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一說生活事
-
2 # 灌dPhelU92062547
一方面中藥材採挖較難,一天採不了多少,種植的中藥材因種植成本提高,包括工錢上漲,如果某品種因價低無人採收或種植,價格會自動調高,另一方面,經營中藥材的人較多,都要吃飯,也有囤貨哄抬中藥材價格的不法商販,一些醫院的藥房和藥店裡的中藥價只漲不降,總在曾經的最高位。
-
3 # 百忍成金145358132
問得好!西醫進口抗生素不貴吧?首先治病用對藥是第一步(必須),絕對不問價錢,救命要緊?還是價錢要緊?自已弄下天下稱稱下。9克生甘草可解一般食物中毒!西醫用常規辦法:洗胃、輸液、注射抗膽鹼藥物等治療。那個貴?還有治療糖尿病腳西醫往往採取截肢辦法。用中醫包保留不截肢治療。再有治療蛔蟲團腸梗阻的患者,西醫必須開刀,中醫先讓患者喝一羹匙油,過幾分針再喝一羹匙醋,然後針刺8個手指節(針四縫),就治好!
-
4 # 使用者51918912256
為什麼說中藥都是騙人的?說人參的營養價值和胡蘿蔔是一樣的,你以為是說笑話,事實真是這樣,人工種植的人參還不如胡蘿蔔。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很多所謂神秘的東西都現了原形。如被中醫神話了的人參了、阿膠了、冬蟲夏草了等等,這些東西用最普通的檢測方法就能檢測出具體的成分和含量,真的是什麼藥用價值也沒有。更復雜的檢測也很普遍了,如分子檢測也就是基因級檢測,人們最熟悉不過的就是親子鑑定了。這些都是初中學生了解的基礎知識。有人拿青蒿素說明中藥的重要意義。這是自作多情硬往上攀!青蒿素恰恰是現代製藥工藝的傑作。青蒿素–過氧基團內脂藥,它是以萃取原理為基礎,主要用乙醚浸提法和溶劑汽浸提法,溫度控制在攝氏59–60度(精度達到0.001)的苛刻條件下提取出來的,沒有現代化學工藝和現代製藥工藝,怎麼能有青蒿素?!如果像熬中藥那樣喝中藥湯子,那就永遠也不會有青蒿素治病一說了!
-
5 # 藥師老彭說健康
一直都在健康教育行業的我,比較有資質回答這個問題。
2013年的時候在藥房上班上過一段時間,有一天突然來了好幾個要買中藥田七的,又名三七,當時是要一斤斤買,我就納悶,覺得非常奇怪。因為普通老百姓一般在春天那個季節很少買田七,一般是冬天買的多。就算買,頻次和量有點大。果然後面又來了好幾個,我就知道了。是專門收購藥材的人。市場上有這樣一群人,專門在藥材價格還沒有統一的時間,帶著現金大批次收購的。目的就是為了囤貨。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中藥都是那麼貴,有的普通的中藥價格還是比較便宜的,但是我們普通的老百姓並不專業,所以並不知情。
關於冬蟲夏草等產品,有的功能基本就是吹噓過大,特別是現在社會老人多,老齡化了。養生保健這個話題炒的有點過熱了。就比如有一款叫“某草”的產品,主打成分是冬蟲夏草,我經常見到在一些高階的樓盤或者一些高階的雜誌打廣告,大家可想而知,這麼多廣告費的背後是來源於什麼。
除開我上面所說的一些個別的產品利用一些中藥材的營銷理念來推動價格上漲之外
1、藥材價格上漲,大的方面主要有四大主要因素:
一是受中藥材產業整體週期的影響
二是政策利好惠及中醫藥全產業鏈
三是市場需求及資本驅動
四是受自然災害影響,部分中藥材有減產提價的預期。
中藥材不同於化學藥,它具有農產品的特性,價格波動大,易受天氣、地域、土地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中藥產業在種植、加工炮製、交易和物流等環節中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去年以來,人力成本都在不斷增加,這也加大了中藥的成本,助推了漲價。
科普一個小知識:
另外咱們普通老百姓去藥房買藥要注意鑑別
有一些藥材比普通的貴是因為它們沒有經過硫磺燻蒸。長得 不是很好看。但是卻沒有那股硫磺的氣味。無硫”的中藥飲片,均需檢測,所以對於貯存要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公司的中藥倉庫都設定陰涼庫和冷庫,這是為什麼有些中藥飲片外觀不好看,容易生蟲、變黴,無硫中藥飲片貯存、保養難,費用高也是導致成本高、價格高的最主要原因。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篇文章叫做《不能讓中醫亡於中藥!》裡面述說的更清楚,中藥並不是我們簡簡單單肉眼看到的那樣,或者近年的那些宮鬥劇裡面演的那麼淺顯,中藥的炮製學鑑定學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
6 # 使用者7755068174991
中藥死在電視廣告,中醫死在執業範圍中,許多無照家傳秘方都沒有傳人沒有資格出來看病,默默地消失了,剩下半吊子在矇騙。
-
7 # 仁普堂中醫養生
吃中藥講究幾副為一個療程,看病按療程服藥,少則3天多則7天至1月,甚至更長,根據病情而來。中藥相比西藥副作用更小,但是中藥調理相比西藥來的慢,服用時間太短,起不到治療的效果,適用於慢性疾病。中藥是由草類、昆蟲類、礦物質和其它一些類別所組成,都是天然的,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方能變成治病的良藥,所以貴些也是有理由的。看各人選擇
回覆列表
瘋狂的太子參、三級跳的三七、爬陡坡的金銀花……對於一直依賴中藥的老病號來說,中藥材的漲價真讓人苦不堪言。2016年12月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釋出《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新聞會上,中藥材價格暴漲成為關注焦點,中藥越來越吃不起的感慨接連不斷。
74%的中藥材價格上漲
南京的文小姐身體不好,這兩年一直用中藥調理,每週要花約700元。“我記得小時候,中藥的價格一直比西藥便宜,很多人生了大病治不起,都會求助中醫中藥,物美價廉。可現在怎麼這麼貴了?”
