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城南舊事0614

    首先,此話是道濟禪師所云,可是,悲哀就悲哀在人們忘記了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此文出處有這樣一個故事,是這樣寫道的。明朝時期曾有修行人食肉飲酒求救人命的故事。 明朝末年,張獻忠做亂,山賊橫行,到處殺掠,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難。在四川峨嵋山的地方,山賊劫掠,有一群百姓慌亂中逃入山中一寺院內,寺中的住持慈悲為懷,收容難民。誰知山賊追至寺內,劫財殺人,該住持認識山賊,懇求不要傷害百姓,無論什麼條件,只要做得到,住持都願承擔,但求放過這些百姓。 山賊曾受過住持的恩,不好意思一口拒絕,於是想出個鬼主意,好讓住持知難而退。於是山賊拿出一些酒肉對住持說:“和尚,我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吃了這些酒肉,我就放過這些人,決不失言。”眾人譁然!此計甚絕!修行人飲灑食肉,開齋破戒,將必打入畜道及餓鬼,受無量苦。只見住持拿起酒杯,氣定神閒地說:“我以酒代茶,各位飲茶。”說完一飲而盡。接著拿起塊肉說:“我以此肉作菜。請。”說完一吃而盡。面不改容。山賊為之一驚,只是有言在先,只好放過所有的人。 大家知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下面兩句嗎 此住持於險境,別無選擇,唯有犧牲舍確道程,為救人而開齋破戒,不懼落入惡道受苦。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正是大乘佛法的菩薩精神,此住持可謂真正的慈悲心食肉。

  • 2 # 文史一品堂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行魔道。在佛的教化中,佛菩薩、羅漢等這些有大神通者是不可以在世人面前顯露神通的,當年濟公為了度人救人,有時候不得不顯神通,就得靠喝酒吃肉等等癲狂行為來遮掩。《濟顛醉菩提傳》是濟公傳當中最為可靠的,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裡面就說了這些事.有一個事就講了,濟公吃下去鴿子肉,吐出來的是活的鴿子.所以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不能亂學。可惜現在這句話常被一人喝酒吃肉的藉口,這可不是好事!

  • 3 # 悅讀能量師開心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流傳甚廣,但是世人僅知濟公的此句,卻不知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不瘋便成魔”。濟公之飲酒食肉,並非是嘴饞貪杯,而是藉此混俗和光,濟世度人。

  • 4 # 幸福從微笑開始

    佛教沒有任何清規戒律規定不能吃肉,全世界也只有中國佛教規定不可以吃肉。

    慈悲不在於你吃了什麼,而在於你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不以一己之私度人,不以個人好惡予人,如果你連最基本的同類都不能寬以待之,那還說什麼世間萬物?眾生平等?

    眾生生之有別,顧不能平等,獸之所以食人,不是人惡,而是獸餓,人所以食肉,也非人惡,而是人餓。不食肉並不能證明你的仁愛慈悲,只能說明你偏食,且有資本偏食。

    宗教多產生於富貴,受家族或教徒供養,如果一個人吃都吃不飽,他不會有心思和精力去和你聊什麼信仰,什麼大道。

    清規戒律本身就是執拗的,著相了。

  • 5 # 時說新語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有人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個說法對嗎?我們千萬不要理解偏了,把這句話當成殺生吃肉滿足口腹之慾的藉口。“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說的是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現在的重慶時,在城外的廟裡駐紮,強迫裡面的和尚吃肉,當時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攻城後不屠城,我就吃肉。結果張獻忠答應了他。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說出了這句話。他是為了數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流傳甚廣,幾乎成為一般俗人和不知佛法者勸人吃肉飲酒的依據。若見有人吃素或忌諱什麼,則勸說何必執著呢,“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嘛。但是世人僅知濟公的此句,卻不知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致使前述謬說流傳至今,招致口業,貽害非淺。

