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滿月尋桂子

    姓屬母系,氏歸父系。姓為先有,氏為後來。姓別婚姻,氏別貴賤。

    秦之先與趙之先共祖,贏姓出自顓頊帝,顓頊苗裔孫女脩,生大業,大業生大費,大費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賜他姚姓女子為妻,讓他馴養鳥曽,是為伯翳,賜姓贏氏。

    所以伯翳就是贏姓始祖,不論秦還是趙都是贏姓後人。

    那麼秦與趙分岔(分枝)始於何時?始於蜚廉,蜚廉有二子:一曰惡來,這一枝後來就是秦贏;一曰季勝,這一支後來就是趙氏。

    蜚廉與惡來父子都孔武有力,事商紂王,周武王伐紂時,惡來一併被殺。

    蜚廉的另一個兒子季勝,生子孟增,事周孝王,是為宅皋狼,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善御深得周穆王寵,周穆王帶著他馴養的寶馬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叛亂,造父為周穆王駕車,日行千里,歸周平亂。周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以此為趙氏。

    再說惡來這一枝,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因為惡來事商紂王被殺,這一枝當時肯定沒落,而造父得封趙城,惡來這一枝也依附住趙城,姓趙氏。

    到非子時,住犬丘,善養馬及各類獸畜,犬丘人告知周孝王,周孝王召之,非子把馬養的又多又好,周孝王說: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贏,今其後世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贏氏祀,號曰秦贏。

    秦贏從此有了自己的封地,而且續的是贏氏香火。至秦仲時滅犬丘,大駱之族,周宣王封為大夫,大駱犬丘之地歸其所有,為西垂大夫。秦襄公時,周幽王戰死驪山腳下,秦襄公勤王護駕有功,護送周平王東遷,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

    自此,秦襄公立國,但是他封的岐以西之地還被犬戎佔領,周平王讓他去打,打下來的土地才真正歸秦所有。此後歷經七代,一百七十年,秦穆公時才打下這片土地,這就是“襄公有其名,穆公得其實”。

    再來說趙氏這一枝,周幽王時,趙氏叔帶事周幽王,周幽王無道,叔帶去周如晉,事晉文侯,始建趙氏於晉國。就是趙衰趙盾趙氏一族,後來三家分晉,才有了趙國。

    所以,趙氏雖然先比秦氏得封,但秦國立國比趙國早。

    秦有自己的封國,自然是以自己的氏族為榮為顯,祭祀的也是自己贏氏香火,當然歷代君主都是以贏為姓,像大家熟知的:贏泗,贏蕩,贏稷,贏柱,贏楚,贏政。

    當然趙氏一族自封趙城起,趙氏一族一直也顯赫沒有中斷過,到三家分晉時,有了趙國,趙氏一族自然也以趙氏為榮為氏。大家熟知的趙衰,趙盾,趙朔,趙武…

    題目中所說的趙雍就是趙武靈王。

  • 2 # 江湖小曉生

    姓氏在古代是分開的,尤其是先秦時期,姓氏區分非常明顯。普遍來說姓是大家族的統稱,氏是不同子孫分支的別稱。

    先秦時期,上古八大姓分別是姬、姚、媯、姒、姜、嬴、姞。當然還有其他姓的存在,這裡的上古八大姓指的是上古時期,母系社會傳承下來的姓,我們可以發現這八大姓每一個姓都帶有一個“女”字在裡面。

    那麼氏又是咋回事呢?過去一個媽媽生的,都是同一個姓。可是過渡到父系社會以後,同母異父的情況越來越多,為了區分同一個媽媽不同父親的孩子,所以給這些孩子打上了不同的標籤,這些不同的標籤,就是氏。

    這麼一來我們基本就可以認為,姓是母系社會傳承下來的產品,而氏則是父系社會產生的產品。所以這裡的嬴姓趙氏,指的就是他們的祖先中,來自母系社會裡的嬴姓,來自父系社會里的趙氏。

    一、秦始皇是嬴姓趙氏嗎?並不是這樣。

    看過一些歷史的朋友們,一定會對嬴姓趙氏的秦始皇感興趣。因為在古代稱呼男性要氏,而稱呼女性則用姓。

    比如說楚考烈王熊完,他是羋姓熊氏,因為他是男人,所以用氏來稱呼他,稱之為熊完,就不能說他是羋完。因此《大秦賦》中,昌平君不應該被稱為羋啟,而應該稱之為熊啟。

    那麼我們該怎麼稱呼秦始皇呢?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這哥們是嬴姓趙氏,如果按照男子的稱呼來稱呼他,這哥們應該被稱為趙政才對。

