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金武俠
-
2 # 行吟詩詞
金輪法王與楊過襄陽之戰,金輪法王不是輸在武功上而是輸在心性和環境等綜合因素上。
1.氣勢。楊過從出道江湖與金輪法王共交手三次,前兩次楊過耍聰明用計謀擊退金輪法王,第三次交戰,金輪法王害怕再輸,有前車之鑑難免心生怯意,氣勢自然要低。而楊過大者來講保衛襄陽為國為民而戰,小者英雄救美人之戰,自然有正義無畏的氣勢。
2.實戰。金輪法王偏安西藏一隅,長年閉關修練,雖終練成十層龍象神功,內力幾乎無人可拼,但二次入中原,實戰寥寥,雖與五絕一燈黃藥師以及周伯通大戰不分伯仲,又小勝不能與其專心之戰的郭靖,但總體實戰經驗略欠缺。而楊過十六年來戰鬥無數,大俠之名不是浪得虛名而得。臨陣經驗影響著心理素質。
3.創新。金輪法王專精於龍象功的修煉,固步自封前人的武學成功,沒有突破創新。而楊過取百家武功之精華,自創黯然銷魂掌又於大海之處苦練潮夕內功,其武功開放包容,開拓創新自有奔放向勝的信心。
4.利益。襄陽高臺之戰,兩個人雖然都受戰場環境影響,都在分心著被綁高臺郭襄的安危,但金輪法王是從自身利益關心郭襄安危,是不想失去一個繼承自己衣缽有資質的徒弟。而楊過是從他人角度去救郭襄,是為了郭靖而戰,是士為悅己者死而戰,也是為與郭襄自小就救她保護她而戰。楊過自然是捨命相拼,而金輪法王則投鼠忌器,影響其武功的發揮。
5.正義。戰爭講求師出有名,而武功高手除了純粹的比武切磋,其決鬥也講究的是師出有名,金輪法王為達私利委身蒙古助紂為虐,身後是不懂武功修為的蒙古侵略者士兵。而楊過身後不但有眾多中原武林人士還有南宋將士和子民,是正義和邪惡的較量,其精神力量金輪法王是萬萬不會料到和有的。
武功高手決戰勝負在須臾之間,武功高低有強弱之分,但不會有勝負之分。身體素質差異,心理的波動,環境因素的制約,甚至計謀的運用等都會影響著成敗。因此楊過勝金輪法王不是偶然是綜合因素的結果。
-
3 # 小龍女5505
後期金輪法王雖武功卓絕自創龍象般若功並練至第十層,但內力不足難以持久。楊過因服食了提升內力的萬年巨蟒蛇膽、又在瀑布之中練成了強大厲害的劍魔獨孤求敗的海潮內力、繼承了玄鐵重劍,武功內力均登峰造極。自創可匹敵降龍十八掌、勝過落英神劍掌和空明拳的精妙絕技黯然銷魂掌,僅一招就能置人於死地。和金輪法王交手百招不落下風,最後發出一招黯然銷魂掌終致於死地,所以楊過後期能反敗為勝擊殺金輪法王。
-
4 # 桃花島主王藥師
在《神鵰俠侶》這本書之中,結尾處楊過與金輪法王在高臺之上的大戰可以說是最動人心魄的一次戰鬥。然而本該與楊過伯仲之間的金輪法王在手持武器的情況下,卻沒有打過空手的楊過,最後被打的“口吐鮮血,跌下高臺”,我認為楊過佔了武功高於金輪和心態好於金輪兩大優勢,才有了這樣一個結果。
首先橫向對比一下武功,這裡我們引入一個與楊過和金輪法王都交手過的人物,既周伯通。周伯通在絕情谷與金輪法王的戰鬥之中,用七十二路空明拳與法王對掌,“這麼一來,雖叫法王的巨力無用武之處,但要傷敵,卻也絕非可能。”也就是說七十二路空明拳與金輪法王的掌力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在百花谷與楊過的打鬥中,周伯通先是“一掌對一掌,卻遠不及楊過掌力的厚實雄渾”後又“竭盡全力,才抵擋了這一路掌法,說到還招,竟是不能的了。”也就是說此時周伯通與楊過也是伯仲之間,只是周伯通略顯被動。
