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練書法有一段時間了,現在在苦惱還要不要一直臨摹字帖,覺得侷限了自己的發揮。
6
回覆列表
  • 1 # 流漫

    先搞清楚兩個問題。

    一:什麼叫“自己的書法風格”?世上不可能有兩個人寫的字完全一樣,你誰都不學,完全是自己寫自己的,不就是100%自己的風格嗎?

    二:為什麼要臨摹?法帖的筆法和結體是千百年來大家公認的,除非你是天降奇才,可以全然不顧;除非你以為任何的法帖都不如你自己,才會擔心臨摹越精準越侷限你自己的發揮。

    如果你是真正的書法愛好者,自然會對法帖心手追慕如醉如痴,而且越深入越覺得自己的淺陋無知,必然會活到老,學到老。

    不知你臨摹的天賦如何,既然覺得侷限自己的發揮,想必已經超過古人了,那應該可以名垂青史的。世人都學二王歐顏柳趙,其中應該不乏佼佼者,畢其一生,為世公認的還沒有一個學到家的吧,都是得了皮毛便自己發揮,自然而然的還是所謂自己的風格了。趙孟頫一生學靈飛經,終十得二三,正書實祖之,形成了趙體,更追魏晉二王,又學李北海,終成趙氏行書。你看看趙孟頫全集,就會放心,臨摹是絕對不會侷限你發揮的,反而會在不斷的精進中形成自己的風格。

    如果你只急於成名成家,急於提高自己的身價,而且身懷臨摹絕技,那就乾脆來個100%的二王歐顏柳趙再世重生,還要自己的風格幹嘛。

    說穿了,所謂自己的風格,就是臨摹學到1%,那沒學到的99%就是自己的。所以,你可以估量一下,你已經臨摹學到了多少;然後衡量一下,剩下自己的那部分是自珍自貴呢,還是自己發揮呢。如果還嫌那些學到的侷限了你的發揮,那就乾脆扔了去球,你仍舊是完整而純粹的100%自己的風格。

    言多不遜,冒犯出於無心,望海涵;奉拙字人生三境,祝大成。

  • 2 # 書揚文化

    何紹基臨禮器碑

    林散之臨禮器碑

      王鐸《臨王曇首昨服散帖》草書絹本, 227×47cm 順治三年(1646)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樓主說的這個問題一點毛病也沒有,臨摹對於個人的風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注點,所以每個人寫同樣作品的時候效果是不一樣的。

    清代的書法家何紹基在60歲之後,臨摹漢碑十幾種,特別是對《張遷碑》用功最深。在現存的何紹基臨摹的《張遷碑》中,遼寧省博物館就藏有第九十九遍的臨摹作品,何紹基也說每一通的臨摹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這也說明,臨摹不是一種機械的臨摹,而是有意識的一種臨摹,要從古人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要“入帖”也要“出帖”,臨摹的越深入說明你能汲取的東西越多,慢慢的自己就會有體會,從而不自覺的形成自己的風格。一百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會有一百種感受,即便你認為自己十分的忠實原帖的去臨摹,但其實,自己的風格已經在不經意間形成了。

    清代的書法家王鐸就曾經說自己一天臨摹一天創作,但他傳世的作品臨摹要遠遠多於創作,並且在拍賣會上,王鐸的臨摹作品的價格也遠遠的高於創作的作品,這也說明,臨摹不一定就不是一件好的作品,同樣也具有收藏價值。

    南京的老先生林散之對於漢碑也是臨摹不斷,看林散之的臨摹作品和創作作品來對比看,林散之的創作作品絕對是在臨摹的基礎上的再創造,其實你臨摹的樣子就說明這個字帖在你心中是什麼樣子,你的創作也是取決於你心中的瞭解,所以臨摹也能形成個人分格。

  • 3 # 豫見書法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臨帖久了,手腕會有肌肉記憶,不自覺地就寫好了。

