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
2 # 不語說故事人生
“寒假到現在做了十套理綜卷,為什麼分數還是徘徊在兩百上下,如何突破到230?”,理綜卷子多做幾套是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的,但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去做題尤其是針對理綜試卷,然後就是學會透過做試卷去分析出自己在學習上掌握的情況,進而再針對性的做出提升。
學會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做試卷,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得分率我透過自己在學習中的經歷和遇到的問題,發表對理綜試卷的認識是:理綜試卷是難度很大的,但是想要提高分數也不能說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首先,我們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做試卷的方法,具體到你習慣先完成那科的題目,詳細到你是習慣先做大題還是選擇題,雖然說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老師都是建議我們從選擇題開始做,遇見不會的先空起來,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透過自己長時間的做試卷摸索出來最適合自己的答題順序
針對性的去做題,而不是盲目的去做一套又一套的試卷,題目在精不在多對於高三的大部分的學生在最後的時間裡都會選擇想要透過刷題去快速的提高我們的成績,刷題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們可以稍微改變一下刷題的方向。
先透過以往考試試卷的成績分佈情況分析出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大概的瞭解自己學習情況,那些知識是自己掌握徹底的,那些又是自己掌握不是很牢固的,然後針對分析出來的結果去針對性的做題目,從而更加有效的提高我們的成績。
做完理綜試卷一定要對照答案批改,糾錯分析自己的分數情況高三的學習是緊張的,時間上也是需要我們爭分奪秒的,所以很多高三的學生在做完試卷對答案的時候,都會選擇快速的對照答案批改一下就結束了這張試卷。
這是不正確的做法,首先做題固然重要,但是後續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那些我們沒有做對或者是我們出於運氣好而做對的題目,我們是一定要在對答案的時候詳細的看正確的答案是如何的,然後就是理清解題的思路,以及再次的複習回顧這些題目相關的知識點,再有就是針對這些題目回想一下之前是否有做過相同型別的題目,當時自己是否有做對。
總結:在高中的學習中,我們要儘早的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不管是在學習時間上還是在各科上,然後就是儘可能詳細的去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不管是總分中各科成績所佔的比例還是單科中分數的情況,最後就是透過分析自己的學習情況針對性的做出學習計劃,也就是先選擇性的去做一些題目,查缺補漏,之後再整體的去整套試卷的完成。
-
3 # 李老師初中數學講解xy
我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是清華大學的學生,說自己高中的時候數學才考了幾十分,由幾十分提到130多分的事兒。我認為要想迅速提高自己的成績,並不是要大量的做題,而是要回頭審視自己做過的題都哪些題型題容易錯,對易錯的題進行歸納總結,建立錯題本。相信透過你的努力很會很快會提高成績,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滿意,請給我評價優質,謝謝!
-
4 # 能提分的大劉
如果您的成績現在是200分,突破230應該是不是很難。你把你那10張卷拿回來,把錯題重新再做一遍,看看你的還能做對多少,正確率有多少,然後把不會的知識點給弄懂,一定要踏實學,不用怕浪費時間,只要把錯的問題學會了,花點時間是值得的。這就是真學習,會學習。用好您家裡的“文昌位”,和孩子的生辰的“文昌星”,擺上一套能旺文昌的文昌筆,學習就能進步,提升學習運氣和考試運氣,早日“開竅”。
-
5 # 手機使用者59480155998
重要的問題在於透過做習題找到問題。應該分析一下,在哪些題目上丟分,透過丟分這個現象想想為什麼會丟分,一定透過它找回知識點的問題所在,看看是基夲概念,基夲原理理解上的問題還是運算不熟煉或是考慮分析不全面的問題,經過問題剖析再將問題分類後去逐一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有所提高。否則,就會感覺猛一看哪兒都複習到了,似無問題可又覺得心理沒底。無從再改進提升。而這恰恰是最大問題。所以,做題不是目的是透過做題找到問題所在。