而楊過的“黯然銷魂掌”與使用者的心態有關,在高臺之上與金輪法王對敵時楊過萬念俱灰,因此此時的掌力應當勝於在百花谷之時,因此單論掌力高臺之上的楊過當勝於金輪。
而在高臺之上的打鬥更是說明楊過的武功,實在法王之上。起初楊過使用的是普通的長劍,結果“楊過的長劍斷成數截,法王的雙輪也自拿捏不住,脫手飛出,跌下高臺。”此時法王使用的是自己慣手的武器雙輪,而楊過的武器則是並不符合自己武功特點(剛猛簡潔)的長劍,二人在這一次的較量之中打了個平手。之後楊過空手,金輪法王則另拿雙輪,堪堪打到200餘招人仍不分勝負,“楊過雖無兵刃,卻始終不落下風。”可見楊過其人的武功應在金輪法王之上。
就這樣,如果場面仍然沒有什麼變化的話,我相信兩人打到千餘招也不是問題,想必兩個人也都明白這一點,因此金輪法王靠攻擊郭襄來擾亂楊過的心智,以此才佔得上風,然而金輪法王隨後在楊過黯然銷魂掌一招得手之後,雖然只是“肩頭中掌,身子一晃”,卻“驚怒交集”,犯了武學大忌,“立即合身撲上”說明此時法王因為心態的變化,已經影響了招式的施展,採用了這種最笨拙的“合身撲上”的攻擊方式。以如此心態和如此招式面對楊過超常發揮的黯然銷魂掌,焉能不敗?
-
5 # 戚七奇讀金庸
直面問題,拒絕閒扯。
楊過反敗為勝的關鍵是:他在生死關頭,心緒消沉,而這種心情,正符合黯然銷魂掌的要義,使得威力大增,才一戰而勝。
分析如下:
1、金輪法王的功力金輪法王確是一個不世出的武學奇才,他將龍象般若功練至第十層,武功絕頂。再入中原時,黃藥師、一燈和周伯通均無法戰勝他,合三人之力才將他制服,可見其功力之強,實是厲害至極。
而一代梟雄鐵掌幫幫主裘千仞,其武功也是僅次於五絕之人,內力掌法和輕功,均是江湖頂級,在與金輪法王激斗數日後,被其所傷,終於身亡。
後期的金輪法王,武力值已達頂峰,鮮有匹敵。
2、楊過的武功楊過在前期時,雖有奇遇,但內力上並未達到登峰,也明顯不如五絕。但在小龍 女跳崖後的16年間,他心無旁騖,專心練武,又在大雕的幫助下,瀑布練劍,海潮練功,加之蛇膽相助,功力猛增。
而更厲害的是,他獨創了一套黯然銷魂掌,這套掌法,以內力為基礎,配合他因情而起的黯然心緒,威力奇大。但當他心情舒暢時,剛使不出此掌法的精要。
他與周伯通比武,用此武功,以周伯通之能,尚不能對敵。而以周伯通性格,也學不到此武功的精要。
3、楊過和法王的終極一戰楊過在襄陽城下,為救郭襄,與金輪法王進行了一場生死對決。
法王不是原來的法王了,而楊過獨臂,又沒帶重劍,處處落於下風。想使黯然銷魂掌,苦於無法使出。因為,他剛與小龍女團聚,心情喜悅,再也沒有黯然銷魂的情緒。所以,怎麼也鬥不過法王,眼看著就要被法王殺死。
當此生死之時,楊過心如死灰,望向小龍女,剛聚不久,又將永別,心中萬念俱灰。法王又來攻擊,他不思抵擋,隨手一揮,卻正是一招黯然銷魂掌,出其不意,威力奇大。原來,此時的心緒,正合了此掌法的要義,這才顯露威力。這樣一來,法王措手不及,被打下擂臺,終於畢命。
所以,楊過能戰勝法王,和當時的情境及他的心情有莫大關係。
-
6 # 喬鞅人物誌
《神鵰俠侶》結尾,金輪法王儘管武功卓絕,最後仍然會敗於楊過之手,這就是“邪不勝正”的根本道理所在!
