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點求職
-
2 # 也納人才
很多職場女性在組建家庭後,會面臨一個問題:家庭需要她們有穩定的收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導致很多女性有寶寶以後就會選擇穩定的工作。然而,小也君認為,只要找到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點,職場女性同樣工作家庭都能一起兼顧。
職場女性難道在成家之後就要退出職場競爭的舞臺,只能在一個穩定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嗎?
推薦時間和精力的分配法則,幫助女性健康有序地分配自己的時間。
爭取在8小時上班時間完成工作
做一個高效率的職場女性,爭取八小時完成工作會為大家節省很多休閒生活的時間。
上班一小時做好準備工作。吃早飯、接水、處理郵件、將一天的任務做好安排工作。
上班剩餘時間按重要性處理工作。上午的時間主要處理最重要的任務,下午的時間可以安排會議、處理較為普通的任務,集中精力工作40-50分鐘後,要懂得有10-20分鐘的休息(處理郵件、舒緩眼睛、伸伸懶腰、接水、去廁所)。
下班一小時需要集中精力完成工作。接近下班不要散漫,集中極力處理好工作,檢查是否還有遺漏工作需要處理,為第二天的工作大致列出提綱,最後關閉電腦。
有效利用午休時間
午休時間大概有1小時至1.5小時,要注重效率就需要縮短午餐時間,可選擇公司附近的餐廳、等餐時間短的餐廳,也可以選擇自己帶飯,這樣可以保證乾淨衛生。
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理髮、美甲、去銀行、按摩、買逛超市購物等。
下班後時間也要充分利用
假如18點下班,一小時交通時間。
19:00 - 21:00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時間。做一些有效的事情,如做菜吃飯、看一部電影、畫一幅畫。
21:00 - 21:30運動和健身時間。可以做些腹肌練習、瑜伽練習、平板支撐等運動,這樣可以幫助有效放鬆。
21:30 - 22:30自我提升時間。你可以選擇做美容、網上購物做一個精緻的美女子;也可以選擇看電影、閱讀、寫東西,做一個文藝氣質女人;也可以陪伴家人、伴侶,與家人有效溝通,做一個賢妻良母的角色。
-
3 # Lee134920972
01、不管平時多忙,職場媽媽們還是要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陪伴孩子。
不管是兩個小時還是二十分鐘,不管是早起時印在孩子額頭的吻還是下班時給孩子的一個大大的擁抱,只要你有心,你總能找到向孩子表達愛意的機會。同時請儘量給孩子一些沒有電視和手機等干擾物的全身心的陪伴。那種心不在焉不在狀態的陪伴比你缺席還要傷害孩子的感情,想想你約會時對方頻繁玩手機的感受吧。
02、不必二十四小時亦步亦趨緊盯孩子一舉一動。
跟職場媽媽比起來,全職媽媽有很多的時間跟寶寶相處,但是注意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即使再小再依賴你的寶寶,他(她)也需要有發呆、安靜、自娛自樂的時間。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放上他(她)喜歡的書和玩具,讓他(她)每天有一段時間可以隨心所欲自己支配。
03、不要將孩子隔絕在正常生活之外。
有些媽媽認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是苦役,不僅自己做起來怨聲載道,並且因為心疼孩子而拒絕孩子參與,只要求他(她)去一邊看字卡看早教動畫,覺得那才是“正事”。其實在孩子眼裡,生活裡的內容遠比動畫片裡豐富有趣,讓他(她)看到一個唱著歌做家務的媽媽吧,同時也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理
母愛,無論形式如何變,核心的東西永遠是不變的。我們往往趨之若鶩去追求最昂貴最華麗的形式,而忽略了最核心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陪伴。
所以,無論多忙,多抽點時間陪伴孩子。
-
4 # 浣心說育兒
想必好多寶媽都有這樣的體驗,剛開啟書想要學習,不到5分鐘,寶寶就哭了;晚上寶寶好不容易睡了,想要追一追更新的綜藝或者冰與火之歌;終於有了時間,又想著要上網去各種寶寶論壇逛一逛,看看其他寶寶什麼時候抬頭,什麼時候翻身。。。