    所以,學習書法要先臨帖,不要一上來就想有自己的風格,想超越古人。要先入帖再出帖,這一個過程十分漫長,不下幾年功夫根本不行。

    至於最終能否形成自己風格,既要看臨帖的功力,又要看悟性。

  • 4 # 隱子書畫

    專家說能,那就能咯,反正我是不敢怕出不來了,一首詩我都只敢寫一遍,寫第二遍手指就會有記憶記住第一遍的筆法了,導致第二遍基本還是習慣依了第一遍的動作走筆了,更別說無休止去臨一篇貼了,也沒那份耐心啊?那些數年如一日臨帖的都是最可愛的人啊

  • 5 # 翰墨書道

    只臨摹字帖是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的,但我們不能好高騖遠,要打下紮實的基本功。就是臨摹的水平要達到背臨的形神俱似的層次,然後能夠按照所學的字帖的風格特徵進行作品創作的的基礎上,隨著對法帖的深入的理解,對技法熟練駕馭的基礎上,參與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和審美觀、情趣,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

    對於題主所說的才臨了一段時間,這時候還處於沒有學會走路的階段,就想跑,有些好高騖遠了。從題主的描述看,還不到考慮去追求形成自己的風格的時候。臨摹水平到了那個層次,水到渠成,自然會有自家書風的出現。

    古代以靠臨摹和集字成為書法家的如米芾,就是透過臨摹先賢的書法,化古為我,融會貫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

    近代學者王潛剛在《清人書評》中談到王鐸時說:“覺斯書熟於二王,深於《閣帖》 又深於《聖教序》,其書《交河堤碑》用《聖教序》字型,直如懷仁集字,可見其平日摹古之功或。中年乃以漫仕為本,而會通古今,極力變化,自成一家,絕不取元人一筆,所以勝香光處在此。”

    所以,題主所謂的堅持臨摹,是沒什麼的。

    功到自然成。

  • 6 # 不二齋

    題主問只臨摹字帖能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嗎?在這個問題的描述裡題主說自己練習書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一直在臨習古人的字貼,感覺臨習古人的字帖限制了自己的發揮。於是產生了疑惑,才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題主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疑問是由於對中國書法的發展歷史以及學習書法的方法論認識不足造成的。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的正確的途徑,歷代書法家也都是透過臨帖,透過學習優秀的經典作品,融匯貫通才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的,不臨帖想寫出自己的風格,只能是亂畫,是野狐禪。

    字帖,是古人留下來的經典作品,這些作品是經過歷代書法家認可的,我們透過學習這些經典,去理解和掌握書法的基本規則和技法,然後才能運用這些技法去書寫自我,沒有這些基礎的書寫,是不能被稱為書法的。

    書法有法,這個法是法則的法,這些法則又是由這些法帖來確立的,離開了這些歷代經典的字帖,也就不能成為書法了。

    所以,學習書法,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非常的重要,走正確的書法之路,就是要去臨帖。你覺得呢?

  • 7 # 千千千里馬

    第一,一定的書法字型不能隨意創造

    例如,你不學習隸書,你怎麼會寫出隸書這種字型呢?你不學習草書,你怎麼會寫草書?

    你不學習魏碑,你就學不出魏碑這種字型。

    再具體一點,你不學習王羲之,你就寫不出《蘭亭序》那樣的風格,你不學習《蜀素帖》你就不會有米芾那種風格。

    第二,漢字不能隨意創造,必須按照字帖學習。

    所以臨摹是我們進入書法學習的重要通道,這個通道越寬廣越好。

    因此,臨摹一定要持續堅持。很多大書法家,成名以後,也照樣臨摹。

    畫畫可以寫生,也可以臨摹學習。書法與畫畫不一樣的是,臨摹和寫生的都是字帖。因為字帖就是我們學習書法認知的具體物件。

    那麼,長期臨摹會不會限制自己的個性?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不太好說。

    因為從實踐來看,大部分人臨摹字帖以後,只能寫得跟字帖差不了多少,所以,很難說臨摹會形成自己的風格。

    但是,也有人同樣是在臨摹字帖,最後卻有自己風格。

    這個問題是複雜的。

    我們學習書法,絕大部分的學習方法是沒有“四法三筆”的書法學習意識的。所以,一輩子也不會發現字帖的“法、意、勢”是什麼,怎麼創作出來,所以,只能是與原字帖沒有多大區別的書法。