    事實真的如此嗎?不好意思,還真不是這樣。秦始皇根本就不是嬴姓趙氏,即使《史記》裡常常用趙政來稱呼秦始皇,也不能說明秦始皇是嬴姓趙氏。這件事要從他們的祖先說起。

    秦國和趙國的祖先是一個人,那就是飛廉。飛廉是黃帝的孫子顓頊的後代,他也是商紂王時期商朝的大臣。

    周武王伐紂的時候,飛廉恰好出差在外,回來的時候商朝都亡了,不光差旅費是報銷不了了,連自己的兒子惡來都被周武王給宰掉了。

    這裡的惡來,就是秦國的先祖,而飛廉還有一個兒子叫季勝,便是趙國的先祖。這麼一來我們就能搞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季勝生了孟增,孟增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這位造父是位老司機,專門給周穆王駕車。因為駕車有功,所以被周穆王封在了趙城,這才有了以趙為氏的情況。惡來生了女防,女防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幾,太幾生了大駱,大駱生了非子。這個非子擅長養馬,你看看嬴姓都是跟馬打交道的。因為養馬養得不錯,得到了周孝王的賞識,因此被封在了秦地,所以就有了後來的秦國,他也被後人稱之為秦嬴。

    這裡我們就能理解了,其實秦始皇是惡來的後人,而惡來這一支,壓根就沒有被封為嬴姓趙氏。頂天了,非子的後裔們,只能稱之為嬴姓秦氏。所以稱呼秦始皇為秦政那就沒毛病了,稱呼他為趙政,那是大錯特錯的。

    二、趙政、嬴政、呂政,這是秦始皇在史書上頻繁出現的名字。

    秦始皇的名字有很多,不過史料中一般不採用秦政這個名字。相反的是,趙政、嬴政甚至呂政,都在史料中出現過,而且十分頻繁。

    《史記》中主要採納了趙政的這種說法,為什麼?一般來說,司馬遷之所以這麼寫,那是因為秦始皇從小在趙國生趙國長,況且他們家和嬴姓趙氏是一個祖宗,所以稱呼他為趙政,也說得過去。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麼叫是不對的。

    而我們最常見的嬴政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呢?按照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來看,這麼叫是肯定不對的。不過也是有例外的,比如說宣太后的弟弟華陽君羋戎就是羋姓,他就沒有用氏來稱呼。可見戰國時期,用氏來稱呼男子的習俗,估計已經被打破了。

    嬴政二十六載,天下擅秦。---《法言·重黎》

    楊雄和秦始皇差了好幾百年的歷史了,所以他這麼稱呼秦始皇,未必就是戰國時期大家對秦始皇的稱呼。除此以外,不管是《史記》還是《戰國策》都只是提到趙政、公子政,從未提及過嬴政。

    至於第三種說法呂政,那就比較有意思了。因為有部分學者,根據《史記,呂不韋列傳》中的記載,認定了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所以就稱呼秦始皇為呂政。這種說法有根據嗎?你別說,司馬遷老爺子還真的給出了證據: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史記,呂不韋列傳》

    司馬遷老爺子在《史記,秦本紀》裡,言之鑿鑿地表示,秦始皇是秦莊襄王嬴異人的兒子,但是到了《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又表示趙姬嫁給嬴異人之前,就已經懷上了呂不韋的孩子,後來生下的就是秦始皇。

    這是司馬遷老爺子給後人們出難題啊,因為當時他自己也找不到證據否定其中一種說法,因此只能把這兩種說法都記載下來,至於你相信哪一種,那就不關他的事了。

    所以說,稱呼秦始皇為呂政的這一幫人,主要是採信了秦始皇是呂不韋兒子的這種說法。我們也不能說他錯了,畢竟也沒啥證據否定這一點。

    總結:稱呼秦始皇為嬴政或者秦政比較合適。

    在西周和春秋時期,是嚴格執行男性稱氏的,所以那個時候你叫秦國那些王為嬴某某,絕對會被人揍。

    不過到了戰國時期,老黃曆都過去了,新時代來臨了。連周王室的地位都不保了,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習俗,自然也就逐漸淘汰了。男人可以稱姓也可以稱氏,你自己家看著辦。

