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任淺談史

    王莽和曹丕都是以禪讓的方式奪江山,曹魏也被貼上了篡漢奸賊的標籤,至今曹操在戲曲裡還是白臉的形象,世人並沒有真正的認可曹魏的正統性,尤其是在封建社會,曹魏絕對是統治階級重點宣傳的反面教材。但個人不禁有一個問題:何為正統?漢朝就是歷史上正統王朝嗎?

    王莽和曹丕的目的是一樣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各地諸侯以鎮壓黃巾起義的名義紛紛起兵;漢室衰微,基本上名存實亡,諸侯之間為了各自的目的和利益開始相互征伐,天下大亂,大家都有爭奪天下當皇帝的念頭,漢高祖劉邦不也是出身草莽趁著秦末的農民起義建立了漢王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曹操通過幾十年的努力,結束了諸侯混戰。東漢末年平定混亂,曹操的功績是不能抹掉的,如果沒有曹操,諸侯混戰的局面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從這一方面來說,曹魏的貢獻遠遠大於其他諸侯。當時天下想奪取劉氏江山的不止是曹魏,只不過曹魏成功了;難道董卓、袁紹、袁術、劉備等人就是真心實意的為了匡扶漢室嗎?曹丕最終取代了漢,完成了曹操的意願。

    西漢末年,成帝、哀帝和東漢末年的桓帝、靈帝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是外戚專權,一個是宦官弄政,都是半斤八兩;把本來就已經衰弱的王朝硬是火上澆油,往死亡的邊緣推的更近一些;但至少西漢末年的形勢沒有東漢末年嚴峻,也沒有爆發像黃巾起義那樣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王莽先是透過結交賢士、仗義疏財的方式為自己樹立名聲;又藉助王氏外戚家族的影響力在仕途上獲得晉升,到了哀帝死後掌握國家大權,一步一步的實現了篡漢的目的。王莽稱帝后,並未給天下帶來好的發展和改變,反而加劇和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最終災荒和疾病開始蔓延,百姓為了生存下去,開始發動起義,王莽新朝最後也走向了滅亡。王莽的一些列改革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並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規律,造成的結果就是社會更加混亂動盪,生產也遭到嚴重的破壞,人民生活日益艱難,甚至人相食。

    雖然曹魏對當時社會的貢獻是最大的,即使透過“禪讓”的方式取代了漢室,也被稱為亂臣賊子,只是歷史上一直有部分人不斷的肯定曹魏的功績,曹操的形象在“英雄”和“奸臣”兩者之間一直頗受爭議;而王莽卻永遠的被戴上了亂臣賊子這個名號。

    王莽和曹丕所做的事本質是相同的,但在操作中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做法

    王莽先是透過一些列的手段獲得國家權力,再進一步的獲取帝王的特權,在所有的條件達到後再進行最後稱帝的一步;曹操這方面的操作和王莽幾乎一樣,掌握大權,然後獲得帝王的待遇,再考慮取而代之,不過曹操沒有完成最後一步,他的兒子曹丕完成了最後稱帝的一步。在漫長的操作過程中,王莽和曹魏的一些做法細節上,有很大的不同:

    01.對待漢帝的方式不同

    (1)哀帝死後,元后王政君召免官在家的王莽入宮,把漢朝的執政之權一股腦的委託給了王莽,漢哀帝無子嗣,立中山國年僅九歲的劉衎為帝,就是西漢孝平帝;王莽鼓動自己的黨徒一次次為自己向朝廷進言獲取權利。到孝平皇帝14歲的時候,王莽開始實行他最後的一步計劃登基做皇帝,用毒酒毒死了劉衎;王莽為了掩蓋毒殺皇帝的事,並未馬上登基稱帝,他在宣帝的玄孫中選了一個只有兩歲的子嬰做為帝位的繼承人,並讓自己的十六歲的女兒做了皇后。王莽於公元六年12月在其黨徒瘋狂的歡呼聲中登上帝位,幼帝子嬰在位三年,後來在混亂中被亂兵殺死。

    (2)曹操在將漢獻帝接到許都後,對漢獻帝尊拜稱臣,在權利的獲取過程中也行逼迫之事,但漢獻帝的結局相比於歷朝末代帝王來說,也算是不錯的,漢室江山的滅亡和漢獻帝沒有太大的關係,他繼位的時候,漢朝已經是烽煙四起,無能為力。曹丕繼位後,漢獻帝讓出了帝位,做了山陽公,沒有了皇帝的名號,依然享有皇帝的特權;漢獻帝最終在自己的封地自然死去,死後以帝王的規格厚葬。

