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質文化探秘
-
2 # 找不著東南西北先生
金瓶梅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叫做“蘭陵笑笑生”的人,而蘭陵笑笑生真實身份是啥,真名是啥,目前沒有定論。
從字面上來說,蘭陵指兩個地方:一,曾存在於江蘇常州武進的一個古縣。二,山東臨沂的一個縣。笑笑生就是作者的筆名。
多數人認為蘭陵笑笑生應該是王世貞,談到王世貞,熟悉明史的人應該不會陌生,明朝著名文學家和史學家,江蘇太倉人。在眾多個被“懷疑”的,物件中,蘭陵笑笑生是王世貞的呼聲最高,因為人們認為,王世貞有這個能力寫《金瓶梅》這樣一部牛x的小說,王世貞喜歡歡天酒地,對書中的風月的描寫應該是易如反掌,而且他祖籍山東,又在山東做過官,能夠寫出宏大的官場場面,能夠用山東方言描寫(書中有很多山東方言),知識面廣,能寫出《金瓶梅》這樣的百科全書。不過,支援的人越多,反對的也越多,也就越來越撲朔迷離。
另外,被懷疑的人不計其數,其中有屠隆,徐渭(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著名的書畫家,軍事家,音樂家,文學家等,書畫影響力最大。),丁純,丁惟寧父子,李開先,賈三近……等。
不過,那麼多考證大家都無法定論,更別說我等渣渣了,看書就好!
-
3 # 兔絲附女蘿
寫了奇書不留名字
關於作者你肯定知道的
但是他真實身份是誰,無從考究,無人記載。
蘭陵人。
笑笑生。
挺是灑脫一個名字啊!
-
4 # 嘉道文流
這道題很有意思,我聊一聊我所知道的吧。
綜述在古代,小說作者是沒有社會地位的,是被清高的文人所看不起的,所以寫小說一般都會用筆名,這就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疑團。比如《水滸傳》的作者到底是誰?現在還有爭議;這個施耐庵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和羅貫中到底是什麼關係?這一切都是謎團。
《金瓶梅》這本書號稱“明代四大奇書”之一,直到清代的《紅樓夢》出現,才把它的位置給頂替了。而且《紅樓夢》對《金瓶梅》有大量借鑑。《金瓶梅》剔除糟粕後,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但就是因為這本書比較特殊,他的作者肯定不會到處嚷嚷著,我是《金瓶梅》的作者!這一點都不光彩,所以只暑了個“蘭陵笑笑生”的筆名。
成書年代一般認為是嘉靖年間或萬曆年間。
據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所言,“嘉靖間大名士手筆”,推測成書年代有可能是嘉靖年間。
作者籍貫“蘭陵”是個地名,在古代山東蘭陵縣蘭陵鎮和江蘇武進縣都曾名為“蘭陵”,有人認為書中大量使用了山東方言,所以推測作者是山東蘭陵人。
作者推測至於這個“笑笑生”是何方神聖?目前網上有幾十個不同的猜想。
比如王世貞、賈三近、屠隆、徐渭、趙南星、湯顯祖、丁純、丁惟寧等等許多人。
其中,“王世貞說”是最流行的。順帶提一句,王世貞是江蘇人,但祖籍山東,在山東為官,生於嘉靖年間,卒於萬曆年間。
王世貞說1979年語言學家朱星列舉過“王世貞”說十大理由:即他是嘉靖年間名士;他能寫小說;他有能力完成個人鴻篇鉅製;他有充足的時間;他是大官僚,能寫出官場的大場面;地名與他重合;他寵信佛道,書中有大量宣揚;他好酒色,具有寫作情懷;他會大量山東方言;他知識面廣,能寫出如此百科全書式的作品來。