      我們知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煩惱覆蓋,佛性不能顯現,若殺生吃肉必得多病短命的果報,來世還要做畜生償還命債。只有大神通聖人在特定情況下,為度眾生才示現吃肉,以掩蓋聖人之本,而其中密意凡夫不可能明白,濟公吃了兩隻死鴿可以吐出兩隻活鴿來。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儘管吃肉,作不到的話還是老老實實持戒吧!獅子跳的過去的懸崖,兔子去跳只能摔死。普通人沒資格模仿大成就者的不共行為。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復龐契貞書》:“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顛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唯現作顛狂者,顯則無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眾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學。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1),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樣的肉,何可學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2),汝喝了酒,把井水也運不出來,何可學他?《濟公傳》有幾種,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雲有八本,多後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義均好,所敘之事,乃當日實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學,便是妄毀。妄學則決定要墮地獄。妄毀則是以凡夫之知見,測度神通聖人,亦屬罪過,比之學者,尚輕之多多矣。見其不可思議處,當生敬信。見其飲酒食肉處,絕不肯學,則得益不受損矣。祈洞察是幸。”

      (1)、“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根據《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天花藏主人編次)載,沈員外派家僕給濟公送兩隻熟鴿子和一壺酒,僕人路上偷吃一隻翅膀,偷喝了幾口酒。以為神仙也難知道,濟公指出,不承認,濟公於是到階前吐出兩隻鴿子,其中一隻少一個翅膀。

      (2)、“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根據《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記載,淨慈寺遭火燒燬,重建需要大木頭,浙江沒有,濟公答應去四川化緣,結果醉臥三日,將大木頭走海路運到錢塘江,又運到寺內井裡。又喝酒後在殿內嘔吐,別人以為是嘔吐,實際上是給大殿佛像裝金,結果監寺少買一壺酒,又提前開啟殿門,使一個佛像的胳膊一尺沒有裝上金。方丈罰監寺出錢買金子補上,但總不能與濟公所裝天然合一。

      問:很多人喝酒吃肉時,會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為自己找藉口,請問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答:這種話是佛菩薩應化在六道里,特殊狀況之下教人開悟的。對於一個持齋、持戒很嚴,他非常執著,分別心很重,貪瞋痴慢都不肯放下,所以菩薩用這個示現,你持齋、持戒那個嚴肅都沒有用。像濟公長老、金山活佛,他專門就是對付這種人的。他什麼忌諱都沒有,所以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他心裡真有佛。他確實對人、對事、對物他沒有對立,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是阿羅漢,沒有分別就是菩薩,這個我們都講得很清楚。你還有執著,戒持得再好,齋持得再好,你都比不上他。

    所以他是幫你開竅,不是叫你不持齋,不是叫你破戒,不是的,他不是這個意思;他是提醒你,你要更重視實質的修行,那是形式。形式是對外的,為什麼要這樣做法?持得這麼嚴?是教那個沒有學佛的人,剛剛初入門的人,給他做個好樣子;真正功夫得力,不是那個,這個一定要懂得。真正功夫得力是放下。所以你沒有放下,那都叫世間法,放下才叫出世間法。我們在《華嚴經》上講得很多,諸位要細心去體會。

  • 6 # 雜思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兩句話的後兩句是“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酒肉穿腸過”指酒肉經嘴而入,透過腸道而出,不會留在身體內。“佛祖心中留”,這裡“佛祖”是指一種覺悟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不可以言說,不可思議,是自然,是原始的本初狀態,是我們學佛的最終的終點。“心中留”用文字般若解釋指的是覺悟的境界留在我們的心上。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其實也有來歷:明末的破山禪師,於戰亂年間,在夔東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陽營中度日。因李立陽嗜殺成性,為了救度一方生靈,禪師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殺業。李立陽見禪師嚴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對他說:“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殺人。”禪師馬上與李立陽訂約,不惜大開酒肉之戒,使許多人得以活下來,一時傳為美談。

  • 7 # 看不大出

    謝邀。後面兩句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會有網友補充的。我只想對這兩句話的認識談點自己的感受:有大慈悲與大認識者心中坦蕩蕩反而無一掛礙已不著於形色,或許還會有這樣的想法:我且帶你隨腹去,勝似人間挨一刀。而普通人達不到這樣的境界反而更著重於行(表面)而不是質(本質),所以才會走火入魔,墮入魔道。