雖然我們總覺得有了寶寶就不會有時間管理了,我們的時間都是圍著寶寶轉的,但是換個角度,看一看,我從寶寶身上學到的3點時間管理經驗吧:
1.專注
對於小嬰兒來說,他認為他就是宇宙的一切。在他的世界裡,他就是中心,前一秒哭的撕心裂肺,下一秒看到玩具,或者有了吃的,馬上就聚精會神,心無旁騖。這種瞬間專注的狀態,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對於學習來說,專注其中是非常重要的。GTD系統中有一個概念,就是要有心如止水的狀態。無論海面如何波瀾,我們就是擁有一個衝浪板,永遠不被捲入洶湧的海面,即使暫時地跌落水中,也有一根繩子連著衝浪板。
寶寶的這種專注中,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情緒轉換。前一秒的嚎啕大哭,能夠瞬間轉換的能力。自己在坐月子的時候,寶寶一哭,自己手足無措的時候,心情會很糟糕,加上坐月子的種種限制,心情會經常不好,但是我看到當寶寶一吃飽了,就會很開心很滿足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在事情過去了以後,也要學會這種讓過去的事情瞬間過去的能力,不要讓剛剛的不開心影響我現在享受寶寶的笑容。
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有心無旁騖的精神,不要心不在焉。只有專注地把心思放在學習提升上,才能夠充分利用時間。否則,看書聽課都會變成過眼雲煙,更別提知行合一了。
2.刻意練習
寶寶現在2個半月,每天都在“刻苦”地學習吃手,在觀察他學習吃手的過程中,一次次的嘗試就是一次次地刻意練習,嬰兒在這個過程中,從來沒有放棄過訓練自己,不會因為自己一段時間沒學會而放棄。最開始也許只是偶然的一次成功,但是隨著偶然的次數越來越多,不就是學會了麼。我們寫文章的時候,開始不斷地練習寫作,可能幾十篇中有一篇上首頁,但是接下來慢慢地幾篇就上一次首頁,到最後每篇都上首頁,像彭小六現在那樣,成長不就是這樣的過程麼。所以成長是從成功開始的,從小的成功開始。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持的就是足夠的耐心,和持續地練習。《練習的心態》中有一句話“培養耐心和自律這兩種品質中的一種,都需要同時具備這兩種品質。”
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
寶寶在練習他的技能的時候真的是抓緊一切時機,最近開始想要翻身了,之前每次半夜起來吃奶都是吃飽就接著睡,中間連眼睛都不睜一下,而最近練習翻身真的是抓緊一切時間,凌晨起來也要翻幾下,就連夢中閉著眼睛都要翻幾下。吃手就更不用說了,只要手口沒被限制,就是一個字,吃。。。
這種利用一切時間的技能在作為寶媽的學習時間裡尤其重要,我們要掌握寶寶的時間規律(雖然很多時候他沒什麼規律,但是我們要掌握個大概,並且儘量培養他的規律,包括小睡,吃奶等的時間)利用白天小睡的時候,這個天然的番茄鍾,抓緊專注於學習,這種緊迫的感覺比自己設立番茄鍾還要好使,因為你設立番茄鍾,可能會覺得這個番茄鍾過了,還有下一個。而寶寶的天然番茄鍾,這次的半小時過去,下一次就是幾個小時以後了。我們會更加珍惜,更加高效地完成這個番茄鍾應該做的事情。
以上三點,專注,刻意練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是我總結的和嬰兒學習時間管理的3點。作為寶媽,我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寶寶健康成長,這是投資回報比最高的事情,但是在培養的過程中,讓自己能夠一同陪著孩子成長,這是一件更令人快樂的事情。
-
5 # 萌芽研究所BUD
跟大家說一說我的家庭時間(包括週末)是怎樣安排的吧:
我相信很多職場媽媽都是,白天給長輩帶孩子,然後晚上和週末由自己照顧。可是,會不會覺得,即使是休息時間,還是很容易被手機裡面的各種資訊干擾,就算陪著家人也會感到心不在焉呢?
① 高質量陪伴的要點是什麼?當我回歸職場的時候,我家哥哥三歲半,弟弟一歲半,但有很多媽媽們可能在迴歸的時候,孩子比我家的更加年幼。甚至我身邊還有一些父親,即便期望能致力於小家庭中的親密關係,但是超負荷的工作,基本上已經佔去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很難得才能好好地和孩子在一起。
這麼看來,職場父母的陪玩質量就一定會打折扣了麼?