    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

    追諡山陽公為漢孝獻皇帝,葬以漢禮。

    《三國志》

    王莽和曹魏三代對待漢帝的手段是完全不一樣的;漢朝自從奉行儒家思想以來,君權神授、忠君為國的思想深入人心,尤其是士族階層,漢帝所代表的是天下正統,曹魏的做法相對來說會很大晨程度上減少士族階層的阻力;起碼對於尊崇儒家思想計程車族階層來說,是一個精神上的安慰和臺階。

    02.王莽和曹魏集團實際權利獲取的途徑不一樣

    (1)王莽對於權利的獲取主要依靠自己外戚家族的身份和政治權謀來實現,對於國家來說,王莽並沒有多大的貢獻。王莽先是依靠外戚家族的勢力支援開始進入西漢官場,透過自己的努力謀劃來獲取帝王的信任,又結交儒生與豪傑,來提升自己的名聲;王莽和王氏其他的同輩人相比來說來說確實優秀了許多,在王氏其他的年輕子弟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之時,他拜儒學大師陳參為師,勤讀苦學,又在仗義疏財,結交名士。

    王莽既有裙帶關係,又低調好學,名聲又顯,得到很多名士、儒生的支援,仕途也肯定是平步青雲;在綏和元年,王莽就坐到了大司馬大將軍的寶座。哀帝死後,他的姑母元后王政君國家的執政大權全部交給王莽,王莽開始一步步籌劃;他籠絡的名士、儒生在外大肆宣揚王莽的功德,使世人覺得王莽真是如同周公一般的存在,在朝內,他的黨羽向朝廷為王莽鼓譟獻功,封“安漢公”,獲得“宰衡”稱號,又“加九錫”。元后王政君怎們也沒想到王莽這個自己最看好最信任的侄子,最後要做的是篡奪漢室江山,等她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

    (2)曹魏集團的基業是曹操終其半生,帶著手下的文臣武將一刀一劍打下來的。在漢獻帝去許都之前,曹操就已經是一方諸侯,掌握著所有的大權;漢獻帝被接到許昌後,只是名義上的帝王,後面曹操統一北方,也跟漢獻帝沒太大的關係,而是曹魏集團上下齊心幾十年浴血奮戰拼出來的。曹操所做的就是不斷的要名,要丞相之名,要加九錫的名,實際的權利本來一直就在曹操手裡。

    東漢末年,漢獻帝不管去哪個諸侯陣營,都只會是個傀儡皇帝,無法掌握實權,下場有可能會更悽慘一些。

    03.王莽的黨羽和曹魏的勢力不同

    (1)王莽的黨羽力量主要依靠三個方面,一是王氏宗族,二是社會名流、儒生,三是投靠王莽的朝臣;這三方主要是以各自的利益和權益結合在一起;他們的主要目標就是獲得權利和最大的權益。

    王氏宗族;王莽的姑母是漢成帝的皇后,成帝時期王氏族人開始步入高官行列,成帝任命自己的長舅王鳳做了大司馬;到了成帝后期,王氏家族10人封侯,5人連續任大司馬。王莽執掌大權後主要依靠的力量就是王氏宗族。社會名流、儒生。王莽所結交的這些社會名流和儒生在外大肆宣傳,為王莽歌功頌德,來拉攏民心。投靠的朝臣。為了拉攏朝臣,王莽在平帝元年到二年,建議朝廷共封了漢興以來的功臣後裔共117為列侯和關內侯,天下凡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退休都可以拿到退休工資;這些人從王莽這拿到了實惠,無不感激王莽並給予回報。

    (2)曹魏集團主要依靠的力量就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文臣武將;曹操集團匯聚了東漢末年大部分頂尖的謀士和良將,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在亂世建立霸業,魏國的人才數量和質量是遠遠勝於吳蜀的。

    這些人在亂世之中一方面尋求安身立命之所,另一方面為曹操所折服,擇曹操為明主繼而輔佐明主實現自己的志向;說白了,這些人才和曹操的關係就是君與臣之間的關係。

    王莽和曹丕本來做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做法上的細節和目的不一樣,最後的結果自然大不相同

