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清義聊家教

    談談陰陽之道

    (張清義談國學智慧)

    我們在成就人生的過程中總會碰到失敗、失意、和失落。在困惑中猶如一葉失控的小舟在生活的海洋裡隨波飄蕩。我們既不能憑藉風帆之力,也不能掌舵把握方向。究其原因是我們沒有修到智慧。沒有修到人生的基本智慧:陰陽智慧。我們在人生認知過程中經常看到事物的一面,忽視了另一面。我們經常看到事物現象,看不到本質。我們經常看到問題,看不到問題後面還有問題。例如,我們說華人如何如何,會經常下意識地把自己排除在外。我們說自然界,往往把自己不包括在內。其實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還有我們看到的表演魔術結果,往往不是真正的結果。所以我們經常說不要用眼睛看世界,要用智慧觀察世界。

    什麼是智慧?定義有很多。在這裡我們比較贊同佛家的定義,就是‘如是覺。’如是就是事物的自然狀態。覺就是感知。主體和客體融合到自然狀態就是大智慧。例如,我們開車到了拐彎處,不管什麼車,不管什麼人,不管開車的人心情怎麼樣,都必須一致動作轉動方向盤,把車開過去。對一些老司機來講,因為他有內在的規定動作,把車拐過去沒有任何感覺。這種人車合一就是智慧。如果我們做事情像這樣無分別心的迴歸自然,會把很多棘手事情做得令人稱讚。智慧是內在的,它和我們說的聰明是兩個概念。20多歲以前有人誇你聰明,是讚揚你。如果30多歲說你聰明,有點不正常,因為這個歲數應該說很精明。40多歲誇精明不如說成高明。我們平時說的聰明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當中的二根的能量,耳聰目明,就是聰明。它是說一個人有正確的想法和正確的邏輯。我們說的智慧包括了聰明。‘智’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慧’是用心感悟這種能力。一般我們左半腦是智,右半腦是慧。例如我們做一件這樣的事,想把一個房間裡的所有東西以最快的速度記錄下來。不管我們用什麼樣的筆,或者什麼樣的速記方法,都不如用照相機拍照來的快。用筆也好,用照相機也好,都是做解決事情的方法。如果我們用心感悟這些方法後所得到的東西,就是智慧。

    <易經>告訴我們不易、變易、簡易的道理。不易是說世界上有不變的東西,例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變易是說事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簡易是講萬物生存離不開陰陽之理,可謂一陰一陽謂之道。下面我們重點講講生活中的陰陽智慧。

    老子在<道德經>42章裡講:“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衝氣為和就是客觀規律作用於事物內部矛盾的兩個方面,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透過其變化使之在新的層次上達到新的和諧。荀子在<天論>說:“萬物各得其和以生。”<論語>裡講:“禮之用,和為貴。”

    所以說陰陽智慧貴在和,貴在和諧,貴在制衡。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下面幾個問題如果能達到制衡,我們的人生定會精彩無限。

    1、從情緒上來講對‘情’和‘理’進行制衡。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一些情緒化的人,有時候我們叫性情中人,或者說脾氣不好,做事容易衝動。這些人情多理少,應該多一些理性來制衡。同樣也有一些過於深沉的人,不愛講話,好像對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我們叫‘悶葫蘆’,與他們交往感覺很乏味,這些人是理多情少,應多一些激情來制衡。在家裡情多,我們說話肆無忌憚,隨意發洩,覺得家人無所謂,從感情上傷害了很多家人。更有甚者以愛護對方為由不管能否接受形成語言暴力。夫妻之間少了理性的尊敬,對孩子少了應有的尊重。所以家裡應該多一些理性來制衡。在工作單位,我們與領導和同事客客氣氣,理多情少,應該多一些親情來制衡。所以我們說對家人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同事要像對待親人一樣就是我們的人生的陰陽智慧。

    2、福慧要雙修,決不能損陰補陽。老子告訴我們:萬物負陰抱陽。我們現代人所追求的當下名利財富就是抱陽,揹負的陰就是我們的身心健康、道德修養、親朋好友關係、各種社會關係等等。我們發現當今社會部分人處於陽亢狀態,不擇手段追求名利財富,不惜損陰補陽,也就是說不惜損害家人、朋友的利益和個人身心健康來追求名利財富,沒有做到以義取利,導致陰陽失衡,雖然取得了財富,也是過眼煙雲,不能長久富有。

    3、做英雄,文武雙全。英,是百草之王。雄,百獸之王。英才為文臣。雄才為武將。做領導要想提高自己的領導力,就要提高追隨者的能力。提高追隨者的能力就要有文武之才制衡。

    三國時劉備有了張飛和關羽,但總是打敗仗。水鏡先生對他講,你有武將,沒有文臣謀士,就好像有一隻翅膀,很難飛起來。於是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至於個人修身同樣也要注意文武雙修。我們知道範仲淹是一位書生,他的<岳陽樓記>婦孺皆知。但是他帶兵保衛大宋疆土,抵禦西夏入侵,表現出很強的軍事才能。岳父是千古名將,一首<滿江紅>成為千古絕唱。所以後人都以他們為楷模,讚頌道:文當仲淹能帶兵,武當岳父能論文。