-
6 # 船長老王
從提問中可以反應出幾個問題:
一,為了做題而做題;
二,做十套理綜卷的方式方法沒有進行說明,方法欠缺;
三,認識上的不足,十套卷子不能涵蓋所有知識點,練習缺乏針對性;
四,這十套卷子的資料統計是針對你知識短板和學習方法的反映。有時候身邊的同學看起來沒那麼努力,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按照以前的路徑再加把勁就趕上去了,可就是趕不上,這個時候就需要思考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問題了,其實背後看你們兩個人已處於不同的層級上。
先上思維導圖
問題認知在提出解決辦法之前,我們結合上面的思維導圖先認識一下學科知識。
不妨看一下,從小學到高中,任何一門學科的考試試卷的分佈順序,先是單個知識點考察,然後是幾個知識點的簡單組合,最後是大題的綜合運用。涉及到理科綜合也是這樣的順序,但是基本上綜合類的知識考察的更多一點。
我們知道,知識最基礎的是單個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然後是基於這個單一知識點和概念的不同形式的變化。這裡面涉及到就是對單一知識點概念的基本的熟練度,更進一步就是這個基本概念的變化形式,比如數學公式的多種形式,拆解與組合。
這時我們需要解決,基於單個知識點的熟練度以及基於這個單一概念和知識的變換形式的認識和熟練度,瞭解的變化形式越多,記憶的越熟練,我們對這個基本概念的認識越得心應手。在不同的題目中根據它的表現形式越容易提取出來。這樣我們才對這個基本概念有了多維度的觀察和認識,在腦海中形成了多樣化的立體的概念圖譜,由二維變為三維。
第一點,單個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對應於我們單科考試試卷中的前兩部分題目。就是對基本概念的熟悉和基本概念多種變化形式的運用。
打個比方,就好比我們對朋友的認識,雖然天天換不同的衣服和姿勢,但我們從基於對他多年不同風格變化的觀察,在我們的腦海中儲存了他多方面的資料。這樣即使多年後從背後我們就可以輕易的識別出來。
第二點,知識的綜合運用。對應於我們單一學科的考試就是第三、四部分的考試內容。也就是應用題。
這一部分就是從幾個知識點運用的結構化知識,到最後多個結構化知識的組合運用,也就是知識模組與知識模組的綜合應用。
方法與練習有了上述的分析,我們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01學科歸類
這十套卷子就是一個小型資料的反饋,我們要利用好做過的試卷,這段時間以這十套試卷為知識的中心點,然後逐步拓展進行知識的聯結。
將學科進行歸類,看看哪門學科失分比較多,那就是自己的薄弱學科。按照學科進行分類後。集中精力分析一門學科的知識點以及運用。
例如物理為例,把十套試卷的所有的物理題目,進行歸類。
02利用思維導圖書寫輸出模式進行刻意練習
將做過的題目按照考察的知識點的方式進行思維導圖式的把考察的相同知識點進行分類歸納到體系中。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自己百度,最好是按照樹式結構,這符合大腦的認知和記憶原理,也就是金字塔結構。然後進行刻意練習。
關於刻意練習,《刻意練習》這本書中提到過美國國父富蘭克林練習寫作的例子。
富蘭克林主要透過模仿英國雜誌《觀察家》上的文章內容和手法,具體可以總結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選出一篇優秀的文章,針對每句話提煉後寫一個簡短描述,然後根據這些簡短描述重新寫一篇文章,再與原文對比,糾正與原文不符的內容。這一過程讓富蘭克林學會了不帶自我偏激的表達觀點。
第二階段,在練習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詞彙積累沒有原作者那樣豐富,為了逼迫自己想出大量平時不用的詞語,他又練習將那些優秀的文章改寫為詩歌。然後等待足夠長的時間,再把詩句改寫成散文。這一過程增加了他的詞彙量,採取不同的形式編碼也讓他能夠從記憶庫中迅速提取出這些詞彙。
第三階段,為了理清文章結構和思路。他把每個句子寫下提示語,然後將這些提示語打亂,等將原文忘得差不多了,再根據這些打亂的提示語重新組織起來寫成文章,按照他認為最合理的方式進行排列,然後與原文對比。
所以遇到題目後思考方式,按照自下而上的結構進行逆推。
這道題考察的概念和知識點是什麼?我熟記了沒?如果對這個知識點陌生,那就大量做這個章節知識點的習題,一直到熟練話。
題目知識結構是什麼?是如何組合的?題目考察的角度是什麼?解題的切入點在哪裡?理解出題者的出題角度?容易掉進的坑?然後模擬自己出題。這樣既理解了出題者的角度又強化了對知識結構組合的熟練度。講給別人聽或者自己複述一遍,教是最好的學。按照以上步驟和方法進行刻意練習,針對題目提煉出知識點,加強對知識的多角度認識,並畫出思維導圖的結構,進行編碼,將問題進行影象化、具象化處理,以便在日後利於提取。這區別於單一題目的解析,藉助於思維導圖和分析,將知識點和應用進行了橫向和縱向對比,加深理解和認識。這就是不同編碼方式的區別。