    因此我們稱呼秦始皇為嬴政,在戰國時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此外由於造父被封在趙城,所以他的子孫後代是嬴姓趙氏。那麼非子被封在秦地,那麼他就應該是嬴姓秦氏才對,根據父系的封地確定氏的名稱,這是一般的做法,所以說稱呼秦始皇為秦政也是靠得住的。

    至於趙武靈王趙雍,人家本來就是嬴姓趙氏,所以稱呼他為趙雍是沒毛病的。不過由於他是戰國時期的人,用姓來稱呼他也沒問題,所以稱呼他為嬴雍也無可厚非。

    參考資料:《史記》、《揚子法言》、《戰國策》

  • 3 # 新知傳習閣

    在先秦時期,嬴姓是上古的八大姓(姬、姚、媯、姒、姜、嬴、姞)之一。之所以把這8個姓全部列出來,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說明問題。

    這8個姓都有女字的偏旁在裡邊,這是因為姓是母系社會繼承下來的產品,氏是複習社會繼承下來的產品。在母系社會,小孩子都不知道父親是誰,只能跟母姓。當過度到父系社會後,氏就產生了,這時候男人已經有了非常高的話語權。

    秦國和趙國有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先古四大傳奇人物之一的伯益。伯益是大禹的重要助手,因功被賜姓嬴,之後不斷繁衍生息。

    到了商紂王的年代,伯益的飛廉就是商朝的重臣。周武王滅商之後,嬴姓族人作為戰敗的一方被髮配到陝西和天水一帶去為周王室養馬。

    周穆王時期,嬴姓族人中的造父是駕馭馬車的高手,因功被封在了趙城,造父也就成為嬴姓趙氏的始祖。

    這時的嬴姓其他族人就依附於趙氏,都變成了嬴姓趙氏。其中還有一部分人在為周王養馬,出現了一位叫非子的養馬高手,深得周孝王的賞識賜給他們一塊封地叫秦。

    從這時候嬴姓就分成了兩部分:嬴趙和嬴秦。在嬴姓家族中,男人就姓趙,女人就姓嬴。因此秦王嬴政也被稱為趙政,趙國王室的男子也被稱為趙氏。

    趙雍也被稱為趙武靈王,他就是趙父的子孫,當然會被稱為趙雍。而秦國則不一樣,他們一直供奉的還是嬴姓,因此他們的子孫一直都被稱為嬴蕩、嬴柱、嬴異人、嬴政。但在正式的稱呼上一定是趙,比如趙柱、趙政。

    趙氏雖然最早由了自己的封地成為大夫,但他們一直都是晉國的貴族,直到三家分晉的時候,才建立了趙國。

    而嬴秦在周平王東遷的時候,因為護駕有功被提升了一級建立了秦國。並且周平王把自己在陝西的封地賜給了秦國,因此秦國更願祭拜嬴氏宗親,但在名字面前還是要加上趙字。

    在一個家族裡,女子取姓,是因為婚姻的關係。男子則取氏,就是為了區分貴賤。這就變成了一種傳統,至少在先秦時期是如此。

  • 4 # adooboo

    都啥破問題,有這功夫去拿史記始皇本紀看看,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人一直姓趙,大宗。嬴姓,小宗,不是王族。

  • 5 # 魁峰觀史

    秦國和趙國的君主都有同一個祖先,那就是商朝的飛廉又叫蜚廉,飛廉的兒子季勝為趙國君主祖先,飛廉另一個兒子惡來為秦國君主祖先。

    在先秦,姓氏比較分的清楚,姓是指母親一方的,氏是指父親一方的。在母系社會用姓,父系社會用氏,所以那時的姓都帶有女字旁,如姬、姜、嬴、姚、姒等這些中華上古大姓。姓出現的比氏要早,對於姓和氏的運用,舉個例子,姜尚姜子牙是姜姓呂氏,所以很多記載上稱其為呂尚,這很合理。

    嬴政時期已經過了父系社會,準確的說應該稱他為趙政,如果你喊他嬴政,他會和你翻臉。至於為什麼後世稱其為嬴政,我想多半是後世史學家為了和趙國的嬴姓趙氏加以區別形成了一種稱呼慣例,久而久之便成自然了。

    所以,經過以上分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秦國和趙國的百年纏鬥,可以說是一家人的內部鬥爭。