據民間傳說,王世貞寫這本書,主要是為了諷刺嚴嵩、嚴世蕃父子。當時奸臣嚴嵩迫害了王世貞的父親,王世貞懷恨在心,故寫出了《金瓶梅》暗諷他們,據說西門慶的原型就是嚴世蕃。
-
5 # 作家桑妮
關於《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素來猜測不下十六七個,其間包括:王世貞、王世貞門人、李卓吾、薛方山、趙儕鶴、馮惟敏、李開先、徐渭、盧楠、李漁、賈三近、屠隆、丁維寧等。另外,還有多人合寫的猜測。總之是,眾說紛紜。
《金瓶梅》,這本書也算是本天下奇書了,它藉由著《水滸傳》中的“武松殺嬸”一節,引出一幕以西門慶為主角的市井生活故事,並間接藉著宋代的人暴露明代社會里的腐敗。從《金瓶梅詞話》的序中只可知的是作者的筆名“金陵笑笑生”,其他一無所知。儘管這本書寫得內容豐沛,藝術手法嫻熟,但是在其問世時,作者並沒有將自己的真實姓名署上。或許,有所顧及。或許,有各種難言之隱。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這是一本至為難得的奇書。
由寫法上來推斷,有研究者推斷作者是李開先。這是因為作品裡聲稱寫的是山東的人和事,加之作品的語言結構也基本上是北方話,所以山東人李開先成了最佳被推斷人。嘉靖進士的他,40歲就罷官回到老家了。他的身世、他的經歷以及他對詞曲等市井文化的極其愛好和修養,讓不少研究者其是《金瓶梅》的作者而深信不疑。更有力度的證明是他的作品,他的《寶劍記》也是用《水滸傳》的故事寫成的,若是比較《金瓶梅》和《寶劍記》的話,竟會發現有太多的相同之處。
除了他,還有另外一個山東人,賈三近也被推測為作者。
賈三近,是嘉靖、萬曆年間的大文豪,考究《金瓶梅》書裡用的大量只有嶧縣人才用的方言俚語,而嶧又古稱蘭陵,再結合賈三近的生平事蹟、個人愛好、著作等方面,他也是最接近“蘭陵笑笑生”的人。
不過,最流行被預設的作者是王世貞。
大文學家王世貞,是明代著名的文學獎、史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又號燕州山人,是為當時南京的刑部尚書。時年與李攀龍、謝榛等合稱為“後七子”,也是前後七子裡最博學的一個。《明史》中,如是記載他“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
流傳裡,王世貞作《金瓶梅》一書是為了給父親報仇。據說,他的父親因誤獻《清明上河圖》的贗品,而得罪權臣嚴嵩和嚴世蕃父子,最後被殘害致死。為抱此仇,他特地寫就一部投其所好的《金瓶梅》獻給嚴世蕃。書上是塗抹了劇毒的,當嚴世蕃讀完此書就中毒而死了。
然而,這個流傳卻沒經住專家學者們當考驗。
後來,著名學者吳漢就此提出了質疑,在查閱了大量當正史、野史、筆記後,推翻了這一說法,王世貞的父親並不是因獻假畫而被害死的,嚴世蕃也不是被毒藥害死的。由此,也否定了王世貞是《金瓶梅》作者的說法。
除了以上猜測,對於作者是徐渭的說法也是言之鑿鑿的。
基於書中大量的吳方言,大家猜測作者是徐渭。根據成書的時代,明嘉靖末延續至萬曆十七年稍後的這個時間段,是跟徐渭的生活時代相符的。再從地理原型、風俗、方言等諸多方面來循的話,暗合了徐渭當時的“反嚴鄉賢”,加之一起的沈煉被嚴嵩迫害致死,想必徐渭是為其冤死憤慨而作的。他自己也曾暗示過自己曾花了40年心血完成了一部長篇小說。雖沒公佈於世,但是可約莫猜測是這本《金瓶梅》。另外,細探究《金瓶梅》的措辭用語、文風等都跟徐渭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所以,大家猜測他才是真正的《金瓶梅》作者不為過。
然而,所有的猜測也只是猜測,歷史雲煙消散過後,早沒有痕跡可循。