  • 8 # 兜率閃輝光小兜

    我知有兩個版本。

    其一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其二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頭坐。野狐參孤禪,赤腳做觀音。個人理解,指未受戒的眾生,只要心中向佛,存佛,知罪悔罪,可不拘泥於行為舉止。達到彼岸後,方可徹底解脫。重實質,輕表象。現實生活中,某人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裡壞事做盡和表面上給別人的印象不好,關鍵時卻能捨己為人,力挽狂瀾,救人於水火。是非自在人心,公道無需多言。

  • 9 # 懶貓強

    這句話本身是對佛的理解,是沒有後兩句的,隨著理解不同,慢慢的有很多種版本,各不相同。典故也有很多! 但是我發現很多人對這句話理解有誤。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說,但真正懂得含義的很少!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要先說說對佛的理解!

    眾人理解的佛,是有大神通,大智慧的神!像我們熟知的西遊記,猴子那麼厲害,還是玩不過如來!當然這是神話,姑且當故事來看!生活中很多人求神拜佛,許下美好的願望,實現了則靈則信,未實現則迷信則騙術!

    那麼佛到底是什麼呢?並不是神,也不是人,佛是一種表象詞語,是人在生活中的一種做人的信念,信仰。並不是你求他,去燒香去叩拜,就會保佑你的。佛是理解成人生活中的善!佛的形態也各不相同,好比各種的善念。如來是什麼樣的?大慈大悲,那我們看到如來,就想到慈悲,對人要有慈悲之心!觀音是什麼樣的?普度眾生,那我們看到觀音,對人就要有寬恕心,要懂得原諒!地藏什麼樣的?尊師重道,那看到地藏就想到我們生活中也要這樣!同樣有代表歡樂的彌勒佛,代表公義的普賢等等! 佛是教我們要怎麼做人,這是種信仰,做人的信仰。並不是要我們去求他信他,那這是迷信!

    理解了什麼是佛,再理解這句話就不難了!首先你要知道,最初的時候佛教徒是可以喝酒吃肉的。傳到中國後,君主覺得這樣的教義可以強化自己的統治,那麼經過改變慢慢的形成今天的佛教!可以說和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這句話的本意是,眾人皆是佛!佛是我們內心的善意,我們內心存有善意,那麼我們心中就是佛。就算我們喝酒吃肉,這本身沒有錯,這是自然進化的選擇。 人是要生活的,殺生為了生活並沒有錯。佛依然在我心裡,我心中有善念。 那不能為了自己的私慾去做不好的事,這是惡念,心存惡念則不是佛。

    如今中國的佛教,真的是世風日下,很多所謂的大師瞎搞胡搞,可以說對佛根本不理解,就是騙子!就那開光來說吧,開光香火錢都可以明碼標價了,開光就靈不開就不靈!這是迷信,什麼叫開光?開光是一種儀式,是在佛像做好的時候,告訴人們這個佛像代表了什麼是做什麼用的。是佛開我們的光,讓我們懂得要什麼做人。 那麼要是大師開佛的光,你信大師好了,因為他讓誰靈誰就靈啊,你不去好點大師的頭髮之內的放身邊不是更靈?

    呵呵,跑題了?那說這麼多,是想大家,不要信那些偽佛教,偽僧人。也想改變下大家對佛的看法!只要你們心中有善,你們就是佛,就是佛教徒!

  • 10 # 說歷史的女人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一句,堪稱經典,卻鮮為人知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人人都會背,但後面這兩句,恐怕多數人都不知道——“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這四句話最早出自道濟和尚之口。話分兩頭,我們先來看看道濟和尚是何許人。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很熟悉一首歌,其中有這樣的歌詞“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對,小時候我們經常看的電視劇濟公,就是根據道濟和尚的事蹟改編而來。那麼說這濟公在歷史上真有其人了?這裡非常肯定地告訴你,這是真的。

    濟公,本名叫李修緣,法號道濟,外號濟顛和尚,浙江人,生於公元1148年,於公元1209年圓寂。是南宋時期最知名的禪宗高僧。濟公最早是在國清寺出家,先後居住於靈隱寺和淨慈寺。但是他跟一般的僧人又有不同,不同之處有5點:

    第1點是濟公本人詩才橫溢,濟公跟一般的和尚不同,一般的和尚只專注於吃齋打坐誦經唸佛,但濟公本人卻不拘泥於此,他寫下了大量詩歌,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

