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都不敢評論了

    謝邀,二十年前我整好十歲,對於我來說印象並不是很深刻,小時候家裡窮,住在農村,空調那是傳說,可能傳說都算不上,是根本不懂空調為何物,那個時候也不知道熱,家裡有井,熱了就用盆忘身上潑,晚上就去房頂睡,白天小孩子多,天天瘋跑,去河水裡玩水仗,熱了渴了就去我們當地一公里左右的泉水處喝泉水,那泉非常好,就在山坡上,冰涼冰涼的,好久沒回老家了。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真想回去看看!兒時永恆的記憶!!!

  • 2 # 海港故人

    白天無所謂,小時候調皮,不怕曬不怕熱,和村裡的同齡小夥伴們到處瘋。晚上吃完晚飯,一家人把竹床和竹躺椅搬到門外,洗完澡後往上面一躺,再拿把蒲扇趕蚊子,吹著自然風、數著頭頂的星星、聽著田裡的蛙叫聲、聊著天,好安逸……

    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那個時候家裡窮,但還是很懷念那個時候的生活。

  • 3 # 小陽餘悅

    冰棒兒都是推在小車上賣的,街道邊口吆喝一聲,一群孩子呼擁而上,一毛錢一根,貴的沒有。

    奶奶的蒲扇,陣陣涼風伴隨著入睡

  • 4 # 涼水煮白開

    現在的我們,一到夏天就熱得受不了,在室內有空調,出門車裡有空調。

    彷彿離開了空調,這個夏天就活不下去。20年前的夏天,還記得我們是怎麼度過的嗎?

    那時候沒有冰箱,

    半個小時後就變得冰涼,

    如果剛好從外面玩回來,

    那你真有口福啦!賣冰棒的叔叔騎著腳踏車或者人力三輪,吆喝著經過,

    那聲音好像有磁性,不管我們在玩什麼,都會立馬跑過去;和小夥伴兒們圍住了整個車子,

    箱子不大,花樣卻很多,

    每一種都足以讓我們流口水;橙味的汽水,奶味的冰袋

    最後會在箱子裡選出自己的最愛,“忍痛”捨棄其他的,

    沉浸在一隻冰棒帶來的滿足感裡;可愛的娃娃頭,各種奇形怪狀的小冰水

    偶爾奢侈一下喝健力寶,

    瞬間變身“土豪”,

    引來所有人羨慕的目光;夏天簡直不想待在屋子裡,

    連寫作業都在門外,搬個凳子就是書桌;最開心的就是作業寫完之後,

    天氣越熱越撒了潑兒的玩兒,

    白天去河邊玩水、抓魚,

    水的清涼讓人捨不得離開;到了傍晚,跑了一天的疲憊,

    終究抵不過爺爺奶奶手中的蒲扇,

    就那樣搖啊搖,讓心都沉靜了下來,

    已經記不清多少次在他們懷中穩穩地睡著;到了晚上,半個村子的人都集中在小廣場乘涼,

    大人們聊天,小孩子們就發了瘋似的玩兒。

    有時候廣場上放電影,我們終於可以安安靜靜地坐著不動;

  • 5 # 恬淡寧靜

    20年前即2000年沒有空調?命題有誤吧。當然,也可以就按再早一些時候真正沒有空調或空調不普及的年代情況來說一下吧。

    這麼說吧,沒有空調,那電風扇就是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在屋外遠離電源開關的地方,手拿一把芭蕉扇或小扇子,再在脖子上搭一條溼毛巾納涼是那個時代很常見的標誌性情景。人們聚集在樹蔭下,或下象棋楚河漢界爭鬥、或把涼蓆鋪在地上

    三三兩兩聚集一起談天說地、家長裡短。西瓜、汽水、冰棒、綠豆湯是常用的解暑良方。或者河邊釣釣魚,下河遊個泳洗個涼水澡,隨處可見光著膀子大街上溜達的男人們。那個年代居住條件遠不如現在,很多家庭裡沒有衛生間,上廁所都要走很遠的路; 洗澡很不方便,只能去公共浴池洗澡。小孩子們就在家裡放個大盆倒滿溫水泡澡,大人給他們搓澡。

    晚上,床上支好了蚊帳,屋裡點上蚊香驅蚊。有時還不得不半夜起來打蚊子,因為蚊帳也有不嚴的時候進蚊子,那個時候過來的人估計都有被蚊子叮的滿身都是紅疙瘩,刺癢難忍的體會。

    電風扇可不像現在這樣輕便,都是鐵扇葉,旋轉起來呼呼掛風,噪音極大,不過,確實涼快不少。

  • 6 # 海之平靜

    20年前沒有空調,我們是怎樣過夏天的?

    答:夏日高照,炎烈異常。天地如同蒸籠,浮塵被烤焦。這是夏天三伏天的寫照。

    在沒有空調時代,人們又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呢?

    那時候,吃過午飯,人們就拿著涼蓆到門口的大樹底下來乘涼,大人小孩坐在或者躺在鋪好的涼蓆上,去午休和乘涼。

    晚飯後也是如此,到大樹底下乘涼,老人們拿著蒲扇或者芭蕉葉扇,用它來回煽動,扇子成了唯一的乘涼工具。

    在樹底下乘涼,那時沒有打蚊蟲的藥,點著一根火繩(在北方地裡長的一種草“耗子草”,這種草有驅蚊蟲的作用)來燻蚊子。一旦被蚊蟲叮咬了,就是清涼油抹上點。

    孩子們熱了,男孩子們到附近的河套裡洗個澡,也可以涼快一會兒。

    ……

    現如今,什麼都有了,空調、電扇、電冰箱,等等,防暑降溫的家電應有盡有。

    20年前的夏天,那時似乎什麼都沒有,但也快樂的過著夏天。儘管已回不到那時的夏天,不如將現在的生活過的純粹點兒,簡單一些,活在當下。把20年前的夏天成為我們經歷懷念的日子吧!

