《尚書·武成》中記載:“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這裡的“王”指的是周朝的國君周武王,“豐”指周朝都城豐鎬,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華山之陽”,山南水北為陽,即指華山之南。歸馬於華山之陽,也就是華山的南面,可以理解為南面華山,簡稱南山。
-
4 # 有道雲課堂
南山是華山的南面。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這句話是來自錢彩《說岳全傳》:“其時天下太平已久;真個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五穀豐登;萬民樂業。”意思是兵器上繳國庫,戰馬放養於華山腳下曬太陽,表示天下太平盛世,不須用兵,不用戒備。
而南山之所以是華山南面,是因為“馬放南山”是出自於《尚書·武成》,原文是“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當時商紂王荒淫無度,百姓民不聊生,周武王出兵伐紂。歷時四個月,以商紂王自殺而告終。於是,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從此天下太平,停止武力戒備,實行文化教育,把戰馬放養於華山南面的山腳下(山南水北為陽),把牛放回野外桃林,表示天下太平了,不需要用它們了。
由此可見,“馬放南山”中的“南山”是指華山南面。
-
5 # 唐宏鑫2
這裡的南山,指的是西嶽華山。這句話指的是,戰爭結束了,天下太平了,用於打仗的武器要入庫了,打仗的戰馬也要休息了。
-
6 # 探尋人生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回到歷史中去尋找源頭。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領諸侯聯軍,討伐荒淫無道的商紂王。在商朝都城朝哥西南的牧野之地,雙方軍隊進行了最後決戰,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牧野之戰。戰爭的結果是周武王領到的聯軍大勝,並乘勝追擊攻克商朝都城,商紂王鹿臺自焚,商滅,周朝取而代之,成為天下共主。
周武王以禮治國,實施了很多利民利國的仁政之策,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漸強大。友鄰小國都願交好,大國也讚賞有加,各個國家和睦相處,內內外外一片祥和。
周武王因此把各種兵器統統收繳入庫,在華山腳下放馬曬太陽,在樹林裡放牛唱牧歌。
這就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由來,天下已經太平,用不著刀槍劍戟,收繳入庫;戰馬也用不上了,放歸山林!
馬放南山出自《尚書·武城》: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山南水北謂之陽,華山南面為陽面,所以稱為南山。
故南山指華山的南坡!
-
7 # 殘陽暮裡酹江月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現也用來形容承平日久,思想麻痺。
歷史記載武王伐紂後,善待百姓。開放糧倉、賑濟貧民、免除苛捐雜稅,以禮治國,實施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仁政之策,得以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力蒸蒸日上,呈現出和平盛世的景象。回到都城豐鎬後,周武王下令,把馬放於華山之南,把牛放於有桃林之野外,把武器收起來不用,整頓軍隊,解除武裝,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歸(縱)馬於華山之陽《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史記.周本紀》:“營周居於雒邑而後去。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豐鎬(hào)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豐京和鎬京一起並稱為“豐鎬”,是西周王朝的國都。周文王在灃水西岸營建豐京(今西安西南),將都城從岐周遷至豐京;周武王時在灃水東岸建立了鎬京,即《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篇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豐京是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鎬京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合稱豐鎬。
值得注意的是尚書說的是“歸馬”,應該是集中起來管理的意思;史記說的是“縱馬”,那就有把馬放了的意思。
但二者說的都是華山之陽,所謂山南水北為陽,華山之陽,就是華山的南邊。
豐鎬位於今西安西南長安區,華山其實裡西安有點遠,已經在渭南了,大概有100多公里。如果按縱馬來說,那應該100多公里遠的地方放掉更合適一些。
南山是終南山嗎?古文裡的南山,大部分是指終南山。終南山在那呢,相比華山,它離長安近多了。因此有人說馬放南山,恐怕也是說終南山更有道理一些。因為這樣不是便於管理嗎?
終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陝西寶雞眉縣,東至陝西西安藍田縣。主峰位於長安區境內。終南山地形險阻、道路崎嶇,大谷有五,小谷過百,連綿數百里。《左傳》稱終南山“九州之險”,《史記》載秦嶺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長安縣誌》載:“終南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
終南山是道教全真派發祥聖地,“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終南山。
周代把終南山、太白山統稱為太乙山。
《禹貢》:謂之終南雍州,終南享物。
《詩傳》:周之名山曰終南。
應是周代就有終南山之名了。如果是放在終南山,為何尚書和史記不直接寫放馬終南山呢?
傾向於南山是華山之南因此,個人傾向於是華山之南。估計後來流傳,為了方便,就縮略成山南,進而演變成南山了。
回覆列表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回到歷史中去,尋找這句話的來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領諸侯聯軍,討伐荒淫無道的商紂王。在商朝都城朝歌西南的牧野之地,雙方軍隊進行了最後的大決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戰爭的結果是周武王領導的聯軍大勝,並乘勝追擊攻克商朝都城,商紂王鹿臺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取而代之,成為天下共主。
周朝伊始,周武王以禮治國、仁政愛民,國泰民安、天下一片祥和。周武王認為四海鹹服、天下太平,已經高枕無憂,不需要再用兵了,遂把兵器都收繳入庫,戰馬也都解放了,放到華山腳下。這就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來歷。
據《尚書·武成》中記載:“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這裡的“王”指的是周朝的國君周武王,“豐”指周朝都城豐鎬,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華山之陽”,山南水北為陽,即指華山之南。
《尚書·武成》記載周武王放馬之地為華山之南,華山在西周都城豐鎬(今西安長安區)以東,如果按地理方位來說,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馬放山南”或者“馬放東山”。為什麼後來的俗語卻成了“馬放南山”呢?或許“馬放南山”讀起來更順口吧,不過這只是猜測。
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和放馬之地有關。華山東西長約15公里,但是華山山脈範圍就很大了,周武王的戰馬放到哪裡了呢?
話說周武王刀槍入庫,止戈休兵,實際上並非如此。周初還是擴張性很強的,姜子牙封齊、周公封魯、康叔封衛,把這些能幹的分到邊疆,目的就是開疆拓土。因此,馬放南山若不是真的放歸山林,那就只能是集中管理了,若從整個華山山脈的角度來看,哪個地方最合適?藍田一帶。
藍田地處周朝都城豐鎬(長安)東南,那裡地勢相對較平,而且離都城不遠。最關鍵的是藍田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豐鎬的東南門戶,當時為宗周之畿內地。後來秦國在藍田大營駐紮其精銳之兵十幾萬,扼守東南門戶,可見位置重要,而且足以說明那裡可挖掘的潛力很大,圈養大批戰馬完全是沒有壓力的。因此,藍田作為周武王放馬之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這樣的話,藍田相對豐鎬來說,可以稱之為南部山區,說“馬放南山”就能說得通了。
而且,藍田一帶的山嶺包括華山都是屬於秦嶺山脈,秦嶺的稱謂是秦時才有的,之前叫終南山,或南山,如《詩經》中有不少詩篇提到終南山,在《山海經》中則將終南山簡稱為南山。終南山,位於秦嶺山脈中段,東起藍田縣最東端的楊家堡,西至周至縣最西界的秦嶺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東西綿延約230公里。
在古人的記載中,終南山的範圍更廣,如宋朝的《長安縣誌》記載:“終南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 宋朝一里比現在略小,約為442.5米,即使這樣,古人認知中的終南山(南山)範圍也遠比現在的要大。
綜上所述,在古人的說法中,“馬放南山”這個成語中的南山應該就是指的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