    第2點是濟公精通醫術。濟公在民間的影響力如此之大,其實跟這一點關係非常大,濟公醫術高明,所到之處,凡是老百姓有病有災,他都傾力相救,而且不收分文,因此救死扶傷無數,美名也跟著四處傳播,因此民間老百姓都稱他是活佛濟公。

    第3點是濟公個人宗教修為深厚,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他雖然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但他的修為卻極其高深,不侷限於禪宗佛教,而是對道教也有頗深的鑽研和修煉,所以被譽為是為佛道雙修的高僧代表。這也讓他與一般僧人不同,顯得佛學精深之餘,又有道教思想的補充。

    第4點是濟公的個人衣著,根據史載來看,歷史上的濟公真的跟我們看的電視劇上差不多,他行為乖張,不喜歡拘泥俗套,衣著不修邊幅,破破爛爛。但他多行善事,因此被老百姓愛稱為濟顛和尚。

    第5點是濟公的行事作風,按照我們通常的理解,一般的僧人都是在廟裡打坐修煉,但濟公不同,他的行事作風跟詩仙李白有點像,足跡飄逸不定,喜歡雲遊四方,而且最為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還不願受佛門戒律拘束,平日裡嗜好酒肉,舉止瘋癲放浪形骸。但卻喜歡打抱不平,為民解憂解難。

    根據以上這5點基本對比,就可知道,濟公口中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已經不是在談論酒肉的問題,他是在給你講佛法,而且是非常嚴肅的大佛法。對於一般人來說,心中執念太多,顧慮太多,終究不能理解佛意,總也進不得佛門,更別說佛心了。但濟公不同,他已經無所戒律,但也無所執念,他的行為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佛的展現,他在向你展示的是答案。這一點對於希望深入瞭解鑽研佛法的人,非常具有啟示意義。但對於我們一般普通人,還是不大容易理解。其次,濟公的這四句話,不能單看表面,他是有暗指的,也就說濟公在用他自己的無所戒律無所執念完全自然的一種態度,向佛徒做提醒,在追求佛的路上,不能執於表面的形勢,比如要按時去打坐誦經等,而是要實實在在去展示佛,比如救助於人、打抱不平、樂善好施、濟困救危等。其實這一點非常了不起,看似濟公在提醒佛徒不能走到偏路,其實也是在揭示佛徒已經存在的問題,甚至說這個問題今天依然存在,比如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佛徒為了功德去買魚放生,甚至有的買蛇放生,這就是太表面文章的表現,其實並不是以佛心在行事,純粹是為了自我安慰和自欺。

    說到這裡,我們在這裡補充一個跟“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有關的歷史典故。明末時期,因為張獻忠的緣故,導致兵匪之亂,老百姓為了活命,四處逃命,有一群百姓逃進峨眉山的廟中避難。廟裡的主持,見難民可憐,開門收留。可不久一夥土匪就追到此處,還闖了進來。但更令人意外的是,土匪頭子和主持認識,主持請求他們放過這些難民。土匪頭子覺得好不容易追到此處,輕易放手,又不甘心,可是主持曾有恩於他,也不好拒絕,於是就給主持提了一要求,說只要你答應我一個條件,我就立馬放了他們,說到做到。主持說,你說。土匪頭子讓手下拿出酒肉,說吃了這肉喝了這酒,我就放了他們。人人都知道吃肉喝酒乃是佛門戒律,這不是要主持的命嗎?但令人驚奇的是,主持竟然沒有拒絕,十分平靜地吃了肉,又喝了酒。土匪很佩服,就走了。那麼這件事,就是主持用“酒肉穿腸過”救了這些老百姓的性命。主持以佛心行事,雖然說要接受惡道之苦,但他又同時往更高處走了一步,即踐行了佛中的一句真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而這又是佛法的更高境界。

    結語:透過濟公和主持的行為,我們雖然還不能理解更高深的佛法,但至少粗淺知道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這四句佛語可不是用來吃喝開玩笑的,而是一種佛心佛性的體現。即便普通人不信佛,但也可從這四句話中受到啟發,拋棄形式,以真誠心做人做事,不求功名成績,但求問心無愧。