楊過斷臂後,就一直壓制著金輪法王楊過連劈兩劍,將金輪鐵輪又劈成兩半,跟著踏上兩步,揮劍向法王頭頂斬落。法王岔了內息,惟覺鬱悶欲死,委頓在地,全無抗拒之力。
金輪法王第一次來到中原武林時,耀武揚威,帶著兩個徒弟在英雄大會上想要奪得武林盟主之位,以此為蒙古大軍進攻助威。不料,卻被郭靖給壓制住,沒能得逞,又被楊過戲耍一番,威風掃地。這個時候,楊過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年,武功遠不如金輪法王,但有郭靖在旁,金輪法王佔不到便宜,只能悻悻離開。
此後,楊過和金輪法王數次爭鬥,楊過武功都不及金輪法王,全靠著自己的聰明機智,或者依靠和小龍女雙劍合璧的威力,得以擺脫金輪法王的糾纏。到這一時期,金輪法王對楊過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楊過只能避其鋒芒,憑藉卓絕的機智才能擺脫他的控制。
事情的轉折出現在楊過斷了右臂之後。
那時,楊過右臂被郭芙砍斷,痛不欲生之際誤打誤撞進了荒谷之中,在這裡思考人生,終於大徹大悟,在荒谷中的劍魔獨孤求敗劍冢,得到了神鵰的指引和幫助,楊過在很短的時間內練會了玄鐵重劍的武功,功力大增,武功一下子猛地提高了很多,變成和金輪法王旗鼓相當的地步。
楊過被砍斷右臂時,小龍女落單遭到了金輪法王等四大高手圍攻,又和全真五子發生衝突,繼而被九大高手圍攻,身受重傷,這個時候楊過及時趕到救出了小龍女,並與金輪法王真刀真槍地幹了一架,兩人比拼內力時,小龍女以金針刺金輪法王,讓金輪法王分心,因此被楊過打成重傷,不得不含恨逃回蒙古。
可以說,楊過斷了右臂,寓意就是他和過去徹底決裂了,他破繭成蝶,整個人洗心改面,獲得了重生。於是,武功自然也就能壓制住金輪法王了。
楊過的武功達到了由意念駕馭的境界楊過既和小龍女重逢,這路掌法便已失卻神效,直到此刻生死關頭,心中想到便要和小龍女永訣,哀痛欲絕之際,這“黯然銷魂掌”的巨大威力才又不知不覺的生了出來。
金輪法王自從被楊過玄鐵重劍打成重傷之後,藏身蒙古,苦練蒙古密宗武功,龍象般若功。金輪法王也算是極為罕見的武學奇才,竟然成為蒙古中唯一一個成功練到第十層的人物,外功掌力強悍兇勁,練成十層後被譽為具有十龍十象的巨力。實際上雖說力氣沒那麼誇張,但每一招也都有近千斤之重,威猛無比。
金輪法王認為已經練到了最高境界,這是從來沒有人能夠達到的境界,相信自己憑藉這種世所罕見的武功,定然可以天下無敵了,因而再次信心滿滿地踏入中原,他要找到包括楊過在內的中原當世的絕頂高手,一個一個打敗他們,一雪前恥。
但,很顯然,楊過也沒有閒著,由於小龍女跟他的十六年約定,楊過於是回到荒谷,找到神鵰,繼續跟著神鵰修煉獨孤求敗留下的武功。在神鵰的指引下,楊過進入大海巨濤中練功,用了數年時間,練出一身剛猛無比又綿綿不絕的強悍內力。
楊過救出小龍女後,趕往襄陽,正巧碰到了至關重要的時刻,郭襄性命危在旦夕,楊過二話不說飛身上了高臺和金輪法王硬剛。兩人功力本來旗鼓相當,但金輪法王利用身在高處的優勢,又招招攻向郭襄,楊過又赤手空拳,頓時處於下風,被金輪法王連續傷到幾處。
楊過見此情景,心中黯然神傷,滿以為這一次要死在金輪法王手裡了,誰知道,楊過情緒低落,正暗合了他當初萬念俱灰之際創出的“黯然銷魂者”的狀態,這種拳法的威力陡增,竟然反敗為勝,把金輪法王打下高臺。
邪不勝正是武俠小說中最為終極的真理楊過退步避開,跟著“魂不守舍”、“倒行逆施”、“若有所失”,連出三招,跟著是一招“行屍走肉”,踢出一腳。這一腳發出時恍恍惚惚,隱隱約約,若有若無,法王哪裡避得過了?砰的一響,正中胸口。法王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出,翻下高臺。