到底誰才是真實的作者,也只能留待後人的猜測了。
-
6 # 大洲文苑
因為對《金瓶梅》感興趣,所以對《金瓶梅》的作者也就很感興趣,於是便找來能夠找到的關於《金瓶梅》作者考證的所有論著來看。看得雖然津津有味,猶如離奇曲折的偵探推理小說一般,但結果卻總是令人非常失望,因為在從古到今的所有考證中,儘管考證出的作者不下幾十個,但令人信服的竟然沒有一家。那些考證雖然都無一例外的旁證博引,但所有的考證全都只是以間接的證據作旁證,沒有一家能夠舉出令人信服的關於作者的第一手的直接證據來。真可謂說誰像誰,像誰卻又都不是誰。 於是又想,為什麼《金瓶梅》的作者考證起來猶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呢?為什麼在所有的古典文學名著中,只有《金瓶梅》的作者最為撲朔迷離、最為難以考證呢?這原因說來其實並不複雜,就是《金瓶梅》的作者壓根兒就不想讓別人知道這部書是他寫的。
《金瓶梅》中有不少淫穢的描寫,而這種赤裸裸的淫穢的描寫,在任何時代,都是被禁止的,都是不能公開化的,都是對社會風氣有一定腐蝕作用的。因而《金瓶梅》問世以來,就有淫書之說,公開出版的全本,從古到今,都極少有,相反地,倒是被列為禁書的時候居多。因此在當時那樣的重禮教傳統的封建社會中,寫這樣一部書,確是大逆不道,有辱門風之舉,是為正人君子所不恥的,弄得不好,不說自己會有殺身之禍,就是子孫後代也都要跟著倒黴的。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實在是不勝列舉,中國畢竟是一個禮教森嚴的國度啊!箇中的厲害關係,精明如寫出了《金瓶梅》這樣被稱為封建社會市井生活百科全書的人,自然是應該心中早就有數了。他為何而作這部鉅著暫且不說,僅僅是考慮到這一點,他也絕對不會將自己的尊姓大名堂堂正正寫在書上的,他也不會在書上留下很容易考證出作者來的蛛絲馬跡的,他也不會在自己的別的什麼文字中,留下佐證來的。而他要滅掉一切能夠證明自己作者身份的證據,實在既有理由,又極容易。如果他真的一點證據也沒有留下來--這種可能性極大--那麼後人再怎麼考證,也就一定是徒勞無功的了。我們也因此可以斷言,如果《金瓶梅》的作者真的不想讓人知道是他寫了這樣一部所謂的“淫書”,並且毀掉了一切能夠證明他的作者身份的材料,那麼《金瓶梅》的作者是誰,就只能是一個永久的文學之迷了。而這一點,正是那些研究《金瓶梅》作者的專家們所應首先明白的。
當然,要說《金瓶梅》的作者一點痕跡也沒留下也不盡然,“蘭陵笑笑生”的署名就是一個極有價值的線索。 但是,如果這是作者採用的聲東擊西的戰術,他的籍貫和名號與“蘭陵”和“笑笑生”本來就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甚至毫無一點瓜葛,那麼這樣的線索,實際上更是一種巧妙偽裝自己的迷陣,而對這條線索的研究,也只能使考證者誤入更大的歧途。 因此可以這樣斷言,在沒有確鑿的關於作者的第一手的直接證據發現之前,任何考證,都只能是一廂情願的主觀臆斷,都只能是“科學的幻想”,都很可能是一通風馬牛不相及的亂猜。而一旦發現了《金瓶梅》作者的第一手材料,任何的考證就都不需要了。 由《金瓶梅》作者的考證,又想到,作者寫作這樣一部累遭罵名的所謂“淫書”,他的目的,很顯然並不是想為了藉此或流芳千古,或遺臭萬年。他憤世嫉俗,發憤著書,是希望書能常留於世,起到警戒世人的作用,至於書是不是他寫的,歸不歸到他的名下,那倒還是在其次。在小說裡,他把財色都看得如此透徹,又何況徒有的虛名呢?如果他正是以這樣超脫名利的心境來寫作,並且真想把自己的姓名隱匿起來,那麼他哄得了當時的人,難道就哄不了後人嗎?