  • 6 # 人生如白駒過隙

    因為嬴姓祭祀權被周天子封給秦非子這一支了,造父這一支沒有嬴姓祭祀權,因功封於趙城,稱趙氏。秦趙同宗同源,但是不同氏。什麼趙政、呂政都是六國舊貴族對始皇帝的汙衊

  • 7 # 靜靜地談談天說說地

    氏是母系氏族的,姓是父系氏族的,也就是說,氏族一樣是母系排下來的,像有窮氏,軒轅氏,都是母系氏族的部落,後來過度到父系氏族,就開始有姓了,跟父姓,來自一個部落的通常氏族一樣,但是不是一個爸的。

  • 8 # 扇子小姐

    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意思是氏是姓的分支,古代人因為封邑、官職的改變,氏可能也會發生改變,它標誌著同一宗族下面不同的子孫。

    夏商周以前,只有男子才可以有姓,女子只能冠氏,到了秦漢,姓氏才合二為一。

    按照這個規則,趙武靈王生活在戰國時代,應該叫嬴雍,而秦始皇嬴政生活在戰國末期,秦朝的創立者,可以叫趙政,也可以叫嬴政。

    之所以趙武靈王叫趙雍,秦始皇叫嬴政,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原因:

    一、趙雍

    1.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君王,叫趙武靈王,而不是嬴武靈王,是為了識別方便,讓人光憑名字就可以聯想到,這個君王是趙國國君,而不用絞盡腦汁思考:“這人是哪華人來著?”

    二、嬴政

    1、嬴政是秦華人,同時期也存在一個叫趙國的國家,秦始皇正是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趙國國君對外稱趙武靈王、趙惠王等,如果秦始皇再叫趙政,很容易引人誤解,以為其是趙國王室的人。

    2.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位霸氣勇武、威嚴暴躁的皇帝,所以秦始皇嬴政比秦始皇趙政哪個叫起來更加霸氣側漏?當時是嬴政了,一統七國當然是最後的“嬴”家啦!

  • 9 # 白露為霜65799235

    始皇帝和趙武靈王確實都是嬴姓趙氏,這一點題主說得沒錯。。

    始皇帝名字嬴政也不算錯,嚴格來說喊趙政更對,史上記載裡面也有這麼寫的,為啥趙政沒有嬴政用的多?個人猜度原因是,本來趙是贏的分支,而且是贏姓裡面的更有地位的分支,但是秦國獲得天下,後來居上,就不願意承認自己原來的趙氏,而且統一過程中還滅了本家趙國,更不想承認了,乾脆回到嬴姓得了。

    至於趙雍不叫贏雍,這個簡單了,趙比贏高貴,當然趙雍。

    ~~~~~

    再簡單解釋一下嬴姓趙氏的意思,以及趙和嬴的關係:

    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

    贏是姓,比較古老,始於顓頊後代伯益,舜賜以嬴姓。。。

    趙氏,完整說是嬴姓趙氏,始於西周造父,嬴姓後人。造父是周穆王的車伕,在周穆王會西王母時,徐偃王造反,造父為穆王日馳千里馬,返回鎮壓徐偃王,立功,得封地賜趙,由此為趙氏。

    趙氏是嬴姓的分支,範圍更小,地位更高。嬴政和趙雍都是嬴姓趙氏,但趙雍是正宗的趙氏後人,而嬴政那一支是皋陶後代的另一分支,趙氏得到封地後,嬴政的祖先大幾前往依附,因為他們只有姓沒有氏,而那時代氏更有地位,他們也就同樣稱為趙氏,後來傳到了非子~大概是他,又獨立出來,養馬立功成為周國附庸,再一步步建國,乃至統一天下。

  • 10 # 醉美木瀆

    這個問題其實被作者自己回答了,按照戰國時代的傳統,嬴政實際上就叫做趙政,趙國的君主只能叫做趙雍而不能叫做贏雍。

    在春秋戰國時代,姓氏是分開的,所謂的姓以別婚姻,氏以別貴賤。因此,在當時女子用姓以別婚姻,男子稱氏以別貴賤。

    比如說前一段很火的羋月傳,羋就是姓,是楚國王族之姓,同時屈原也是出自於楚國王族,是楚王熊通的後人,但是沒人叫他羋原,因為他的先人封到了屈地,按照當時傳統就以屈為氏,屈原也就叫屈原不叫羋原。

    但是稱呼始皇帝叫做贏政錯了麼,其實也不錯,為什麼,就像周天子一家,因為分封制,在姬姓的下面出現了很多氏家。比如說魏國王族魏氏,南韓王族韓氏,他們都是姬姓子孫。稱呼他們都叫做魏某某,或者韓某某了,但是周天子一系的男性,因為是本家大宗,作為頂配的存在,所以他們一直被稱作姬某某是沒問題的。