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什麼能夠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風靡,甚至有人說,哪怕是海外,只要是有華人生活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在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始終透著一股凜然正氣,讓人看完了熱血沸騰、豪氣干雲。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宣揚的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樣的正面精神和形象,所以,在他的小說中,但凡正面人物,都要經過千辛萬苦,最後才能悟到大道,修成神功,取得成功;而那些反面人物,雖然有可能有一段時間蹦躂得很歡,但終究因為壞事做盡了,喪盡人心,失道者寡助,到了最後關鍵時刻,邪不勝正,栽倒在正面人物手裡。
看看《射鵰英雄傳》裡的歐陽鋒就知道,從他一出場開始,就費盡心機、處心積慮算計他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四處禍害他人。甚至在第二次華山論劍時,他如願以償成為武功天下第一的人,但最終又怎樣呢?變成了個神志失常的瘋子。這就叫邪不勝正。到了後來,郭靖的武功終究還是勝過了歐陽鋒,這說明,還是邪不勝正。
到了《神鵰俠侶》,大反派就非金輪法王莫屬了。金輪法王是個極為聰明、狡詐、陰險又狠毒的人物,論武功可以和當世大俠郭靖相抗衡,論狡詐不在李莫愁之下,論陰險和狠毒可以和歐陽鋒相提並論。但即便是這麼棘手的一個大反派,最終還是敗在了主角楊過的手裡。
金庸這樣寫,就是要告訴世人一個道理,邪不勝正,以此奉勸那些心術不正的人,作惡多端是沒有好下場的。
-
7 # TonyDeng
襄陽城外高臺楊過與金輪一戰,按照書中描寫其實是楊過呈現敗像,心灰意冷之下使出黯然銷魂掌最難的一招,居然反敗為勝。那一招是周伯通怎麼也學不會的,必須在萬念俱灰、生無可戀的情況下才發揮出威力,周伯通從來沒有這種體驗,楊過有,故創造了這一招,但當時他跟小龍女重逢,一切正面向上,這個招數是發揮不了的,加上他失去兵器之利(沒帶玄鐵劍),已是敗了。
實際上,金輪數次敗於楊過和小龍女兩人,有幾次是他們仗了情感類武功優勢。兩人聯手,必須是心意相通、互相關懷的戀人,這個武功限制性很大(金庸另一部小說也有同樣的武功,也明確指出這一弱點)。黯然銷魂掌最後一招,也是此類。這種武功,威力強,但不是正常人可操作的,本質上跟歐陽鋒錯練《九陰真經》差不多——後期五絕武功最高的其實是歐陽鋒。
回覆列表
襄陽城之戰,神鵰已接近尾聲,金輪法王的武功更勝昔日,如今已過十六載,楊過也絕非等閒。兩強相遇後,各自施展絕學,起初法王佔據上風,甚至還利用兵器傷了楊過,但為何勝券在握,卻以慘敗收場,其中到底發生哪些事。我認為二人的武功在伯仲之間,誰也休想在數招內擊敗對方,畢竟武學修為,已然登峰造極。且在高臺之上拆招,稍有疏虞,就會處於下風,甚至會有性命之憂。
