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人果園
-
2 # 秋鷹1
我就是赤腳醫生靠一根針一把草為人民服務的工分制每天華三毛鋨我現在說讓我退休但是一分錢沒有這是江蘇沭陽縣乾的事
-
3 # 江愛海洋73331451
現在我們村裡有個村醫啥都不做一年可以領取國家的補貼5萬左右,因為村民有病都去鄉鎮或者縣醫院了,這合理嗎?
-
4 # 相濡以沫114523461
也許國家是給一定補助,可透過層層剋扣結果到村醫手理所剩無幾,甚者打到村醫卡里的錢鄉鎮衛生院都以各種藉口往回要。
-
5 # 使用者情感導師zmj
我見過曾經的“赤腳醫生”,那大概在六、七十年代吧,當時,我怎麼也不明白,赤腳醫生是什麼?那一年我得了一場病,父母從村裡請來了“赤腳醫生”為我治病,醫生來後,只見他肩上背一個帶有紅十字的藥箱,我上下打量,覺得和其他人沒啥兩樣,也沒長三頭六臂,也沒赤腳啊。只見赤腳醫生,放下藥箱,開啟箱蓋,拿出一支體溫表給我放在液下,又從箱裡拿出聽珍器,放在我的胸前聽著什麼,然後把聽珍器收起來,又拿出量血壓的血壓計,在我的右胳膊上邦緊帶子,手中拿個小汽球狀的東西,拿在手中來回一張一縮,瞬間我的胳膊腫就起來,一會又慢慢下去了。後來才知道這是赤腳醫生給我量血壓。量完血壓後,赤腳醫生拿過我的手,然後在我手碗處號脈,這一切工作完後,從他背來的藥箱裡拿出針和藥,在我皮股上重重地打了一針,痛得我直列嘴。然後又給我拿了十幾片白色的藥片,讓我一天吃三次,一次一片,最後向父母收了錢,背上藥箱就出門走了。
他走後,我迫不急待地問父母:怎麼“赤腳醫生”還穿鞋啊!父親說:“赤腳醫生”就是這個年代的產物,他就是醫生。我這才恍然大悟。
現在的“赤腳醫生”在農村還有,也時常見到,他們仍背藥箱,走村串戶,只要誰有個頭痛腦熱的,雖沒好的醫療器械,但服務態度好,隨叫隨到,難忘村裡的“赤腳醫生”!
-
6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赤腳醫生是特殊年代的產物,是上世紀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開始出現的名詞,指一般未經正式醫療訓練、仍持農業戶口、一些情況下“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人員。
20世紀80年代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導致合作醫療制度瓦解,1985 年全國實行合作醫療制度的行政村由過去的90%銳減至5%,至1989 年,繼續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行政村僅佔全國的4.8%。“赤腳醫生”也因此失去了政治與經濟的依託,部分轉變為個體開業者。1985 年月,衛生部宣佈取消“赤腳醫生”的名稱,經考核合格者轉為鄉村醫生(village doctor)。這一改變不僅是名稱上的,而且也是實質上的。由於鄉村醫生被置於市場經濟的格局中,他們更多地注重疾病治療,而原來屬於“赤腳醫生”職責範圍的計劃免疫、愛國衛生、改水改廁等工作遭到嚴重削弱,農村基層衛生防疫網路基本瓦解了。
合作醫療制度的瓦解和“赤腳醫生”角色的轉換,導致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陷入困境,農民失去了基本的醫療保障。2003 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規劃,頒佈了《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以重建農村初級衛生保健服務體系。然而,新農合制度與鄉村醫生的醫療服務之間還存在許多不協調,適應新農合的醫療消費層次和水平的服務體系尚待完善。許多鄉村醫生仍然處於上無撥款,下無補助,靠醫療業務收入發工資,其他均無保障的境況。此外,新農合主要是疾病診治的費用補貼制度,而對預防保健和公共衛生沒有給予關注。
作為80後,小時候感冒了發燒了,一般都是找村裡的赤腳醫生,找赤腳醫生一是因為便宜,而是方便,去鎮上衛生院不是很方便,除非是重感冒了發燒不止才會上鎮衛生院看病,我自小體弱多病,經常發燒感冒,但很少去衛生院,基本上都是找赤腳醫生,長大後,基本不會找赤腳醫生,赤腳醫生不是不能看這些小毛小病,而是用藥方面太兇,小時候用藥太重,給內臟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近些年來,曾經的赤腳醫生經過考核進入農村醫療站,未透過考核的不能上崗,農村醫療站涉及的業務很有限,以前能提供打針和輸液,現在不可以,一些赤腳醫生私下給人看病,去病人家裡提供打針業務,甚至有部分赤腳醫生提供輸液服務,這個是違法的,病人家屬還是應該選擇將病人送到醫院,一些醫療條件很差的農村,請赤腳醫生行醫是很無奈的事情,提高農村醫療條件,才是正道。
-
7 # 江餘良
其實以前的赤腳醫生,雖然沒證,但醫術不錯,退燒,感冒,都行,肝炎,胃疼,中草藥都很好,蛇藥都會,有的鮮草是醫院沒有的,先治病救人,後算帳,又不貴,不但有醫朮,更有醫德,有時無名中毒免費治療。那象現在醫院,包幾個丸就幾百元,卡里先打幾仟元才能入院,和醫藥店對比那個藥,醫院的藥幾百元,外面只要十幾元,太可怕了,難道赤腳醫生沒證就不能救人嗎?是的沒有醫生證,國家不讓開診所,這又是為什麼呢?
