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1561605356

    現在的父母把孩子寵 上了天。沒有教育孩子應該有愛心應該尊重別人。從小讓他不知天高地厚。只有大了讓社教育他了

  • 2 # 泥鰍裡的香草

    孩子的班上也一直有這樣的孩子。從幼兒園到現在小學四年級,剛好都一直是同學。所以題主的問題直接讓我就聯想到了這個男孩。他是班上的另類,僅此一人。

    這是名小男生,他的媽媽非常年輕,是全班家長裡最小的,好像是91年的,所以明顯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缺少點管理和經驗。

    幼兒園時期剛入園一週,幾乎每個家長和孩子都知道這個小孩的名字。為啥呢?因為這孩子天天打架鬧事,老師兇他也不怕,到處惹事情惹麻煩,陸續受到不少家長和孩子投訴。

    其實那時候幼兒園年齡還小,想想可能是男生調皮,大了就會好。不過後來看到他家長,就覺得孩子壞習有一大半原因在家庭。

    他媽媽91年的,不工作沒上過一天班,家裡有礦那種,自己會給人化妝。平時就是給人做做美甲或者自己化化妝。每次來接孩子都引人注目:

    一來是太年輕,像個孩子;二來是打扮的總有點過。我看她訓過孩子,假裝嚴肅幾秒後又噗嗤笑出來,毫無原則可言。

    還有幾次,孩子父母一起來幼兒園接孩子。兩人竟然還在幼兒園門口嬉笑追打,我真心覺得尷尬啊!

    就是這樣的孩子,到了小學也是個刺頭。成績平時都在四五十分,經常被找家長。

    今年新換了個班主任,老師也同樣經常找家長談話。老師有次在班上嘆了口氣說:我從她媽媽接電話時的言詞就能看出來她不會教孩子!

    所以孩子的問題多半是出在家庭。可能是長期帶孩子的這個人身上致命的缺點,也可能是孩子從小生活的家庭氛圍所致。最終問題還是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沒有重視。

    表現在:

    一,從小全拖給爺爺奶奶

    這種撒手掌櫃不少。從小把孩子全權拖給老人,有的甚至在家鄉上學到了中學才開始管孩子。不是說老人養孩子不好,而是老人無法替代父母的教育之責。

    二,不管自己的孩子,成長中沒有引導

    沒有關注孩子成長中的情商教育。在遇到孩子的一些問題時,除了吼罵和責打外,不會教育孩子,引導孩子。造成很小就放任一些惡習難以改正。

    三,父母尚不成熟,沒有做到言傳身教

    就像我舉例的這個孩子一樣,父母太年輕,自己都還像個孩子,光生養了子女卻不會教育,更談不上言傳身教了。

    題主問:這樣的孩子該不該打?確實該打!但打孩子不是我們的教育宗旨,我們教育的宗旨是讓孩子有擁有自我管能力,對是非有判斷,能夠為自己言行負責任。

  • 3 # 大眼哥的快樂生活

    我感覺這應該是溺愛,過分的溺愛這樣會害了孩子.

    以身作則 不要怪孩子看手機,指望著孩子完全遠離手機有時候是不可能的。確實對小孩來說,鮮豔的影象、各種遊戲都是巨大的誘惑和吸引,你能做到的就是直接避免孩子看到手機。 大人要以身作則,捨得為孩子付出,手機回家就不要擺弄,就說放單位了,ipad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電視也要少看。孩子看不到手機,就自然不會去要和搶來玩了。

    現在的寶爸寶媽基本除了上班就是拿著手機,現在的寶寶都很聰明,也可能覺得爸爸媽媽的注意力都在手機上,所以要把手機搶掉!所以,寶爸寶媽們有時間還是多跟寶寶玩玩,並跟他反覆說明玩手機的利害關係,寶寶其實是很講道理的,在充分的交流溝通後一般都會聽話不玩了.

  • 4 # 一生唯一146975760

    打孩子是不對的,不能從小給他灌輸以暴制暴的思想,孩子打父母根源還是在父母的身上,也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對。

  • 5 # 古韻晨曦

    這個小孩該不該打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對父母應該好好的反省反省自己了。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本沒錯,錯的是父母過分的溺愛。

    在地鐵上小孩一直鬧,還打媽媽,搶爸爸手機。說明這個孩子在家中對於父母的態度也不會太好,在家完全把他自己當成了皇帝,所有人都得聽他的,而且是毫無理由必須按他的做才行。 如果這對父母在繼續如此的溺愛孩子,只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 6 # 江西細妹

    先讓她發洩,等不哭了在去哄,如果是無理取鬧要麼就當沒看不見,要麼一次大服她,不然就不要輕易動手。還有就是碰到這種情況可以上前給她一個擁抱,我女兒也是如此,亂髮脾氣我打也沒用,上前抱住她,她立馬就安靜了,缺錢關愛的孩子只能用哭鬧吸引關注還有一種先冷處理,她哭讓她哭誰也別勸,站在那看著鬧,或者你不理她,去幹自己的活,多堅持幾次,這毛病就治好了,你越理她,她就會越鬧,等她哭夠了再給她講道理,