法王捲土重來,欲報當年一箭之仇,但遇到楊過之後,本想寥寥數招,就能將其擊敗,誰曾想楊過武功精進如斯,雙方均感壓力,不敢心存輕視。首先與楊過交手,法王的卑鄙手段,令他佔據上風,連催猛招之後,對方已然招架不及。就在這時,楊過黯然銷魂掌猛地發出,正中法王肩頭,按理說一代宗師遇此情形,應該凝神聚氣反攻數招。但這掌威力極大,他已然承受不住,楊過隨即一腳,更是令其避無可避。可見此次落敗,法王有些託大,以為有郭襄在手充當人質,而且自己武功超群絕倫,楊過就是有通天徹地之能,也難以全身而退。倘若二人在陸地,並非高臺之上,那麼或許法王還能硬撐片刻,不至於輸得這麼難堪。自負一直都是他的弱點,認為當今武林,能與之持平的,恐怕只有五絕,楊過必然不及。
但交手的時候,法王內功深厚,能與楊過並駕齊驅,在內功方面未落下風。須知兩人鬥了二百餘招,均未神疲力乏,法王感到楊過內功更勝當年。此時的楊過練成潮汐內力,海中怒濤都能相抗,法王內勁雖強,但久鬥之下,必然處於劣勢。高手之間的對決,勝負往往皆在須臾之間,如果法王跳下高臺,或者招式滯帶,如何漸入佳境,在與楊過拆招。但內力不及,這無可爭議,法王是藏邊異士,內力連綿不絕,若遇到尋常高手,定然立於不敗之地。可楊過絕非凡品,內勁使人呼吸不暢,強者對決的過程,若二人計謀相當,內力深厚者取勝。顯然楊過內勁逼人,盡得神鵰真傳,試問法王如何力挽狂瀾,將自己的潛能激發。臨陣對敵,不同博弈下棋,講究棋路步法,無論使用何種招式,只要能夠取勝,縱使一些不入流的手段,也可使將出來。
然而內力強弱,必然難以作假,法王稍遜三分,這一分力道就是千斤,如今相距甚多,他如何一鼓作氣擊敗楊過。且在交手之時,他感到內力和招式,均不及對方,故而利用兵器擊向郭襄,使得楊過分心,此等歹毒手段,有失高手風範。換言之,法王除了內力之外,就連引以為傲的招式,都難以擊倒對手,足見信心潰敗,銳氣全無。黯然銷魂掌何等精妙,單以倒行逆施這招,就有諸多變化,且楊過救人心切連用數招。老頑童周伯通,都勉力抵擋這套掌法,姑且不論法王武功能否持平老頑童,就是臨陣交手的經驗,就已經輸了一半。均知法王武功不弱,但實戰之中,心態起伏不定,唯恐自己落敗。須知此乃大忌,可無論如何,這是一時難以改變的。
而且高臺上過招,法王誤以為楊過未帶重劍,這正是天賜良機。眾所周知,十六年之後,楊過劍術通神,但法王忌憚玄鐵劍,此時楊過背上空無一物,可謂正合他意。但我們試想一下,若楊過攜帶重劍,恐怕這麼小的高臺,無法施展絕學,且會誤傷郭襄。玄鐵劍重達八十一斤,一旦揮動起來,就是千斤力道,搖搖欲墜的高臺,已然遭火焚燒。假設強行使用重劍,高臺轟然倒塌,這對於楊過是極其不利的,如今之計,只有先將法王擊退,然後相救郭襄,否則定難萬全。乍看之下,楊過失去寶劍,等同雄鷹折翅,但對於楊過,則是鳳凰浴火重生,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法王錯誤的判斷,令他輕敵,招式雖然陰狠,但自己也分了心。
這柄重劍威力雖強,但揮動之時極耗內勁,楊過練成潮汐之力,但斷臂後的重劍,我認為始終缺乏靈巧,主要以凌厲剛猛著稱。可若碰到絕頂高手,就會左閃右避,如何擊敗強敵。法王不明其理,自認未帶重劍的楊過,如何能與自己匹敵,其實楊過以掌法起手,正是佔了法王的便宜。當初揹負重劍,身法速度必然不及,如今輕裝對敵,招式之猛如濤似浪,每當楊過出招,都是對法王的巨大威脅。故而即便後期練成龍象般若功,內力已經精湛無比,但與楊過交手,最終還是敗下陣來。或許你會說在陸地之上,法王必然取勝,其實無論是陸地,還是高臺,亦或者水中,他都遠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