但考證不出《金瓶梅》的作者來,未始不是一件好事,這樣可以使人們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作品的研讀上,而這,恐怕才正是作者所希望的呢!記得錢鍾書先生對前來訪問他的學者說過這樣一句風趣而令人深思的話:雞蛋吃了就行了,何必非要知道是哪個母雞下的呢?這句話用在《金瓶梅》作者的考證上,更為恰當,因為那隻雞下完蛋後,早就有意地不留任何痕跡地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
7 # 開夢之毫
首先,得承認«金瓶梅»是奇偉小說,另視角藝術,方許評讀。
其作者筆名蘭陵笑笑生,身份成謎。從他那段對元宵燈會筆神般的描寫,與已知的明代文人名士之才均不匹配。而只有印度宮廷詩人袈梨陀挲、古羅馬桂冠詩人塔索、波斯帝國大詩人莫拉維以及中國偉著«遊仙窟»«西廂記»«紅樓夢»的作者方能與之相提並論。所以作者應是曾作過某大官人門客而後隱居市井的神才文手,他出於對政治等因素的忌諱,採用隱身絕影、裂天斷地之手段,達到傳書藏名之目的,其真貌絕成永謎。也永憾後世!
-
8 # 琵琶嘴
《金瓶媒》我只是粗知些其中的故事,並未祥讀過,也不知作者何人。翻開《中國野史》及一本《高中語文知識》,方知其大概。
《金瓶媒》曾被清人稱之為"笫一奇書",評價位居《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之上!該小說透過官僚,惡霸,富商三位一體的反動勢力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託古諷今,暴露了明代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敗。
該書的作者久有爭論。至今,最有證據的說法是《蘭陵笑笑生》,然笑笑生是何人,又是個謎。
祥情是1932年,山西發現了《金瓶媒詞話》,書前刻有《欣欣子序,蘭陵笑笑生詐,明萬曆四十三年》字樣。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在做了大量考證之後,推翻了以前的王世貞作《金瓶媒》之說,不少研究者支援這一觀點,這樣,《金瓶媒》作者不是王也貞成定論。但筆名《笑笑生》是何人,還有待新的發現。
-
9 # 趣看歷史
“蘭陵笑笑生”究竟何許人也?李開先、屠隆、王稚登……研究者相繼列出50多名“候選人”。《金瓶梅》這部舉世矚目的“奇書”,小說作者未留下真實姓名,拋下一個“蘭陵笑笑生”的化名,藏形匿影,隱遁而去——
山東省五蓮縣九仙山之陽,有一個丁家樓子村。村前有一座建於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的花崗岩石坊——“仰止坊”。其後三丈處,有一座“柱史丁公祠”,祠主人是諸城進士丁惟寧(1542-1611)。
上世紀末,這裡一度成為學者們的焦點,歷代學者爭論了幾個世紀的文學史難題——《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的身世之謎的謎底可能就隱藏在這裡。
“禁”出來的世界名著
《金瓶梅》是一部文人創作的以家庭倫理和社會眾生相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借用魯迅先生的話說,是一部“描摹世態,見其炎涼”的“世情書”。全書一百回,八十餘萬字,出場人物八百五十多個。以土豪惡霸西門慶的罪惡發跡和貪婪荒淫的一生為主線,上至朝廷權臣,下至娼妓蕩婦、市井無賴,都作了傳神的刻畫。濰坊學院教授房文齋認為,“該作品宛如一部光怪陸離的社會生活長卷,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那段中國封建社會腐朽沒落的頹敗百象躍然紙上”。山東省《金瓶梅》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張清吉認為,《金瓶梅》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巨大,《聊齋志異》、《紅樓夢》等傑作,都有師法的痕跡。
