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是一種心理,一股風氣。老師對待這個問題,要有科學的方法,甚至不應該動輒以“談戀愛”去教育學生,而應該正確地引導他們把握好男女生交往的“度”,讓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 其實中學生進入戀愛的角色,多半是周圍的環境造成的。他們本來僅僅是好感,遇見說幾句話而已,課間討論問題罷了,心裡壓根兒沒往那方面想,這時如果有同學說他們在談戀愛了,繼而老師也見風就是雨地找他們談話,說談戀愛如何如何不應該,如何如何影響班風學風等等,那麼學生原本純潔的同學感情,可能因為旁人的添油加醋而迅速升級為懵懂的戀人感情。這是教師沒有把握好談話的時機,失去分寸而造成的。反之,這時候老師如果能正確把握好“度”,適當加以引導,可能會將那種感情消滅在萌芽狀態。 這個“度”如何把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個班主任老師,發現班級一對學生走得比較近,經過仔細觀察,就私下找男生,說明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並且現身說法,將自己高中時如何默默喜歡班裡一女生的事情和盤托出,說明喜歡對方這層紙一直沒有捅破,因此至今還留下美好的回憶。這個班主任,沒有批評學生,也沒有說學生在談戀愛,而使用“好感”這個詞語,並且說明這是青春期學生的正常現象。他不需要再有更多的解釋,學生已經理解了老師的用意,效果自然比較理想。 有些老師卻是相反,動不動就把這種事告訴給家長,認為只要告訴家長了,即使出了問題也不關學校的事了,反正我作為老師已經發現問題了,算是盡心盡責了,剩下的是你家長的事情了。家長一般都容不得孩子不好好學習而把心思花在別處的,更何況是所謂的找物件?家長的介入,常常會把孩子逼到出軌的境地。現在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強,你越強硬,他就越反抗,你要他向東,他偏要向西。如果教師在告訴家長時,能夠正確把握傳話的“度”,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而客觀地分析,措辭委婉,用意明確,並以希望的語氣同家長商量,那麼,不光能夠成功地解決問題,還會讓家長和學生感激老師一輩子。 我們的有些老師,甚至領導,對學生談戀愛,除了疾風暴雨式地進行“教育”以外,要麼是束手無策,要麼是聽之任之,將這種現象歸結於改革開放的環境和新聞媒體的過分渲染,更可怕的是不少學校掌握了一個似乎匪夷所思的“度”——只要不生下孩子就行!也難怪,省城某中學一初中學生不就生了孩子嗎?如果連這個底線都保不住,那太對不起教育事業了。 附學生習作《度》 最近,我讀了一些文章,突然想把心中的種種不爽給傾倒出來。 看見身邊一些同學“談戀愛”,被學校老師叫去說一通,有固執點的沒有認真聽從老師的勸告,都是左耳進右耳出,這就既浪費精力又浪費口水,到頭來,還是不見效果;我還看見一些同學,被老師“教育”以後,是哭著出來的。從此這些同學就會因這件事無心上課,最終老師想達到目的卻沒有到達。 我以為前面兩種情況是很多很多的,老師的教育是失敗的。 所以,老師應該找到根,但很多老師不會對這事情進行深刻的分析。 為什麼我說這不能是真正的談戀愛呢?先說個例子吧。有一男一女兩位同學,他們的關係比較好,慢慢的,男方會覺得自己喜歡上她了,女方也有這種感覺。因社會風氣的影響,邊上的同學就說他們戀愛了。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這純粹是友誼。當朋友到達一定程度時,你會慢慢的關心對方,這是正常情況,千萬不要有另外的思想。這就是觀念問題。 現在的學生連這觀念都不清楚。我想老師應該改變看法,加以引導,對症下藥。 老師不應該用嚴厲的言語去教育他們,而應該找一個時間,好好找他們談談,最好是單獨的,找出癥結所在。老師應該教他們把握一個“度”字,談戀愛不一定會影響學習,我認為。如果有一個人能夠鼓勵你,支援你,你難道就沒有動力嗎?不可能!兩個應該會相互鼓勵的。還有,老師要教育學生不要在學習期間把主要精力用來搞戀愛,要教他們為將來想想。老師還要教男生或女生如何找物件,這指對正在談戀愛的同學來說的,讓他們改變這個觀念,最重要的是一個“度”字。 老師要有度,學生要有度。我想在前面這兩個都提到了。 其實,喜歡並不代表愛。
