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清薄荷雨
-
2 # 唯伊VidEo
實話說,現在再看到這個活動頁面,我會立刻點開的。
以前看到這種活動,熱血一下子沸騰,好像參加了活動,怎麼著也能分個千八百的,但是,套路永遠是比被套者高明的,看到興致勃勃的進去,拿了幾分錢幾塊錢出來,耽誤著時間不值得的。
拿到手裡的錢才是真實的。
-
3 # 歐文亞隆小迷弟
對這個印象特別深刻,特別是大年三十那天支付寶集五福,一大家子裡的老老少少都參與起來,最後在平均每人得2元紅包的哈哈大笑中結束。下面我來簡要分析下,這種瓜分數億金額背後是什麼心理現象:
1.從眾心理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清楚這些活動,但是聽到身邊的朋友、同事、同學等都在弄,甚至是老一輩人也不明所以地參與進來,我們也想跟緊時代潮流,會抱著好奇心去看看,到底是什麼活動,怎麼就瓜分數億元了,這其中蘊含了從眾心理。
2.僥倖心理
僥倖心理就是我們無視事物本身的性質和發展規律,想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惡來行事就能使事物按著自己的願望發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結果。很顯然,幾億人瓜分幾億塊錢,平均下來每個人就是1塊,甚至有一些數學比較好的計算過:支付寶一共2億元獎金,假設最後一億人集齊,每個人平均2元錢,最高可以獲得666元,每有一人獲得666元,就有至少334人獲得0.01元,假設0.01元到2元區間的人數呈正態分佈,簡單算一下獲得2元以下紅包機率遠遠大於99.99%。可能是因為結果的不確定性,我們總是心存僥倖,認為自己屬於那幾百萬分之一中獎者,得到666元紅包。想想看,動動手指頭就有機率得到幾百元,誰不想試試呢?
3.投入越多,越停不下來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你在焦急地等待即將來臨的公交車。你不知道車還有多久才能到。你有些動搖了,心想幹脆坐計程車吧,但轉而一想,為了這公交車已經等了這麼久了,或許馬上車就到了,乾脆再等一會兒吧,這就是等公交車心理。因為人們已經往裡面投資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就不想讓自己已經投資的東西浪費掉。同樣,當你按照支付寶集五福的任務集齊了四福後,會非常想得到“敬業福”,哪怕是花10塊錢也要從其他人手中買來,完成這項任務,否則就會覺得虧待自己浪費的努力。
-
4 # 流雲說心理
說實話,目前流行的活動很多,比如說“雙十一”“春節”等比較大型的活動,一般以優惠打折和送紅包等形式開展。為什麼說大多數活動都用瓜分一詞去描述呢?我們可以從機率判斷和商家說服角度進行剖析:
1.機率判斷。人們進行判斷一件事的時候,通常不是以機率的角度進行的。首先,幾十億紅包,大獎或很大的紅包肯定很小,這也說明了自己想要中大獎的機率非常渺茫。好比福利彩一樣,相中一等獎難於上青天。如果有人做過類似的機率獎勵活動,可能對這一點深有體會。
而多數人都想參加瓜分幾十億的活動,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幸運中的一個,而不會考慮中大獎的機率。卡尼曼和特維爾斯基發現,相對於高機率事件,人們過於重視機率非常低的事件,他們用下面圖形表示。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覺得自己有很大機率中大獎,哪怕其機率很低。
2.說服。很多時候活動的目的,是商家為了讓客戶更多的參與進來,從而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虧錢的事,我想精明的商家不會做的。為了說服客戶參加,“幾十億紅包”的噱頭,會給人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如果是幾億人瓜分,平均下來每個人可能就10塊錢。我想如果換成“平均每個人十塊”,我想絕大多數人可能對這活動沒感覺,也不會有參加的慾望。
好比一名醫生一樣,“醫好病人的成功率是90%”和“病人死亡率是10%”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前者會讓覺得成功率很高,而後者會使人覺得失敗率非常高。在這裡“幾十億紅包”和“每人平均十塊”含義一樣,但是給人的感覺不一樣。
回覆列表
貪念,天上掉餡餅,有便宜不佔白不佔。大多數人都想著佔小便宜,白揀的不要白不要。萬一幸運要是得個大包呢。
這是商家的營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