-
8 # 學無止境147484680
肯定有,現在叫做鄉村醫生。擔負著防病治病衛生保健等繁重的工作。太不容易了。並且有的老赤腳都年過花甲還是堅持工作。收入並不象有人說的那麼高。還擔驚受怕,只有這些人作為最基層的醫務人員為廣大農民豎起了第一道健康保障。關心一下他們吧。
-
9 # 鄉村醫師李書元
我就是68年回鄉擔任赤腳醫生的。這一干就是四十八年!去年退出了!遠近幾十裡的鄉親們還是找我看病!上面不准我再看了!說是非法行醫!我不賣藥也不收診療費也不行!沒辦法!看到一個個病人希望而來失望而去!我心裡很難受!最後給病人診病並指導他們保健與治療!如果需要處方我就說,讓病人家屬自己記!鄉親可高興了!
-
10 # DemenL醬的深夜食堂
謝邀以前在村裡經常會看見現在所說的“赤腳醫生”,他們沒有潔淨的白大褂,沒有專業的醫藥箱,沒有專業的隊伍。他們挎著簡單的醫藥布袋,行走奔跑在窮山惡水間,儘可能的給需要的人送去溫暖。他們很少溫柔軟語,多的是你不按時吃藥的訓斥,然後繼續認真為你開藥。現在只覺得他們是普通而又偉大的人。
赤腳醫生的產生
赤腳醫生,即是鄉村裡沒有納入國家編制的非正式醫生。說得通俗些,村民 叫那些光著腳丫下田種地的醫生做赤腳醫生。 中國解放初至八十年代末期,鄉村大多都有赤腳醫生。那個時代,國家貧窮 ,醫科專家奇缺,一時培養不出那麼多有醫學方面專業的醫生,只有培訓一批略 懂醫術的赤腳醫生來應急所需。貧窮落後的年代,生病人也尤多,更需要赤腳醫 生的治病。因而,那個年代,在鄉村裡,赤腳醫生就應運而生了。
赤腳醫生出現在中國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它是那個時代基層醫療體系最重要的一環。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發出了“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指示。隨後,全國各地農村湧出了大批赤腳醫生,並普遍建立了農村醫療衛生防治網。赤腳醫生對改變當時中國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和農村落後的衛生面貌,對開展預防工作和促進農業生產等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赤腳醫生的工作
那時的赤腳醫生,主要任務就是降低嬰兒死亡率和根除傳染疾病。當時政府挑選赤腳醫生,會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來自醫學世家者,二是從高中畢業生且略懂醫術病理者,其中還有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挑選出來後,他們會被集中送到縣一級的衛生學校進行短期培訓,結業後回到鄉村,即成為赤腳醫生。他們都掌握有一些衛生知識,可以治療常見病,並能為產婦接生。但當醫生只是政府給他們的一個非全職工作,沒有固定的薪金,有的只是每月從生產大隊拿到一些補貼,有的只是以生產隊記工分代酬,所以他們當中還有許多人要赤著腳,荷鋤扶犁耕地種田。
行走的醫藥箱
赤腳醫生常常就拎著一個裝有幾片普通藥片、一支針筒、幾塊紗布和一個聽診器的藥箱,走村串戶給人看病。儘管他們無法治療什麼大病,但透過一些簡單的科學治療和土法醫療,他們仍能治好一些疑難病症,所以在那個時候,他們是農村人心目中最有文化的人之一,被認為是農村人生命的守護者,因而備受敬重。
赤腳醫生的發展
赤腳醫生及其制度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規範的鄉村醫院機構,衛生人員也多是經過系統培訓的醫學院的畢業生。根據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鄉村醫生經過相應的註冊以及培訓考試後,以正式的名義執照開業。赤腳醫生的歷史也以此劃上了句號。根據當時的報道,中國有102萬鄉村醫生,其中近70%的人員為初、高中畢業,近10%的人員為小學畢業。
回覆列表
赤腳醫生,是上世紀60~7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的名詞,指一般未經正式醫療訓練、仍持農業戶口、一些情況下"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人員。
赤腳醫生為解救中國一些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968年9月,當時中國最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紅旗》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報》刊載。隨後《文匯報》等各大報刊紛紛轉載。“赤腳醫生”的名稱走向了全國。“赤腳醫生”是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產物,是農村社員對“半農半醫”衛生員的親切稱呼。
現在的農村,已經很少見到了不過在個別的農村地區,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