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馬陳絕對凝聚
-
2 # 子墨說學
這是一本奇書,來歷很不一般,內容也非同尋常。
《素書》不僅包含治國安邦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每個人讀上一讀。
《素書》是一本流傳了很久的神秘智典,其伴隨著迷人的神妙故事:漢朝之後的某一個時期,當盜墓者盜竊古墓時,從幽深古墓的玉枕中發現了一本古書。古書的秘誡既苛刻又嚇人,警告此書不能傳給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否則會遭殃;但如遇合適的人不傳授,也會遭殃。
據《史記》記載:秦朝末年,南韓有位少年張良,為了報滅國之仇,散盡了家財,以訪求刺客,刺客在博浪沙謀刺秦始皇,不料誤中副車,刺客被擒,觸柱而死。秦王大怒,下令通緝刺客的主使。張良在生死的緊急關頭,更姓易名,遂逃匿於下邳(今江蘇省邳縣南瞧寧北),執意結識各方豪傑,以待復仇機會。後來,張良行遊於沂水大橋(今江蘇省邳縣南)時,偶然遇到一位身著粗布褐色衣服的古怪老人。當張良走近時,老人故意將自己的鞋丟落到橋下,並傲慢地對張良說:“年輕人,下去把鞋給我撿上來!”張良對老人的傲慢舉動很惱火,本想痛斥他,但想到老人年事已高,就不予計較,他下橋將鞋撿上來。老人又說:“給我穿上!”張良想:既然幫他把鞋拾上來了,就給老人穿上也無不可。於是,他跪下來將鞋給老人穿上。老人看到張良不但能忍辱下橋拾鞋,還能謙恭地跪下為他穿鞋,暗中稱讚他胸襟廣闊,含笑離去。張良見了暗自驚奇,望著老人遠去。過了一會兒,老人又返回來說:“孺子可教也!”“五日後清晨到此與我相會。”張良感覺這位老人舉止不凡,便恭敬地跪拜說:“是。”五天後的清早,天剛發亮,張良急忙趕到橋上,誰知那老人已站立橋上多時了。老人氣呼呼地對張良說:“與老人相約,為何遲到?!”說完就很不高興地走了。臨走時又囑咐說:“五天後在此再相會。”五天後,張良雞鳴時就趕到橋上,可是又來遲了,老人已在橋上。老人又不高興地說:“過五日清晨再來。”過了五天,張良不敢怠慢,在半夜時分就趕到橋上,張良等了好一會老人才到,老人高興地說:“哈哈,本該如此。”老人從袖中掏出一部書傳授給張良,叮嚀說:“你認真閱讀此書,就可以做帝王之師了!再過十年,將會興兵起事。再過十三年之後,你與我在濟北重逢,谷城山下有塊黃石,那就是我。”說完,飄然而去,遁然無蹤。天亮後,張良看老人所授之書,原來是一部《太公兵法》,張良認真研讀此書,後來果真成了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軍師,輔劉邦滅了項羽,統一了天下。在老人交待後的十三年,張良隨劉邦經過濟北,果真在谷城山下遇見一黃石,張良將它搬請回府,視同珍貴的寶物供奉起來。張良逝世後,與黃石合葬一處。後人尊稱這位授書老人為黃石公。
根據宋朝的宰相張商英考證,老人傳授給張良的那本珍貴的書,是誤傳為《太公兵法》,其實就是《黃石公素書》。
《素書》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璣,句句名言,把道、德、仁、義、禮綜為一體,融會貫通,雖行文簡樸,卻語言錘鍊,句句金玉,精妙絕倫。書中蘊涵著極大的智慧,是人生哲理、處世之道、生活策略的集大成,是一種罕見的謀略學和智慧庫。對複雜的人性把握得入木三分,對世間萬事萬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觀察得細緻入微。
-
3 # 震言
《素書》的由來
相傳《素書》由黃石公所做,三試張良後傳授予他,張良憑藉著這本《素書》,助劉邦平定天下,大漢一統,並且最後自己也落了個善終。更值得稱道的是,張良說他也只是悟透了《素書》中十之一二的道理而已。
這《素書》素在那裡呢?“素”就是樸素、簡單,中國文化講求的就是大道至簡,所以《素書》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話而已,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就高深莫測了,應用起來更是常用常新,總能給人以最貼切、最實用的指點。
無論是古代的隱士高人、謀臣策士,還是近代的商業巨賈,都把《素書》奉為成功的秘籍和不二指南。
這麼牛的《素書》為何名氣比不上《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呢?《素書》的開篇有一段秘誡:
“此書不許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張良直到去世,也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傳授,所以就把《素書》帶進了墳墓。四百多年後西晉時,盜墓賊從張良墓的玉枕中找到了《素書》,這才得以重見天日。當然也正是因為開篇的秘誡,《素書》流傳始終不廣泛。
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間,《素書》被收錄到《四庫全書》中後,才廣泛被人們所熟知。
《素書》有那些內容跟我們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素書》可以說是一本永遠不過時的人生指南。其中簡短的四個字,深刻領悟了,或許就能讓你在職場如魚得水,在官場平步青雲。
下面咱們就簡單舉幾個例子:
《素書》原始章
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有了能力,還要等待機會,二者皆備,方能成功。
【啟示】自身的本領和能力就像是渡河用的船,有了船也不能隨意下水,還要觀察水勢,等待合適的機會才能順利渡河。
職場、官場也好,生意場也罷,有太多人因為冒進而功敗垂成,學會等待是成功的要素之一。劉強東建立京東,馬雲建立淘寶都是這個道理。
《素書》正道章
守職而不廢。意思就是:忠於職守,愛崗敬業。
【啟示】幹一行愛一行,工作中不攬權,也不要越權,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眼前的工作都做不好,何談遠處的夢想和未來?