“當然,《金瓶梅》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張清吉說,“那就是書中有大量的淫穢色情描寫,影響了它的批判現實主義的鋒芒和廣泛流傳。”
數百年來,這部現實主義小說,由於帶有過多的性描寫,一直被視為“淫書”,口誅筆伐,查禁銷燬。有人說,《金瓶梅》是“禁”出來的,這話雖偏頗,卻屬實情。
緣何化名“蘭陵笑笑生”
小說作者留下這舉世矚目的“奇書”,卻未留下自己的真實姓名,拋下一個“蘭陵笑笑生”化名,藏形匿影,隱遁而去。連作序者、作跋者用的都是化名,不露玄機。
著者為什麼要化名“蘭陵笑笑生”?日照市文學戲劇創作室一級編劇李應該認為,作者匿名主要有三個理由。一是明代文禍及禁焚熾熱,明初把小說作家列為22種“奸頑之徒”之一,把他們與販賣私鹽、地痞流氓歸為一類,成為緝捕流放的物件。永樂後,更是變本加厲,敢有收藏 “不良雜劇詞曲”者,便“全家殺了”。這份恐懼,會時刻在作者心中顫動。二是作者憤世嫉俗,他詛天咒地,借宋罵明,鞭君撻相,將會惹出什麼樣的麻煩,作者自會明白。三是受作者生活時代道德觀的影響。明代中後期,宮廷及地方豪紳的生活享受極度豪華奢靡,社會上出現了去樸存豔、好新慕異的浮華之風。非正統文學蓬勃興起,使明末文學在總體上呈現出一種世俗性特徵。雖說明末小說中的性描寫幾成氾濫,但是作者估計是有一定身份的社會中人,他無法逃脫社會意識形態的自我心理壓榨。三把利劍,落下任何一把,都足可使作者身敗名裂,家破人亡。託名“蘭陵笑笑生”,深藏不露,也就成為必然的了。
作者身份有望揭秘
“蘭陵笑笑生”究竟何許人也?李開先、屠隆、王稚登……研究者相繼列出50多名“候選人”。
《金瓶梅》第一百回收尾處插入兩句詩,“三降塵寰人不識,倏然飛過岱東峰”。在《續金瓶梅》第六十二回臨近收尾處,同樣插入了一個丁令威三次轉世的故事。著名學者黃霖認為,“作者根據《搜神後記》中丁令威的故事和自己的切身遭際,虛構改編成一個三次轉世的故事:一轉為朱頂雪衣白鶴;二轉為善於鍛鐵的匠人,自稱丁野鶴、紫陽道人;三轉為明末東海人,也自稱丁野鶴、紫陽道人。魯迅先生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據此指出,紫陽道人即是丁耀亢”。
然而,魯迅先生只是認定丁耀亢是後一個“紫陽道人”。卻把第一個、即三次轉世故事中核心的一個,那位善於鍛鐵的“紫陽道人”給忽略了。那麼,前一個“紫陽道人”和“朱頂雪衣”仙鶴,又是寓指何人?
房文齋教授認為,“三降塵世”指的是祖孫三代人:丁令威第一次轉世的朱頂雪衣白鶴,是丁耀亢的祖父丁純,第二次轉世的是他的父親丁惟寧,他自己則是第三次轉世的丁野鶴。這一點更有古蹟佐證。山東五蓮柱史丁公祠中碑刻,一再將祠主人比擬為“丁令威”,可見,那位善於鍛鐵的“紫陽道人”,正是丁惟寧。
為《金瓶梅》寫跋的“廿公”,經丁其偉、金亮鵬考證,就是丁惟寧的五子丁耀亢。進一步的證據是《續金瓶梅》中 “南海愛日老人”的《序》。經考證,“愛日老人”是丁惟寧的孫子、丁耀亢的侄兒丁豸佳。這位丁氏傳人直言不諱地寫道:“不善讀《金瓶梅》者,戒痴導痴,戒淫導淫……紫陽道人以十善菩薩心,別三界苦輪海……天台智師,性善兼明性惡,六祖、七祖,善惡都莫思量。”
房文齋認為,這篇序文不僅點明瞭《金瓶梅》是“紫陽道人”所作,而且進一步提到“天台智師”,“六祖”、“七祖”。丁純是今膠南市天台人,故稱其為天台智師。而六祖、七祖,是指丁家的輩分。《琅琊天台丁氏家乘》記載,丁氏六世祖為丁純,七世祖是丁惟寧,八世祖則是丁耀亢。九世孫丁豸佳如此稱呼,正符合晚輩的口氣。丁耀亢寫《跋》年方20,故稱“廿公”。丁豸佳為《續金瓶梅》寫序時,已年近70,故自稱“老人”。
山東大學教授、山東省《金瓶梅》學會會長王平認為,“丁惟寧說”的論點有很大的說服力,但《金瓶梅》作者還應是對魯西運河一帶十分熟悉之人。如何證明丁惟寧與魯西運河的關係,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