    而始皇帝在消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就變成了贏姓的本家大宗,因此稱他為贏政也算合理。

  • 11 # 紫竹鈴GJ的L夜

    秦不為趙氏的原因

    能發出這樣問題的人,也是有問題有過研究或思考的。

    秦與趙都是上古嬴姓後人。商末之時,飛廉(亦作蜚廉,本文統稱飛廉)與其長子惡來助紂抗周被殺(也有說飛廉是自殺死於霍太山,不受周誅),飛廉其族成為了無姓的奴隸(不然也不會有秦非子復嬴姓一說)。飛廉共生二子,長子惡來(一作惡來革),次子季勝。在周朝初期,不論是惡來後人還是季勝後人,都是周朝統治者的奴隸,沒有姓氏,只能稱名字。在此要說的一點是,史書上沒有季勝於早年投降周人頗有富貴一說,造父是周王車伕,非子是周王馬伕,都是底層奴僕。

    傳說,周穆王西訪西王母樂不思蜀之時,國內有徐匪王發動叛亂,造父為周王駕車東歸日行千里,終於平定叛亂,周王以造父有功,封其於趙城,故姓趙氏。所要注意的是,趙氏自造父得氏開始,自始至終也沒得到周朝統治者授予恢復嬴姓的繼承權和使用權。所以說,基本可以肯定,現代趙氏大多是造父後人,沒有嬴姓繼承權,雖然可以說趙氏為嬴姓之後,但不能稱嬴姓趙氏就是源於此。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群已無姓氏的奴隸翻身終於迎來了農奴把歌唱時刻。季勝後人算是出頭了,終於有了自己的“氏”。作為季勝哥哥惡來的後人,也恬不知恥的跟著姓趙氏。這就是所言的秦為趙氏的開頭。但有一點,作為正統趙氏族人,應該是看不起惡來後人的,或是為了要跟這些抗周的反革命分子劃清界限,惡來後人離奇的從蒙趙城跑到了西邊的犾丘深山去了。

    惡來之系傳到大駱時就是周孝王時期,大駱有滴長子成(可稱趙成),和非子。非子受命為周孝王養馬,馬大蕃息,隨功周。周孝王想讓非子繼承大駱滴嗣,被成的外公申侯威脅,隨封非子於秦谷。非子封秦後,不論是依據周朝的宗法制還是依據受土為氏的傳統,秦非子都沒裡由再與成爭搶“趙氏”所在的地方。秦的光榮由此開始,非子不止得到了秦地,周天子還賜予了秦非子這一支嬴姓祭祀權,以此從趙氏偏宗、小宗搖身一變成為了嬴姓所有衍生氏的大宗主。非子至此刻就改稱秦嬴,與趙氏劃出了完美的句號。是故,秦嬴之後,為嬴姓大宗主,擁有嬴姓繼承權和使用權,故秦以嬴為姓,以嬴為氏(或以秦為氏)沒有任何問題。秦趙雖然說是同宗同源,但是不同氏。所以秦能稱嬴某某,趙不能,也不配。

    以上為本人對秦趙姓氏的個人見解,不等同主流觀點。秦為趙氏論也有一定依據,但爭議較大,如果趙氏倫有更多的出土文物來證實,也是可以改變本人對秦趙姓氏的見解的。

    延伸:

    現代趙氏中,有個別居心不良的人以秦始皇帝為趙正為由,將整個秦國王室姓氏都改稱趙某某,實為爭祖行為,令人不恥。前些時候在百度中看到趙氏人直接將秦始皇改成趙始皇,不知道是對自身先祖文化的不自信還是對史實最基本的尊重,這種行為令人髮指。兩千多年來,嬴秦國朝被歷代所抹黑,在這個時期內沒有任何一支趙氏族人會說秦始皇是趙家人(秦氏卻在這方面堅信自己是嬴秦後人,並得到了歷朝歷代的認可),到了近現代,秦始皇的偉大得到了華人的認可,趙氏就來爭祖宗了,想想也可笑。可以肯定的是,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說,現代趙氏中,沒有任何一支趙氏是出自嬴秦一系的,就算秦始皇姓趙,也與趙家人沒任何關係。嬴秦系後,在秦王朝滅亡後多改成了秦氏、寅氏、銀氏、營氏等姓氏,到了明朝末年,嬴啟高奉詔複姓嬴氏(也有一些不是啟高之後的嬴氏),與嬴秦滅國亡姓相隔1000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公寓5》將於1月12日開播,你會去看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