  • 7 # 山東晨晨媽

    俗話說得好:“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媽媽”。打罵孩子容易使孩子喪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柱,逆來順受,畏首畏尾。弄不好還可能使孩子養成說謊的毛病,變得陽奉陰違。我們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只能用愛交換愛,用信任交換信任。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現代的家庭中,應該避免出現。下面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大家有時間看一下。

  • 8 # 日照律師馬雪雪

    也許是有特殊隱情,患有自閉證或者精神交流方面的疾病。如果不是,父母應當場制止孩子,待到非公共場所給與孩子批評教育。

  • 9 # 枯木齋

    在外面不要打,限制舉動不影響到別人就成,冷靜帶回家。夫妻倆要鄭重“翻開這本書”了。

    不要怨孩子,不要責怪給孩子影響的人,父母是主要責任人。

    晚了點,錯過了兩個黃金“行為養成期”,要加倍付出矯正工夫和疼苦。

  • 10 # 蓉顏易流入言林

    明顯缺家教。

    孩子的表現越出格。孩子家教越缺失。

    每個人的學前教育主要在家庭。而家庭教育這方面這個家庭可能更注重於孩子智力方面的培養,家長也許沾沾自喜和滿足於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優良表現。其實家庭教育更注重更傾向於為人處世心理方面,更應注重品德品質素質素養方面的培養。

    可以說在人們心智兩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應承擔和傾向於心的教育,學校教育注重人的智力開發。

    孩子的行為舉止如一面公正無私的鏡子,將家長平日的教育方式和水準照的一清二楚。

    真該指責的不是不懂事兒的幼童,而是幼童的家長們,是你們的縱容和缺失教育,鑄成了孩子的現實表現。

    該反省的也是家長們。

  • 11 # 懶媽育兒路

    類似這樣的事情,就算是管教孩子,也得是孩子父母的責任。作為旁人,還是閉嘴吧!

    首先,家長如果在公共場合允許孩子這樣作,那麼可以肯定家長應該就比較溺愛孩子。這個時候,如果他人干涉,絕對換來家長的憤懟。說不定還會引起爭吵,甚至打架。

    其次,家長不管孩子在公共場合大鬧,也說明家長本身就沒有這個意識。在他眼裡,沒有所謂的公共場合,沒有公共秩序,沒有素質意識,更不會有因打擾別人而內疚的心理了。這樣的家長,如果和他講理,那真的是“對牛彈琴”,說也白說,甚至還可能被罵。

    第三,中國似乎還沒有形成他人能夠教育別人的孩子的風氣,一般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雖然古人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說法,但根本不能實施。所以,保險起見,還是視而不見吧!

    最後,難道就真的縱容嗎?沒有解決方法嗎?當然不是。一來我相信這個社會素質高的家長會越來越多,這種現象也會越來越少。二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社會會給他教訓的。當然,承受後果的還有他的父母。如此以來,最多兩代人,所有人都會有這種公共場合的意識了。

    任何素質的提高,都不可能是一句話一個行為一個家庭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讓好的行為成為一種習俗,成為大家心甘情願遵守的行為,這個時候才能算最後解決了問題。

  • 12 # 苦澀的人生love

    這說明家庭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作為父母不能一味地寵愛孩子,愛需要度與方式。過分的愛就是溺愛,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是不會懂得感恩,會讓孩子養成理所當然的習慣。無知的家長會把溺愛當成是教育孩子的方式,這不是愛而是害。

    孩子打媽媽,搶爸爸手機。這就說明了他們家的人物關係與地位搞混了。

    很多人有了孩子,會把孩子當爺來伺候與養育。

    孩子只是夫妻感情的延續與結晶。孩子是晚輩,順序不能亂。如果地位搞混了,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就很正常。

    在一個家庭當中,妻子地位應該最高。爸爸愛媽媽與尊重媽媽,孩子會效仿爸爸的樣子來愛媽媽。這樣的媽媽內心是幸福的,情緒是穩定的,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長大,丈夫才會有滿滿的幸福感。家庭氛圍是溫暖的。

    在一個家庭當中,丈夫的地位應該是第二位。媽媽懂得尊重爸爸與心疼爸爸,孩子才能明白爸爸的辛苦,孩子也能學會感恩。

    在一個家庭當中,孩子的地位是第三位。不是孩子地位低就不愛孩子,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而且會給孩子更多的愛,這樣的孩子永遠懂得尊重父母與孝敬父母。

    我記得孩子有時不開心,用他的小手打我時,我先生第一反應就是訓我兒子並且也會抽他。我先生從來不揍孩子,除非是孩子對我不尊重時,才會訓孩子。

    並且也會告訴孩子:她是我媳婦,你不能打我媳婦,不然我就會揍你。

    兒子當時會哭,但事後會給我道歉。

    至於這樣的孩子該不該打?

    按理說:孩子這樣的行為確實欠收拾。但打孩子解決不了問題,這類孩子應該來軟的。硬來的話,只會激怒孩子,並且行為比現在還惡劣。

    假如父母意識到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問題,這個孩子還有救,假如父母視而不見的話,那這個孩子的未來很可怕。

    注:圖片源於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斯拉汽車能不能成為未來科技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