10 # 出馬積德
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蘭陵這個字眼,以及書中所用的地方俚語都是北方話,再加上書中西門慶的產業和民間習俗多是山東的。所以很多人猜測是嘉靖年間的山東進士李開先,或是大文學家賈三近。但是我覺得,《金瓶梅》敘事習慣,是有些許市井之氣的,其中有大量小市民廝混的場景,不像是一個從小飽讀聖賢指數,以追求功名的儒生所做。其實對於《金瓶梅》作者身份的分析,並沒有那麼複雜。首先看過金瓶梅的讀者應該都能發現,其書雖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文筆並沒有太多的虛華浮躁,很平淡,就像一瓶陳年老白乾,喝起來並不是很甘冽,但是回味無窮。明代時期的知識分子都有一種怪異的傲骨,明明食不果腹,卻還心懷天下。所以作者應該不是科舉場上的酸腐文人,應該是讀過幾年書,卻混跡在小縣城生意場的浪蕩子弟。這也是此書出名的原因
回覆列表
位居明代“四大奇書”之首的《金瓶梅》所署筆名是蘭陵笑笑生,那麼蘭陵笑笑生到底是何方神聖,一直困擾著中國文學界和“金”學界的專家學者們和眾多讀者,從而成為《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據考證,“蘭陵”為地名,而全國叫蘭陵的地方僅有兩處,一是今山東棗莊市嶧城區,另一處是今江蘇常州市武進縣。“笑笑生”為作者筆名,但至此我們還是對作者沒有明確的概念。萬曆丁巳年(1617年)刻本《金瓶梅詞話》開卷序後的一篇廿公《金瓶梅跋》,廿公跋中第一句話說“《金瓶梅傳》,為世廟時一鉅公寓言。”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則說“嘉靖間大名士手筆。”從中我們可以窺知,“笑笑生”是明嘉靖間“一鉅公”、“大名士”,但依然無真實姓名。據此資訊,後人展開了多方研討論證,到目前為止,各種猜想中提出的可能作者到60人之多,但主要有以下幾種主流的說法。
《金瓶梅》
王世貞說
王世貞,字元美,號鳳州,又號燕州山人,明嘉靖年間的文學家、史學家,曾任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博學多才,文滿天下,與李攀龍、謝榛等被合成為“後七子”,《明史》中稱讚他“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相傳,王世貞的父親因進獻《清明上河圖》的贗品被人識破,從而得罪權臣嚴嵩和嚴世藩父子,最終被迫害致死,於是王世貞便以嚴嵩父子為原型創作《金瓶梅》,揭露他們的種種醜惡罪行,從而替父報仇。
而最早記載王世貞作《金瓶梅》的是明刻本《山林經濟籍》和《萬曆野獲編》。清康熙十二年宋起鳳的《稗說》與清初的《〈玉嬌梨〉緣起》均指出《金瓶梅》作者為王世貞。值得一提的是,《稗說》雖為野史和民間傳說,但就史料價值而言,這本書還是相當靠譜的。此後,人們口耳相傳,堅定了王世貞作《金瓶梅》這一資訊。此說在20世紀30年代時遭到魯迅、吳晗、鄭振鐸等人的嚴重打擊。1979年朱星重新提起此說,並從王世貞籍貫山東,是“嘉靖間大名士”,才學高深,經歷過官場大場面、見多識廣,好酒好色的情懷等十個方面進行了論證。此後上海交通大學許建平教授也從內外兩方面對此說進行了全面論證。
王世貞
屠隆說
“屠隆說”是由黃霖教授首先提出來的,因他發現《金瓶梅》中第56回的 “哀頭巾詩”和“祭頭巾文”出自屠隆的《開卷一笑》;且屠隆祖籍江蘇常州武進(古稱蘭陵),他以“淫縱”罷官,堅持寫作“淫雅雜陣”,這種情慾觀與《金瓶梅》很相符。而且,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版本由欣欣子作序,經查家譜,欣欣子為屠隆的族孫屠本畯,所以大家便認為《金瓶梅》為屠隆所作。
李開先說
