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事因:今天晚上,我家屬帶著兩個小孩在小區玩耍,我三歲多小兒子因爭吵玩具把另一個小朋友胳膊咬出了牙印,我家屬及時向對方道歉並訓了我小孩,但對方小孩家長為此發生了口角。回家後,電話裡我家屬向我提起此事,並怪責是我母親之前沒把小孩帶好,才老是“惹禍”,為此電話裡我倆大吵,我就想知道到底是我母親的錯,沒帶好她孫子嗎? 先說下我小兒子成長經歷:0-4個月由我家屬帶;4個月-3歲由我母親在老家鎮上帶,我家屬在市裡上班,基本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3歲-現在這半年多由我家屬和岳母在城裡帶,我因工作性質特殊,需在外掙錢養家,兩個月左右才能回趟家。我母親為了我們小家庭,我家小兒子還沒斷奶就由她獨自一人在家帶,特別是最困難的一年,我家小兒子1歲時,她還帶了我大女兒4歲,我姐家5歲多女兒,這種一人帶3小孩狀況持續了一年多,平時送兩個大點女孩去幼兒園時就把小的背上,不下雨還好,一下雨就得跑至少兩趟,想想我心裡都很難受。 估計是我母親比較要強,帶的孫子也比較強勢,更或者是隔代帶對孫子的溺愛,我家屬一直認為我小孩愛“闖禍”完全是我母親沒帶好造成的,為此我們也吵了好幾次。 所以,我很想請問大家我小孩愛闖禍到底是誰的錯?
8
回覆列表
  • 1 # 蜀凌雲

    首先,你家屬也算知書達禮之人,孩子惹禍了,能主動道歉,回個頭來,能和你探討這個問題,說明她意識到了孩子的毛病。

    其次,怪罪老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辛苦帶孩子還落個不討好,任誰誰也不痛快。隔代教育本身問題就多,而造成這局面的是你們夫妻二人,不是嗎?你們能帶,就少很多這方面的矛盾。

    再次,老人愛孩子再正常不過,只是過份了些,很多家庭都出現過這種情況。試想,老人對孩子以動輒打罵來嚴格要求,你們內心願接受哪一種?怕你家屬不咬牙切齒恨死這個婆婆才怪!可以這樣形容:你們一大家子走的方向是對的,但可能現在正走在小路上,沒找著大道,所以稍顯遲滯而已。方向正確,一切都不是問題,對不?總勝過開著車往反方向跑的另一類家庭,這才所謂是真正的南轅北轍。這個道理,一定要給你家屬講明。

    第四,如你們兩口子都能正確認識以上問題後,接下來就是統一意見,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不能讓孩子感到有兩根以上指揮棒。至於老人那裡,如因此而常與之嘔氣鬥嘴,那則是你們不對了。最好的說服方法就是現身說法,以現例項子慢慢改變他們的觀念。實在不行,就學聰明點,不正面對抗,儘量讓他們少接觸孩子(無奈之舉,實在兩難)。

    現在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普遍個性張揚,逆反心理強,心理脆弱,適應力較差。如何教育好孩子,是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是一個浩瀚的巨大工程,非幾句話所能囊括。身負家庭教育責任的你們,任重而道遠,也需要在此過程中不斷總結學習提高。

    淺陋之見,謹表誠邀之謝。

  • 2 # 愛琴海沁心

    我回答的不好,沒有多少人人為我點贊一下,懂客觀,說明你好有智慧了,我們人都是主體,都有主觀思想,主觀思想就構成了人的意識,而個人意識又會強加給別人,就形成了主觀判斷,我們都會忽略小孩是有意識的,當小孩的意識我們大人聽不見的時候,就會形成小孩的主觀性強,這種強主現對任何來講都是傷害,給別人造成困擾,而大人又喜歡主觀去判斷,好像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要知道問題就得把主觀性變弱。去聽聽另一個主體思想。

  • 3 # 雲淡風清1883506

    謝謝邀請。小孩子愛闖禍在他成長過程中是稀鬆平常之事。一方面說明他想引起你們的關注,另一方面也是你們婚姻人際關係好壞在孩孑身上的投射。不知你們有沒有看過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電影紀錄片《鏡子》。影片告訴我們:父母更需要改造,學習,爭當一名合格稱職的父母。

