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9
回覆列表
  • 1 # 願君兮

    呃……氣象方面我的知識還很不足,但大致是這樣子的。首先先說明,降雪也是大氣汙染物的一種沉降過程。大氣中的一些顆粒物等作為凝結核不斷吸附大氣中的水汽,汙染物等,並在表面及內部發生各種反應,凝結核在大氣中不斷聚集、上升(偶爾也表現為上躥下跳啦),當達到一定條件時就會以雨雪形式降落,這個過程——雨除(rainout)——中實際已經吸收或是吸附了很多大氣中的汙染物了;當雨雪下落時,降落過程中會與大氣中的汙染物發生碰撞、吸收等——這個過程稱為沖刷(washout),所以,當雨雪降落到地面時,其中含有很多雜質及汙染物的,成分大概是些硫酸鹽、硝酸鹽、銨鹽、炭黑之類的。雨雪過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大氣淨化機制,對於汙染物的清除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想要像《紅樓夢》中那樣追風逐雅地飲用雪水,可是不可取的哦親~~O(∩_∩)O~

  • 2 # 章彥博

    其實這裡主要就是兩個問題:一、雪(有塵埃的雪)為什麼基本上還是白色的?二、為什麼混有塵埃的水,是比較黑的?

    我想,第二個問題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也比較容易從直覺上理解。而第一個問題,則不太一樣。

    首先,單位質量的雪的體積遠大於對應質量的水的體積。一方面,是冰的密度小於水,使得即使是很緻密的雪,體積也會高於水;另一個方面,則是因為雪是由大量細小冰晶堆積而成的,會存在很多的空隙,從而使得整體的體積較大。這樣一來,相同體積的雪中,灰塵的數量相對就少了很多。這是第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則與雪的多孔結構有關。我們說雪是白色的,是因為它反射、折射了大量的光線,到了我們眼睛之中。而這些光線,卻不需要走太多的路程,就可以從雪中射出。什麼意思呢?比如從太陽上射出兩束光,一束,射到了汙水之中,這時,只會有少量光線反射到特定方向(還不一定是人眼的方向),其它大部分,就直接折射走了。這些光,在路上會被塵埃反射、吸收,最終到達人眼的,少之又少,故而看起來是黑的。

    而如果射到雪上,由於它的多孔結構,會存在大量的全反射。一次全反射,可能方向只改變九十度左右,多幾次,就有很大機率,直接出射出來。如果按照隨機的方式計算,光線隨著時間推遲,其角度分佈,是一個逐漸擴散的正態分佈。這樣,雪的反射性質就非常好了。而在光線傳播的過程中,大部分是碰不到灰塵的,有三點原因:一、是灰塵的密度相對較低;二、裡面有很多空氣;三、灰塵通常附著在冰晶表面,而全反射時,光線只會進入空氣中幾奈米,就會回到冰中,灰塵一般不會影響全反射。

    另一個符合直覺的例子是,下雪時,一兩釐米厚的積雪,已經足夠「白」了,這意味著,很大一部分反光,是來自於雪表層幾釐米的散射與反射——光在其中行進的距離很短,不會碰到太多塵埃。

  • 3 # 奇幻科學城

    首先,融化的雪水能呈現墨汁顏色,肯定雪本身也不是很純白,雪的顏色應該非常灰暗,顯得有點髒。

    廣州日報曾報道,有幾位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做過一個相關實驗。同學們把採集到的雪放在A4紙上,觀察到雪的顏色非常灰暗。然後,同學們把採集到的156克的雪樣標本,放在燒杯內用酒精燈加熱。加熱後的雪塊慢慢融化,燒杯底部出現了黑色的顆粒。20多分鐘後,雪塊完全融化變成了水,而且是像墨汁一樣的黑水。繼續加熱,水分完全蒸發掉,燒杯內壁留下了一層像細小煤灰的汙垢,用天平稱量後發現這些殘留物高達10.8克。同學們又把少許雪水滴在PH試紙上,試紙變成了淡棕色,顯示雪水成弱酸性。利用顯微鏡觀察雪水,發現在一滴雪水中竟密密麻麻布滿了黑色的小顆粒。

    經分析,這些實驗現象說明雪之所以變成墨汁是因為雪中混合了大量的汙染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地”和“步”這兩個合起來會有今天“地步”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