此說最早見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1962年版由吳曉鈴所加的一條腳註“李開先的可能性較大”,但在1979年重印時把這句“李開先的可能性較大”刪除了,但吳曉玲本人在1982年6月在美國發表講演時重申此說。中國著名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元明清戲曲小說研究領域的泰山北斗級的人物徐朔方教授(1923—2007)也主張李開先是《金瓶梅》的作者。主要依據如下:首先李開先是山東人,“嘉靖八子”之一,曾擔任京官,創作過多種戲曲,其《詞謔》、《詩禪》表明他對市井文學的愛好和修養。其次,《金瓶梅》第七十回〔正宮·端正好〕套曲五支出自李開先的《寶劍記》第五十出原文,而且《金瓶梅》中大量引用了李開先《寶劍記》中的曲白,文風也和《寶劍記》有相似之處。第三,《金瓶梅》中有李開先的“自我影射”。如書中西門慶在妻妾、家樂、園林、會友方面都有李開先的影子;書中有“藏春塢”,而李開先家有 “藏春閣”;都說過“留驢陽”的笑話;李開先的長子“戊申”生人,極受寵愛,不幸夭折,與書中的官哥相似等。
徐渭說
潘承玉教授在1999年1月出版的《金瓶梅新證》一書中詳細論述了《金瓶梅》作者之“徐渭說”。在該書中,潘承玉教授首先透過對《金瓶梅》一書中佛教、道教的描寫進行分析,把《金瓶梅》的作者定位在“跨越嘉、隆、萬三朝,主要生活在嘉靖年間”,接著“指出小說作者同時又是資料豐贍的戲曲學者、技巧純熟的戲曲作家、素養全面的畫家與擅長應用文寫作的幕客”;“作者應該有邊關甚或禦敵的生活閱歷”,“具有較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和禦敵衛國意識”;“作者有強烈的方言俗語愛好”;“作者必有以上各方言區(按指紹興、山東、北京、蘇州、山西、福建、廣東等)的生活經驗”;“有著書藏名於謎的愛好”。又透過對一系列文獻資料的研究考證,“證明小說作者必為紹興人”。然後,潘承玉教授逐一論證徐渭符合《金瓶梅》作者的條件。
徐渭
賈三近說
這是20世紀新時期《金瓶梅》作者新人第一說。徐州教育學院張遠芬教授在其《金瓶梅新證》中指出,賈三近為山東棗莊嶧城人,也即古時的蘭陵,是明嘉靖、萬曆年間的文學家,而且賈三近的生平事蹟、人生經歷、個人嗜好等方面都符合《金瓶梅》作者的要求。
蔡榮名說
浙江學者陳明達於2008年11月推出長篇論文《<金瓶梅>作者蔡榮名考》,從八個方面以翔實的證據論證《金瓶梅》真正的作者是明朝黃岩人蔡榮名。這篇文章一經發表,引起了海內外眾多學者和媒體的注意,美國、香港等多家報刊刊發了陳明達的這篇論文。
蔡榮名(1559—?)字去疾,別字簸凡,明黃岩人,出身書香門第,從小聰慧異常, 17歲時考中頭名秀才,但他我行我素,偏激狂傲,不耐繁文縟節,多次赴省試均未中舉。於是就縱情詩酒,常常醉中成詩。蔡榮名於24歲時北上拜謁王世貞,深受賞識。著有《太極注》《芙蓉亭詩鈔》等。
陳明達認為,《金瓶梅》中大量獨特的黃岩方言只有黃岩人才能寫得出來,蔡榮名的籍貫、出身、經歷和性格特點等方面都符合寫作《金瓶梅》,而且書中多處或暗示或影射其作者為蔡榮名。
此外還有“王稚登說”、“湯顯祖說”、“馮夢龍說”、“李元芳說”、“李漁說”、“趙南星說”、“李贄說”、“金聖嘆說”、“王採說”等,不一而足。但均不能完全使人信服,因此至今《金瓶梅》的作者仍無定論,懸而未決。
《金瓶梅》作為明代“四大奇書”之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性的意義。也許,誰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本讓人百讀不厭的好書,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作為讀者,可能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讀懂了《金瓶梅》這本書的意義和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