不要光顧著遠方的詩和田野,眼前的苟且才是最重要的。走好了腳下的每一步,才能走的更遠,走的更快。杜月笙削水果可以行雲流水,胡雪巖打算盤可以溜的飛起,做好了本職,才有升職。
《素書》求人之志章
貶酒闕色,所以無汙。意思是控制了酒色,就能神清氣爽。
【啟示】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過度嗜慾傷身又傷神。縱觀歷史,因為酒、色而誤事敗德的例子一抓一大把,想要有所成就,先要學會控制慾望。
《素書》本德宗道章
短莫短於苟得。意思有兩層:其一是苟且、勉強得到的東西不會長久;其二是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能苟且安於現狀。
【啟示】“命裡無時莫強求”這句話看似消積,其實暗藏深意,這既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大格局的體現。
一個人的目光取決於格局的大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居安思危方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
《素書》帶給我們的智慧遠不止書面文字這麼簡單,每每思考,受益頗深。
無論你是上班族、公務員,還是全職太太、企業老總,《素書》裡都有最實用、適用的精準指導,這也正是《素書》的魅力所在,就像是一本私人訂製的人生智囊!
-
4 # 我愛吃榴蓮酥
說到《素書》,或許很多人並不熟悉,,但,提起張良大多數人就耳熟能詳了。相傳,張良曾作為南韓貴族刺殺秦始皇,未果,後逃至下邳。在一橋邊,偶遇一老人,透過對他的一番考驗,認為“孺子可教也”,遂授其一卷帛書,叮囑其“讀書可為帝王師矣”。這卷書即《素書》,這位老人便是秦末漢初五大隱士之一黃石公。此後這人老人雖再沒有出現過,但《素書》博大精深而又具有實用價值的智慧卻徹底改變了張良。由一介莽夫成長為運籌帷幄的謀略大師。
《素書》原始章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
可以說道、德、仁、義、禮這五者大致上囊括了中華文明總體思想的原始理論。而人生的所有內容,基本上也囊括在這五個字裡面。這五者就是為人處世的根本。
《禮記·大學》中所說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說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透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當然。事實上,成功的總是少,失敗的總是多,於是傳統文化中又出現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積極而達觀的態度相互結合補充,幾千年來影響始終不衰。但是無論那一種,道、德、仁、義、禮都是在立身成名、修身養性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準則。從而指導著人們的行為。
所以我認為《素書》通篇都沒有脫離生活,熟讀之可明辨是非、修身養性、齊家不為過也!
回覆列表
《素書》不僅包含治國安邦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每個人讀上一讀。
敗莫敗於多私沒有比私慾太盛更能導致一個人走向失敗的了。
多行,少與者怨答應人家的多,給予人家的少就招致怨恨。
博學切問,所以廣知廣泛地學習懇切地求教,所以才有豐富的知識。
地薄者大木不產,水淺者大魚不遊土地貧瘠大樹長不起來,水面淺小大魚不能遊動生存。
愛人深者求賢急,樂得賢者養人厚愛人深切的人,必定會急於尋求賢能之士的幫助;樂於得到賢能之士幫助的人,必定會寬厚地對待他人。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義,是人所認為符合某種道德觀念的行為,人們根據義的原則獎善懲惡,以建立功業。禮,是規定社會行為的法則,規範儀式的總稱,人人必須遵循禮的規範,兢兢業業,夙興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倫關係所排列的順序行事。
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因此,當條件不適宜之時,都能默守正道,甘於隱伏,等待時機的到來。一旦時機到來而有所行動,常能建功立業位極人臣。如果所遇非時,也不過是淡泊以終而已。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鑑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品德高尚,則可使遠方之人前來歸順。誠實不欺,可以統一不同的意見。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眾的擁戴。才識傑出,可以借鑑歷史。聰明睿智可以知眾而容眾。這樣的人,可以稱他為人中之俊。
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殫惡斥讒,所以止亂。為人儘量寬容,行為敦厚,這是待人處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盡其才,這是用人成事之要領;抑制邪惡,斥退讒佞之徒,這樣可以防止動亂。
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心中有數,閉口不言,凡事能順從時機,這樣可以遠怨無咎;堅定不移,正直剛強,這樣才能建功立業;勤勉惕勵;心地善良,這樣才能善始善終。
夫志,心獨行之術。長沒長於博謀,安沒安於忍辱,先沒先於修德,樂沒樂於好善。欲始志向堅定,篤實力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深思多謀;最安全的方式,莫過於安於忍辱;最優先的要務,莫過於進德修業;最快樂的態度,莫過於樂於好善。
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對自己馬虎,對別人求全責備的,無法處理事務。對自己寬厚,對別人刻薄的,一定被眾人遺棄。
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小的功勞不獎賞,便不會建立大功勞;小的怨恨不寬赦,大的怨恨便會產生。
夫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兇。吉者,百福所歸;兇者,百禍所攻。人的所作所為,符合行事之道則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則兇。吉祥的人,各種各樣的好處都到他那裡;不吉祥的人,各種各樣的惡運災禍都向他襲來。