“就一個月工夫,怎麼貴了這麼多?”家住北京昌平的魏女士到藥店買川貝,打算用來燉梨治咳嗽,卻發現每克漲了1元多。“每次大約要用5克川貝,這就得多花5元。我這咳嗽是老毛病,小小的漲價成了大負擔。”
中藥價格貴,不僅老病號吃不消,偶爾吃副中藥的人也對藥費有點吃驚。廣州的李先生患類風溼關節炎多年,怕老吃西藥副作用大,轉而來到中醫科。拿到中藥處方,他大吃一驚:“7天的藥量就要600元!我以前吃的西藥每週只需要100元,中藥可貴多了!”
監測資料顯示,與2015年同期相比,2016年4月監測的537種中藥材中,有399個品種價格上漲,佔74%;漲幅在21%~50%的藥材品種最多,達154個,個別品種漲幅甚至超過了400%。“不可否認,部分中草藥的價格確實在漲,比如白芷、川芎和生地三類大宗中草藥的價格,相比2007年分別漲了50%、56%和82%。”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資訊中心主任龍興超客觀地指出,整體而言,中藥材市場未發生幾何式上漲。代表中藥材市場情況的中藥材綜合200價格指數(由常用的200個大宗中藥材價格情況構成)顯示,2007年1月的監控起始點位為1000點,2017年1月的點位為2579.93點,在10年的監控期內,指數漲幅還未超過2倍。
中藥不“親民”原因何在
中草藥為什麼丟掉了“平價親民”的帽子?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主管藥師張徵認為,中藥材不同於化學藥,它具有農產品的特性,價格波動大,易受天氣、地域、土地等因素的影響;它屬於資源類產品,如野山參、藏紅花、冬蟲夏草等,數量逐年減少,價格相應逐年增高。
龍興超說:“近年來,社會對中醫藥更加重視,導致中藥材的需求量上升。”整個行業的供應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種植成本高、收益低,藥農不願把資金投入中草藥的種植上,致使產量減少。以川穹為例,若一畝地的產量是200公斤,按每公斤19元的收購價計算,去掉肥料等成本,藥農一年的收入僅1500多元。
第二,越來越多的人湧入中藥經銷鏈條,致使瘋漲的價格並未轉化成藥農的收益。拿川芎為例,藥農的收購價約為每公斤19元,從收購商到藥廠,再到醫院藥房,經過層層倒手,其價格至少漲了5倍。
第三,加工工藝落後,導致成本增加。中藥產品要經過採收、加工、炮製等多道工序。任何一道低效的工序都會增加成本。比如中藥飲片,僅封裝、分發,價格也會增加不少。
第四,一些商家的囤貨行為,使中藥材顯得奇貨可居。藥材店老闆榮飛透露,國家出臺中藥材標準後,各大藥廠開始大量收購藥材並長期囤貨。尤其是幾個銷售大戶,專門囤積野生中草藥,如四川產的爐貝等。“囤貨使市場供給更少,價格走高。”
建立合理價格機制是核心
“我們更希望中草藥的價格能穩定。”榮飛說,中草藥漲幅嚴重時,整個產業鏈容易因大型企業囤貨而被控制,批發商都會叫苦不迭。“現在中藥材的價格處於高位,會不會引發藥農瞄準個別品種一哄而上,到收穫時節出現藥賤傷農的現象,這些都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龍興超認為,中藥材價格的上漲是市場規律的體現,也是週期性的變化,大概在2018年會有回落。他進一步指出,適當調整中藥材的價格,是推動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具體來看,第一,中藥材價格過去一直偏低,直接影響了藥農種植和採收的積極性。第二,當前的中藥材價格並不會削弱中醫的競爭力,反而能推動更多人投入到中醫藥的發展事業中。第三,在制定合理價格機制時,有些中草藥的價格要適當提高,隨著供應商的生產規模擴大,價格也會隨之下降。
“隨著資本和技術的投入,中藥材是能夠大規模生產,進而滿足市場需求的。”最核心的問題是,建立合理的價格機制,讓中藥材的價值得到迴歸,讓藥農真正獲益。
針對這一點,龍興超給出了4點建議。一是放開藥價。國家對中成藥的限價往往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走向市場化,才能煥發中藥的活力。二是減少流通。利用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等,減少中間商等不必要環節。估計經過未來8到10年的發展,無序的中藥材種植會逐步走向訂單農業,透過計劃生產實現定製式營銷,價格會趨於穩定。三是完善標準。質量標準的缺失,導致中藥材質量難以提升,摻假造假不斷。強化中藥產品的監督、鑑別、鑑定的方法,按照高、中、低等檔次劃分中藥材,才能促進中藥產業種好藥、產好藥、賣好藥。四是最佳化生產。堅持以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產業化為導向,建設大宗的、優質的中藥材生產基地,鼓勵野生孵育和利用山地、林地等來建設中藥材種植的生產基地。同時,要提高加工工藝,從而降低中藥飲片的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