    4、注意道和術的陰陽制衡。術是知識技能。<論語>第八章孔子強調教育的內容很重要。如果不用聖賢之道來教育人,就不能成為完整意義的‘人’。我們現在的教育注重的就是知識技能,使人成了知識技能的工具。

    我們家長沒有‘望子成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只是追求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沒有求道,不能做到用道駕馭自己的術。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事業做得很成功時突然陷入困境,或者說得到財富不能長久擁有,或者做了領導不能善終,鋃鐺入獄。這些人就忽視用陰陽智慧去制衡道和術。我們經常說,有道無術,術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意思是說你掌握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如果不行,可以學習提高。也就是術可求。如果你的知識技能很好,沒有求到道,沒有掌握事物發展規律,你發揮的能量不會太大,僅僅侷限於自己的小聰明和技能上。

    5、我們只是看到表面問題,忽略問題的‘陰’的一面。陷入只想解決這個問題簡單思維中。沒有用陰陽智慧去發現問題後的問題。例如:有個住宿學校,下午上課時很多學生遲到。老師發現其中很多成績和學習態度非常好的學生也遲到。如果只是從紀律角度批評教育學生就是簡單想解決這個問題。學校領導沒有簡單處理這個問題,而是從問題後去找問題。後來發現中午午休的時間過長,使很多孩子進入深睡眠。很多孩子因為處於深睡眠狀態中,到了上課時間不能及時起床。找到問題後,學校馬上調整午休時間,解決了遲到現象。

    6、道和德要陰陽制衡。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有一些人,他們人品非常好,德性極佳,但事業平平。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求道,沒有把握客觀世界的規律。沒有用陰陽智慧對道和德制衡。真可謂:修德不修道,白來世一遭。有一些人注重學習,又能侃侃而談,能掌握客觀規律,似乎也修道,但德性不敢恭維,人品極差,同樣不能制衡道和德,真可謂:修道不修德,一生白忙活。

    7、茶和酒要陰陽制衡。品茶和飲酒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它們可以說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茶藝中我們可以悟到茶道。茶有品,人有品,茶似人品。品功夫茶獲得一種禪的境界,所以我們說禪茶一味、人善茶香。功夫茶的過程中泡茶叫懂得,品茶就不爭。

    品茶一般文人居多,喜歡清靜、雅靜、安靜的人居多。因為靜能生慧,所以我們可以說品茶時獲得了一種出世的智慧。飲酒一般武人居多,喜歡主動,激動、活動、躁動的人居多。鄭板橋說:“酒能亂性,佛家戒之。酒能養性,仙家飲之。”酒文化裡有剛健進取的入世情懷。茶酒也要陰陽制衡,愛品茶的人適當的飲一些酒,多接觸一些飲酒的人,補充自己的陽剛之氣。愛飲酒的人力爭多品茶,從雅靜中多修得一點智慧。達到制衡就會豐沛人脈,成就人生。這也正是我們經常說的: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掌握陰陽智慧,是人生智慧中的核心智慧。但在制衡的過程中一定要用中庸的修心方法,也就是度的把握。我們千萬不要偏頗,因為人生需要我們守中線,不是走中線。

  • 2 # 水煮周易

    如何全面理解陰陽?

    一、陰陽的產生。

    太極生兩儀,為陰、陽。

    陽,其符號為“一”。

    同時,“一”這個符號又表示“太始”“太初”,就是開天闢地前的狀態。今天多稱太極。

    《說文解字》解釋“一”說: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弌,古文一。

    表示“陰”的符號,最初是 “^” 這個樣子和 “x” 這個樣子或“八”字形,現在見到的“- -”符號,是東漢初才出現的。為東漢熹平石經《周易》所用。

    太極和“陽”用同樣的符號表示,說明古人認為“太極”的屬性為“陽”。

    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天然的,自來就有的。為陽,生出第二物,即陰。然後再生三,3為陽。

    一生二,也有生陰陽、分陰陽的意思。二生三,也有陰又生陽的意思。

    從太極(陽)生陰,然後再生陽。先生陰後生陽,所以叫“陰陽”,不叫“陽陰”。

    三生萬物,其實可以理解為“陽生萬物”。本來陰陽感應相交才“生”。但“三生萬物”體現了“陽生萬物”。這是周易“扶陽抑陰”的表現。也是一種易道倫理的表現,正如震卦有乾卦的屬性一樣。這也推之於人道。那就是聖人養民及萬物。

    二、陰陽的關係。

    本來“陰陽互根”,就是指陰陽相互對立、相互依存、吸引、作用、相互化生、相互為用。

    陰陽互相轉化,但歸根到底是“陽”生的。

    陰陽卻有主次尊卑,陽為主為尊、陰為次為卑。

    三、陰陽的運動變化最終體現為卦。

    陰、陽自交,產生老陰、老陽。陰、陽互交,產生少陰、少陽。為四象與陰、陽相交產生八卦。八卦分陰陽。八卦自交或互交,產生64卦。

    陰、陽在卦中叫爻。爻者效也。64卦的功能從根本上講,是爻變化所產生的作用。

    手指頭都磨平了,還有什麼呢?

  • 3 # 三月二十

    萬事萬物均陰陽,缺一不存。死以生為陽,今以昔為陰。君以我為陽,我以君為陰。太極之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否則無道虛空。

    陰陽既存,乃生天地萬物,萬物均存陰陽,母兒同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歲小孩馬路上發小廣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