    當孩子出現迷失行為,例如不想學習,情緒不穩定,有牴觸情緒時,它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間夫妻關係的失衡或模糊。當孩子出現注意力分散依賴易結交壞朋友時,它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雙重標準,夫妻關係分裂,孩子在家庭中缺乏歸屬感。當母親的位置缺席時,孩子容易空虛憂鬱焦慮緊張,較優柔寡斷,難以表達自己,也難與人溝通。當父親的位置缺席時,兒子易發生成癮行為。女兒則很容易發生早熟,暴食或厭食症,期待有人保護等。

    如果從小家長很尊重孩子的人格,也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那孩孑從小就會知道什麼是他要的。如果隔代帶一直是家長“包辦”,或者家長用自己的情緒“捆綁”孩子,孩子就會分不清是自己的情緒想法,還是家長的,進而讓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了。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老師。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長要放底自己一些,和孩子儘量平等相處。與孩子溝通時,不要用強硬的語氣,家長可以明確告訴孩子,自己的底線要求是什麼,是與非,需要一個客觀的評價和答案。他在怎樣的範圍內可以有權決定。用心陪伴用行動表示對孩子的理解信任,願意去了解他的感受。

  • 4 # 個體經營者趙先生

    是與非,和對與錯不同,對與錯沒有中間,必須客觀,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既便這樣,對與錯也有時空侷限。一段時問對的,環境變了,視角變了,又可能成為錯的。如包產到戶,當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如今又產生與規模經營,生產效率之間的矛盾。是與非,不完全是對與錯之間的關係,亦或是是這樣和不是這樣的正反關係。也或有似是而非的矛盾關係。當無法準確判斷時,經常會用中間妥協,給自己的結論評判留有進退的餘地,外交上,社交上,經常用這種思維,給自己掌握主動權,當然有失客觀。

  • 5 # 王小夏

    謝謝您的邀請。我個人覺得小孩兒從小就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生活習慣也一定會被奶奶的習慣所渲染。奶奶的育兒理念和寶媽的育兒方式一定會不同,因為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年輕人接受新生事物比較快,而對於50、60後的祖輩來講稍稍有點不太適應了,尤其是隔輩親對孩子有些溺愛,寶媽會覺得孩子愛淘氣愛闖禍是奶奶的過錯,還有奶奶看著三個孩子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又辛苦又費心。誠然孩子的智商是頂級的,可是孩子的情商未必是高階的或許情商是零,因為看那麼多的孩子沒有耐心去啟發和疏導孩子,也許是不讓孩子磕磕碰碰、吵架捱打就行了。純粹是看孩子了,也不是教導孩子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可取的。現在孩子闖禍了別埋怨奶奶了,你想奶奶看著三個孩子包括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睡,很辛苦很辛苦的,現在唯一的撲救措施就是把孩子們接到父母身邊,讓她們言傳身教的開導孩子啟發孩子,開發孩子的情商,慢慢的孩子的認知能力有所提高,相應的孩子愛調皮愛闖禍的機會就減少了

  • 6 # 阿彌陀佛手

    在某一歲數之前,小孩尚沒有完全的獨立完整,所以小孩的錯誤,和大人是有關係的,大人的東西,好也罷,壞也罷,小孩會囫圇吞棗般的接受,所以這某一歲數之前,大人需要謹慎自己的言行,要留給孩子正面,美好的東西,不錯,小孩是有天性,但是不能因為天性而縱容其惡劣的習性,致使以後愈演愈烈,那就麻煩大了,那時候你想糾正都辦不到。其實那些玩具不要給小孩玩,對他沒什麼利益,孟母教子就很好。就學孟母教子吧。

  • 7 # 一源九鼎

    小孩惹禍應分年齡段來分析看待。三歲看老,三四歲的小孩惹事(禍)主要是大人沒有進行正確的開導,這件事為什麼錯?錯在哪裡?都應該開導小孩,讓他認識錯,並改。十多歲的孩子還經常闖禍,那就要進行綜合分析了,導致其闖禍的原因有很多,不可簡單而論,有個人因素,也有家庭社會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育生考研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