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天氣炎熱人們多喜食冷飲,愛吹空調,這些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那麼入伏後我們是應該防暑還是禦寒呢?
3
回覆列表
  • 1 # 了頭目目睹

    一、及時補充水分,但應少喝飲料.果汁、可樂、雪碧、汽水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因此,夏季應多喝白開水或淡鹽(糖)開水.。

    二、口渴後不宜狂飲.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後,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後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約佔汗液的0.5%左右,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代謝紊亂.。

    三、太陽短波輻射最強烈的時間是10時-15時左右,應儘量避開這段時間外出,非出去不可,應在面板上塗些防曬護膚品,夏季衣著以淺色為好.。

    四、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溼熱,而溼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溼,無異於火上澆油.。

    五、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的代謝需要.。

    六、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七、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八、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九、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佩戴時,所接觸到的面板可能會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 2 # 西瓜沐沐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養生專家認為,三伏天最重要的祛溼,利用三伏天的氣溫,排掉體內的溼氣。這對於溼熱體質的人來說,是最好的養生時節。起居上宜晚睡早起。

    1.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溼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2.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 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3.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4.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入伏冬病夏治

    藉助外力排毒驅寒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出現體內陽氣匱乏、津液缺失的情況,此時,如果過度貪涼易致內寒過甚,以至於體內陽氣更衰。而這時再借助一些方法反而可以更好的散開身體內的寒溼。

    1、艾灸

    三伏天艾灸,旨在藉助“天時”的力量發揮更大的效用,好比當年諸葛兄藉助那場“東風”,以入伏、初伏、中伏、末伏第一天效果最佳。透過艾絨和穴位激發人體自我調節能力,加上期間充盛的陽氣,可以使很多以“寒”、“溼”、“虛”為主要病因的疾病得到痊癒。可以堅持艾灸中脘穴、足三里恢復胃氣,通經絡,驅寒邪。柔婷更有“艾”女神活動火熱進行中,詳詢各門店。

    2、泡腳

    晚上睡前泡腳,不僅可以助眠,而且可以溫通經絡、引火下行,緩解一些上火症狀。

    3、慢跑或者瑜伽等運動

    運動以微微出汗為宜,不可大汗,大汗傷津液。運動過後等到汗出透,可以適當喝一些熱水補充津液。

    4、汗蒸

    汗蒸可以使汗出透,開啟毛孔,排出體表的代謝廢物和寒溼,尤其對有溼疹等朋友有很大的幫助。

    Ps:由於夏季本身出汗較多,所以在做、艾灸、泡腳、汗蒸的時候一定注意多喝熱水、補充身體津液,以免出現上火等症狀。

  • 3 # 李愛琴營養師

    入伏之後,天氣炎熱,日常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飲食方面

    ①飲食不能湊合,不能因天氣炎熱,沒食慾,就不吃飯,或總是湊合。天氣炎熱,本身流汗就多,機體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鉀、鈉、鈣、鐵等的需要量增加。機體免疫力下降,這個時候如果在不吃飯,很多溼邪、暑邪、燥邪就會趁虛而入,引起疾病。所以不能減少餐次。

    ②多飲水,多食蔬果,補充鹽分,補充鉀、鎂。飲水以白開水、茶水、綠豆水、豆漿,牛奶為宜。少吃冷飲。

    ④天氣炎熱,許多人貪涼,最好在飲食中加入醋、大蒜,對於預防急性腸道腹瀉有益。

    二、環境方面

    伏天,雨季正濃,房間避免潮溼,外出帶傘,及時避雨,若淋雨後立即服用薑糖水,或泡熱水澡。有有頭重,身熱不揚等症狀者服用麝香正氣水。

    三、睡眠

    炎熱的夏季,讓很多人都貪涼,在室外露宿,吹電扇、開空調。貪涼也要注意:

    ①睡覺時不能袒胸裸腹,要穿著背心或薄睡衣,蓋著腹部。

    ②不要睡地板,在水泥地或潮溼的地面上鋪席而臥,這樣很容易因溼氣,斜寒襲身。導致腰痠腿疼。

    ④午覺不可“偷工減料”,夏季日常夜短,氣溫高,出汗多,容易耗精傷陰。人容易感到疲乏。所以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之一。

    四、運動

    夏天也要運動,更要健康。要合理運動。

    ①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所能承受的運動

    ②運動後不宜過快降溫。毛孔受擴張和收縮的交替刺激,容易受寒邪侵入。

    ④運動後不宜補充純淨水 最好是白開水,純淨水不含礦物質。

    五,遇到突發事件,立即就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香皂洗頭和用洗髮水洗效果有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