  • 7 # qzuser201773841

    20面前哪裡知道空調是什麼東西,最多一把風扇,當然那時候也沒那麼熱,一根一毛錢的冰棒就是夏天最美好的回憶。

  • 8 # 小城蓉蓉

    剛巧我就是出生在這個年代,在我的印象裡那個時候的農村普遍家裡都不富裕,也都剛剛通上電,有的人家都是用泥土蓋的土房子,雖說是土房子,但也有它的優勢,它比較厚實,是用泥土和稻草混雜在一起蓋的房子,這樣就保證了它冬暖夏涼的特性,那時候我家是屬於小康家庭,這種房子我沒住過,我們家住的是二層小樓房,記得是也早早地通了電,買了村裡的第一臺電視和電風扇,每天晚上我家是最熱鬧的地方,村裡的男女老少吃完飯,搬著板凳就早早的到我家集合了,等著看電視,我記得是放陳真吧,滿屋的人嘰嘰喳喳好開心好熱鬧,有電風扇扇,有電視看,還有冰棒兒吃。這種熱鬧能持續到半夜,有人困了,父母就在客廳裡鋪上席子,他們好多人就在我家客廳裡對付一宿,也有的不好意思就走了,就去找涼快的大橋上或大樹下睡了。白天的時候,我們就和小夥伴們下河洗澡嬉鬧,下河捉魚,釣龍蝦,捉蛐蛐,然後就找個地方挖個洞,把捉到的東西弄來吃了,吃完開開心心回家了,那個時候的我們雖然沒有玩具,沒有手機,電腦,卻比現在的孩子玩的開心,活的充實,每天都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才是孩子們該有的童年、童真、童趣!

  • 9 # 高興高興高興高興

    怎樣過?20年前我在重慶大坪八縣辦事處馬路邊,扛塊涼板露天睡覺,長褲子脫下來做枕頭,早上起來褲子被人偷走了,穿火盆兒把涼板又扛回家

  • 10 # HYF73

    二十多年,沒有空調怎麼過夏天?你或許不知道,那會兒,人們有的是辦法:用電扇吹;用竹扇搧;用蒲扇,用涼水澆,等等。那時,天好像比現在涼爽一點。可能是現在車多,熱島效應惹的禍。

    先說用電扇吹。條件好一點的人家,都買有電扇。電扇分吊扇、落地扇、檯扇幾種。家庭條件差的家庭,買不起檯扇就一間屋子按一把吊扇。這吊扇風大,但也可分一、二、三檔。扇起來,還是爽勁兒;檯扇,小巧玲瓏,可移動,條件好的人家一般都有,風比較柔和,舒適。有的檯扇,還是裝飾品,現在人們還在用;落地扇,也是電扇的一種。也可移動,高一些,大一點,風來勁,一般家庭都用得起。我至今記得,我們家用的是三峽牌的,三百多元一臺。吊扇,現在少見。其它兩種電扇,仍在使用,還朝小巧化、裝飾化方向發展。

    再說篾扇或蒲扇,還有紙扇等。這三種扇子,老年人喜歡用竹子編的扇子,它耐用,價格低;蒲扇,是一種植物樹上生長的,人把其割下來,把邊緣處理一下,修飾一番,就成了扇子。這個扇子,價格相對篾條扇高一點,風也柔;紙扇,就是用竹子籤或木條做個扇架子,糊上紙而成的扇子。易攜帶可摺疊,年輕人喜歡,現在仍在用。這些扇子,幾代人都在用,如今個別年輕人,可能只看到紙扇了。

    還有一種辦法,夏天驅熱用涼水澆。人們熱了,弄一桶水放在無人之處,用水瓢或小盆子勺起來,從頭上淋下來,全身都澆了,那個涼快勁兒,爽快勁兒,舒服極了。沒澆過的人,感覺不出來!

    沒空調的那些時光,人們還沒感覺有現在熱。可能是環境變化的緣故吧。儘管,當時沒有空調,人們並不覺得有多熱,而驅熱的法子也是多,這裡沒完全說出來。

  • 11 # 國信烘乾機

    小時候沒有空調,白天外邊太陽曬得焦熱焦熱的,還到處都是知了的聲音,白天就開風扇,尤其暑假時候那個熱的,風扇幾乎要從早開到晚,一刻都不能停,家裡電費也是蹭蹭往上跑;

    遇到停電的晚上,就沒得辦法,拿個涼蓆拿個薄被子就奔房頂了,其實房頂上也不涼快,尤其那個地面白天已經被烤得熱乎乎的,但好在偶爾會有風,所以也算將就著能睡著,只是那個蚊子橫行,真是煩的要死;

    家家備得也都有扇子,小時候奶奶每年夏天都會自制兩把扇子,小孩也會用紙疊扇子,可見這扇子多實用吧;

    不過小時候空氣很好,天空很藍,晚上可以看到星星,停電的晚上,睡不著就躺在那看星星,有蚊子了會把家裡的六神花露水塗抹全身,小時候一度還當過香水去用,那個味道至今聞還是很好聞的;

    20年前即使什麼都沒有,但也好像沒有為什麼都沒有而不快樂,反倒是現在什麼都有了,熱了冷了都有對策的時候,我們反而顯得不那麼開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去看心理醫生但害怕結果是沒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