    參考資料:《活佛濟公》、濟公有關資料《五十世濟顛道濟禪師》、《天花藏主人: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目錄)》、《歷史上真實的濟公》等。

  • 11 # 法音講堂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精神上的生活,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佛教。但是由於大家對於佛教的理論沒有深入的瞭解,所以就產生了各種誤解。包括很多佛教徒由於沒有深入聞思佛法,也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觀點。比如很多世人會說,“只要心裡有佛就行了,不用唸經拜佛”,比如很多人會拿道濟禪師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來說事。

    其實這都是對佛教、對佛法的誤解。儀式和內涵本就是事物的一體兩面,是互為表裡的,儀式是為內涵服務的,內涵則為儀式提供了支援。我們不應該把兩者對立起來。而那些觀點都是把儀式和內涵對立起來,才產生的。有些人把重點放在了儀式,而有些人把重點放在了內涵。 比如說,皈依這個形式。那麼真正的皈依是心,徒有形式沒有內涵的皈依沒有太大意義。若至心懇切,則莊嚴的形式是最好的增上緣,能夠進一步策發內心的恭敬與信心;缺少了儀式,內心就容易輕忽放任。譬如世間許多契約、誓願,都要透過一個儀式來完成,其實所有的誓言都在於內心,但儀式能夠強化人們的內心感受,堅定內心的力量。

    就皈依來說,沒有形式是得不到皈依體的。很多人愛說,“只是形式,不用太在意……一切都是心,佛教是修心的”。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絕大部分這樣說的人,也沒見他們的心有啥不同,主要強項就是吹吹牛而已。真正修心的那些人,都是很注重形式的。所以內涵和形式都同樣重要。 儀式主要是為了輔助內心的。我們的心是不聽話的,你想讓它恭敬,恭敬不起來;你想讓它一直保持善良,可是遇到自己討厭的人,嗔心立刻就起來;你想讓它自信,卻偏偏自卑痛苦。要影響這顆心,需要很多種辦法,儀式是其中一種,但不能執著於儀式。

    形式就是我們常常講的相,實質就是我們說的性,性相本是圓融的,相是性所顯,性由相乃見,性相不二,性相互印,佛法是不二的,沒什麼敵對和矛盾!我們常常講借假修真,沒有了佛像,我們拜什麼,難道能拜個空的牆壁嗎,當然佛菩薩無所不在,但對於凡夫來說,我們需要佛像這一莊嚴外相來開啟我們內心的慈悲和智慧! 濟公活佛的那句話還有後半句,世人若學我,必定入魔道。就算沒有後面兩句,那也不適合我們所有人!沒有形式怎麼凸顯內心的所謂實質!我們禮佛唸佛誦經持咒都是形式,沒有這些修行方式,我們怎麼開發內心的光明佛性!嚴格說來,有人說,我內心善良就好了,這句話也是形式啊!再退一步說,你內心善良靠什麼來顯示啊,怎麼能證明你的內心是善良還是偽善呢?不還是靠形式嗎,世間慈善也好,供養三寶也罷,不也是形式嗎!話又說回來,我也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現在很多修行人只注重形式上的東西而完全不管內涵,這也是偏離佛法的!我們不能把時間和精力過多放在形式上,而忽略了在心性上下功夫。尤其是把各種形式動作當成了根本和最終目的,比如認為雙腿盤坐起來就是參禪,嘴裡大聲小聲佛號就是念佛,咒語一遍又一遍的嘟嘟囔囔就是持咒,等等,那就錯了。因為參禪的參的意思是窮追不捨的追問,打坐這個動作顯然不能等於參禪;唸佛的念是念念不忘之意,須臾都不捨離之意,非僅停留在嘴上唸叨;持咒的持是堅持不懈,無論外境如何變化,內心都如如不動,而不僅僅是數量!

    其實,形式和實質是不可分的,我們只要在每一個形式的當下都歸於心性的磨練,名與實就步步相符了!透過形式來表現實質,用實質來指導形式,執事廢理和執理廢事都是有過失的!如果連形式都沒有,都不願去做,空談內心則無有是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冬喝白酒,有什麼好處?