03及時複習
及時複習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熟練概念和知識點,而是保持對知識點運用方法的熟練。透過及時複習,把日常做練習題的過程中知識點的考察及時的新增到已有知識體系中。不斷的豐富已有的知識體系。對於複習,根據自己建立的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同時結合題目進行反饋。
最忌諱的就是看似懂了,也知道了解題步驟,就不再回顧和解析,懵懵懂懂的,以後他再戴個別的面罩,我們又認不出來了。看著解題過程的答案懂了那不叫懂。也是最危險的自欺欺人的行為。
我高中的物理成績能得到很大提升就是基於這樣的思考和習慣,把考察相同知識點的題目反覆進行對比,思考出題的角度和解題的切入點。三個月時間物理學起來很輕鬆,當時高考物理最後一道大題,我都寫出來了。
我知道基於這樣的思考過程很痛苦,因為是放棄以前的思維路徑,重新在大腦中撕裂開一道口子。即使一開始是痛苦的,但總會苦盡甘來。
學習專家芭芭拉·奧克利在《學習之道》提出:
已有研究表明,你越努力回想學習材料,它在記憶中植入的越深,相比純粹的重複閱讀,回想才是學習過程中最好的刻意練習方式。堅持下去,其餘學科按照相同方式進行。人掌握了一套相關的學習方法以後,他就有了相關的學習其他技能的感知能力。
給自己裝一個外腦,監督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對不對,有沒有真正的思考。
回覆列表
寒假到現在,你已經做了十套的理綜試卷了,成績為什麼分數還徘徊在200上下,如何能突破到230分?理徐的滿分是300分,你做了十套理綜的試卷,成績還徘徊在200分上下,這就暴露出你對理綜的學習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一種是方法技巧的問題,一種是知識能力的問題。
首先,知識能力存在的問題就是你現在理綜的基本知識,基本定理,基本規律還沒有完全的掌握,還不具備紮實強大的基礎知識,也不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我現在儘管沒有和你交流,我可以大膽的肯定的說,你到目前為止,對物理,化學,生物的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定理,還有至少三分之一沒有熟練的記憶,理解和掌握。沒有理解這些規律,公式,定理背後真正的邏輯關係,對化學的基本知識體系還存在著一定的瑕疵。對光學,電學,力學的基本理基本的知識體系還沒有完全的建立。因此,做題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和重要手段。必須紮實的建立強大的知識體系,才能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因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沙漠上,永遠建不起高樓大廈。
其次,做題也要帶著思想去做題,帶著思考去做題。
做題的目的是為了驗證自己的知識能力,檢查和發現自己的不足,因此,做題的過程中必須要提升自己綜合性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新性運用知識的能力,靈活性運用知識的能力,邏輯性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不是抱著"押寶式“,"打賭式"的心理僥倖地去做題,而是要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的分析,你在做題過程中存在的知識的不足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技巧,透過做題,從多個角度逆向思維,這道試題究竟考察了什麼知識點?是怎樣考察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方法,步驟和技巧有哪些?透過做一道題,可以達到舉一反三,逐類旁通的目的,才能真正的發揮做題的作用和效果,而不是完成任務似的在做題。
因此,要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進行評估,找出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要對每門功課的各個知識章節進行客觀的評估,找出相對薄弱的知識點,然後有針對性的提高,做到弱科加強,強科更強,查漏補缺,全面提高。在夯實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前提下,適當的做題,拓寬視野。提高自己的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邏輯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靈活性,這樣你的成績就會得到突飛猛進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