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賢明能幹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國家興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曉事業成敗的規律,明白社會政治修明與紛亂的形勢,懂得隱退仕進的原則。因此,當條件不適宜之時,都能默守正道,甘於隱伏,等待時機的到來。
怨在不捨小過,患在不預定謀。福在積善,禍在積惡。怨恨產生於不肯赦免小的過失;禍患產生於事前未作仔細的謀畫;幸福在於積善累德;災難在於多行不義。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自己懷疑自己,則不會信任別人;自己相信自己,則不會懷疑別人。邪惡之士決無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沒有公正剛直的部下。
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見到已發生的事情,應警惕還將發生類似的事情;預見險惡的人事,應事先回避。害怕危險,常能得安全;害怕滅亡,反而能生存。
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把自己放在一邊,單純去教育別人,別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嚴格要求自己,進而去感化別人,別人就會順服。
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行為端正可以為人表率,足智多謀可以解決很多的疑難問題,講究信用做出承諾一定遵守約定,潔奉公還能仗義疏財,這樣的人,可以稱他為人中之豪。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見嫌而不苟免,克盡職守,而無所廢弛;恪守信義,而不稍加改變;受到嫌疑,而能居義而不反顧;利字當頭,懂得不悖理苟得。這樣的人,可以稱為人中之傑。
聞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濁。知道別人的優點長處卻不重視,對別人的缺點錯誤反而耿耿於懷的,則是作風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勝任其職,這樣的政治一定很混濁。
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迴避嫌疑,遠離惑亂,這樣可以不出錯誤。 廣泛地學習,仔細地提出各種問題,這樣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行為高尚,辭鋒不露,這樣可以修養身心、陶冶性情。
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親仁友直,所以扶顛。恭敬、節儉、謙遜、簡約,這樣可以守身不辱;深謀遠慮,這樣可以不至於困危;親近仁義之士,結交正直之人,這樣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幫助。
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推求往古,驗證當今,這樣可以不受迷惑;瞭解事態,心中有數,這樣可以應付倉卒事變;採用靈活手法,施展權變之術,這樣可以解開糾結。
以過棄功者損,群下外異者淪,既用不任者疏。因為小過失便取消別人的功勞,一定會大失人心。部下紛紛有離異之心,必定淪亡。既然用了人卻不給予信任,必定導致關係疏遠。
薄施厚望者不報,貴而忘賤者不久。給予別人很少,卻希望得到厚報的,一定會大失所望。富貴之後就忘卻貧賤時候的情狀,一定不會長久。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道,是一種自然規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規律,自己卻意識不到這一點,自然界萬事萬物亦是如此。
絕嗜禁慾,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汙。杜絕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慾望,這樣可以免除各種牽累;抑制不合理的行為,減少邪惡的行徑,這樣可以避免過失;遠離醇酒和美色,就可以保持自己的品行高潔。
有過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有過錯而不能自知,一定會受到矇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亂。
怒而無威者犯,好眾辱人者殃。發怒卻無人畏懼,一定會受到侵犯。喜歡當眾侮辱別人,一定會有災難。
慢其所敬者兇,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怠慢應受尊重的人,一定會招致不幸。表面上關係密切,實際上心懷異志的,一定會陷於孤獨。親近讒慝,遠離忠良,一定會滅亡。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仁,是人所獨具的仁慈、愛人的心理,人能關心、同情人,各種善良的願望和行動就會產生。
危莫危於任疑, 敗莫敗於多私。最危險的舉措,莫過於任人而疑;最失敗的行徑;莫過於自私自利。
吉莫吉於知足,苦莫苦於多願。最吉祥的想法,莫過於安分知足;最痛苦的缺點,莫過於欲求太多。
短莫短於苟得,幽莫幽於貪鄙。最無聊的妄念,莫過於不勞而獲;最愚昧的觀念,莫過於貪婪卑鄙。
以言取怨者禍,令與心乖者廢,後令繆前者毀,因為語言招致怨恨,一定會有禍患。思想與政令矛盾,一定會壞事。政令前後不一,一定會失敗。
《素書》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璣,句句名言,把道、德、仁、義、禮綜為一體,融會貫通,雖行文簡樸,卻語言錘鍊,句句金玉,精妙絕倫。書中蘊涵著極大的智慧,是人生哲理、處世之道、生活策略的集大成,是一種罕見的謀略學和智慧庫。對複雜的人性把握得入木三分,對世間萬事萬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觀察得細緻入微。有人說“《素書》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許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