    王莽篡漢和曹魏篡漢對社會帶來的結果完全不同

    01.王莽篡漢所帶來的結果

    王莽篡漢之後,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不僅沒有改善當時社會的環境和人民的生活狀況,反而使社會更加動亂,人民生活更加苦不堪言,甚至出現了人食人的慘狀。王莽在建立新朝後,實施了一些列的改革:田奴婢政策、五均六筦之法、幣制改革、管制改革和制禮作樂等。王莽這些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注重吏治、發展教育等都該得到歷史的肯定。由於這些政策並不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很多政策都遭到了各個階層的反抗,加之王莽用人不當,很多政策到真正實施的時候就變了質,變成了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掠奪和搶劫,使得貧者更貧,富者自危。

    王莽也總是想法設法的想把更多的財富集中在自己手裡,在賑濟災民的時候,煮草木為酪;對於流入關中流民的賑災也是假惺惺的,救濟的錢糧本來就少,加上官吏的中飽私囊,造成餓死者十之七八。官員自上而下,都沒有俸祿,造成官員貪汙、賄賂氾濫;官吏私自加重賦稅壓榨底層民眾;加上蝗災不斷,底層民眾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漢室.食貨志下》、《後漢書》中都記載了一人或者數十人被宰殺而食的慘絕人寰的悲劇。

    到了王莽後期,社會經濟已經全面崩潰,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老百姓除了造反去爭取生存的外再沒有其他的活路,王莽篡漢稱帝不久,農民起義就在各地不斷爆發,最後成了王莽的他的新朝毀滅的主要原因。

    02.曹魏對當時社會的貢獻

    曹操是東漢末年對社會貢獻最大的人,他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平息的諸侯混戰的局面,讓社會得以進入一個相對安穩的環境。正如曹操自己所說:天下如果沒有他,不知道有多少人稱王稱帝。如果沒有曹操的統一北方,諸侯混戰的局面所持續的時間會更長,對社會對底層民眾的損害也就愈大。

    曹操實行屯田制,恢復遭到破壞的農業生產,又積極推進文化的發展,使得飽受戰火荼毒的底層民眾有一個修養生息的環境。

    曹操統一北方,加快了天下統一的步伐,曹操之後的兩代也算得上是明主,都以發展農業、鼓勵生產為主。曹魏集團在對待底層民眾的政策和態度方面要比當時大多數的諸侯寬容很多,曹魏集團對東漢末年社會的貢獻要遠遠強於任何一個諸侯,包括劉備和孫權。

    正統一說只是封建王朝統治者們自詡和儒家思想影響下計程車族階層的愚忠

    在封建社會,統治者們更加註重的是維護自身的統治,王莽和曹魏都一樣是亂臣賊子,都不可能認他們的合法正統性,這很容易理解;但不缺乏一些仁人志士能站在社會的角度去評價他們的功過。

    中國封建社會歷經幾千年,每個朝代的統治者們都自詡為正統,哪個才是正統?漢朝就一定是正統嗎,漢家的江山也是從秦朝手裡奪來的,所以正統一說只是封建王朝統治者們自詡和儒家思想影響下計程車族階層的愚忠。

    歷代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內部,老百姓被逼的活不下去了,紛紛起來反抗推翻統治階級;所以真正的正統,就是統治者們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有一個穩定、幸福的生活環境,這樣的王朝才是正統。正因為曹魏集團為當時的社會做出了貢獻,為百姓謀得了一個相對安穩的生活環境,而王莽篡漢後,不僅沒有改善社會民眾的生活,反而更加加劇了民眾的負擔,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這就是最關鍵的原因。所以王莽永遠是亂臣賊子,而曹魏集團則是順應天意。

  • 2 # 塞外大白

    原因比較多,分析一下兩者的不同點。

    1,王莽殺了皇帝(資治通鑑),曹丕善待劉協。

    2,王莽依靠外戚身份上臺,曹操是先上臺後當外戚。

    其實從上面也能看出,曹丕篡漢這種說法,除去當時少數派的意見以外,肯定是隋唐以後才提出的。曹丕如果是篡漢的話,說明後面的王朝都不正當,那我大隋把這些不正義的都滅了,大隋當然就是正義的啦,那繼承大隋的唐也是正義的啦。

  • 3 # 祖佬爺

    曹丕也是篡位好不?哪個史家不說他是篡位了?臣的臣就不是臣?