在這件事情上,其實我家裡一直有在實踐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安排“專門時間”和孩子一起活動。這個方法我們實踐了三年多,所以雖然孩子父親是非常忙碌的職場人,但是他在孩子的親密關係上的地位一直不可撼動。
我們家試過15分鐘的“專門時間”,也有過兩小時和半天的時間,甚至這個時間段我們也用過“計時器”去強化界限。比如父親單獨帶孩子們去踢球,父親單獨給孩子們讀書。
期間不能有任何打擾,不能打電話,不能用手機,任何時間都和孩子一起做,即便是躺在懶人沙發上講故事,都是屬於彼此的最專注的時刻。如果可以做到這點,即便是用“計時器”來明確劃分出這段時間,都是有價值的。
在這段陪玩的“專門時間裡”,怎樣才能讓孩子得到滿足呢?
因為很多班媽回到家裡的時候,都會有“被孩子纏住”了的經歷。因為孩子白天沒有得到滿足,好像要媽媽爸爸陪玩一整個晚上才能滿足似的。
告訴大家一個心機媽的小秘密,那就是顛倒力量對比,讓孩子“一切說了算”。
如何可以讓孩子說了算呢?就是在活動開前告訴孩子,在這個專屬的時間裡,他可以做任何他願意做的遊戲,這樣孩子就會有掌控感,也不會容易覺得自己想玩的,爸爸媽媽沒有陪她去玩。
② 什麼時候應該抽出自己的個人時間,什麼時候最該偷懶,做一個懶媽想問問大家,帶孩子時,最容易偷懶的事情是什麼?
有可能是,因為上班匆忙,總是從外面買早餐回來?晚餐也沒有做到特別營養均衡?沒有給孩子準備特別豐富的遊戲?
其實,很多時候,很多東西是可以替代的。孩子沒有百分之一百需要我們,最不可或缺的,只是我們的愛而已。有時候,離開孩子一個晚上,把陪玩的工作交給爸爸,自己去浪一個晚上,我覺得可以接受。孩子沒有因為我出去一兩個晚上就不愛我,也不會因為我離開了一週去學習,而不愛我。偶爾懶一會兒是可以允許的,但是如果心中有一個,必須不能懶的清單,那麼就把它完成,然後剩下的,就稍微偷偷懶吧。這樣,也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更多的愛上。
產假要結束了,非常非常捨不得女兒,但是也沒有辦法。家境普通,必須趕緊上班賺錢。看的很多育兒書上說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陪伴,請問職場媽媽們,你們都是怎樣平衡工作和孩子的?
回覆列表
女人的人生抉擇可真是複雜。在沒有做母親時,我何嘗能想到,在決意離開報社時,我輾轉反側思考的竟然是這樣的一個問題呢?我嘗試著在書裡去尋求答案,Facebook那位家喻戶曉的COO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Lean in),我翻來覆去的讀了三遍。可這位相當具有感染力,生了兩個孩子的成功女性,也沒能給我的困惑一個非常具體的解答。
但是,桑德伯格卻讓我明白了困惑產生的原因:這來源於社會對不同性別的期待。如果我是一個擁有一歲女兒的年輕男性,我希望改變職業現狀,向前一步的選擇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鼓勵;但當我是一個擁有一歲女兒的年輕女性,情況就複雜得多,在職場上的退縮或止步不前,從家庭和社會得到的不僅僅是“允許”,甚至是“鼓勵”。
在從學校畢業之前,我擁有一個鼓勵我“向前一步”的環境,這其中最重要的支援來自於我的父親,他總是鞭策我不斷努力。但是,當結婚生子後,這種鼓勵卻開始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起來。尤其是當我的先生離開了體制內的“單位”之後,父親曾鄭重的告誡我,我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工作,做好家庭的“後援”。
桑德伯格說,個人的選擇,並不是表面上的那麼個人化。我相信,父親的這番話,也並不是表面上的那麼個人化,這其實是反映了整個社會文化的傾向。我的困惑,也是我們這一代中國年輕媽媽的困惑。在獨生子女文化中成長起來的知識女性,一直被學校、家庭鼓勵和男性去平等競爭,但為什麼一旦結婚生子,曾經的支援卻全部調轉了方向?
最難以承受的是,社會的傾向會變成內心的壓力。把孩子交給保姆或老人,自己重返職場,甚至於去承擔一份更繁重的工作,這真的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嗎?我們擔心、焦慮自己的未來,卻又對年幼的孩子充滿了愧疚,生怕錯過一點什麼,造成無法彌補的親子關係傷害。
但是,維持現狀的你,真的快樂嗎?——這個最核心的問題,反而在種種現實考慮和擔憂中,變得不重要起來,反而成為了年輕媽媽們在做決定時,最容易說服自己忽略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