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努力學習才能更好
-
2 # 墨菲先生
01,冠狀病毒是透過人體粘液進行吸附,進行人體的。
02,我們人體暴露在空氣中的存在粘液的部分一般為眼瞼和口鼻(傷口處自然也算),這就是為什麼要戴口罩的原因。
03,冠狀病毒是人眼無法直接看見的,透過感染者說話,咳嗽等渠道散到空氣中沾到我們的口鼻上進入人體。
04,所以說,以防你出門後手不小心觸碰了病毒,又去抹眼睛碰嘴巴什麼的,回家後一定要先洗手,洗仔細點,別應付,有必要的話擦洗外衣,晾曬。
得——沒有傷口的手碰到病毒是不會受染的(只要你沒有用手碰眼口鼻)
-
3 # 倍他樂克
目前研究發現冠狀病毒可經接觸傳播,接觸冠狀病毒的手再接觸口、鼻,進入人體,就能使自身感染。所以勤洗手,最好用洗手皂液按照手衛生步驟進行清洗,儘可能減少手上病毒,保護自身健康,同時加強鍛鍊,提高自身抵抗力。
-
4 # 掙脫枷鎖的囚徒沒有傷口的手觸碰到冠狀病毒會傳染嗎?
當然會。
而且,這是COVID-19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即接觸傳播。
手有沒有傷口,是一樣的。
手,是COVID-19傳播主要的介質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方式主要包括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呼吸道分泌物間接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等。
基於目前的認識,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是COVID-19的最主要傳播途徑。
其中,所謂接觸傳播就是以手作為病毒傳播的介質,即沾染病毒的手透過觸控鼻子、嘴巴和眼睛將病毒轉移到易感者的呼吸道,然後病毒進入呼吸道的某種細胞造成感染。
接觸傳播又可以分為:
直接接觸傳播: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汙染手,汙染的手透過觸控眼睛、鼻子和嘴巴傳播病毒;
間接接觸傳播:帶有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汙染桌面、餐飲具表面、地面等非生命物質表面,手透過接觸這些物體表面沾染病毒,然後再透過觸控眼睛、鼻子和嘴巴傳播病毒,造成感染。
可見,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接觸傳播通常都是透過手作為媒介來傳遞病毒,而不是直接感染手部。
因而,接觸傳播與手有沒有傷口無關。
COVID-19不透過血液傳播,手即使有傷口也不增加額外的傳播風險我們知道,有一些傳染病主要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播。
比如,艾滋病、狂犬病等。
以狂犬病為例,病毒主要存在於患病狗的唾液中,狗咬人後·唾液中的病毒透過面板破損傷口進入體內然後感染神經細胞。
如果,面板沒有破損,病毒就不能進入體內,也就不會造成感染。
相反,即使患病狗沒有咬人,只是舔舐面板,如果被舔舐的面板恰巧有傷口,病毒也會進入體內造成感染。
因此,如果是僅被患病犬舔舐,被舔舐面板是否完整就是關鍵,沒有傷口就是沒有感染風險的1類暴露;而如果有傷口,就是感染風險最高的三類暴露,需要最嚴格的處置。
艾滋病也是這樣。
在觀看體育比賽時,當有運動員受傷出血,裁判必須叫停比賽讓後受傷運動員出場處理傷口。這一規則主要就是為了預防艾滋病的傳播。
因此,面板和粘膜的完整性是防止血液和體液傳播性疾病的關鍵。
假設,有證據證明COVID-19也可以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播,那麼,有傷口的手接觸病毒也直接感染。
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證明COVID-19可以經過血液、體液傳播。
目前的證據一致性顯示,COVID-19主要是感染呼吸道上皮細胞。
具體的感染機制是,COVID-19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與呼吸道上皮細胞膜表面的血管緊張素酶2(ACE2)受體相匹配並結合,才能開啟病毒進入細胞的大門,病毒進入細胞後才能利用細胞的細胞器進行復制,造成感染。
而且,雖然身體其他組織也存在ACE2受體,目前卻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感染除呼吸道以外的其他細胞。
因此,即使沾染病毒的手有傷口,甚至直接把病毒接種到傷口上,與沒有傷口的手沾染相比,也不會額外增加感染風險。
回覆列表
目前的新型冠狀主要的傳播方式有兩種:飛沫傳播以及接觸傳播。
飛沫傳播,指的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攜帶者透過咳嗽或打噴嚏造成病毒在空氣留存,如果一個健康的人吸入帶有病毒的空氣,那麼就會造成感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攜帶口罩以及確診者經過的地方要消毒,接觸者要隔離的原因所在,飛沫傳播是目前最主要的傳播方式。
接觸傳播,接觸傳播分為密切接觸者傳播以及普通的接觸傳播,密切接觸者一般都是親戚好友,比如同餐、共同居住等等,密切接觸者被傳播的機率極高;普通接觸傳播,主要是病毒攜帶者接觸過的東西,比如觸碰過的電梯按鈕、使用過的東西等等都會攜帶有病毒,被下一個接觸者觸碰到,不過此時的接觸者不用太過於擔心,如果你的手並沒有破皮之類的外傷,又沒有使用手拿東西進食或者用手去接觸眼、鼻黏膜之類的行為,那麼在你洗手之後,這個病毒就與你說再見了,不會被傳染,這就是為什麼新聞裡一直讓我們要勤洗手的原因,勤洗手可以儘量隔絕掉病毒。
雖然說新型冠狀病毒攜帶者接觸過的東西會存在傳染源,但只要我們的手沒有外傷而且勤洗手,那麼就不存在被傳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