    篡位跟正統並不矛盾,宋太祖不是正統嗎?

  • 4 # 94310417小云

    曹丕改朝換代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當時漢氏以哀,當時董卓進京天下大亂,曹阿瞞以宗族勢力匯聚了天下英雄豪傑,舉兵反逆有中興救駕護國扶漢的偉功,陏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幾十年執行,在皇宮中漢獻帝形同陌路的花瓶擺設,在曹操進封魏王后,加九錫有儀仗,形同於太上皇,為掩人耳目仍尊漢氏,決非一般奸雄所為,到曹丕繼位時,文武大臣只知有魏不知有漢,以水到渠成,不必費絲毫力氣,時也命也,是歷史更替強者居之的必然結果,所以史上並無異議。,,,。,,而王莽其人狼子野心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假仁假義,如行屍走肉,位高權重,全憑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佑護,有驚無險一步步登上了權力嶺峰,他的成功也在於虛情假意,大忠似奸,還有助紂為虐的大司馬孔光相助,才先毒死了漢平帝,怕被罷了安漢公,有貓哭耗子,假慈悲的立了只有三歲漢未帝子,形同太上皇真皇帝,三年後在也忍不住野心勃勃的慾望,廢漢改新,然而太皇太后王政君,和皇太后王皇后,摔壞了千年大印玉璽,體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大漢帝國氣節,所以同為禪讓,但正義性和正統性有天攘之別。

  • 5 # 別酒流年

    我是別酒怯流年,手打不易,希望多多支援。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禪讓制本是儒家理想中的治國政治制度,可歷史證明:這真的只是理想,現實當中仍是以實力為尊。

    “穿越者”王莽首開有據可靠的禪讓先河,這也給後世之人提供了另一種榮登大寶的思路。

    歷史上有據可靠的第二次禪讓發生在漢獻帝劉協和魏文帝曹丕身上。

    二人皆是透過符命禪讓登基,但後世對此認知卻大相徑庭:王莽的新朝不被承認,曹丕的魏卻被認作正統。

    個人分析,原因如下:

    一、

    上面也說了王莽開了禪讓先河,此時人們還沒有思想準備:禪讓只是遠古傳說,具體如何無人知曉,如此得國是否合適?

    到曹丕這就簡單了,畢竟前有先例,操作起來水到渠成。

    二、

    王莽篡漢之前,天下仍然掌控在朝廷中央手裡,天下仍然是劉氏的,最重要的,朝廷外沒有割據勢力。大家在漢朝這個框框內還能活的過去,至於朝廷裡誰說了算,另當別論。最起碼天下人有不臣之心的人極少極少。

    可以說王莽是毫不費力的得到的整個天下,而曹丕就不一樣了。

    曹丕代漢以前,自董卓專權以來,漢朝已經名存實亡,漢獻帝除了名字任何東西都不是自己掌握的。十八路諸侯反董卓,除了曹操有誰真的是為了漢室江山?莫說各路諸侯,就是劉氏宗室,有幾人還真正承認漢獻帝?

    當時整個北方,軍閥林立,是曹家憑一己之力使得北方重新統一。正如曹操所著《述志令》所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漢獻帝禪讓,真的是天下歸心,最起碼大部分天下人這麼認為。即使漢獻帝不禪讓,天下人也沒幾個拿他當回事的了。

    三、

    王莽篡漢之後,並沒有安撫天下,反而大肆提拔親信;打壓劉氏宗族,剷除以前漢室外戚;蔑視周邊國家;損害地主階級利益;同時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王莽仍然發動對外戰爭。可以說王莽把能得罪的人全得罪了,勢必引起全民公憤。

    話語權可都是掌握在天下士族之手,當世不認,後世怎麼會承認?

    曹丕則繼承了曹操的政治抱負,希望統一山河;政治上效法聖賢,任人唯賢,恩威並施,打擊世族豪強;與民生修養生息,政傾惠民並復興儒學,恢復社會生活秩序。相比較蜀漢和東吳,曹丕治下的魏國是最成功的,這也給司馬氏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四、

    王莽篡的本該是僅僅四歲的劉孺(孺子嬰)的位置,而且孺子嬰僅僅是皇太子,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禪什麼位?你讓四歲的孩子怎麼同意禪讓?名不正言不順。

    曹丕代漢時,漢獻帝劉協已經四十歲了,你不同意的話可以以死謝國,既然你正統皇帝都同意了,天下人還有何話可說?

