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樸一吹

    整體社會思想的包容程度,人文關懷的深刻程度,幾乎決定了天才詩人們的命運。比如在1848年歐洲革命之前,那一批天才的浪漫詩人,雪萊壽命30歲,濟慈壽命27歲,都屬於英年早逝;而1848年歐洲革命後,社會人文思想的肥沃程度足夠支撐詩人的深刻與敏感,那一批天才詩人壽命也普遍較長:魏爾倫52歲,蘭波37歲,馬拉美56歲。

    我儘量選取了各個時代最公認的天才詩人作比較,未必精確,但是大概可以作證我的論點。

    放到中國,就說說海子吧。海子是上個世紀中國最具天才稟賦的詩人,他的情懷早已超越了自我、民族、時間,這點從他的史詩構思《太陽》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雖然並不成熟,但是胸懷廣大。

    如果有一個更肥沃的思想土壤,讓海子度過那段最撕扯的時光,今年的他也才56歲,正值創作盛年,將會是世界級的偉大詩人。

    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看似積極、明媚,實則是一個徹底絕望之人對世界的最後告別,但是當時並沒有人能觀照到這一點,他的圈子也沒有及時給與到精神層面的開導。這並非際遇的問題,實在是整個文化困境。

    我們的文學專家們,至今也只會一味從現實需求的角度去解讀詩歌,而不能直面一位詩人的真實情感,我們的詩歌就永無出路,詩歌的被放逐、被忽視就理所應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花果是神奇的果實,對生長環境有何要求?如何種植才能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