“談戀愛”是一種心理,一股風氣。老師對待這個問題,要有科學的方法,甚至不應該動輒以“談戀愛”去教育學生,而應該正確地引導他們把握好男女生交往的“度”,讓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 其實中學生進入戀愛的角色,多半是周圍的環境造成的。他們本來僅僅是好感,遇見說幾句話而已,課間討論問題罷了,心裡壓根兒沒往那方面想,這時如果有同學說他們在談戀愛了,繼而老師也見風就是雨地找他們談話,說談戀愛如何如何不應該,如何如何影響班風學風等等,那麼學生原本純潔的同學感情,可能因為旁人的添油加醋而迅速升級為懵懂的戀人感情。這是教師沒有把握好談話的時機,失去分寸而造成的。反之,這時候老師如果能正確把握好“度”,適當加以引導,可能會將那種感情消滅在萌芽狀態。 這個“度”如何把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個班主任老師,發現班級一對學生走得比較近,經過仔細觀察,就私下找男生,說明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並且現身說法,將自己高中時如何默默喜歡班裡一女生的事情和盤托出,說明喜歡對方這層紙一直沒有捅破,因此至今還留下美好的回憶。這個班主任,沒有批評學生,也沒有說學生在談戀愛,而使用“好感”這個詞語,並且說明這是青春期學生的正常現象。他不需要再有更多的解釋,學生已經理解了老師的用意,效果自然比較理想。 有些老師卻是相反,動不動就把這種事告訴給家長,認為只要告訴家長了,即使出了問題也不關學校的事了,反正我作為老師已經發現問題了,算是盡心盡責了,剩下的是你家長的事情了。家長一般都容不得孩子不好好學習而把心思花在別處的,更何況是所謂的找物件?家長的介入,常常會把孩子逼到出軌的境地。現在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強,你越強硬,他就越反抗,你要他向東,他偏要向西。如果教師在告訴家長時,能夠正確把握傳話的“度”,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而客觀地分析,措辭委婉,用意明確,並以希望的語氣同家長商量,那麼,不光能夠成功地解決問題,還會讓家長和學生感激老師一輩子。 我們的有些老師,甚至領導,對學生談戀愛,除了疾風暴雨式地進行“教育”以外,要麼是束手無策,要麼是聽之任之,將這種現象歸結於改革開放的環境和新聞媒體的過分渲染,更可怕的是不少學校掌握了一個似乎匪夷所思的“度”——只要不生下孩子就行!也難怪,省城某中學一初中學生不就生了孩子嗎?如果連這個底線都保不住,那太對不起教育事業了。 附學生習作《度》 最近,我讀了一些文章,突然想把心中的種種不爽給傾倒出來。 看見身邊一些同學“談戀愛”,被學校老師叫去說一通,有固執點的沒有認真聽從老師的勸告,都是左耳進右耳出,這就既浪費精力又浪費口水,到頭來,還是不見效果;我還看見一些同學,被老師“教育”以後,是哭著出來的。從此這些同學就會因這件事無心上課,最終老師想達到目的卻沒有到達。 我以為前面兩種情況是很多很多的,老師的教育是失敗的。 所以,老師應該找到根,但很多老師不會對這事情進行深刻的分析。 為什麼我說這不能是真正的談戀愛呢?先說個例子吧。有一男一女兩位同學,他們的關係比較好,慢慢的,男方會覺得自己喜歡上她了,女方也有這種感覺。因社會風氣的影響,邊上的同學就說他們戀愛了。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這純粹是友誼。當朋友到達一定程度時,你會慢慢的關心對方,這是正常情況,千萬不要有另外的思想。這就是觀念問題。 現在的學生連這觀念都不清楚。我想老師應該改變看法,加以引導,對症下藥。 老師不應該用嚴厲的言語去教育他們,而應該找一個時間,好好找他們談談,最好是單獨的,找出癥結所在。老師應該教他們把握一個“度”字,談戀愛不一定會影響學習,我認為。如果有一個人能夠鼓勵你,支援你,你難道就沒有動力嗎?不可能!兩個應該會相互鼓勵的。還有,老師要教育學生不要在學習期間把主要精力用來搞戀愛,要教他們為將來想想。老師還要教男生或女生如何找物件,這指對正在談戀愛的同學來說的,讓他們改變這個觀念,最重要的是一個“度”字。 老師要有度,學生要有度。我想在前面這兩個都提到了。 其實,喜歡並不代表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