  • 6 # 東方大史

    雖然王莽和曹丕都是篡奪了大漢江山,但是兩個人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其中一條就是王莽失敗了,而曹丕成功的延續了王朝統治,雖然後來被司馬家用同樣的手法奪取了江山。還有就是王莽治理朝政的能力不足,接連的改革沒有化解社會矛盾,反而弄的民不聊生

    王莽倉促奪位,改革失敗,觸犯了大多數人的利益,最後慘遭失敗,自然被稱為篡位

    王莽當時已經徹底的控制力朝政,還可以直接調派中央禁衛軍,可惜他這個人前半生做事較為謹慎,後半生沉迷於權利無法自拔,當他逐漸無法掩飾住自己對於最高權利的慾望時,他的手下人就做出了一些假象,讓他以為時機已到,然後藉機登上大位。

    他當時推行了幾條新政,將天下土地重新以井田制劃分,想要藉此改善土地兼併問題,卻沒想到百姓反而徹底失去了土地,弄的民怨四起,而且王莽想要從貴族手中得到土地的做法,也觸及了當時眾多豪強的利益。

    王莽不像是曹丕,他手下沒有強大的軍隊支撐,打了幾仗結果徹底崩壞,後世人自然不會說他禪讓

    還有一點他手下沒有足夠強大的軍隊支撐他完成改革,如果他有這種力量,自然可以掃平一切不服。誰要是敢造反,直接用軍隊掃平,這樣自然也就可以放心的推行新政。

    他收下唯一能打的就是漢朝的中央禁衛軍,但是那時候王莽改革幣制,導致社會通貨膨脹嚴重,士兵們都得不到足夠的軍餉,自然也不願意賣力。後來他派兵鎮壓叛亂,結果打了幾仗,就被流民軍擊垮,他倚仗的最後一支力量徹底的失去了。

    軍隊是他賴以生存的關鍵,他沒法擊潰各路叛軍,自然也就嚐到了失敗的滋味,這樣怎麼可能會有好下場,後世人自然也只會記得他弄的民不聊生,別人也不會說他是禪讓,只會說他是篡位,因為他在別人眼中是叛亂者。

    曹丕能夠給予百姓安定的生活,手上有強橫的軍隊,而且他的皇位也傳了下去,時間久了人們也只會記得他的好,不會說他是篡位

    其實百姓要求的生活很簡單,只需要一日三餐,可以吃飽肚子,大多數百姓的對於誰當皇帝沒有太大的榮辱意識,只要能讓他們吃飽飯那就是好皇帝,如此一來,他們那裡還管現在的皇帝是怎麼得到的皇位,篡位和禪讓都是人說出來的。

    而且曹丕手下的軍隊十分強橫,可以掃平境內的一切問題,這樣也幫助他實現了自己得到最高權利的慾望。

    而且還有一點,曹丕的魏朝已經傳了幾代,基本上當時的漢朝人已經差不多都老去了,新生的人只知道曹丕這個皇帝,他能讓這些人安居樂業,結束以前的戰亂生活,百姓自然也就擁戴他,也就不會有人說曹丕是篡位。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王莽沒有成功的延續王朝,沒有讓他管理的百姓過上好日子,可以有飯吃,有地方住,百姓自然不認可他,後世人自然也會罵他,王莽也就成為了篡位者。而曹丕成功了,他成功的讓百姓安居樂業,後世人自然也會給他一個合理的評價,也就很少有人罵他篡位。

  • 7 # 歷史複習機

    因為新朝之後漢繼命成功,而魏之後進入一個新的王朝。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為了大家能理解我來解釋一下“正統”這個概念。

    一個新生的王朝是非常在乎自己的正統地位,因為是否“正統”直接關係到了新生王朝的合法性。如果你的正統地位地位受到質疑,那麼也就意味著你是謀朝篡位,這可是動搖國家統治基礎的。

    所以每個朝代更替之際新生王朝統治者大多會謀求透過禪讓方式完成權力和平更替,這就是要告訴世人我的政權是合法的,我的正統是繼承了前者的,是毋庸置疑的。如新代漢,魏代漢,大多如此。

    相對而言漢人王朝對自身“正統”地位要比少數民族政權更加重視,而隨著少數民族政權隨著漢化程度的提高逐漸意識到“正統”的重要性。

    例如在宋朝,宋始終視自己為正統,遼將自己稱為“北朝”,宋為“南朝”,併為正統。金認為北宋才是正統,南宋丟掉中原,自身的正統性自己丟失,自己得到中原才是正統,元也以北宋為正統,認為自己繼承了北宋的正統。

    那為什麼新朝透過禪讓建立起來,按理來說新已經繼承了西漢的正統地位,那麼為什麼還被人認為是謀朝篡位?