    因此,臨摹不是照抄,而是要看出字帖的“法、意、勢”都是怎麼表現的,這樣,學會這個精神,脫開字帖,你基本就可以寫出自己的風格了。

    當然,我們也要指出,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可能只學習一個字帖,起碼閱讀的字帖也要好多,才會形成自己的書法美學追求。

    下面是趙孟頫的書法。中間是清代皇室的國書書法。

  • 8 # 千年蘭亭

    這是書法中繼承與創新的問題。

    人人都想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二王,就沒有顏真卿。所以很多人練書法時間不長,就想要寫出自己的風格,想要自成一家。

    寫出風格容易嗎?大家可以先看這樣一個事實,從古至今,凡是讀書人都得寫字,會書法的應以億計吧。可是現在我們知道姓名的書法家有多少?不會超過一千人吧,這其中還有不少人並無明顯的風格。

    所以說,能創新,能寫出自己風格的是鳳毛麟角,這需要機遇與天賦。

    況且,要創新,首先要繼承,要在把前人研究透徹的基礎上才能出新,這沒有幾十年的臨帖是不可能完成的。大家看顏真卿四十歲之前和之後的作品,能感受到其中巨大的差別,顏體是他在幾十年的學習中,到了中晚期才成形的。

    所以,我輩且莫急於創新,先沉下來好好臨帖學習。

  • 9 # 老路書法

    你所說的臨摹書法有一段時間了。那麼你這段時間到底是多長時間,是10年、20年還是30年呢?其實學習書法是一輩子的事兒,不要指望學習3年、5年自己就想去創新。

    歷史上有名的大書法家,他們臨摹前輩們的書法作品,通常不僅能達到形似,而且能達到神似。

    大名鼎鼎的書法大師王鐸,他的書法作品已經有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而且獨創了漲墨法。但是他還能做到時常臨摹大師們的作品,邊創作邊臨摹,可見用功之深,可欽可佩。

    當代的的書法大師啟功先生,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臨摹完大師們的作品之後,把它掛到牆上去,反覆觀看,反覆對比,直到自己感覺十分相像了,才算告一段落。如果感覺不像,那就沒白天沒黑夜的拼命的寫下去。

    我們作為一個書法人,就要這種拼命的精神,因為書法不是我們個人的事情,是我們國家,是我們民族的事情。

    當代書壇的醜書大師們,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因為他們傷了我們老百姓的感情,給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抹黑。所以我們學習書法,要麼不學,要學就學好,就要繼承傳統,發揚光大。

  • 10 # 創新炎黃

    《書法功夫,不懼三伏數九,多摹多臨自然成就自己風格》

    一、自己手寫的東西永遠都會是你自己的書法;

    其實書法練習的第一個成功境界就在於把帖寫得象,越是相象就越是體現你的書寫能力與水平。

    書法總會是你自己的。能“形像"說明你練就了已不同凡響讀帖復帖能力。有了這種基本能力,距離寫出自己明顯特點書法的境界已經不遠了。

    二、能把書法寫得象原帖,說明你在筆法、結構、形態的創作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能力;

    在網路上,一部分朋友擔心長期學習了田英章先生楷書後,就寫成了田楷而寫不成自己的“某式楷書”,在筆者看來絕對是一種多餘;

    現在學習田英章楷書的朋友特別多,但真寫成田英章一樣的楷書幾乎不存在。實際現實中,一部分朋友學習田楷後,寫出的一部分歐楷並不比田英章先生的不漂亮,只是要大面積地學得象田先生的書法,絕對不容易!

    所以根本上不必要擔心自己會被某種書體所侷限。

    三、多寫多臨多思考,理解書法文字美學原則,在書法創作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自然必然會寫出自己的風格與不同;

    有能力把字寫得象的時候,只能說明你對筆法,結構佈局,字形形態有了辨別認識能力,同時對於字型復原也有了較強控筆能力。這是一個書法學習者擁有了書法創作基礎能力的體現。

    有了把筆畫寫得流暢成型,又能把結構寫得合情合理,此時我們就有了進一步書法創新的基礎技法。踏上一種基礎技能平臺之上以後,書法者也就有了自由揮灑的能力與技能。書寫出來的作品也就有了不同於他人作品的內涵與形態!

    要完全象別人,根本不可能,寫出來就是自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的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