    因為新沒有存在時間太短,沒有時間編寫屬於自己史書,自身正統地位被東漢隨意否認。

    正所謂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對於東漢來說如果認同了新的正統地位,那麼東漢不就成了謀朝篡位?只有否認新朝的正統,將自己標榜為西漢的繼承者自身的合法性才能顯得合理合法。

    這個以金的做法是一致的,東漢否認新朝正統承認西漢正統,並認為自身是繼承了西漢的正統。金否認了南宋的正統承認北宋的正統,並認為自己繼承了北宋的正統。

    那麼為什麼晉不和東漢否認新一樣否認魏而承認東漢?

    從內部來講,晉透過禪讓方式建立晉,這就等於晉是認同“由魏傳晉”,如果晉否認了魏那也等於否認了自身。而且晉如果承認東漢否認魏實在是捨本逐末的,只有兩者都承讓晉的正統地位才是合法的。所以晉修魏書和承認曹魏的正統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

    劉裕,開啟了殺前朝王族歷史

  • 8 # 葉之秋

      

      首先,曹丕未受漢祿。

      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身為臣子,一旦拿了皇帝的工資,就要給皇帝效忠。

      曹操為何到死都不篡漢?一個重要原因,他是漢臣。

      或許有人會說,曹丕在稱帝之前也當官了,著名的五官中郎將是也。事實上,曹丕當的不是漢獻帝的官,而是父親魏王的屬下。他是魏王的五官中郎將。

      在漢朝,官居三公,即司徒、司馬、司空後就能開府,自行招募賢人,授予官職。這些人領取的是長官發給的工資,嚴格來說,是私臣。

      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比如嵇康,本人堅定的反對司馬家族篡權,但是,卻在遺囑中讓自己的兒子以後在新朝出仕。像嵇康為魏國盡忠而死,他兒子卻為西晉王朝盡忠而死。

      像王莽,本身是漢臣,受漢朝皇帝恩寵甚重,以外戚身份奪權,故此為人不齒。

      另外,也與天下大勢有關。

      曹丕廢掉漢獻帝時,三國之勢已成,漢獻帝淪為傀儡多年。曹丕建立魏國,他只需要走一個過場。

      王莽篡漢時,漢朝的根基還在,尤其是各地藩國勢力,許多並未臣服新朝。故此,一旦有人扯旗造反,天下立刻大亂。

  • 9 # 闡史倌

    首先曹丕和王莽在威逼前朝皇帝禪位給自己這件事上,本質都是一樣的。曹丕,包括他身後的司馬炎,在歷朝歷代,包括今日,其實也沒少被叫做篡位者。只是說沒有像王莽那樣揹負如此大的罵名,被當做亂臣賊子的典範。

    究其原因,無非是王莽篡位後,很快就失敗了,而且是被漢朝皇帝的後代所擊敗,實現了漢朝的光復。那麼在政治立場上,王莽當然就要被當做罪大惡極的反賊,就算死了也要踏上一萬腳,讓他永世不能翻身。他所建立的曇花一現的新朝,也只是一個反動的、不被承認的政權,最終被正統的漢朝繼任者撥亂反正。

    而曹丕建立的魏朝,不像新朝那樣短命,也沒有被他篡位的劉家人來重新推翻他,如果最終劉備擊敗曹丕,光復了漢朝,那曹丕的下場也和王莽一樣。

    而且司馬氏的晉朝也是接受曹魏的禪讓,名義上算是天命的延續。在政治宣傳上,後續朝代的統治者也不能否定曹魏政權的合法性,否則自身的合法性都會受到質疑。

    另外就是王莽作為一個疑似穿越者,在篡位後,實行的新政太過超前和天馬行空,可以說是完全失敗了,造成社會動盪,也讓王莽遭到各階層的敵視,所以死了以後也是一邊倒受到萬世罵名,直到今天才陸續有替他翻案的聲音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好看的電影是在哪裡找的?有沒有可以推薦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